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與桃花女的婚俗文化

2021-01-17 不覺山房
周公與桃花女的傳說

我國華北地區,廣大漢族群眾的婚嫁形式,沿襲著許多古老的傳統形式。這一婚嫁習俗,就源自於邢臺縣廣為流傳的周公與桃花女的傳說。這一帶的村莊,周公村、大桃花村、小桃花村、石坡頭村,都因這個傳說而得名。這些村落裡,至今還保存著與傳說有關的周公塔、周公廟遺址和部分石刻。2010年,收錄邢臺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6年,傳統婚禮儀式收錄邢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相傳在西周初年,真武大帝的降魔利劍下凡投胎,劍身變為周公,劍鞘變為桃花女。為給石坡頭村的梁員外之女治病,經石人獻計,周公收服了霸佔梁女的王八精。王八精又施計害死石頭人,終使周公喜得上下兩卷天書,上卷可推算陰陽運轉,下卷能破解沉浮禍福。不料,下卷天書卻被白公雞偷走送給了桃花女。周公數番索要,均被桃花女拒絕,並用下卷天書,屢次破解了周公之術,由此二人結怨。

為了要回天書,周公思前想後,決定託人說媒娶桃花女為妻,並在娶親之時害死桃花女。桃花女算出自已與周公該有一段假姻緣,於是就答應了這門親事。周公派人送去了紅貼,故意擇黑道日完婚,並施連環計,在娶親的路上和庭院都布置了兇神精怪,只等桃花女前來送死。

娶親的日子一到,周公敲鑼打鼓前去迎親。只見桃花女頭頂一方紅布遮住臉面,身穿大紅衣,腰帶小銅鏡,腳穿黃套鞋,上了花轎。一路上,周公埋伏的五鬼都未能害死桃花女。來到周家門口,桃花女在轎裡用一張柳木弓,三隻桑木箭,左射喪門,右射吊頦,中射白虎,又闖過一劫。周公在門裡暗藏了白馬精,預備了馬精的草料,一旦桃花女進門,立刻放馬過去,馬踏桃花女。桃花女坐雙轎,大轎套小轎,巫婆抄起纏紅線的秫秸杆拍打大轎,絲毫損傷不了桃花女。下的轎來,桃花女叫人在過道紅氈上放了馬鞍,把白馬精壓在鞍底下,破了周公的巫術,鍘好的馬料沒餵了馬,卻撒了桃花女一頭。按常理,新娘過門這天,穿紅衣,著紅鞋,可這天桃花女偏偏著黃鞋,黃道破了黑道,破了周公的黑道日。

拜天地時,周公在天地桌上放著鬥,鬥裡插著秤,意思是等著鬥一會,天地桌下卻暗藏著昴星、蛐蛐精、蠍子精等妖魔,但一一被桃花女破解。進入洞房,桃花女上炕後面向著牆角坐下不動,周公見最後設下的計謀也不攻自破,於是抽出斬仙劍砍向桃花女,二人便殺出洞房,直殺得天昏地暗。真武大帝見二人塵緣已了,凡期已至,便將他們收回,從而給世人留下了一段神奇美麗的傳說。

周公在迎娶桃花女過程中,兩人各懷心態,你施一計,我布一法,均使盡了渾身解數想要制服對方。在之後的民間婚嫁中,這一娶親過程的所有細枝末節,均被認為是大吉大利,被世代所沿習,逐漸形成漢族的婚俗文化。

男女雙方見面同意婚事後,則擇良辰吉日「下庚貼」,即男方將書有生辰年月的求婚「紅貼」及「四包禮」(頭巾、衣料、鞋、襪子)送至女家。女方則回以「謹遵臺命」之「後貼」及象徵性饋贈,是為訂婚。繼之按商定條件,由男方「下彩禮」、辦嫁妝、布置新房,經女方查驗後,則商定迎親吉日。

吉日,男家張貼紅對聯,紅「雙喜」,掛紅綢,懸紅燈籠,神龕、祖宗案前燒香燭、點紅燭,大門口點「長明燈」、撒「門衛子」、豎「稈草個兒」,門頭放「年糕」,神龕前的天地桌上放「鬥」、擱「秤」。早餐後,三聲銃炮,鼓樂齊鳴,花轎啟程。新郎則騎馬為首,頭戴禮帽,胸佩紅花,身披紅綢,單插金花(回程時由女方配辦雙披紅綢,雙插金花)。一長輩為「領挈」在先,男女各或四、六、八位「娶挈」隨後,一行人滿面春風,喜氣洋洋。

及至女方村時,又是三聲銃炮,鼓樂更歡,在懸掛紅綢的女方門前,女方一長輩以託盤託一酒壺、三隻酒杯,男方「領挈」雙手一一接過三杯酒後,一一「敬天、敬地、敬人君」,望空便潑,後互道一聲「回見」,男方「領挈」單人獨馬當即返程至男方家中。新郎及男女「娶挈」隨即進入女方家中,新郎、男「娶挈」是為上賓,端坐於上房中為其專設的座位,有煙、茶、糖果、瓜子等物招待。新郎由女方專門「陪挈」端坐上首,是為座上賓。女「娶挈」則進入洞房,幫新娘梳妝打扮。新娘著紅衣、戴紅花、揣「護心鏡」、蒙「紅紗」、套「黃鞋」,向祖宗案、父母磕過頭後,垂淚與雙親告別。

