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入門[簡單高效的講解易經]

2021-01-18 不羈的拖鞋

大家好,今天咱們講一講周易,之前就想給大家講了,我自己自認對這這個的了解也比較膚淺,中國現在 研究這個的也比較多,談這個引起的爭論也會比較大。這兩天對周易非常有感觸,易經呢一直有個爭論,就是三易還是四易,如果是三易呢就是:《連山》《歸藏》《周易》四個呢就是:《先天易》《連山》《歸藏》《周易》其實三易和四易已經不重要了,後事我們談易,主要談的就是《周易》,《連山》《歸藏》《先天易》早已經失傳了,實際上在周文王的時候就已經失傳了,後事研究的都是文王的,文王六十四卦,如果大家看過《封神演繹》,就會知道文王特別善易,他在商紂被抓了七年,他的大兒子伯邑考就去救他,文王臨走的時候給自己算了一掛,算出紂王不會殺我。告訴兒子要等他,千萬不要派人去救我。但是他的兒子等了七年,等不會來,就去救他,當時妲己就看上伯邑考了,伯邑考不從,然後妲己就誣陷他,最後紂王把他兒子剁成肉餡,做成餡餅,給文王吃,文王算了一卦算出肉餅是他兒子的肉做的餡,但是他怕紂王知道他能算的出來,他就含淚把餡餅吃了,還說好吃。紂王知道了,覺得他不行,不會算卦,就把他給放了。這個故事大家知道,這個故事也是在講文王善易。

還有對已經研究比較明白的就是孔子,孔子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這個話現在學者們對他有三四種的解釋,第一種解釋是比較多的也是我比較認同的,意思是:給我幾年時間,即使五十歲開始學習易經,也可以讓我的人生無大的過錯。也可以看出孔子對易經的重視。在中國士大夫階級善易的也非常之多,儒,研究易經的非常多,大家也很多

在易經中,現在有兩點現在一直是爭論比較大的,善易者不補,就是真正善易的人不卜卦,膚淺的人認為是,算卦都是不行的,行的人不算卦,實際上不是這個意思,他是說,能夠看到定數的人,天定了這個數,他也就不在算了。第二個是,不佔而已矣,有些事情不應該問結果,而是應該問這件事我應不應該去做。舉個例子,咱說做飯,都說治大國如烹小鮮,米飯放在鍋裡煮,最後大家都是應該開了蓋,稱米飯出來,但是你是什麼時候稱呢,是一分鐘還是5分鐘,還是熟了再吃,肯定是熟了的時候,這就是時機,生和半生都不行,一定要在最好的那個點,這就是易裡說講的時間,咱們還是要算要易。

今天咱們就講一個入門,以後文章中估計會把這裡的總結的東西直接拿出來用,其實周易裡面裝神弄鬼,騙子特別多,北京朝陽區4萬個仁波切(活佛的一種稱呼),我估計百分之99都是騙子,有400個就不錯了,裡面也的確有高人,研究易經最好自己去專研,就好像弗洛伊德講的夢的解析也是,他的病人有的20多歲就是他的病人,40多歲還是他的病人,然後他就把他20多年的病例全部記載下來,他在給他病人解析的時候就非常準確,主觀意識和潛意識的問題在那裡,佔卜也是,這個人對你了解越多,他算的也就越準確,起卦其實非常簡單,最難的其實是解掛,如果你自己解掛的時候,也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在裡面,有的時候你不願意面對自己潛意識裡的一些骯髒面,別人給你解掛的時候更容易杜絕主觀上自我對自我的修正,別人更容易解出一個更接近的東西來。我還是希望自己能更多了解一下易經更好。

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的兩個基本符號之一,一個是「—」(陽爻),另一個是「 - -」(陰爻)

單卦

上邊這個圖,就是單卦,一共有八個,開始是乾,結束是坤,乾就是天,坤就是地,其他的都在天地之間.

