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不缺信息、不缺觀點的時代。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各種抓人眼球的文章、聽到各類聳人聽聞的說辭,這需要我們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去做判斷。如果不假思索全盤接受,就很可能被誤導,乃至人格分裂。
不怕不懂,就怕似懂非懂,最危險的知識,是那些看起來似是而非、讓你一知半解的知識。有一句話叫「錢都流進了房地產」,有很多這樣的文章,實業低迷不振,因為錢都流進了房地產;科技創新太少,因為錢都流進了房地產;消費動力不足,因為錢都流進了房地產。房地產吸走了太多的錢,導致真正需要錢的行業拿不到資金。這樣的觀點,很容易讓人信以為真,進而對房地產產生錯誤的認知。
問題出在哪裡?邏輯應該環環相扣,任何一個地方斷層,體系都會轟然坍塌,類似這種文章我通常都懶得點開去看。錢都流進了房地產,導致其他行業沒有錢,這話從表面看就存在很大的問題。交易是雙方的,有人買就一定有人賣,如果有人花500萬買了一套房,就一定有人賣了這套房拿到了500萬,那麼賣房子的人拿錢幹嘛去?張三為了剛需買了李四的房子,請問李四拿著錢幹嘛去了?你可以說他為了改善買了王五的房子,沒問題,那王五拿著錢幹嘛去?就算這個鏈條無限長,錢一直在房子裡轉,但是最後總得有一個人賣掉房子,請問最後那個人拿著賣房子的錢幹嘛去了?蓋房子,要把地基打好。解釋不了這個問題,就算舉再多的數據也不會有足夠的說服力。
我們把房地產看作一個整體,其他行業也看作一個整體,資金無非是在這兩個整體之間進進出出,有人花錢買房就一定有人賣房變現,有一筆錢進入了房地產,就一定有一筆錢離開了房地產。不存在所有的錢都進入了房地產這一說。貨幣如水,生生不息,在這裡得到,就會在另一個地方失去。想妖魔化房地產,說房地產吸走了所有的錢,這種說法太low了。
還有一個很引人注目的觀點,就是階層固化,讓很多底層人士看不到進階的希望。其實,階層從來沒有固化,因為跌落太容易。富人變窮很容易,窮人變富也很容易,但是富人恆富很難很難。
當你的錢很少的時候,翻倍是很容易的。你支個小攤,賣賣早點,1000瞬間變3000。但如果你有1000億,要翻成3000個億,就幾乎不可能,因為事物不會簡單放大,到達一定程度,原有的體系就會失效。蚯蚓長大兩三倍,是可以的,如果要放大一萬倍,那它死定了。因為蚯蚓是靠皮膚呼吸的,體積按立方增加,但是皮膚卻按平方增加,少了一個維度,氧氣不夠,就掛掉了。賺錢也是一樣,賣早點很容易,1000變3000也很容易,可問題就在於一旦你想擴張,馬上就會有瓶頸,要麼客戶不夠,要麼管理跟不上,要麼供應鏈有問題,任何一個瓶頸都會卡住你。你如果想翻倍,就得全要素同步翻倍,包括但不限於市場容量、人員管理、資金儲備、廣告宣傳、供應鏈系統等等。
所謂的1000變3000,只因為體量太小,任何要素都遠遠沒有達到瓶頸而已,體量稍微一大,池子就廢了,這就是很多富人經常遇到的問題。能不能螞蟻搬家一樣放到幾千個小池子裡呢?當然不行。因為一旦分散,你的管理成本就會無限的飆升,足以吞噬所有的利潤。
而且,我們還處在一個高速通脹的社會,現金很容易貶值。想保值就得換成優質的資產,但投資是有風險的,失手就意味著跌落。當年的明星萬元戶,一個投資沒做好,秒變路人甲。但是通脹對於那些很窮的人是完全不起作用,因為他沒有儲蓄,所有的資產都是勞動本身,而勞動不會貶值,物價上漲,人力也會跟著上漲,完全不受影響。高通脹時代,如果缺乏有效的對衝手段,富人就會不停地跌落,而窮人可以不停的上升,所謂的階層固化根本就是懶惰的藉口。與其說富者更富、窮者更窮,不如說富在勤勞、窮在懶惰。同樣一批年輕人,沒資金、沒人脈、沒背景,有人刷手機玩遊戲,囔囔著階層固化沒有賺錢機會。有人努力學習投資,不斷大膽實踐,賺得盆滿缽滿。把問題都甩給社會,自己沒有任何錯誤,不去接受新的思想,不願擊碎固有的執念,這些東西才是真正的階層固化。
學習是個好習慣,但是離不開深度思考的輔佐。最怕的就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表面上知道不少,真正堪用的卻不多。不但不堪用,反而在誤導你,把你引入歧途,那就更糟糕了。【王永山財富自由俱樂部精英實操群】專享
如想加入王永山財富自由俱樂部相關微信群,學習王永山老師每日分享的投資乾貨,請添加微信號yxwzq123或掃描以下二維碼申請入群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財務自由是最大的自由!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