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曾任歐洲議會議員...法國「名流」被爆性侵繼子,巴黎...

2021-01-09 環球網

【環球時報記者 潘亮】法國著名法學家、名校教授及電視臺節目「紅人」杜哈梅爾竟然是性侵未成年繼子的禽獸?經過多年沉默,杜哈梅爾的繼女通過新書揭露杜哈梅爾同性亂倫的家族醜聞,令法國媒體一片譁然。據法國《世界報》5日報導,巴黎檢察院當日以「對未成年人實施強姦和性侵」為由對杜哈梅爾啟動司法調查。

慈父變身衣冠禽獸

知名法學家杜哈梅爾現年71歲,擔任巴黎政治學院教授(總統馬克龍的母校,培養出6名法國總統)、法國政治學全國基金會(巴黎政治學院重要資助方)主席等職。在政界,杜哈梅爾曾擔任憲法委員會主席顧問、歐洲議會議員。杜哈梅爾在文化界也很活躍,是兩家出版社的編輯,長期出席歐洲電視一臺、LCI電視臺的節目。他是馬克龍勝選慶功宴會的座上賓,曾撰寫《馬克龍式小詞》一書分析馬克龍的說話藝術。

然而,7日上市的新書《大家族》曝光了杜哈梅爾聳人聽聞的同性亂倫醜聞。該書作者杜哈梅爾的繼女卡米耶·庫什內誓將繼父「拉下神壇」的態度震驚了所有人。《新觀察家報》5日披露的《大家族》內容中,卡米耶稱自己和孿生弟弟維克多(化名)當年只有13歲,睡覺前杜哈梅爾常常進入維克多的房間......弟弟表示,他的繼父對他實施了性侵。卡米耶稱,繼父多次性侵弟弟,時間長達二三年。

在書中,卡米耶也表示這個繼父以前也曾和藹可親。在母親皮西爾離異與杜哈梅爾結婚後,杜哈梅爾帶著全家去鄉下度假、討論哲學,陪孩子看電影、跳舞,還說「你們就是我的孩子,甚至比親生孩子還重要」。「但沒人想到給家庭帶來『烏託邦式』幸福的慈父後來變了樣,對弟弟做出如此齷齪之事」。掙脫名譽枷鎖沉默多年後,卡米耶終於鼓起勇氣曝光「家醜」。

為顯赫家族名譽沉默多年

在媒體看來,考慮到卡米耶的家族背景,這次爆料帶來的震撼可謂「核爆」級別。卡米耶的生父是法國著名政客庫什內。庫什內是席哈克任期內的國務秘書,也是薩科齊內閣的外交部長,他積極投身慈善,創立了無國界醫生組織。卡米耶的母親皮西爾也是知名作家和法學家,曾與前古巴領袖卡斯楚有過一段戀情。

在接受《新觀察家報》採訪時,卡米耶稱鑑於家族地位、聲望以及繼父的影響力,將亂倫秘密公之於眾異常困難。卡米耶也曾跟家庭成員透露實情,不料母親非但不怪罪繼父,還酗酒麻木自己。弟弟維克多則自責「或許是我的錯」並擔心揭發繼父也沒人管。生父庫什內得知此事後暴跳如雷,並稱「要打爛杜哈梅爾的臉」。但既不想揭弟弟舊傷疤,又想維護繼父公眾形象,卡米耶最終還是選擇沉默。

事發30多年後,卡米耶成了一名律師兼大學法律教師,她說很清楚自己這次爆料的分量和法律意義,但還是要打破「大家族」枷鎖。父親庫什內稱讚女兒用筆討伐繼父「勇氣可嘉」,並表示會全力支持她。

巴黎檢方介入調查

面對突如其來的爆料,杜哈梅爾最初拒絕回復。他還強調未來也不會表態,「因為毫無用處」。但隨後,杜哈梅爾發布推文稱 「作為人身攻擊目標,並且希望維護工作單位的名譽,我辭去所有職務」。他此前主持節目的多家電視臺也表示,未來將不再邀請杜哈梅爾。

《費加羅報》稱,杜哈梅爾亂倫新聞「是一道震動社會的衝擊波」。巴黎政治學院院長彌雍5日發布公告稱,對杜哈梅爾受到指控十分驚愕。「我們強烈譴責一切形式的性別歧視及暴力。對個人尊嚴及其身心完整的尊重是學校的基本價值和原則」。公告還提醒學生學校開設熱線電話解答他們可能的心理及性暴力問題。巴黎檢察官海茲5日宣布「鑑於杜哈梅爾受多篇媒體文章指控,檢方將以對強姦和性侵15歲以下未成年人為由對他進行調查」。