64卦

橫著八個豎著八個,八八六十四對應六十四卦。每個卦都是自己的名字,兩個單卦合在一起就變成了副卦,每個卦都有自己的解釋。

乾卦的卦辭為「元亨利貞」,咱們以前銅錢上就寫著元亨利貞他就是大吉的意思。

除了這個還有一個爻辭,爻都是從下往上數,九是奇數,六是偶數,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魯迅先生寫過初九潛龍勿用,這裡的初九說的就不是日期,這裡說的就是初爻,就是最下面那一爻,初九,九是奇數,所以第一爻是「—」陽爻,說的就是爻位。從這個我們就能看出,中國士大夫階級對這個了解非常之深,金庸小說中的降龍十八掌,亢龍有悔,大家都知道,實際上金庸先生對易經了解也是非常深的。

2爻和5爻我們管它叫中位,一般我們把5爻比作君位,2爻為臣位。

關於卦象的我們就講到這些,了解這些也算入門了,易經這個東西,一節45分鐘,講50節課也講不完,我們今天就簡單入門。

起卦

起卦方法太多了,我跟人比較喜歡的就是六爻佔卜起卦法,三個銅錢,或者三個硬幣,我用硬幣是,字的面是陽,花的面是陰,如果三個都是字就是陽,三個都是花就為陰,如果按數字計算就非常好弄,字是3,花是2,如果我們的硬幣是正正反,我們一般認為他是陽,認為正多,實際不是,正3+正3+反2=8它是一個偶數,那就是陰。所有的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正3+反2+反2=7是個奇數這個為陽,其實跟我們理解的盛極而衰是一個道理,陰多了,陽就盛。這些你要是了解了,你才能求出正確的卦。

接下來我們給大家講一下本卦和變卦,一般說本卦測的是現在,變卦呢就是未來。

我們扔硬幣六次,就會得到一個卦象,這就是我們的本卦,如果本卦中有三個連續的陽爻或者陰爻,這個就是變爻(即陰極生陽,陽極生陰)

我們掛中的陰爻和陽爻互換,所形成的卦象就是我們的變卦。

這樣我們就得到了卦像了,卦詞的話,南懷瑾老師的白話解釋就挺好的。

我們在說一下起卦的原則就是,無事不佔,沒有事情不要亂佔卜,不動不佔,沒有行為不要亂佔。不為同一事反覆佔卜。

我很少起卦,我上次起卦,還是一年前的事情了。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收穫,希望能給我留言關注,你們對我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謝謝。

