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最近幾天,大雨、降溫加霧霾,戶外的環境似乎不怎麼舒適。
這樣的天氣,在今年出現的頻率多嗎?與去年相比,杭州今年的環境空氣品質有何改變?除了大氣,杭州的水、土壤環境保護得怎樣?
這些大家都很關注的環境問題,現在有了答案。
今天(12月23日),杭州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舉行第二十三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政府關於2019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及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執行情況的報告。
一起來看看報告的主要內容。
水環境:
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達標
力爭2020年,濱江、上城達到省級「汙水零直排區」創建標準
今年1-11月,我市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水質達標率100%。跨行政區河流交接斷面考核結果為優秀。地表水國考斷面(13個)優於Ⅲ類比例為100%;省考斷面(32個)優於Ⅲ類比例為96.9%,同比上升6.3個百分點。市控以上斷面達標率98.1%,同比上升5.8個百分點。
隨著千島湖水引入杭州主城區,截至11月底,列入千島湖臨湖地帶環境綜合整治的217個整治項目已完成214個,40個管控類項目已完成39個。在淳安縣的臨湖地帶,推動建設生態緩衝帶試點,用「綠色生態帶」守護千島湖水。
接下來,杭州將加快實施雨汙分流工程,新增改造汙水管網100公裡,力爭2020年濱江區、上城區達到省級「汙水零直排區」創建標準,50個鎮街達到省級「汙水零直排區」建設(鎮街類)創建標準,完成創建的鎮街實現汙水規範納管、雨汙嚴格分流;
建成20萬噸/日臨江汙水廠二期、5萬噸/日城西汙水處理廠二期、7.5萬噸/日餘杭汙水處理廠四期、3萬噸/日良渚汙水處理廠四期等項目。
大氣環境:
1-11月,PM2.5達標320天
接下去將全面「清零」國三柴油貨車、燃油公交車
今年1-11月,我市PM2.5平均濃度為36.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0.3%。PM2.5達標天數320天,達標率上升2.4個百分點。優良天數260天,優良率77.8%。空氣品質達到年度考核要求。
雖然大氣環境質量保持穩定,但是受建築施工大量增加、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增長和受不利氣象條件等因素影響,空氣品質尚不盡人意,今年1-11月PM2.5濃度和空氣優良率在全省排名靠後。
今年,杭州深入推進「五氣共治」重點工作。「五氣」分別是指燃煤煙氣、工業廢氣、車船尾氣、揚塵汙染、城鄉排氣。
同時,全力推進「城市大腦」環境系統建設。做好「空氣衛士」「便民車檢」兩個應用場景上線,截至11月底累計解決空氣汙染問題383個、引導服務車輛10.89萬輛次。
下一步,杭州將做什麼?
推動建成區內國三柴油貨車和燃油公交車全面「清零」;
積極推進公交、出租、中小型環衛、輕型物流配送車輛純電動化,大型環衛、渣土、混凝土、重型物流等重型車輛清潔化;
加強各類工地揚塵精細化管理,督促落實專人負責、配備溼法和清掃保潔設備,持續加大揚塵汙染違法行為的查處和曝光;
基本淘汰35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繼續淘汰相對落後產能和「低散亂」「散亂汙」企業(作坊)等。
土壤環境:
預計2020年,建成臨江環境能源、第三固廢中心
為了全面推進淨土清廢工作,在推動汙染地塊治理修複方面,杭州今年完成省下達的4個重點汙染地塊修復治理。
在加強固廢處置設施建設方面,完成富陽、臨安、建德、桐廬4個飛灰處置建設項目。按照「2020年建成投運」的既定目標,推進5200噸/日臨江環境能源、第三固廢中心項目建設,預計2020年6月建成調試。
但是,杭州的垃圾處理能力仍有不足。目前全市焚燒處理僅佔垃圾總量70%,主城區每天有近4000噸生活垃圾填埋處理。全市易腐垃圾產生量約1600噸/日,現有處置能力為850噸/日。
未來,杭州將推動杭鋼半山基地等4個地塊治理。推動第三固廢處置中心一期(13萬噸/年)和建德紅獅固廢處置項目(15萬噸/年)建設。
在推進土壤汙染狀況詳查方面,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1022個地塊基礎信息採集;持續做好全市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成果數據的分析及運用。
在開展建設用地調查評審方面,截至11月底,累計完成主城區範圍內38個建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的專家評審,確保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的地塊被安全利用。
在規範危廢管理方面,開展危廢經營單位專項執法檢查,檢查經營單位42家,發現存在問題27家,立案調查5家,強化危廢全過程閉環式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