《觀點報》稱,此案令前司法部長吉古處境尷尬,她剛在去年12月被任命為打擊亂倫事務委員會主席,但她同杜哈梅爾一家私交甚密,因此有聲音要她辭職。吉古辯解說雖然與受害人和施暴者交往密切,但對事件渾然不覺,「從個人及打擊亂倫事務委員會主席角度來說,我想知道每個人應扮演什麼角色,才能讓孩子面對施暴者不會孤立無援、無人傾聽」。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今天,1970年11月9日,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去世
    1890年11月22日,戴高樂出生於法國北部諾爾省的裡爾,在父母五個孩子中排行第三。父親亨利·戴高樂在當地一家教會大學中擔任歷史和文學教授,母親讓娜·瑪約出身於北部工業資產階級家庭。從小戴高樂就對閱讀和學習歷史表現出濃厚興趣。11歲時,他家搬到巴黎。
  • 英國議員奪走女王權杖抗議 對議會不滿
    【英國議員奪走女王權杖抗議】12月16日,蘇格蘭民族黨一名議員因不滿議會批准通過對《內部市場法案》的修改,在現場抗議並拒絕坐下,他隨後一把奪過「女王權杖」試圖將其帶出大廳,最終被攔下並被逐出議會。「女王權杖」象徵王室權威,若沒有它議會不能通過任何法律。
  • 法國義大利因「黃背心」鬧掰,歐洲一體化也許「吵吵更健康」
    法國與義大利的恩怨情仇從外人來看,法國與義大利這對鄰國有太多「相親相愛」的理由:兩國都是歐洲拉丁文化的代表國家,都以美食著稱,同為時尚界翹楚,均盛產浪漫文藝的才子佳人。巴黎與羅馬作為兩大都市,堪稱匯聚歐洲建築文明瑰寶的兩顆明珠。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兩國間卻常常充斥著對彼此的諸多「不待見」。
  • 【Français】巴黎大區議會主席瓦萊麗·佩克萊斯訪華並推廣巴黎大區/巴黎大區旅遊委員會與阿里巴巴旗下飛豬服務平臺籤署合作協議
    巴黎大區已在各機場的「旅遊信息問詢點」櫃檯為中國遊客提供中文接待服務,並希望通過全新措施帶來進一步的改善,例如:從今年夏天起,法國巴黎大區中國遊客熱線電話將投入使用,並與法國第一家中文電臺——歐洲華語廣播電臺(Radio Mandarin Europe)及法國華人旅遊協會(APCT)達成合作。
  • 法日增逾1.3萬例確診病例,巴黎籲避免10人以上私人聚會
    法國新冠肺炎疫情繼續反彈,18日單日新增確診病例超過1.3萬例。巴黎市政當局當天呼籲民眾避免10人以上私人聚會。法國衛生部當晚發布的疫情數據稱,法國18日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達13215例,繼續刷新疫情暴發以來新高。
  • 英國議員大鬧議會:抄起女王權杖就走
    圖源/BBC海外網12月17日電 據英國《獨立報》消息,16日,因不滿議會批准通過對《內部市場法案》的修改,一名英國議會議員在會議現場大喊大叫,拒絕坐下,隨後一把奪過「女王權杖」,試圖將其帶出大廳,最終被攔下並被逐出議會。
  • 英國議員大鬧議會被停職
    據英國《獨立報》消息,16日,因不滿英國議會批准《內部市場法案》修正案,一名議員在會議現場大喊大叫,拒絕坐下,隨後一把奪過「女王權杖」,試圖將其帶出大廳,最終被攔下並被逐出議會。目前,他已被議會下院停職。
  • 英國議員對議會不滿,一把奪走「女王權杖」
    12月16日,蘇格蘭民族黨一名議員因不滿議會批准通過對《內部市場法案》的修改,在現場抗議並拒絕坐下,他隨後一把奪過「女王權杖」試圖將其帶出大廳,最終被攔下並被逐出議會。「女王權杖」象徵王室權威,若沒有它議會不能通過任何法律。
  • 法國人白樂桑:中文很神秘 在法國傳播步入快行道
    上世紀70年代在法國學習中文還是件新鮮事。「那時候我學習中文令很多人感到意外。我也認為自己選擇學習中文不是興趣,而是一種信念。」現任法國國家教育部中文總督學白樂桑先生感慨地說。  白樂桑的傳奇人生和中法兩國關係的不斷發展緊密相關。他是中法建交後第一批被送到中國的法國留學生。學成回國後,他成為了第一個在幼兒園和小學教授中文的法國人。
  • 川普稱歐洲「近乎嚴苛的控槍政策」並不能給社會安全
    當地時間4日,美國總統川普在德克薩斯州舉行的「美國步槍協會年會」上發表演講,大肆鼓吹「擁槍可以有效減少暴力犯罪以及恐怖襲擊所造成的危害」,他還拿法國、英國近年來發生的恐襲和罪案當「反面教材」,稱一些歐洲國家「近乎嚴苛的控槍政策」並不能給社會帶來安全。
