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杜家是濱州最有文化品味家族,也是濱州誕生高級官員最多的家族。杜家耕讀立身,詩書傳家,有「一門之盛,甲於天下」的美譽,更有世人「滿門清官」的讚嘆,當然是濱州最有威望的家族。
杜家大院的男人們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各領風騷。虎父無犬子,杜家大院的女兒們也不甘落後,個個不是平庸之輩。當地有「杜家女兒是老虎,媳婦是綿羊」的傳說。主要就是說,杜家的女兒德才兼備,容貌傳神,出嫁後,往往成為新家庭中的決策人物,而杜家大院娶進來的媳婦,都是名門大戶的女兒,賢德淑良,往往以相夫教子為己任,成為家庭中的賢妻良母。如杜受田的母親,是利津李家的女兒。杜受田的夫人是無棣張家的女兒,杜受田的長兒媳是無棣張家的女兒,次兒媳是樂陵史家的女兒等等,都是在山東赫赫有名的家族。
「杜家女兒是老虎,媳婦是綿羊」,絕不是一句空話。封建時代對女子要求「三從四德」,動輒違反「七出」之條,有點經濟實力的家庭,幾乎都把女孩子圈養起來,如知名的惠民魏氏家族,把女兒封閉在一個單獨的院落裡,與世隔絕,連吃飯、喝水都要通過專用通道輸送,除去父親和兄弟外,直到她38歲鬱鬱而終,一輩子也沒有見到其他男人,更別說外面的世界了。
同樣是大家族,而且是比魏氏更有實力和地位的大家族,濱州杜家的女兒就幸福得多,如杜受田的女兒杜潤官,不僅可以在各個大院之間走動,還可以和他人一起學習。杜受田還把她帶到北京,領略各地風光。杜受田為女兒杜潤官選的丈夫是長期住在杜家、跟隨杜受田的父親學習的李星緯,二人可謂青梅竹馬。
濱州杜家教育女兒的思想,不僅是封建時代的楷模,就是今天也堪稱楷模。濱州杜家人認為,女兒是未來家庭的主持人,是母親,因此,教育好女兒的問題,關係著另外一個家庭的命運,所以,杜家人把女兒的教育看的比男孩更重要。濱州杜家人還認為,女兒不像男孩那樣可以長期帶在身邊隨時教導,女兒一旦出嫁,父母鞭長莫及,所以,更要把女兒培養好,如果感覺女兒挑不起家庭的重擔,寧肯帶在身邊晚一些出嫁。杜受田的父親杜堮就專門論述對女孩子的教育,他在《石畫龕》中說:「世俗謂女為他家人,故多不教,此大惑也。惟其為他家人,尤不可不教,且視教子尤急焉。」
正是由於杜家人特殊的教育女兒思想,採取特殊的教育措施,因而,形成了杜家女兒特殊的風格習慣。概括起來,杜家女兒與眾不同之處有四,即四奇。
一是不纏腳。中國女性纏腳的歷史發展到清朝的時候已是根深蒂固,滿族女子不纏腳,康熙皇帝用聖旨來推行天足都被強大的社會習慣所打敗,男性欣賞小腳,由此女子便以三寸金蓮為美。女子大腳是醜陋的標誌,甚至找婆家都困難。然而,杜家大院的習慣卻是姑娘不纏足。不僅如此,嫁到杜家的媳婦也要放腳。
二是讀書畫畫。在封建時代,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子基本被剝奪了讀書的資格,以「女紅」作為區分高下的技藝。杜家大院中的女孩子自小讀書,琴棋書畫和女工樣樣精通,有些還非常出名,如嫁到利津李家的一位,不僅持家興業,而且書畫俱佳,《李氏族譜》中給她很高的評價。不僅如此,嫁到杜家的媳婦也要讀書。早在清朝末年,杜家大院中的女子是濱州第一批上學堂的女孩子。
三是磕頭。在中國的廣大農村地區,男女的生活習慣差別是非常明顯的,有許多相延成習的傳統,比如春節期間,在濱州一帶,男孩子要逐門逐戶去向長輩磕頭,而女孩子則不用。然而,南街杜家大院中的女孩子卻需要像男孩子一樣磕頭。
四是稱呼。濱州一帶對於長輩的稱呼基本一致,稱呼父親為爹,稱呼母親為娘,稱呼父親的哥哥為大爺,稱呼父親的弟弟為叔叔,而南街杜家大院的女孩子卻稱呼父輩為爸爸,稱呼母親為媽媽,這也與濱州當地的稱呼大相逕庭。
杜家大院的姑娘被稱作老虎,又不纏腳,嫁的是否好呢?當然好了。我們已知比較知名的有惠民的李閣老家,桓臺四世宮保的王漁洋家,無棣的湖廣總督張映漢家,無棣的金石學家吳式芬家,利津的山西布政使李益家等,清末的山東巡撫譚廷襄就是杜家大院的女婿。解放初期,有「濱縣三傑」之說,其中的兩位娶杜家大院的女兒。我們比較熟悉的一傑是濱縣人民政府首任縣長李傑,他就是娶的杜家大院的女兒。
(作者:侯玉傑)
侯玉傑,男,漢族,海陽市人,1964年10月生,1983年考入山東大學歷史系,1987年畢業,獲學士學位,分配到惠民地區(濱州市)史志辦(中共濱州市委黨史研究院、地方史志研究院)工作至今,市方志工作科科長,九三學社社員,濱州市第七、八、九屆政協委員。
參與兩屆《濱州地區志》編輯,歷任《濱州年鑑》編輯、副主編、執行副主編、執行主編。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其中1篇被評為省優秀論文。出版專著10餘部,作為課題組長主持了省文化廳重點課題《濱州杜氏家族研究》,2003年9月由齊魯書社出版發行,獲濱州市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2012年2月,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濱州百名歷史人物》,獲濱州市人文科學一等獎。2014年4月,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濱州百家詩歌詞曲》,獲山東省優秀地情研究成果獎。2017年,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濱州百件趣事逸聞》。2018年,參與編寫的首部《濱州通史》獲得山東省歷史學會優秀成果一等獎,2019年,《濱州通史》獲得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另外編寫了《劉之申》《一代帝師杜受田家族史話》《濱州杜氏家族故事》等,是萬曆、康熙、鹹豐三部《濱州志》主校。
1987年被評為山東大學優秀團員,2001年被評為省優秀年鑑副主編,2003年被市人民政府記三等功,2006年被中共濱州市委表彰為先進個人,2011年,被濱州市政協評為「五好政協委員」。2011年,被市委、市政府聘為首批濱州市歷史文化諮詢委員,2016年,被濱州市人大常委會聘為首批立法諮詢專家。2017年,被濱州市政協聘為首批文史館員,被評為山東省首屆「山東史志」十大年度人物,被濱州職業學院聘為特聘教授。2019年,被濱州市人大常委會再次聘為立法諮詢專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峰 通訊員 唐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