相關焦點

  • 《周易》入門必備的基礎知識,手把手教你快速了解易經八卦
    《周易》入門必備的基礎知識,手把手教你快速讀懂易經八卦我國有著世界上最為悠久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何無數的文化瑰寶誕生,從《道德經》,再到《史記》與《資治通鑑》,最後再到一直被認為是神話故事的《山海經》,都是我國不得多的歷史寶藏,而《易經》,其實並不是什麼封建迷信,它講的是人生的自然規律!
  • 《周易》入門必備的基礎知識,手把手教你快速讀懂易經八卦
    今天給夥伴們整理了一些《周易》的入門基礎知識,都是全書中的精華,夥伴們可以收藏自家學習。一、首先,什麼是《周易》《周易》是一本哲學書籍,自古以來的哲學很多都是和宗教或者預測捆綁在一起發展的。由《周易》發展的五行學說,也是樸素唯物主義的代表性學說。易,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改變」。
  • 易經入門利器——《周易辭海》
    世間關於易經的書籍多如牛毛,初學者難辨真偽,這是很多朋友學習易經入門的最大障礙。多少人有志探尋易經的奧秘,花了冤枉錢,耽誤了大量時間,結果還是誤入歧途。老套門的劉一恆先生帶大家了解一下《周易辭海》。《周易辭海》是郭文友先生編著,山東大學易學和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的劉大鈞教授做的序,雖然沒有見過郭文友先生,但是以劉一恆先生數十年的易學功力判斷,這是一本嚴謹務實,可以信賴的易學教科書。新書估計已經買不到了,朋友們有興趣可以去找找二手書(價格從幾十到幾百都有,注意討價還價)。這本書就像字典一樣,把易經中所有的字都一一做出了解釋。
  • 為什麼要學習易經?易經入門基礎知識
    《周易》是智慧之海,《周易》的每一卦每一爻每一個字,可以說都是充滿智慧,只不過我們有沒有這個能力,能不能「悟」到的問題。周易學習如何入門說明周易重要性的第四句話,是「生命寶藏」。在歷史上,孔子對《易經》的評價是相當高的。 還有很多人對《易經》也有很高的評價,像醫聖孫思邈就說:「不知易,無以言太醫。」一個醫生沒有學過《易經》,不懂《易經》的原理,他是不配做真正的醫生的。
  • 《周易》入門必備的基礎知識,全是精華,建議收藏學習
    《周易》是對中華文化影響最深遠的一部書,但它也是謎案最多的一部書。今天給夥伴們整理了一些《周易》的入門基礎知識,都是全書中的精華,夥伴們可以收藏自家學習。1、首先,什麼是《周易》《周易》是一本哲學書籍,自古以來的哲學很多都是和宗教或者預測捆綁在一起發展的。
  • 你問我《易經》是如何入門的?
    如果把一個人的《易經》研究水平從低到高劃分為十級,我目前只處在最基礎的一級水平,即入門級別。雖然這麼多年讀過一些書,但不敢說對《易經》有多少了解,只算入門而已,不過對於你問我《易經》是如何入門的問題,我還是可以說說自己的做法。言歸正傳。
  • 《周易》入門學習心得總結
    《周易》是中華文明史上一部內涵精深、影響廣泛、流傳久遠的典籍,下文是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學習《周易》心得總結,歡迎賞讀。讀周易《周易》入門學習篇一古人云:學易先要明筮。你若要學周易,就先要去明白周易的佔筮。現在的筮法很多,你找一種比較容易入門的邊學邊了解周易。
  • 梅花易數入門知識精華講解
    梅花易數以其簡單快捷的預測方法,和簡單而又「深奧」的理論基礎,深受易學愛好者青睞並廣泛應用。
  • 易經入門21問
    周易學習入門基礎知識匯總1、 問:何謂《周易》。答:《周易》是我國古代哲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一部巨著,歷來被尊稱中國文化的百科全書,其內涵涉及天文學、氣象學、物理學、數學、醫學、軍事學、氣功學等。千百年來,《周易》對我國的哲學、史學、文學、宗教、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都有著巨大的影響。2.問:周易入門該看哪些書?答:周易入門的話,看《易經》就可以了。
  • 易經入門:錯卦和綜卦,領悟其本質的人,是人群中的高手,不簡單
    易經入門:錯卦和綜卦,領悟其本質的人,是人群中的高手,不簡單《易經》的道理神奇之處在於,放之四海而皆準,怎麼都能說得通。因此,普通人多對易經心存敬意。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易經》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根源所在。舉個簡單的小例子來說,我們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諸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滿腹經綸等等很多的詞彙都是源自易經。
  • 《易經》入門:八卦解析,你所不知道的詳細八卦講解,建議收藏!
