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日先生
來源:撕蛋(ID:stud178)
原題:《為什麼說一知半解的人生最可怕?》
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
1
先從一件小事說起。
感冒好轉,突然想吃酸菜魚,就拉了新入職的用成、冷水韻(恩,就是曾經吐槽我歧視處女,吐槽我是渣男的那個基督妞)和老白去吃飯。我們點完菜才發現冷姑娘是不吃辣的,據說一吃辣就皮膚過敏,於是我們打算加菜。
冷姑娘看了半天菜單,點了個培根炒土豆片。結果上菜後我們傻逼了,這哪是什麼培根炒土豆,這簡直是老乾媽炒土豆。我當然大怒但又不能操老闆,我就吐槽說不吃辣竟然點了個最辣的。
冷姑娘表示委屈,說菜單上明明沒有辣椒,誰知道是辣的?我繼續吐槽,你不能吃辣就不能確認下麼?為什麼不問老闆?為什麼不確認這道菜是否有辣椒。冷姑娘表示委屈,「我以為這菜是不辣的,我以為沒有辣椒……」
我沒理她,繼續吐槽,一知半解的人生最可怕,因為,當你無法真正確定事情結果時,你又以為自己能確認結果時,100%會出現極大的危險和挫敗。
2
從點菜,到人生態度。
可能我有點小題大做,但一知半解的人生真的很可怕。
在西方,有一句經典的俚語叫:a little knowledge is dangerous.一知半解最危險。說的是,當一個人不懂時,會很謹慎小心,避免做出錯誤決定;當一個人對事物「一知半解」時,認為自己「不懂」,同樣會謹慎小心。
然而,更多人實際上是「一知半解」,卻認為自己「很懂」,因此就很有自信、很堅決地做了決定;以致付出了大大小小的代價,危機也就一次次地出現。在有些事上,甚至還因為始終沒有發覺自己是「一知半解」,付出一輩子的代價而渾然不覺。
這樣的「一知半解」會誤事誤人,更重要的是,「我以為xxx,我以為xxx」會成為他們逃避自身錯誤的藉口,這樣的不直面自身,會形成更懶惰的思維習慣,終成劣習。
3
一知半解的人生最可怕。
這一點就和你「自我感覺良好一樣」,你以為自己什麼都懂,其實你什麼都不知道。你以為自己很牛逼,其實你屁都不是。
正如我說過的,一切沒有切入本質的閱讀都是走馬觀花,一切沒有切入本質的戰略都是紙上談兵,一切沒有切入本質的創意都是小聰明。
更恐怖的是,在「一知半解」的思維模式裡,人們對事物的吸收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導致判斷失準而不自知。這樣的不自知讓人在探索事物用心程度的付出中很寬容、很淺薄,這樣的寬容會讓他們以為很聰明和無所不知,最終,失去更深入了解世界的興趣。
不卻了解世界,發現不了生活的樂趣,自然就很無趣。
「一知半解」的人不僅自己無法深入理解世界,並且,習慣思維養成的「不精準分辨事物之間的細微差異,以致斷章取義」的評論和發言往往聽不進別人的觀點和勸告,導致整個人際關係十分尷尬。最終,根本沒有朋友願意和他講真相,因為他聽不進去。
4
邏輯學角度,一知半解的人本質是思想意識的極端化。
所謂思想意識的極端化,指的就是:非此即彼的絕對思維。簡單說就是:不是白,就是黑,絕對不承認中間存在過渡部分。這種走極端的錯誤想法是源自「不願意了解真正的世界,並以為了解的部分就是全部」的主觀臆斷。
這樣的認知邏輯錯誤除了會形成系統性判斷失誤造成財力損失外,在自我情緒層面的影響也和重大。簡單聽到一個自認為對自己有利的好消息,就會失去判斷,成為狂喜之徒;一旦聽到不怎麼好的消息,就會喪失積極,極度悲哀。
這樣的認知邏輯誤區,導致對人生際遇必須呈現十全十美至善狀態的錯誤期待,而殘酷現實裡的一切小失誤或不完美,都快速產生極大失望和恐慌。
