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懂非懂最沒用,一知半解很危險】

2021-01-13 王永山財富自由頻道

   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不缺信息、不缺觀點的時代。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各種抓人眼球的文章、聽到各類聳人聽聞的說辭,這需要我們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去做判斷。如果不假思索全盤接受,就很可能被誤導,乃至人格分裂。

    不怕不懂,就怕似懂非懂,最危險的知識,是那些看起來似是而非、讓你一知半解的知識。有一句話叫「錢都流進了房地產」,有很多這樣的文章,實業低迷不振,因為錢都流進了房地產;科技創新太少,因為錢都流進了房地產;消費動力不足,因為錢都流進了房地產。房地產吸走了太多的錢,導致真正需要錢的行業拿不到資金。這樣的觀點,很容易讓人信以為真,進而對房地產產生錯誤的認知。

    問題出在哪裡?邏輯應該環環相扣,任何一個地方斷層,體系都會轟然坍塌,類似這種文章我通常都懶得點開去看。錢都流進了房地產,導致其他行業沒有錢,這話從表面看就存在很大的問題。交易是雙方的,有人買就一定有人賣,如果有人花500萬買了一套房,就一定有人賣了這套房拿到了500萬,那麼賣房子的人拿錢幹嘛去?張三為了剛需買了李四的房子,請問李四拿著錢幹嘛去了?你可以說他為了改善買了王五的房子,沒問題,那王五拿著錢幹嘛去?就算這個鏈條無限長,錢一直在房子裡轉,但是最後總得有一個人賣掉房子,請問最後那個人拿著賣房子的錢幹嘛去了?蓋房子,要把地基打好。解釋不了這個問題,就算舉再多的數據也不會有足夠的說服力。

    我們把房地產看作一個整體,其他行業也看作一個整體,資金無非是在這兩個整體之間進進出出,有人花錢買房就一定有人賣房變現,有一筆錢進入了房地產,就一定有一筆錢離開了房地產。不存在所有的錢都進入了房地產這一說。貨幣如水,生生不息,在這裡得到,就會在另一個地方失去。想妖魔化房地產,說房地產吸走了所有的錢,這種說法太low了。

    還有一個很引人注目的觀點,就是階層固化,讓很多底層人士看不到進階的希望。其實,階層從來沒有固化,因為跌落太容易。富人變窮很容易,窮人變富也很容易,但是富人恆富很難很難。

    當你的錢很少的時候,翻倍是很容易的。你支個小攤,賣賣早點,1000瞬間變3000。但如果你有1000億,要翻成3000個億,就幾乎不可能,因為事物不會簡單放大,到達一定程度,原有的體系就會失效。蚯蚓長大兩三倍,是可以的,如果要放大一萬倍,那它死定了。因為蚯蚓是靠皮膚呼吸的,體積按立方增加,但是皮膚卻按平方增加,少了一個維度,氧氣不夠,就掛掉了。賺錢也是一樣,賣早點很容易,1000變3000也很容易,可問題就在於一旦你想擴張,馬上就會有瓶頸,要麼客戶不夠,要麼管理跟不上,要麼供應鏈有問題,任何一個瓶頸都會卡住你。你如果想翻倍,就得全要素同步翻倍,包括但不限於市場容量、人員管理、資金儲備、廣告宣傳、供應鏈系統等等。

    所謂的1000變3000,只因為體量太小,任何要素都遠遠沒有達到瓶頸而已,體量稍微一大,池子就廢了,這就是很多富人經常遇到的問題。能不能螞蟻搬家一樣放到幾千個小池子裡呢?當然不行。因為一旦分散,你的管理成本就會無限的飆升,足以吞噬所有的利潤。

    而且,我們還處在一個高速通脹的社會,現金很容易貶值。想保值就得換成優質的資產,但投資是有風險的,失手就意味著跌落。當年的明星萬元戶,一個投資沒做好,秒變路人甲。但是通脹對於那些很窮的人是完全不起作用,因為他沒有儲蓄,所有的資產都是勞動本身,而勞動不會貶值,物價上漲,人力也會跟著上漲,完全不受影響。

高通脹時代,如果缺乏有效的對衝手段,富人就會不停地跌落,而窮人可以不停的上升,所謂的階層固化根本就是懶惰的藉口。與其說富者更富、窮者更窮,不如說富在勤勞、窮在懶惰。同樣一批年輕人,沒資金、沒人脈、沒背景,有人刷手機玩遊戲,囔囔著階層固化沒有賺錢機會。有人努力學習投資,不斷大膽實踐,賺得盆滿缽滿。把問題都甩給社會,自己沒有任何錯誤,不去接受新的思想,不願擊碎固有的執念,這些東西才是真正的階層固化。

    學習是個好習慣,但是離不開深度思考的輔佐。最怕的就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表面上知道不少,真正堪用的卻不多。不但不堪用,反而在誤導你,把你引入歧途,那就更糟糕了。【王永山財富自由俱樂部精英實操群】專享

