我們一看到這句話,可能覺得這不就是迷信的說法麼,即使不排斥,也會當作所謂的大道理左耳進右耳出。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這句老話最核心的一個詞就是——運氣,信命可以看做信運氣!
我們總會看到一些人這樣傳授經驗:我的成功也沒啥秘訣,就是要努力、要堅持、要大膽去做。他們往往習慣性地把成功歸因於自己的努力,可事實並非如此。
據研究表明,我們很少有人不藉助運氣就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可能生在一個好的家庭、好的時代、好的國家,可能上學遇到一個好的老師,或者偶然間看到一本好書而影響了你的一生。
所以為什麼會有少年成名?可能一些人運氣來得早;為什麼會有大器晚成?可能一些人運氣來得遲;為什麼會有懷才不遇?可能一些人一輩子都沒有碰到好運氣。
當然,有的機遇來了沒能力,有的機遇來了沒抓住,能力恰好碰上機遇抓住了才能成功。但就像拿破崙說的:「沒有機遇,能力就毫無意義。」
舉一個例子:社會學家鄧肯·瓦瓷與人設計了一個名為「音樂實驗室」的實驗:他們在一個網站傳了48首歌,人們可以下載這些歌曲中的任何一首,研究人員根據他們給出的評分得到一個歌曲質量評級。然後研究人員創建了另外8個新的獨立網站,每個網站都是相同的48首歌。但這些新網站給出了更多的信息:訪問者可以看到每一首歌曲的下載次數,以及之前的質量評分。
在第一次網站的實驗評分中,有一首歌曲的評分排在26位,而在新的8個網站得到的反饋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其中在一個網站它排名第一位,而在另一個網站它排名第40位。
這個實驗證明了,這首歌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最先下載的人對它做出的反應。如果他們很喜歡,就會形成一種光環效應,然後其他人就很有可能也會下載給出好評。如果最初下載者恰好不喜歡它,評分當然不高,排名可能就在後面了。就像很多美術作品,我們不知道哪幅畫是好的,我們的看重可能就是因為他的出名。
我們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在快要下班時來了一條新聞推送,然後看了一下,於是回家慢了兩分鐘。這條新聞偶然間來的,但這足以改變了他後面的全部行為與人生軌跡。我們總感覺很多事都是自己控制的,其實什麼事都是隨機的;當你感覺什麼事都是隨機時,其實你也感覺到有實實在在可以控制的時候。
就像你確定待會去打水,這就是你能控制去做的事,一般你也能打到水。但你產生去打水這個想法也是受前面的事情影響,比如喝多了才促成現在去打,而喝多了可能是因為天氣熱,而天氣熱又是你沒有能力控制的,追根到最前面就回到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才有了你。其實還不完,繼續往前看,你爸和你媽認識也是一種緣分,他們的精子和卵細胞何時結合你也決定不了。再往前看,因為地球有了適合生命的環境才有了人類,後面才有了你父母。如果還往前看,地球的出現你也決定不了,太陽系的出現你也決定不了,往前推可是無窮無盡。
在你打水的過程中也存在很多隨機事件,可能會碰到你朋友和你說話,碰到朋友與沒有碰到朋友導致你後面的人生軌跡完全不同。
所以很多老人所說的「命中注定」就是這個意思!我們不能單純看做迷信,它是富含哲理的。
這些客觀事情我們無法改變,但人的主觀能動性是有反作用的。由偶然得到生命的起點開始,接下來我們的人生由主觀和客觀交織在一起,我們的成功由運氣與能力交織在一起。
但我們很多人只有在失敗的時候才想起運氣,怪自己的運氣太差。成功了在滔滔不絕地講自己都是靠努力、勤奮而獲取這成就的。其實這是孤立、片面的說法,成功永遠離不開運氣的成分。
先來看一個例子,大家看一下這張照片:
照片的左二就是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這張照片拍攝於2003年12月海南島的一個早上。任正非不是和朋友在度假,而是在談論摩託羅拉收購華為的事項。
就是這次會面,華為與摩託羅拉達成了協議,摩託羅拉以75億美元收購華為。據報導,後續的盡職調查進行地非常順利,而且這筆交易的結構經過精心設計,以確保不會與雙方監管機構發生衝突。可在關鍵的時刻,摩託羅拉的CEO換人,後面不同意收購華為。
很多事情包含著運氣成分,如果當年收購成功,可能就不會有現在那麼強大的華為了。
當然,我不是說努力不重要,而是強調運氣也是成功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很多人要麼過度地強調運氣的作用,要麼忽略運氣的作用 。這就導致有的人不想面對困難,不想去努力,總想著單靠運氣而不勞而獲,或把自己的失敗總歸於運氣而不好好總結失敗的原因;有的人一定要追求結果,如果自己努力去拼搏了還是不成功就無法忍受。
那我們如何對待 運氣呢?
