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和痘痘有什麼區別
《詩經》有云:「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相信很多愛美人士從青春期就在追求「膚如凝脂」的皮膚,殊不知熬過了青春,青春痘卻如「春風吹又生」的野草般反反覆覆,那麼痤瘡和痘痘有什麼區別呢?痤瘡一般多久可以自愈呢?
痤瘡和痘痘有什麼區別?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青春痘#,即痤瘡,是一種常見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好發顏面、前胸、後背等皮脂溢出部位,皮疹初起多為粉刺、丘疹和膿皰,嚴重時伴有結節、囊腫、疤痕及色素沉著,易反覆發作。該病為損容性皮膚病,好發於青春期男女,而青中年女性座瘡患病率有增長的趨勢,使患病者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中醫學稱本病為「皶」、「粉刺」、「肺風粉刺」等。
痤瘡的發病機制複雜,目前西醫學認為痤瘡的發生、發展主要與雄激素及皮脂增加、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異常、微生物感染(主要是痤瘡丙酸桿菌)、免疫學因素、飲食、遺傳等因素有關。
中醫認為本病的產生主要與以下三個方面有關:
①汗出復感外邪
②肺氣內鬱,肺經蘊熱
③脾胃溼熱,痰瘀凝結。
近代許多醫家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腎陰不足、衝任失調、肝經鬱火等新觀點。
目前國際上有多種分級方法,主要依據皮損性質將痤瘡分為 3 度、4 級,即:
輕度(Ⅰ級):以粉刺為主;中度(Ⅱ級):有粉刺和炎性丘疹;中度(Ⅲ 級):出現膿皰;重度(Ⅳ級):有結節、囊腫。
中醫一般採用內治法和外治法治療痤瘡:
1.內治法:中醫辨證治療是中醫的特色與精髓。
(1)肺經風熱證:炎型丘疹及粉刺是該型的主要皮損表現,大便幹、舌質紅、薄黃苔、脈浮數。方選枇杷清肺飲加減。
(2)溼熱蘊結證:炎性丘疹為主要皮損,但該型的炎性丘疹比肺經風熱證要重,大多患者還伴有膿瘡,大便秘結、小便黃、口臭、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方選茵陳蒿湯加減。
(3)痰溼凝結證:以結節囊腫為主要的皮損形態,或有納呆、便秘,舌淡胖、苔白膩,脈滑。方選海藻玉壺湯加減。
(4)衝任不調證:月經前加重,丘疹多發於口周或下頜或伴有月經不調,小腹脹痛,脈弦。方選丹梔逍遙散加減。
2.外治法:中醫外治法治療痤瘡歷史悠久,手段豐富多彩,療效顯著,副作用少,可根據痤瘡的不同類型、不同階段以及患者接受的程度進行選擇,有面膜、燻洗、軟膏等。
(1)中藥面膜:是將中藥粉劑用水調成糊狀敷於痤瘡的丘疹、結節、囊腫處,從而起到軟堅散結、祛瘀解毒作用。常用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藥。
(2)燻洗劑:中藥燻洗是指將藥物煮水後燻洗患部,通過藥物的藥力和熱力的綜合直接於作用皮膚,從而達到治療作用的一種方法。
(3)中成藥製劑:方便易操作,省去傳統中藥熬製時間。常用製劑有複方黃柏液塗劑,可塗擦或溼敷患處,具有清熱解毒,燥溼收斂的作用。
3.針灸治療:是中醫學的特色療法,在治療痤瘡方面效果顯著。
(1)耳穴療法:「耳者,宗脈之所聚也。」 耳與經絡、臟腑密切相關,通過刺激耳穴可疏通經絡,調理臟腑,平衡陰陽,整體調治以治療痤瘡。 常用方法有:耳穴針刺、壓籽,耳背和耳尖放血等。
(2)火針療法:是用特製的針體經加熱後,採用一定手法,刺入身體的腧穴或部位,通過針的局部刺激與灸的溫熱刺激以促進氣血運行,驅邪外出。應用於丘疹、結節、囊腫等痤瘡皮疹,起到洩熱解毒的作用。
(3)刺絡放血療法: 此法運用三稜針刺破人體的一定穴位或淺表的小靜脈放出少量的血液或淋巴液,以達瀉臟腑之熱,活血化瘀解毒之效。一般選取肺俞、胃俞等背俞穴。
(4)拔罐療法:針對皮疹以囊腫、結節為主的痤瘡患者,施以毫火針針刺治療,然後在針孔處拔上火罐,通過刺絡和負壓產生的機械刺激,加速毒素、廢物的清除與排洩,具有瀉熱解毒、通瘀化滯、調和氣血等作用。
痤瘡雖然反覆,相信通過專業的治療,定會還您膚如凝脂的肌膚,讓您只有青春沒有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