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 較2019年增36天

2021-01-08 中國經濟網

  這是一份亮眼的成績單。2020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PM2.5濃度首次實現「30+」,濃度較2019年下降9.5%。

  這也是每個人切身感受到的變化。2020年連續322天無PM2.5重汙染,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較2019年增加36天。

  從2013年PM2.5年均濃度89.5微克/立方米,到2020年的38微克/立方米,北京正通過精細治理,扎紮實實,一微克一微克地把PM2.5濃度「摳」下來,給市民更多藍天。

  監測細:1200餘個「毛細血管」滲透到街鄉

  大氣治理,北京努力多年,從2013年至2016年,北京市的PM2.5年均濃度每年遞減,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到了2017年,年均濃度降至58微克/立方米,比上一年一下降低了15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進一步加大。

  實現突破的關鍵點,除了連續幾年治理環境效益的逐漸釋放外,正是1200餘個高密度網格監測網絡的建成,由此打通了大氣汙染治理監管的「最後一公裡」,也讓大氣治理向著精細化邁進。

  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工程師王欣告訴記者,大氣環境的管理始於監測,也止於監測,以監測發現問題,以監測評估效果。而在2015年,北京仍然重汙染頻發,PM2.5濃度居高不下,當時全市35個監測站點已經無法滿足北京市的監管要求。當時,壓減燃煤、工業減排等工程性減排措施也已經接近尾聲,進一步降低PM2.5濃度需向管理要減排,向精細化要成效。

  「數據只能支撐到區一級,沒有辦法滲透到街鄉,但很多散亂的汙染源都分布在那裡,單個汙染雖然不大,但加起來的總量對全市影響很大,沒有監測數據作為支撐,監管乏力。」王欣說,隨著大氣治理的不斷深化,治理從城市中心區走向城鄉「遍地」,從治理重點點源走向「小散亂汙」綜合整治,從定期總結問題走向實時全時應對,從單部門實施走向多部門聯動和全民參與,而這一切都需要監測數據作為支撐。換句話說,「注重細節」的管理需求需要反映汙染物分布細節的監測結果來支撐。

  2017年,1200餘個高密度網格監測點如「毛細血管」般在城市中鋪開,覆蓋325個街鄉鎮,平原地區以3×3公裡、山區以8×8公裡為網格布設,與35個傳統標準化的監測站點一起,構成了北京市PM2.5地面的監測網絡,也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新一代」高密度監測技術和管理支撐體系。這在全世界還是第一份。

  管理細:325個街鄉鎮每月排名

  大氣治理「最後一公裡」的功效,全看各屬地職能部門的發揮。各街鄉鎮治汙措施落實是否到位,直接顯示在PM2.5的數據上。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依託高密度監測網絡,全市對325個街鄉鎮每月定期考核排名空氣品質,全市排名後30名的街鄉鎮和各區排名後3位的街鄉鎮將被通報,甚至面臨約談。

  朝陽區亞運村街道前年夏季的時候PM2.5數據偏高,在全市排名靠後,這既是壓力,也是動力。亞運村街道進一步加強了對施工工地的管理,無論是城建的大施工項目,還是小型的市政或者綠化施工項目,每天上下午都有專人去巡查,街道城建科和城管執法隊也聯合起來,加大檢查和處罰力度。

  在街鄉鎮每個大氣治理工作人員的手機裡,都下載了「北京空氣品質」APP,有了這個軟體,就能實時了解到轄區內的汙染情況,一旦發現數據起伏很大,就能及時發現突然「冒泡」的汙染源,第一時間制止汙染行為。「APP裡可以實時看到各街鄉鎮的排名,數據一個小時更新一次,PM2.5的實時數據,有助於我們及時排查問題。」朝陽區亞運村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胡晶說。

  有一次,奧體中心的數據異常升高,前一天還處於低值。負責大氣環境的人員第一時間發現問題並去現場查看,發現是因施工沒有做好抑塵措施,當時就讓施工方停止作業,先落實降塵措施。

