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知難而進來自為民負責
最近,省委書記郭庚茂在全省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報告會上作了「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 做為民務實清廉表率」的專題報告。再次向我省的黨員幹部強調,要對照焦裕祿精神,認真查擺和整改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提出黨員幹部要像焦裕祿那樣,知難而進、迎難而上,銳意進取、奮發有為,始終做到敢於擔當。每個領導幹部都要明白,黨和人民給予的位置和權力,是一份沉甸甸的職責。
從實踐中得出真知,是焦裕祿知難而進的底氣
習近平同志指出:「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寶貴品格,也是焦裕祿精神的重要內容。」這種品格,就是「勇」。
知難而進,首先就是「知」。「初生牛犢不怕虎」,這不是「勇」,而是莽撞。「勇」,應該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之上。為了治理蘭考的風沙、鹽鹼和內澇這「三害」,焦裕祿同志組織領導並親自帶頭開展了大規模的調查研究:查風口、探流沙、看洪水流勢,辨鹽鹼種類和土壤含鹼量。對全縣大小八十四個風口逐一編號、繪圖;對全縣大小一千六百個沙丘逐一丈量、編號和繪圖;對全縣的河流、路基、淤塞的河渠、涵閘等也逐一調查清楚,並繪製詳細的排澇圖。短短幾個月,蘭考縣委就初步掌握了水、沙、鹼的發生和發展規律。通過調查研究和集思廣益,焦裕祿同志還提出了「貼膏藥扎針」封沙丘;深翻土地、以底下的淤泥壓鹼治理鹽鹼;廣種抗鹽鹼、喜沙壤、長勢快的泡桐等治理「三害」的有效措施。從調查研究中、從實踐中得出的真知,是焦裕祿同志能夠知難而進的底氣。
知難而進,還要有「自知之明」。對於一名領導幹部來說,知道「自己」就是要了解自己所屬的那個群體,就是要走群眾路線、和群眾打成一片,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做到識民情、知民意。在實地調研中,焦裕祿同志聽到了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戰勝災害的心聲、看到了人民群眾治理「三害」的智慧。焦裕祿同志將這些典型歸結為四句話:韓村的精神、秦寨的決心、趙垛樓的幹勁、雙楊樹的道路。這些先進典型充分體現了蘭考人民自力更生治理「三害」的願望、決心、勇氣和智慧。當然,治理這樣大的自然災害,不能只靠群眾的積極性,還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量力而行,要知民力。像蘭考這樣一個貧困縣,財力物力十分有限。當時,國家整體上還很落後、也很困難,不可能給予太多的幫助。蘭考治理「三害」的方式,主要是依靠大規模的人力投入,這是當時最為適合蘭考實際狀況的一條道路。封沙育林、排澇翻淤、整修水利等,不需要多大的物質投入,只要有幹勁,通過密集勞動的方式,是比較容易做到的。因此,儘管蘭考當時各方面都十分困難,由於了解民力、善用民力,還是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依靠集體的力量,是焦裕祿迎難而上的動力
治理「三害」,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因此,還要充分調動各級幹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便將群眾組織起來,形成合力。焦裕祿到了蘭考以後,發現當時蘭考縣委的部分幹部思想狀況堪憂。這主要表現在對於戰勝蘭考所面臨的困難缺乏信心;表現在等、靠、要思想嚴重,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勇氣;表現在消極被動、怕犯錯誤。他通過帶領縣委班子雪夜到火車站實地探查災民的狀況,通過有針對性的思想教育,更是通過組織領導幹部走出機關、實地蹲點調研,統一了幹部的思想,也使幹部看到了實幹興縣的可能性、必要性。不僅要了解幹部的思想狀況,還要善於鼓舞、保持幹部良好的思想狀態。這就要求做好三項工作:領導帶頭,深入一線、以身作則,注意在實踐中培養和鍛鍊幹部隊伍;在生活上關心幹部;在工作上嚴格要求幹部,使他們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焦裕祿忍著病痛,自己帶頭實地調查研究;他關心犯錯誤的同志,給他將功補過的機會;他關心同志們的健康,量力而行地安排他們的工作;他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的親屬子女和幹部隊伍,勤儉節約,廉潔奉公。因此,蘭考的幹部才會對焦裕祿同志欽佩有加,才會對縣委的領導班子充分信任、才會對縣裡的工作前景充滿信心。有了一支團結奮進、實幹進取的高素質幹部隊伍,縣委的工作才能夠如臂使指,縣委的各項意圖才能夠得到完滿的貫徹和落實。
古語說:「知之非艱,行之惟艱。」說的是行動之難。知難而進,「知」是前提,「進」才是目的。「知」的目的是為了「行」。知固然不易,要將知識和意圖貫徹到實際的行動中,則更加不易。除了要克服客觀條件的制約外,行動還需要具備相應的情感作為動機。比如說,每一名黨員幹部都應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道理那個黨員幹部不知道?可還是有不少黨員幹部做不到,不僅做不到、甚至違法亂紀。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他們缺乏這樣做的動機、對人民群眾沒有感情。焦裕祿同志之所以能夠撲下身來、與群眾同甘共苦,情感方面的因素是不能忽視的。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由自身作為一名黨員、作為一名黨的領導幹部的責任所激發的高度的責任感,始終是焦裕祿同志知難而進的強大思想動力。
人民利益高於一切,是焦裕祿精神的本質內涵
知難而進,來自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來自在這種聯繫中建立起來的深厚感情。焦裕祿同志與人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與人民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當然,在新的歷史時期,與人民群眾聯繫的方式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有所變化。畢竟來說,焦裕祿同志所處的那個時代是農業社會。而在今天,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工業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已經與以往有了極大的不同,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和困難也有很大的變化。因此,需要創新工作方法和適當調整工作思路,以適應不同社會條件的要求。
知難而進,來自對人民利益高度負責的責任感。目前,黨員幹部隊伍中存在著不少嚴重的問題。集中表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上。「四風」所到之處,幹群關係緊張,「魚水關係」成了「油水關係」。這「四風」的出現,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但是,對人民群眾缺乏應有的感情、對人民群眾的困難麻木不仁漠然置之,沒有對人民群眾利益高度負責的責任感,是主要原因。在新的歷史時期,密切聯繫群眾,培育和強化各級黨員領導幹部的責任感,需要明確責任,建立和完善相應的工作制度、考核制度、監督制度和懲處制度。但從根本上說,主要還是來自於崇高的理想、來自於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來自於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就要像焦裕祿同志那樣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任勞任怨、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造福人民群眾。」
焦裕祿同志不畏艱難險阻,領導蘭考的廣大幹部群眾戰天鬥地,他就是魯迅先生所說的那種「埋頭苦幹的人」、就是那種「拼命硬幹的人」、就是那種「捨身求法的人」,就是「中國的脊梁」!他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的寶貴品格,所體現出來的大無畏英雄氣概,仍然是我們黨和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永久珍藏!⑥5
(作者系鄭州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