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惠州市水務局公布《2012年惠州市水資源公報》裡透露: 2012年全市平均降雨量1795.8毫米,全市水庫蓄水總量7.43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8.78%;全市江河湖泊的水質總體良好,東江和白盆珠、紅花湖、西湖等水庫湖泊水質均為II—III類。
淡水河坪山河斷面汙染嚴重
公報顯示,去年全市全年降水量200.64億立方米,資源總量為115.38億立方米;全市用水總量為21.75億立方米,與前年相比減少了0.04億立方米。農業依舊是用水大戶,其次是工業用水。全市四區三縣中,用水量「前三甲」分別是博羅、惠東、惠城。不過,全市人均綜合用水量最高的是龍門,其次是博羅,最低的是惠陽。
水質方面,去年5個市界河流斷面中,東江幹流(河源至惠州、惠州至東莞)和增江(惠州至廣州)3個市界斷面水質為II—III類;淡水河和坪山河(深圳至惠州)2個界斷面汙染嚴重,水質為劣V類,主要超標項目為氨氮、總磷、化學需氧量等。市界水質與前年基本持平。
在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方面,重要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與前年基本持平,5個重要城市飲用水源地中,蝦村、白盆珠水庫、博羅水廠、白沙河水庫水質較好,為II—III類;馬安水貝為IV類,超標項目為氨氮。
7個監測水庫湖泊水質均為Ⅱ—Ⅲ類
河流水質方面,惠州市境內共布設的14個河流水質監測斷面,其中觀音閣、領下、蝦村、惠州大橋等8個斷面水質為II—III類,水質為IV類斷面有1個,為馬安水貝,水質為V類的斷面2個,為紫溪和東新橋,水質為劣V類的為西湖村、上垟和永湖等3個。監測評價總河長556公裡,其中水質為II—III類的河長436公裡,佔78.4%;水質為IV類的河長35公裡,佔6.3%;水質為V類的河長14公裡,佔2.5%;水質為劣V類的河長71公裡,佔12.8%。監測河流中東江幹流、增江、西枝江平山以上河段水質較好,為II—III類;淡水河、坪山河、西枝江紫溪口以下河段水質汙染嚴重,水質為V類或劣V類。西枝江紫溪口以下河段水質較去年略有好轉,其他河段與前年基本持平。
水庫湖泊水質方面,惠州市境內布設了白盆珠水庫、紅花湖水庫、天堂山水庫、顯崗水庫、白沙河水庫、角洞水庫等6個水庫斷面和西湖1個湖泊斷面。監測顯示,7個斷面水質均為II—III類 (湖庫水質評價總氮未參評)。營養狀態方面,水庫全部為中營養狀態,西湖為輕度富營養狀態。
編輯:李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