如想加入王永山財富自由俱樂部相關微信群,學習王永山老師每日分享的投資乾貨,請添加微信號yxwzq123或掃描以下二維碼申請入群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財務自由是最大的自由!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一知半解的人生最可怕
    文 | 小日先生來源:撕蛋(ID:stud178)原題:《為什麼說一知半解的人生最可怕
  • GRE考試:對GRE詞彙一知半解是很危險的!
    一、為什麼對GRE詞彙一知半解很危險人人都知道惰性是人類的天性,如果惰性問題克服不了的話,那麼你已經離失敗不遠了。GRE詞彙數量大難度高,有些考生在短期內無法如願取得一定成果的情況下很容易變得灰心喪氣。特別是有時候背了N次的單詞在第N+1次複習的時候還是不認識,這個時候有的考生可能就會想到放棄。
  • 為什麼說一知半解的人生最可怕?
    冷姑娘看了半天菜單,點了個培根炒土豆片。結果上菜後我們傻逼了,這哪是什麼培根炒土豆,這簡直是老乾媽炒土豆。我當然大怒但又不能操老闆,我就吐槽說不吃辣既然點了個最辣的。冷姑娘表示委屈,說菜單上明明沒有辣椒,誰知道是辣的?我繼續吐槽,你不能吃辣就不能確認下麼?為什麼不問老闆?為什麼不確認這道菜是否有辣椒。
  • 比無知更可怕的,是一知半解
    的確,在自己沒有去做之前,肯定沒用,而做了不一定有用,但肯定有它一定的用。做了,給「有用」一個機會,才會「有用」。最近在讀劉瀾老師的《領導力30講》時,深感佩服,他將領導力十律用生活化口訣來表述,通俗易懂,這可能才是最有水平的體現。喜歡用一些顯得高大上的詞,往往都是半吊子,因為那些詞沒有穿過自己的身體,侃侃而談多容易啊。這樣也就罷了,還喜歡說道,指指點點,好為人師。聽風就是雨,很多斷言,比專家還專家。
  • 心理學家:總覺得自己很沒用、一無是處,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有些人很喪的時候,會給自己「洗腦,覺得自己「很沒用」、「一無是處」,哪哪兒都不好,學習、工作、戀愛、健康,好像沒有一樣東西是拿得出手、值得稱讚的。總之,就是不喜歡自己、甚至討厭自己。心理學家指出,如果一個人經常以這樣消極的眼光看待自己,說明他的自尊極低,是非常危險的。現在,很多心理疾病都跟低自尊有很大的關係。比如,以下4種。
  • 「瀕危」譯成「危險」 西安「變味」英文蒙住老外
    在一個鳥的展覽中,「瀕危的珍禽」竟被譯成「危險的鳥兒」。  據分析,造成此種狀況的原因之一是翻譯市場的無序和不規範。在西安,除旅遊行業的外語導遊要持證上崗外,別的翻譯人員沒有統一的規範。一些單位在需要外文介紹或說明時,往往隨便找一個學過幾年英語的人「翻譯」,一些對外語似懂非懂的非專業人士也敢「攬活」。
  • 似懂非懂難捉摸,到底說啥?
    似懂非懂難捉摸,到底說啥?舉個現實中宏觀的例子,你就能知道「薛丁格的貓」有多麼讓人匪夷所思了!你呆在家裡的客廳裡,同時你的臥室裡有一臺電腦,你知道那臺電腦肯定在那裡,因為你之前一直在用它!但按照量子理論的解釋,不是你這麼理解的,是你知道你的房間裡有電腦,但是你不知道他的確切狀態,只有看到才能真正了解他的狀你可能會提出質疑:明明就在那裡,怎麼可能不再那裡呢?
  • 學傳統文化一定要「一知半解」
    如果傳統文化學了很久,發現越學越氣,越學越找不到邊際了,越學越發現只有自己是最偉大、最真實,那肯定是學到了糟粕。遊學是養生,書法也是養生學習傳統文化就要「一知半解」對修行者而言,身體只是工具,所以他們不會用好吃好喝來伺候身體,更不會來研究身體的生理結構和諸如此類的皮膚毛髮來滿足身體的欲望。身體保健點到即止!
  • 一知半解的四個英文怎麼寫 成語猜猜看第61關答案介紹
    一知半解的四個英文怎麼寫 成語猜猜看第61關答案介紹時間:2018-01-22 22:1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一知半解的四個英文怎麼寫 成語猜猜看第61關答案介紹 最近大家都在玩成語猜猜看這個小遊戲,這個是微信新上線的一款遊戲小程序,解密過程也是非常有趣的,有好幾種玩法,如果能闖過全關那麼在微信記錄中也可以傲視群雄
  • 我們都是阿莫西林什麼梗出自哪裡 佩服這些一知半解就敢發朋友圈的...
    我們都是阿莫西林什麼梗出自哪裡 佩服這些一知半解就敢發朋友圈的大神時間:2019-04-17 20:42   來源: 海峽網綜合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們都是阿莫西林什麼梗出自哪裡 佩服這些一知半解就敢發朋友圈的大神 海峽網綜合 4月17日,我們都是阿莫西林莫名其妙上了熱搜,讓人費解,阿莫西林是我們常見的抗生素藥物
  • 職場告密:告密最可怕的是,一知半解,害人害己遭人恨!
    解析:告密是升遷最快的一種方式,歷史上有很多人靠告密登上高位,百日維新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光緒帝被囚禁、維新派六君子被殺害而告終。在政變的前前後後,有一個人最為活躍,他就是袁世凱。他與維新派和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守舊派之間都有密切的關係,袁世凱以告密的行動把自己的船舵轉向了慈禧太后,從而取得了慈禧太后的寵信。