一遇挫折,就有徹底失敗的感覺,進而覺得自身已不具任何價值,活著沒有意義,生不如死好。
但其實,這種感覺是很不真實的,因為人在社會生活不免要遇到這方面或那方面的挫折,很難盡如人意。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也沒有絕對的聰明或者愚蠢,而一旦陷入這種極端意識,那你就會對自己取得的一切進步都不滿意,會覺得思想感情和客觀世界格格不入。生活中的很多細節都會讓你不時感受到一種幻滅感,然後,徹底,失去自信和希望。
5
一知半解的人生還以為事情是「一成不變」的。
因為缺乏認知的好奇和放縱需要付出心血才能了解事物的惰性,一知半解的人生,往往不能充分的、從整個時間線、從不同維度去思考,不僅把握不住人生,更無法應對變化。
在這樣的思維裡,習慣一知半解的人很容易認為世界是一成不變的。例如,有天因為一件事導致情緒不好甚至抑鬱了,以後就認為未來遇到同樣的事也一定會更抑鬱。任何事只要發生過一次,就認為以後還會發生,對未來徹底絕望。
這類人沒有時空思維,沒有辯證思維,沒有概率思維,特別像「守株待兔」裡的那個待兔者。這樣的人的愛情也很難如意,依次被喜歡的人拒絕了,就認為自己在今生今世不容易被人愛,以及再很難愛上別人。最終,成天鬱鬱寡歡。
6
我認為有三個層面:
第一層面,結果導向。
在你了解一個事物時,不妨多考慮下一旦你認知錯誤會產生的最大危機。以開頭為例,冷姑娘很有可能就沒有菜吃,所以,為了讓自己能吃上可口的飯菜,必須確認老闆菜有沒有辣椒,這是最起碼的保障,從吃飯、到安排差旅、接待賓客、核算成本、監督工程,一個閃失就有可能釀造爆炸;
第二層面,通過設計更多問題讓自己變得「警醒」。
這件事是偶然還是必然?是在什麼時候發生的?要具備怎樣的條件才能發生?為什麼會在這個時間發生?如果不發生這個,還有沒有可能發生其他可能?用問題去解決問題,通過對多個問題的思考與解決,達到增加正確概率的目標;
第三層面,用最截然相悖的結果去反向推倒,多想萬一。
萬一一切都是錯的?萬一事情剛好相反?有沒有運氣的成分?最壞的結果是如何出現的?需要怎樣的必備條件?這些條件都解決了嗎?我們在邏輯學裡管這個叫逆推理。
這麼多年來,我在考慮問題時總是會牢記兩句話:
一句話是:
許多人在重組自己的偏見時,還以為自己是在思考。
我們總是在高估自己時低估了自己。
第一句,會讓我們在表達觀點時多考慮下縝密性,儘可能客觀研判、數據說話、尊重事實,避免傷害無辜;
第二句話,會讓我們對不確定之人不草率判斷,對不可知之事不傲慢妄言,對不熟悉之物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銘記,你認為世界充滿未知時,你才真有所知。
*作者介紹:小日,科技公司COO,著有《雲端經濟學》,創投圈最懂情感的藝術家。新浪微博@小日先生2016,公眾號:撕蛋(ID:stud178),無聊的撕逼,不如有趣的撕蛋。取悅全世界有趣的妞。
— THE END —
關注「麥子熟了」,回複數字 102,查看本月8篇熱門閱讀集結
1 《老娘有錢,關你屁事》
2 《我25歲就把自己殺了,只是到75歲才入土》
3 《男朋友不給你彩禮,能嫁給他嗎》
4 《我發朋友圈又不是為了取悅你》
5 《你還在靠一份工資過活嗎》
6 《關鍵時刻意見不合,高情商的人會怎麼做》
7 《閃婚四年:婚姻不是兩個人的相處,而是一個人的修煉》
8 《深度思考比勤奮更重要》
| 麥 子 熟 了 |
文章百裡挑一,不雞湯不勵志,遇見即改變
投稿郵箱:maizi809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