    易經易經。何為易?有人說《易經》是風水學說的基礎,有人說是堪輿術的鼻祖,眾說紛紜,其實易很簡單,即生生不息即為易,《易經》作為我國重要的文化典籍,主要成就了三人,伏羲,周文王以及孔子,伏羲創造了易經,周文王發展了易經,孔子宣傳了易經。《易經》在中國的地位實在是特殊,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易經》。
  • 《周易》入門知識匯總
    所以今天把《周易》的入門級知識在這裡匯個總,字數應該不會少了。《周易》注釋的集大成之作首先要解釋一下易經和周易的區別。易經有三種,夏朝叫連山,商朝叫歸藏,周朝叫周易。也就是說《周易》是易經在周朝時的樣子。由於連山和歸藏失傳了,所以現在一般易經和周易指的是一樣的東西。卦象的組成。周易的一卦,由上卦和下卦組成。上下各為八卦之一,八卦及所代表的形象為: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風,坎代表水,離代表火,艮代表山,兌代表澤(湖泊)。八卦圖形的記憶歌訣。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
  • 易經入門3步走,由淺入深,少走彎路,學得又快又精
    有不少的朋友對我們的國學易經感興趣,但是每每翻看,總覺得無從下手。也有不少的朋友,通過自己的學習,總想找到《易經》真正的內涵。結果徒費年月,而沒有任何進步,也真是可悲可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學習易經的幾個步驟,由淺入深,一點點精通,按照這個順序讓你少走彎路。
  • 《易經》看似天書,入門實則非常簡單!
    很多人學習易經有兩個目的,第一個就是作為古學在研究,提升自己的人生格局,學習古人的智慧;第二個作為預測學在研究,很多人希望從易經中能學會預測之數,預測未來之事。不論倆者什麼目的,都是對易經不是很了解的態度在看,並沒有用很科學的角度去分析其中的道理。
  • 如何自學易經
    其次,多看下面這些學習資料:1、曾仕強教授的《易經的智慧》,當成初學入門。2、南懷瑾先生的《易經雜說》 (很好的入門書籍,點到即止,但又確實面面俱到。) 3、網上傅佩榮的周易64卦講解視頻,多看幾次。4、 易經《十翼》悟完之後,大概會朦朦朧朧建立了一點易象思維。趁熱打鐵,強化和牢固易象思維。《十翼》去讀去感悟,多問問為什麼,而不是記憶是什麼。最後的效果,就是建立起萬事萬物均在八卦之中的易象思維。
  • 「如何入門易經玄學?」可以先從簡單入手
    2018/11/10近期有受到一些網友回復,說喜歡周易,但不知道如何學習。我就不逐個在微信裡面去為他們解說了,在此分享一些對學習周易的看法,及從何學起?1興趣第一,要想入門首先得是有強烈的興趣。翰子自小就喜歡神秘文化,當然接觸周易也是從簡單的開始的,電影中的八卦圖,太極圖,翰子都覺得特別酷,特別的好看。所以,學習周易,可以選擇簡單的預測術開始,也就是小六壬。此術為諸葛馬前課,諸葛亮把奇門遁甲精簡成小六壬,出戰前在手上掐指一算即可大概預測戰爭的輸贏結果。小六壬有非常多的版本,建議先學習最簡單的版本,這樣可以在前期學的下去,不然學到一半就會放棄的了。
  • 易經入門:聚氣凝神,把心靜下來,讀懂《易經》也就不難了
    最近很多朋友們都在問李秀筆記同一個問題,那就是讀《易經》應該如何入門。眾所周知,非常多的人推崇《易經》,也有很多人評價說這是一本「天書」,裡面蘊含著很高的智慧,但讀起來卻不知道如何下手。在我看來,無論讀《道德經》,亦或《易經》、《詩經》,需要的就是這種持續的定靜能力,這是學易的基礎。在今天的我們看來,這些應該屬於心理因素,確實非常重要,但我們今天所理解的這個「非常重要」與古人所認為的定靜的重要意義,還是有著很大的不同。具體舉例來說,我們雖然現在也承認,遇事沉著冷靜的人,一定非常厲害。
  • 詳解八卦卦象-易經為什麼是六十四卦
    上一次講了學習易經的第一把鑰匙是:起卦佔卜。因為這是一種直接可以應用於實踐的方法。起卦的方法,介紹了比較簡單的數字除餘法。根據數字,可以起出「單卦」、「重卦」。應用「單卦法」,可以學習熟悉「八卦」;應用「重卦法」,可以學習熟悉「六十四卦」。周易的精髓並不在於卦爻辭。精髓在於它這套符號系統。
  • 法天象地,開物成務,易經入門之如何認識易經
    但熟悉這個詞不代表就對其有準確的認識,不少人都會將易經與命理、算卦混為一談,這說明人們對於易經的認識是普遍存在偏差的,因此僅從減少被忽悠的概率這個角度來說,對易經做個簡單的了解也是有必要的。一、易經的產生易經的歷史極為悠久,所謂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有著一個長期形成和完善的過程,也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
  • 好書推薦︰《周易探源》學習《易經》的好助手
    《易經》難讀在於其內容的特殊形式,六個爻組成的卦象符號,以及極精煉的經文文字。語言文字不成系統,卦辭爻辭之間,沒有明顯的邏輯關聯,讀過卻難以把握其中心思想。卦象符號的意義捉摸不透,經文文句又不知所云,這就是《易經》難讀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