  亞運村街道還聘請了第三方服務公司,開發了一個「亞運村環保」 APP,在街道13個社區裡分別設置了一個微站,能實時看到各個社區的數據。如果當月街道的排名不好,該公司還可以提供數據分析和研判的相關資料,採用雷達走航幫助排查汙染源,在街道內全面定位汙染源的蹤跡。

  「最後一公裡」的監管打通了,大氣治理成效顯著。去年前11個月,亞運村街道PM2.5平均濃度36微克/立方米,在朝陽區排名第二。

  功夫細:「上屋頂下邊角」全面治理揚塵

  有了翔實的監測數據作支撐,街鄉鎮有了「眼睛」,哪裡有汙染源,都逃不過監測站點的法眼。屬地管理者主動減排治汙,基層環保的力量被充分調動,他們開始用「繡花」的功夫治理大氣汙染。

  近年來,隨著治汙的推進,燃煤汙染已經逐步退出汙染「大戶」行列,北京市最新PM2.5源解析結果表明,揚塵對PM2.5排放貢獻率已達16%,超過燃煤和工業,成為本地第二大排放源。

  東城區也不例外,揚塵汙染問題突出,已經佔PM2.5來源的15%以上。原來,東城區的背街小巷本來由人工負責清掃和垃圾撿拾,工作雖然做了,但塵土殘存量始終居高不下,難以達到一級保潔標準。從2018年開始,東城區以東四、天壇街道為試點,購置了適合胡同使用的洗掃吸一體化專業機械,實現了胡同清掃保潔由掃到吸的轉變。

  如今,每天在街道或者胡同的道路上,都能看見一臺小型的吸塵器在作業,邊邊角角任何細微的點都不放過,時不時還噴灑一些清水,抑制揚起的塵土。東城區生態環境局綜合科副科長滕穎告訴記者,自從精細化保潔作業實施以來,東四、天壇街道的塵土殘存量始終穩定低於10克/平方米,甚至可以低於5克/平方米,效果顯著。

  目前,採取機械吸塵、機械洗地、機械衝刷等組合作業模式已經在全區各街道全面開展,胡同精細化清掃保潔每天選取30至40條道路進行道路塵負荷監測,並對各街道道路塵負荷情況進行排名通報。

  道路有了吸塵器,屋頂也不能落下。東城區的建築物和院落不少,平房區、老院落密集,而屋頂雜物、塵土聚集,積塵極易產生揚塵汙染。從去年開始,東城區開始了屋頂大掃除。「屋頂堆滿落葉,一方面容易積塵,另一方面也是火災隱患,清掃屋頂也是一舉兩得。」滕穎說。

  清掃屋頂一年分為兩次,一次在春季,一次在秋季。屋頂的清掃分為三到四步,首先是清掃落葉,然後用高壓水槍衝洗,再用吸塵器,針對一些重點區域的屋頂,還會適當噴灑一些抑塵劑。有些屋頂不方便上去,清掃人員就踩在扶梯上清掃。針對一些有條件的屋頂,街道還進行屋頂綠化,整座房子看起來更加乾淨整潔。截至目前,東城區已清掃屋頂1000餘萬平方米。

  功夫做細了,汙染自然少了。去年前11個月,東城區降塵量4.8噸/平方公裡·月,優於全市平均水平,排名由全市倒數第二躍至城六區之首、全市正數第二。

  鍥而不捨、久久為功。就像市委書記蔡奇要求的,「好天氣要一天一天去爭取,PM2.5治理要一微克一微克去『摳』」,北京還將堅持PM2.5和臭氧治理相協同、空氣品質改善和二氧化碳減排相協同、本地治汙與區域聯動相協同,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核心,以VOCs和氮氧化物(NOx)深度減排為抓手,深入推進「一微克」行動和區域聯防聯控聯治,盡最大努力推動全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責任編輯:楊淼)