之後,新娘由或四、六、八位女「送挈」相伴,登上由嫂嫂用新條帚掃過的花轎。娘家兄弟則親自「送親押轎」。男女雙方一行,包括女方抬嫁妝、抬「食籮」者,多達數十人,銃炮又三響,花轎起動。回程儘量不走重路,且遍走村街,是為一路喜氣,四鄉誇親。沿途凡遇奇石怪樹、井臺磨坊則一一貼上「紅喜貼子」。進入男方本村,又是三通銃炮。花轎至婆家門前,新娘經再三懇請而不下轎,是為「磨婆婆性子」。下轎時,新娘由新郎攙扶,要「拉弓射箭」,過「抱瓶」,跨「馬鞍」,踩「紅氈」。新娘進院後,要與新郎「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儀式由一老者主持,邊進行邊由陰陽先生「撒草料」。公公、婆婆被人滿臉塗黑的取鬧。洞房窗戶上貼的粉紅紙霎時被人撕掉。新娘入洞房後要「面對牆角坐」,無論人怎樣嬉鬧、調逗,均不得作聲。

晚間,鄉鄰散後,家嫂要用新條帚為小兩口「掃炕」,邊掃邊道「掃掃氈子、早生貴子」,「掃掃窗臺、早日發財」等。

時至今日,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婚嫁過程中不斷地減略、改變了一些習俗,但一些有象徵意義、有講究的習俗還是流傳了下來,世代沿襲。這些保留下來的習俗表現了民眾摒棄邪惡,希望大吉大利,追求美好姻緣的良好願望。

