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每天早晨公園裡都會有一對老姐妹逛公園,兩人有說有笑,關係看起來親密而又和睦。不知道的還以為兩人是親姐妹,其實這兩位曾經是「仇人」。
故事還得從四十多年前說起,王大媽和李大媽同年嫁到了榆樹鎮,兩人有緣成為了對門鄰居。開始兩人也很有共同語言,可是時間久了,女人愛較勁的毛病就都顯露出來了。
王大媽前腳剛買一件新衣服,李大媽隨後就會去買一雙新鞋。你說你的花費五百,我就說我的花費八百。你說你家今天收入一千,她就說她家今天收入兩千。反正很多事情上,兩人都要明爭暗鬥的較量一番,誰也不肯服氣誰。
兩人的矛盾從孩子出生到了白熱化的階段。
王大媽家女兒先出生,以後王大媽總是炫耀自己有了孩子很幸福。李大媽肚子沒動靜,急得到處求醫。後來李大媽的兒子出生了,農村講究兒子才是後人,所以這著實讓李大媽揚眉吐氣了一番。
後來兩人又跟比賽似的連續生了兩胎,只是王大媽家一點沒有換性別,三個孩子全部是女兒。而李大媽家也一點沒有換性別,三個孩子全部是兒子。
孩子們漸漸的長大了,也都成為了童年的玩伴,可是兩人卻總是阻止孩子們在一起玩。
後來孩子們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李大媽的大兒子非常喜歡王大媽家的二女兒,兩個孩子私下裡交情也特別好。可是兩位母親知道了,卻異口同聲地表示反對。
王大媽說自己家閨女嫁不出去,也不會到李家做兒媳婦。李大媽說自己家兒子打光棍,也不會娶王家女兒。從此兩家畫了「三八」界限誰也不許靠近誰家。
轉眼兒女們都已經長大,而且都去外地開啟了新生活。李大媽,王大媽新一輪的爭鬥又開始了,這一次是互相攀比誰家孩子孝順。
一次王大媽家女兒給她買了一條金項鍊,王大媽故意站在門口趾高氣昂的顯擺,說真金白銀的東西就是好,女兒就是小棉襖貼心又溫暖。
沒幾天李大媽就穿了一件新衣服,說是兒子給買的,真絲的連衣裙,價格特別貴,穿起來就是涼快又舒服。
這種爭鬥持續了幾年,後來居然聲音越來越小。難道是兩人歲數大了,沒有力氣吵架了嗎?
其實不然,原來是兩人的感情有了變化。這還得從王大媽生病這件事說起。
一次王大媽早晨去幹活,剛到門口就暈倒了。李大媽正好遇見了,二話不說開起三輪車就把王大媽送到了醫院。因為王大媽的老伴和女兒們都沒在身邊,所以李大媽忙前忙後的照顧王大媽,連醫療費都是李大媽幫著先交的。
後來王大媽的家人趕來,李大媽才回家,而且回家還主動幫王大媽家收拾院子,看護莊稼。王大媽因為送醫及時,所以恢復得特別快,半個月就回家了。
從此兩人的交往就有了變化,首先「三八」界沒有了,然後兩家又像四十年前開始那樣有了走動。
今天王大媽做了魚,會把最好的一部分給李大媽端去,李大媽做了排骨,也會把最好的一部分給王大媽端去。歡聲笑語又開始在兩個家庭響徹。
如今兩人的關係更緊密了,因為歲數都越來越大,而兒女們又都不在身邊,兩人只能採取這種「抱團」養老的方式。
只不過最讓兩人後悔的事情,就是當初因為兩人的自私,拆散兩個兒女的感情,如果當初兩人能夠大度一些,眼光放長遠一些,讓兩人結為夫妻,那麼現在兒女們也能守在她們身邊,兩人也更是親上加親呀。
不過兩人現在這種關係也挺好,門口吆喝一聲,兩人就開始結伴去鍛鍊身體了,沒事了,兩人會互相串門嘮家常。有時也會紅了臉互相擠兌,可是誰也不會當真。
這種相處模式其實給老年人養老提供了借鑑,兒女們不在身邊,到了歲數大了,難免會有身體不適的時候。這時候報團養老的優勢就顯露出來了,這也正應了那句話「遠親不如近鄰」。
今日話題:對於「抱團養老」這個問題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