相關焦點

  • 北京2020年3/4的天數空氣品質優良,「好天」比去年多36天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今天(4日)發布消息,2020年,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與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的差距進一步拉近。
  • 河北2020年空氣優良天數將超230天 與北京2017年優良天數大體相當
    河北省委、省政府日前印發《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河北省空氣品質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到63%以上,即超過230天;地表水Ⅰ至Ⅲ類水體比例達到48.7%以上,劣Ⅴ類水體比例控制在25.7%以內。
  • 空氣變好!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4日電北京市生態環境局4日通報稱,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較上年增加一個多月。
  • 張懷成:2020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227天,首次超六成
    濟南市政協委員張懷成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謝瑋 濟南報導  「2020年濟南全年PM2.5濃度為47微克/立方米,是自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好水平。全年有227天為優良天,比2019年增加39天,比2015年增加51天。」1月10日,在濟南市政協十四屆五次會議舜耕山莊會場,濟南市政協委員、山東省濟南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長張懷成帶來了一份關於濟南市2020年環境治理的成績單。  在採訪中張懷成提到,濟南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27天,全年有62%的天數為優良天,且首次超過60%,「好天」比2019年增加39天,比2015年增加51天。
  • 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2020年,全市空氣品質同比明顯改善。其中,PM2.5、PM10、NO2下降幅度均較明顯,較2019年分別下降9.5%、17.6%、21.6%;SO2持續保持個位數的極低濃度水平。全年3/4的天數為優良天,「好天」比去年多了一個多月。2020年,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較上年增加36天,優良率達到75.4%,增加9.6個百分點,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明顯增加。
  • 2019年陝西平均優良天數為265.3天 西安「氣質」提升
    2019年陝西平均優良天數為265.3天 西安「氣質」提升 2020-03-20 15:35:43黨田野 攝   中新網西安3月20日電 (黨田野)記者20日從陝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9年,陝西省13個市(區)空氣品質平均優良天數為265.3天,同比增加1.3天。全省主要河流中,漢江、丹江和嘉陵江水質繼續保持優。
  • 2020年韶關市區空氣品質全面達標並創新紀錄 356天AQI指數為優良
    記者1月11日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0年,韶關市區環境空氣品質實況狀態下AQI優良達標率為97.3%,較上年上升4.7個百分點,達標天數356天。各項指標數據表明,2020年市區空氣品質是近年來最好的一年。
  • 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4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20年北京地區空氣品質報告,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 2020年四項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及達標情況2020年,北京市空氣品質同比明顯改善。其中,PM2.5、PM10、NO2下降幅度均較明顯,較2019年分別下降9.5%、17.6%、21.6%。SO2持續保持個位數的極低濃度水平。△2019—2020年四項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變化全年3/4的天數為優良天,「好天」比2020年多了一個多月。
  • 2018年鄭州優良天數為168天 比2017年多2天
    1月24日,鄭州市環境攻堅辦召開2018年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新聞通氣會,對2018年全年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空氣品質、環境違法案件查處及12369環保有獎舉報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通報。2018年,鄭州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綜合指數、6項指標、優良天數實現「七降一增」;PM10、PM2.5超額完成省定年度目標;7、8、9月份,連續三個月空氣品質達到二級標準,實現空氣品質新標準實施以來的歷史性突破。
  • 去年優良天數230天比2015年增加90天
    河南商報記者陳朋衝    鄭州市2020年環保「成績單」出爐了。2020年,鄭州市全年優良天數230天,年度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穩定退出後20位。    鄭州2020年環保「成績單」發布    1月1日,鄭州市環境攻堅辦傳來消息,2020年,鄭州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PM10、PM2.5平均濃度分別達到84微克/立方米、51微克/立方米,與2015年相比分別下降49.7%、46.9%,改善率在全省排名均為第一。
  • 廣西:2019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上升