  • 法國宣布全國哀悼日悼念前總統德斯坦
    新華社巴黎12月3日電(記者唐霽)法國總統馬克龍3日宣布,將12月9日定為全國哀悼日,以悼念2日逝世的前總統德斯坦。馬克龍3日晚發表電視講話,高度評價德斯坦為法國社會轉型和歐洲一體化作出的傑出貢獻,稱其為法國歷史轉型時期的「關鍵人物」。
  • 法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總領事周麗君女士一行參觀訪問西人馬公司
    西人馬法國公司位於巴黎拉德芳斯區,  歐洲最大的CBD,諸多世界500強坐落於此  2019年10月,法國國會議員Jean-MichelMIS,法國大巴黎95省商務廳廳長Jean-Fran?ois Benon,法國大巴黎95省國際部主任Louis Liu,法國巴黎機場管理集團Groupe Aéroport de Paris(法國ADP集團)副總裁Elisabeth Le Masson等法國政府一行來訪中國,對西人馬北京研究院、廈門研究院、泉州公司做了深入的考察了解。
  • 法國國慶節為什麼定在7月14日
    每年這一天全法國都會陷入狂歡的氛圍中,首都巴黎更是成為慶典的海洋。這一天如何被選為法國國慶節?為何法國每年堅持在香榭麗舍大街上閱兵?煙花為何選在艾菲爾鐵塔附近燃放?這一切必須從兩百年前的法國大革命說起。從巴士底日到聯盟節:法國國慶節的起源法國大革命爆發前,波旁王朝統治下的法國沒有國慶節,天主教節日幾乎佔據節日的全部。
  • 普希金與法國的「惡姻緣」
    普希金死後,丹泰斯犯法受審,沙皇頒旨法庭按無罪結案,兇手得以安然無恙返回法國。這是因為丹泰斯無論從情愛,還是從政治上,都為尼古拉一世剷除了一個宿敵。普希金的長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是他最孚眾望的、為俄羅斯文學奠基的作品,後由柴可夫斯基譜成歌劇,曾幾度在巴黎等歐洲城市演出,其中涉及了詩人連斯基與主人公「決鬥」的主題。
  • 從鞠躬到握手,馬克龍保持社交距離逐漸懈怠最終中招;①據法國媒體...
    從鞠躬到握手,馬克龍保持社交距離逐漸懈怠最終中招;①據法國媒體報導,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很早就採用了防範新冠病毒的禮節,但在抗擊疫情近一年後,卻顯露出放鬆防備的跡象;②今年3月,就在他宣布全國進入封鎖狀態的幾天前,他在巴黎接見西班牙國王和王后時,用印度的「合十禮」取代了傳統的握手,將雙手合十,微微鞠躬;③6月18日,他在與英國查爾斯王子會面時,再次採用了「阻隔姿勢」,
  • 為何法國歷史會被劃分為第一、二、三共和國?它們之間有何不同?
    如果不了解歐洲歷史,那麼多半可能會被法國歷史上的第一共和國,第二共和國以及後面的第三、第四、第五共和國給繞暈,既然都是共和國,那麼歷史學家為什麼還要給它排序呢?它們之間難道有什麼不同?其實法蘭西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共和國的正式名稱都叫「法蘭西共和國。」之所以要給它們加上序號,是因為它們的正式名稱一樣,但卻分屬於不同時代,很容易把人搞蒙圈。
  • 記者秋遊巴黎愛麗舍宮 無處尋覓第一夫人的蹤影
    記者秋遊巴黎愛麗舍宮 無處尋覓第一夫人的蹤影 2008年09月23日 00: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巴黎九月二十一日電 題:秋遊巴黎愛麗舍宮
  • 楊靖|喬治三世與法國大革命
    促使喬治三世治國理政思路發生巨變的歷史事件,是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 儘管喬治三世在他生命的最後十年因為精神性疾病未能親政,但他仍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最長的國王之一。喬治三世漫長的統治(1760-1820),見證了其王國與歐洲大陸進行的一系列軍事衝突和戰爭,尤其是歷時二十餘年的「反法同盟」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