  • 《一知半解》:諷刺小說家伊夫林·沃的前半生
    《一知半解》 作者:(英)伊夫林·沃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3年1月伊夫林·沃這個名字之所以為人識記,是因為他的作品《舊地重遊》。在他的自傳體作品《一知半解》中,開篇第一句「一個人只有失去了對未來的好奇心,才到了寫自傳的年紀」,就讓人觸摸到他那顆滄桑的心靈,讓人頗感遺憾的是,這是一本沒有完成的自傳,書裡涉及的內容只延伸至他人生的中期。這位1903年出生於英國漢普斯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從小深受父親的影響。
  • 一知半解要不得:這些成語你真了解嗎?
    生活中很多的差錯,並不是由於人完全不懂成語的含義,而常常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知半解的狀態下,更容易發生誤用。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幾個很常用、但常被錯誤理解了感情色彩的成語。三人成虎貶義!這個成語指的是三個人謊報城市裡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作事實。出自《戰國策》。
  • 《一知半解》:我見眾生皆庸類 眾生見我亦如是
    這篇訪談後來成了《巴黎評論》至今所有的作家訪談中最簡陋的之一。伊夫林·沃的個性和他的才華及文學成就都很突出,他刁蠻苛酷,喜怒無常,極難相處,同時,他又能寫出《舊地重遊》這樣沉鬱深刻的小說佳作。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的電影和電視劇《故園風雨後》常拍常新,確保了伊夫林·沃位列上世紀經典作家之林。寫《一知半解》時的伊夫林·沃61歲。
  • 聖鬥士:聖鬥士當中的神,雅典娜被評為最沒用的神(前篇)
    聖鬥士星矢》當中的女主角,嬰兒時期的她曾一度被教皇撒加盯上,就在教皇撒加準備殺害其時,幸運的是射手座黃金聖鬥士艾俄洛斯及時趕到,將其救下,但也因此射手座黃金聖鬥士艾俄洛斯身受重傷去世,被城戶光政收留後,成為城戶家的大小姐,一開始在自己還沒得知自己就是雅典娜的時候因自己是大小姐,經常擺出高高在上的態度,讓星矢他們極其的不爽,後來在得知自己是雅典娜後,才開始慢慢改變自己的態度,但同時是《聖鬥士星矢》當中最沒用的神
  • 成龍歷險記中最沒用的四個符咒,最後一個可能沒人想要
    今天小編跟大家盤點一下成龍歷險記中最沒用的四個符咒,最後一個可能沒人想要!第四個:牛符咒牛符咒讓人身體變形,全身肌肉,刀槍不入,但不會保證不死,牛符咒是大力士的象徵,給予持有者力大無窮的能力,但是貌似得到牛符咒好像也沒什麼大的用處,力大無窮只能去搬磚做粗活!好像也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
  • 拒絕一知半解,專家建議孩子這麼讀「四大名著」
    但很多初中生並不愛讀「四大名著」這樣動輒上千頁的大部頭書,常常翻個開頭就放下,要麼是因為不認識的字太多,要麼是不適應明清小說半文言文的寫作風格,只能囫圇吞棗、一知半解地讀,浪費了時間,也辜負了中國文學史上四部巔峰之作,甚為可惜。有沒有辦法可以破呢?有!選擇合適孩子讀的版本。
  • 最難追到手的3大星座女生,愛情不將就,怎麼討好也沒用
    女生們都很希望能有一段美好的愛情,但不是每一個女生都很好追,她們對愛情的態度很堅定,對方一定要是自己最想要的另一半類型才可以,自己是不會和不愛的人在一起的
  • 最「危險」的三個星座
    最「危險」的三個星座而且射手的心真的很難猜,有時候,喜歡的是他,不喜歡的還是他,追你的是他,甩你的還是他,你一往情深,擋不住他尋歡作樂,總之愛上射手挺危險的,畢竟你掌控不了他的心。
  • 明明很努力了,為什麼總是感覺,自己總是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呢?
    可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我很重視學習新技能,報了不少諸如寫作、演講、PPT等的學習班,明明很努力了,為什麼總是感覺自己總是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呢?我認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煩惱,最大的問題是只顧著蒙頭學習,沒有去實踐與輸出,然後學完也就算了。這樣一來,學過的每一項新技能,都只是處於「半瓶水」的水平,也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什麼是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