    廣西生態環境廳供圖2019年廣西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為91.7%,PM2.5濃度為34微克/立方米……記者近日從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獲悉,2019年,廣西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全力以赴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並保持全國前列,生態環境保護年度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 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首次達「30+」
    2020年四項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及達標情況。圖源: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相較於2019年,全市空氣品質同比明顯改善。其中,PM2.5、PM10、NO下降幅度均較明顯,較2019年分別下降9.5%、17.6%、21.6%;SO持續保持個位數的極低濃度水平。全年3/4的天數為優良天據劉保獻介紹,2020年「好天」比2019年多了一個多月。
  • 2018年北京空氣品質報告出爐 連續195天無PM2.5重汙染
    2018年北京的空氣品質正式出爐!1月4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18年全市空氣品質狀況和打贏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的完成情況。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劉保獻介紹,2018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同比下降12.1%。重汙染天數15天,比2017年減少9天。
  • 濟南2020年首次超60%天數為優良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 者夏侯鳳超 於悅 任玉停「2020年,濟南全年PM2.5濃度為47微克/立方米,是自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好水平。全年62%的天數為優良天,首次超過60%。」1月10日,在濟南市政協十四屆五次會議報到現場,濟南市政協委員、山東省濟南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長張懷成帶來了一組關於濟南市2020年環境治理的成績單。張懷成介紹,濟南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27天,全年62%的天數為優良天,且首次超過60%,「好天」比2019年增加39天,比2015年增加51天。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藍天保衛戰仍然不能鬆懈。
  • 鄭州發布2020年環保「成績單」 去年優良天數230天比2015年增加90天
    河南商報記者陳朋衝鄭州市2020年環保「成績單」出爐了。2020年,鄭州市全年優良天數230天,年度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穩定退出後20位。鄭州2020年環保「成績單」發布1月1日,鄭州市環境攻堅辦傳來消息,2020年,鄭州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PM10、PM2.5平均濃度分別達到84微克/立方米、51微克/立方米,與2015年相比分別下降49.7%、46.9%,改善率在全省排名均為第一。2020年,鄭州市優良天數230天,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穩定退出後20位。
  • 6年來最多!鄭州今年優良天數已達205天
    逆溫等不利氣象條件疊加,導致鄭州近期空氣汙染河南商報記者時碩/攝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孫科  截至今年11月15日,鄭州市優良天數同比增加54天。  11月17日,鄭州市生態環境局召開鄭州市生態環境專題新聞發布會,除了曬空氣品質「成績單」,發布會上,相關工作人員還介紹了近期出現重汙染天氣的原因,並表示,未來一周,鄭州市空氣品質將逐步轉至良好水平。  截至今年11月15日,鄭州市優良天數為205天  2016年,我省打響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
  • 2020年長春市環境空氣品質一級優144天 創環境空氣品質有記載以來...
    2020年長春市環境空氣品質一級優144天 創環境空氣品質有記載以來最高 2021-01-12 0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圖1 2020年四項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及達標情況)2020年,全市空氣品質同比明顯改善。其中,PM2.5、PM10、NO2下降幅度均較明顯,較2019年分別下降9.5%、17.6%、21.6%;SO2持續保持個位數的極低濃度水平。(圖2 2019-2020年四項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變化)全年3/4的天數為優良天,「好天」比去年多了一個多月。
  • 北京發布2017年環境公報 空氣品質達標天數226天
    從2013年至2017年,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2017年全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完成國家「大氣十條」目標任務。5月16日,北京市環保局發布《2017年北京市環境狀況公報》,2017年,北京市空氣品質達標天,即優、良天數為226天,比2013年增加50天。
  • 2017年鹽城空氣優良天數289天 排名江蘇第一
    去年,我市空氣優良天數289天,優良天數比例達79.2%,均排名全省第一,創江蘇歷史新高;PM2.5平均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較2013年下降33.8%,遠超國家大氣十條削減20%的考核要求;臭氧平均濃度躍升至全省前列。我市空氣品質已經連續四年全省領先,成為全省唯一連續四年八個季度實現秸稈禁燒考核「零火點」的城市,連續四年被省政府表彰為「大氣汙染防治優秀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