相關焦點

  • 道教:龜蛇二將、周公、桃花女、天蓬、天猷,與玄武大帝關係密切
    01開篇序在道教的眾多神祗之中,玄武大帝一直以來深受大家的推崇跟尊敬,然而關於玄武大帝的傳說之前以做個許多文章有過介紹,今天就為大家分享道教:龜蛇二將、周公、桃花女、天蓬、天猷,與玄武大帝關係密切。03周公和桃花女許道齡先生在《玄武之起源及其蛻變考》一文中說北平一帶,明末清初所創建的真武廟,其像的兩旁,則多改塑周公和桃花女,是北宮七宿的象徵。」這是源於民件間小說(桃花女破法嫁周公)。
  • 井陘老家的傳統婚俗,還有多少人知道?
    井陘老家的傳統婚俗,還有多少人知道?千百年來,戰爭頻繁,逃災避難的饑民在這裡流動,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個流動的文化地帶,一些優秀民間藝術在這裡生根開花,世代傳承。尤其是井陘民間婚俗歷史久遠,特色鮮明,在漢族婚俗中極具代表性。舊時,男女雙方成婚不由個人作主,須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方可行夫婦之大禮,否則,便視為不孝之舉。
  • 河南農村的婚俗文化,你一定沒見過的結婚現場,快來看一下
    說起婚俗文化呢,各個地區的婚俗文化應該都不一樣,比如小編的家鄉河南農村的婚俗文化就給人一個眼前一亮的感覺。可能河南大概的婚俗文化都相近,但隨著西式婚禮的流程傳開,就是很多城裡的人都會選擇去走一個西式的婚禮,很少再做一個現在河南這樣的傳統婚俗。
  • 廣府婚俗 今日,宜嫁娶
    廣府婚俗中的眾多物象和禮儀,蘊含著數不盡的民俗寓意,還伴生出許多民謠和俗語。 快來跟非遺君往下細看吧! 壹·擇吉日
  • 韓城婚俗(一)
    舊時,北原地區經濟文化比較發達,婚姻少論財禮,南原則論彩禮之風較濃。其彩禮論「份」,一份禮金240元。換完帖,雙方婚姻關係便正式確立。建國之初的五十年代前期,人們剛從封建制度中解放出來,興高採烈地迎接新生活。此時國家推行新婚姻法,自由戀愛之風隨之興起。那時完婚程相當簡樸。
  • 少數民族婚俗一覽
    瑤族婚俗     許多瑤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機會進行擇選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雙方的家長就可通過媒人去說親,並以豬肉和酒為禮品。舉行婚禮時,都要大擺筵席,按傳統習慣,婚宴上必須要請寨老參加,新郎新娘飲交杯酒。
  • 議婚,訂婚,迎娶,截然不同的明清兩朝為何在婚俗是不謀而合?
    了解古往今來的婚俗習慣更能夠真切地了解人類文明的進步史。 一是適當的初婚年齡 在現代,兩人確定結婚關係的前提也是能夠達到法定結婚年齡。中國封建社會的民間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文化能夠保持自己的本質而不發生變化和融合,而有些文化卻會在時代和文化的交融中喪失本質。明清兩個時代之間,婚姻習俗出現巧合般的相似,足以說明在婚姻習俗上沒有發生很多變化,這其中就有三個關鍵的原因。
  • 央視大型人文紀錄片《中國喜事》——記錄行進中的中國傳統婚俗禮儀
    而中國方案、中國道路的文化沃土則深深地植根於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也為中國故事提供了精神內核。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必須講好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故事。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也是各民族團結奮進的結果。民族的,即世界的。在五十六個民族大家庭中,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印記,在傳承與創新中將民族的個性與基因延展開來,共同匯聚成中華民族的文明之歌。
  • 王維鈞:柳巖伴娘風波——那些婚俗陋習都是怎麼來的?
    網友一方面對包貝爾的伴郎團難以容忍,紛紛譴責,並對柳巖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則對中國傳統的婚俗陋習展開了思考與批判,否定那些早應被時代拋棄卻仍存在的婚俗陋習。事實上,在中國的傳統婚俗裡,對新娘和伴娘的調戲捉弄由來已久,正如李安在《喜宴》中所描繪的那樣,男賓客對伴娘和新娘的捉弄正是國人五千年來性壓抑的結果,是性慾宣洩的表現。
  • 現代周公解夢,古老文化與現代科學的結合
    《周公解夢》也經歷了這樣的歷程,過去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後來被斥為封建迷信。其實,一件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其道理,《周公解夢》亦然。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發現一些問題是科學可以解釋的,比如預知之夢。凡是大自然的變異,如地震、暴雨、天災等之類,當它們處於萌芽狀態之時,就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刺激,這種刺激在某些人的睡眠中即可形之為夢,人夢到的一些場景不久就會發生。
  • 民間婚俗,八字先生合婚婚書技法
    上篇介紹了民間合婚風俗,本篇以《三元總錄》中卷為藍本,講解「查日子」技法和婚書寫法,介紹民間婚俗中對衝犯的破解、下轎吉向、坐床方向的選擇。看懂了,你也能寫婚書。(申明:本文只是按照典籍,記錄民俗傳統文化,如果您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指正,我一定虛心請教。這篇文章目前好像被部分人員舉報了,理由是「內容引人不適」.....)下圖是一個真實的批貼,先逐條解說一下內容。
  • 周公是中國儒家文化、封建制度的奠基人,你怎麼理解?
    周公,姬姓名旦,諡文,又稱周文公,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西周初年政治家,封於周邑,後世多稱其「元聖」。 據《尚書·大傳》記載:「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行書,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
  • 非洲「殘酷婚俗」,一頭牛可以結婚生子,女孩結婚前一天才知道
    比如這個非洲肯亞部落,保留著比較原始的婚俗。非洲的陶工在肯亞山腳下的巴林戈縣馬裡加特鎮,在距離鎮中心估計50公裡的叢林中,有一個在非洲歷史特別悠久的原始部落。是P0kot人。這個部落的人數約為13.3萬人,保留著比較原始的部落習俗。因此,這裡也成為一些攝影師取景的地點。根據攝影師的記錄,人們了解到了這個部落的一種原始而殘酷的婚俗,那就是「搶婚」。
  • 你知道嗎,《周公解夢》的作者並不是周公,這個周公也不是周天子
    現在也有一些人會通過解夢獲知與自己相關的一些事情,要說解夢,就一定繞不過《周公解夢》。周公解夢是我國古代的文化遺產,是後人 借周公之名而著。書中列舉種種夢境,並對夢預測吉兇。但你知道嗎,書中的周公並不是周文王,也不是周武王姬發,而是周文王第四子也就是周武王的四弟,周公旦。周公,說的是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輔佐周王治理天下。
  • 婚宴時間一般幾點開始幾點結束 在我國婚俗中非常講究吉時
    婚宴時間一般幾點開始幾點結束 在我國婚俗中非常講究吉時時間:2018-09-25 21:22   來源:趣味百曉僧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婚宴時間一般幾點開始幾點結束 在我國婚俗中非常講究吉時 婚宴需要算吉時嗎?在我國婚俗中,非常講究吉時,婚宴開始和結束的時間也是如此。
  • 清代婚俗檔案:離婚男方按手印女方按腳印(圖)
    昨日,該館首次面向社會公布巴縣檔案中涉及婚俗檔案的部分,其中不乏存世稀少的「庚帖」和「喜課」。雖歷經200多年歷史,這些只有方寸大小的清代「喜帖」卻講述著巴蜀人,乃至古代中國的婚慶習俗變遷。  省檔案館首次對外公布館藏清代婚俗檔案,清代民間結婚用的「庚帖」類似於現在的喜帖,結婚也要過六道程序。
  • 解夢周公
    解夢周公 生活工具
  • 現存"周公解夢"非周公所作 但其確實曾制禮作樂
    很多人晚上做夢,會通過「周公解夢」查詢夢的含義。雖是迷信,但流傳甚廣,尤其是在古時。但是,史學家考證發現,《周公解夢書》並非周公所作,具體作者不詳。記者 楊曉楠 李笑凡  周公解夢  伏羲畫八卦 周公作爻辭  若說周公解夢,先得說說周公與《周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