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至2017年,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2017年全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完成國家「大氣十條」目標任務。5月16日,北京市環保局發布《2017年北京市環境狀況公報》,2017年,北京市空氣品質達標天,即優、良天數為226天,比2013年增加50天。據悉,2018年前4個月,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59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同期下降22.4%。
全年共發生重汙染23天,比上年減少16天,比2013年減少35天,嚴重汙染4天、重度汙染19天、中度汙染37天、輕度汙染78天;空氣品質達標天數226天,比上年增加28天,比2013年增加50天,良160天、優66天。
空氣品質
PM2.5年均濃度58微克/立方米
總體來看,全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汙染物年平均濃度全面下降,空氣品質達標天數增加,重汙染天數減少。全年累計啟動空氣重汙染預警12次26天,其中藍色預警5次5天,黃色預警4次6天,橙色預警3次15天。
全市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值為5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0.5%,超過國家標準0.66倍;二氧化硫年平均濃度值為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0%,達到國家標準;二氧化氮年平均濃度值為46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2%,超過國家標準0.15倍;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平均濃度值為84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7%,超過國家標準0.2倍。
全市空氣中一氧化碳24小時平均第95百分位濃度值為2.1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4.4%,達到國家標準。臭氧日最大8小時滑動平均第90百分位濃度值為193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超過國家標準0.21倍。《公報》指出,臭氧濃度5到9月份較高,超標主要發生在春夏的午後至傍晚時段。全市大氣降水年平均PH值為6.75,無酸雨發生。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冬高夏低
從月際變化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總體呈現冬季高、夏季低的特徵,PM2.5濃度1—2月高,之後呈現波動下降特徵,3—8月、10—12月均為近五年來的最低月均濃度水平。PM10受氣象條件及沙塵天氣影響,波動性較大,1月、4—5月、9月濃度水平明顯較高,其餘濃度水平較低。
《公報》指出,2017年空氣品質達標,優和良天數為226天,達標天數比例為62.1%,達標天數比上年增加28天,比2013年增加50天。空氣重汙染,也就是重度和嚴重汙染天數為23天,發生率為6.3%,比上年減少16天,比2013年減少35天;在空氣品質超標天中,以PM2.5、臭氧和PM10為首要汙染物的天數分別佔54.3%,42%和3.6%。
京東北、京西北濃度值較低
《公報》明確,位於昌平定陵的城市清潔對照點PM2.5年平均濃度值為47微克/立方米,低於全市平均水平19%。區域背景傳輸點監測結果表明,位於北部邊界的京東北和京西北區域點PM2.5年平均濃度值為45微克/立方米,低於全市平均水平22.4%,位於南部邊界的京西南、京東南和京南區域點PM2.5年平均濃度值為76微克/立方米,高於全市平均水平31%。交通汙染監控點監測結果表明,交通環境PM2.5年平均濃度值為66微克/立方米,高於全市平均水平13.8%,二氧化氮年平均濃度值為68微克/立方米,高於全市平均水平47.8%。
空氣品質南北差異顯著
《公報》顯示,全市空氣品質南北差異顯著,位於北部、西北部的生態涵養發展區好於其他區域。
各區PM2.5年平均濃度範圍在49—67微克/立方米,均未達到國家標準,二氧化硫年平均濃度範圍在5—11微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標準。二氧化氮年平均濃度範圍在27—52微克/立方米,門頭溝區、房山區、昌平區、平谷區、懷柔區、密雲區、延慶區達到國家標準,其餘區未達到國家標準。可吸入顆粒物年平均濃度範圍在71—105微克/立方米,均未達到國家標準。
其他方面
水環境 劣Ⅴ類水質比例下降
2017年,全市地表水水質持續改善,主要汙染指標年均濃度明顯降低,劣Ⅴ類水質比例下降。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源地水質符合國家飲用水源水質標準。全市地表水體監測斷面高錳酸鹽指數年均濃度值為5.97毫克/升,氨氮年均濃度值為2.62毫克/升,與上年相比分別下降19.0%和51.5%。其中水庫水質較好,湖泊水質次之,河流水質相對較差。
五大水系中,潮白河系水質最好,永定河系、大清河系和薊運河系次之。北運河系水質總體較差。昆明湖、團城湖、後海、前海和展覽館後湖為中營養,其他湖泊處於輕度富營養—中度富營養狀態。密雲水庫和懷柔水庫水質符合飲用水源水質標準。官廳水庫水質IV類,主要汙染指標為總磷、化學需氧量、氟化物。
全市汙水處理率達到92%,其中,中心城汙水處理率達到98.5%,再生水利用量達到10.5億立方米,佔全市用水總量的26.6%。
土壤環境 達標率為94.6%
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狀況良好。按照《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和《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評價技術規定》(環發〔2008〕39號)評價,2017年土壤環境質量國控監測點位達標率為94.6%。
生態環境 懷柔區狀況最好
2017年,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級別為良,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為67.8,比上年同期提高4.6%。其中,生物豐度指數、水網密度指數略有增加,植被覆蓋指數、土地脅迫指數和汙染負荷指數保持穩定。從區域分布看,北部山區生態環境狀況好於其他區域,其中懷柔區生態環境狀況最好。
超標車 處罰量比上年增加近5倍
《公報》指出,2017年,全市持續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全市環保執法部門對固定汙染源立案處罰5238起,處罰金額1.8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8%和32%。查處重大環境違法案件共938起,其中,按日連續處罰8起,查封案件740起,停產限產11起。
去年,本市繼續聚焦重型柴油車監管,嚴厲查處超標排放違法等行為。在38個主要進京口開展24小時執法,並在25個進京辦證處開展24小時環保手續前置審核;在省際高速公路、市內高速公路及重點國道的29個重點路口和旅遊景點、物流園區周邊道路,開展路檢夜查;對2000多個重點物流園區、貨物集散地、車輛停放地進行入戶抽查。全年人工檢查重型柴油車96.3萬輛次,查處超標排放車5.8萬輛次,處罰量比上年增加近5倍。在貫穿全年的「嚴厲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專項執法行動」中,全市共查處適用行政拘留環境違法案件130餘起,涉嫌汙染環境犯罪案件40餘起。(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