曾國藩曾經說過:「但問耕耘,莫問收穫。」我們很多人不理解這句話,覺得這是強調我們要努力,但怎麼可能不問收穫呢,耕耘就是為了收穫,上班老闆看的是結果,誰管你的過程呀,所以老想不明白這句話。
其實,過程你努力了,又找到好的方法去實行,又能堅持,但結果你還是不能百分百控制,運氣的成分你決定不了,只能某事在人,成事在天。
有些成功人士深知這個道理,你問他為什麼成功,他會很謙虛地說,因為我的運氣好。
而承認運氣,感恩運氣的人也有很多好處!
有人作了一個實驗,抽取一些人做調查,調查後會得到一些報酬,這些報酬可以捐款給慈善機構也可以不捐,結果得出:把自己的成就歸因於外部因素的人,如運氣、遇到好老師、配偶支持等,比那些把自己成就都歸於個人品質等主觀因素的人,平均多捐款了25%。
承認運氣的存在讓人變得更加慷慨,不僅如此,證據還表明,對運氣表示感激會讓人更加快樂,也會讓人對你的印象更好。
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成功人士忽略運氣的成分呢?
很多聰明且勤奮的人成功後,自然而然會歸因於自己的一直打拼,因為平時一直在拼命工作,多年來每天在解決難題,日常的經驗經常提醒它自己是一直在努力,一說起來最容易感知到、最容易想到,而運氣在人的腦海裡是沒有什麼記憶的,更很難感知到。
可得性啟發還導致,我們更容易想起消極的事而不是積極的事。
吉洛維奇曾研究過相關理論發現,用谷歌搜索「逆風」,會找到大量人們逆風強行的照片。而搜索「順風」,卻很難找到能夠恰當描述這一概念的照片。所以像困難、解決難題、奮鬥等一些事情更容易想起,而像運氣這種事情就不易回憶到,我們往往高度了自己努力的成分。
對於人們普遍傾向於把成功歸因於技能和努力,而把失敗說成運氣不好,在某些情況下有其心理上的可取性,但總的來說,擁抱更現實的屬性更符合我們的利益。
運氣雖然是不可控的,但在很多不可控的事情上也可以增加成功的概率,具體如何做呢?
運氣,在數學上我稱為概率,我們的人生,應該要以概率思維去思考問題。
我們先來看看一個有趣的小事例:
假如你正和朋友在拋硬幣(假設密度均衡)賭博,出現正面是你贏,出現反面是你朋友贏。你的運氣很不好,前8次都出現了反面,接下來第九次拋硬幣,你是不是覺得出現正面的概率會大很多?很不巧,還是反面。於是開始第十次,這次你是不是覺得勢在必得,總該輪到正面了吧,是不是想賭大一點?
其實出現正反面是一個獨立的隨機事件,拋到第九次、第十次出現正面的概率與前面的每次出現正面的概率都是50%,這個過程出現的心理稱為「賭徒謬誤」。
很多人其實是沒有概率思維的,像買彩票,明明是個獨立的隨機事件,中不中基本全憑運氣了。但很多人在研究出現號碼的規律,其實這沒用,買彩票不是相關事件,上一個號碼不會與下一個號碼有關係。農村裡還是有非常多人買特碼,研究出現特碼規律的報紙和書刊可賺錢了,最後輸錢的多是買家。
如果有概率思維,這糊塗行為不會降臨到你身上。
我們很多人抱怨自己運氣太差,對別人好換來的都是不懂感恩,我到底要做一個好人還是心狠一點的人呢?如何提高與別人相處友好而不受欺負的概率?
我們知道一般與人相處有四種模式:
1、對別人有善,無論別人是否對我友善都堅持;
2、對別人不友善,無論別人對我如何都堅持;
3、首先對別人友善,如果他對我也友善,我繼續對他友善;如果他對我不友善,我也對他不友善。
4、首先對別人友善,如果別人對我不友善,我就一笑而過不理睬;
我們該如何與人相處呢?
經過計算機多次模擬,第三種方式與別人相處模式最終勝出。所以我們做個老好人,只對別人好不一定能贏得勝利(《自私的基因》也有相關的講述)。
其實這個過程是用到了「貝葉斯定理」來思考,我們需要概率預測或提高成功的概率,很多都可以用這個決策工具去思考問題。
那何為貝葉斯定理呢?
簡單地來講,判斷一個事物,當信息不夠多時,允許先行判斷,然後根據新的信息不斷修正判斷。隨著新的信息越來越多,判斷會越接近準確,也就是提高了成功的概率。
我們在平時裡伴隨著各種各樣的概率,要想提高自己的運氣,提高成功率,就應該以概率思維來做事,在不確定中得出最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