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空氣品質報告出爐 連續195天無PM2.5重汙染

2020-11-28 北京本地寶

  2018年北京的空氣品質正式出爐!1月4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18年全市空氣品質狀況和打贏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的完成情況。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劉保獻介紹,2018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同比下降12.1%。重汙染天數15天,比2017年減少9天。

  去年9月公布的《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本市空氣品質要在「十三五」規劃目標即56微克/立方米左右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重汙染天數明顯減少。行動計劃第一年剛剛結束,北京已經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2018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同比下降12.1%。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分別為6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7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均較明顯,較2017年下降幅度分別為25.0%、8.7%、7.1%。

  2017-2018年四項汙染物年均濃度變化

  2018年,北京市SO2達到國家標準(60微克/立方米);NO2超過國家標準(40微克/立方米)5%;PM10超過國家標準(70微克/立方米)11%;PM2.5超過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46%,PM2.5仍是北京市大氣主要汙染物。

  2018年,北京市優良天數227天,佔比62.2%,比2017年增加1天,其中一級優天數為72天,二級良天數為155天;2018年重汙染日15天,比2017年減少9天。

  2018年空氣品質各級別分布情況

  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副主任劉保獻介紹,2018年「藍天」含金量進一步提高,空氣品質呈現「優增劣減」特徵,一級天同比增加6天,重汙染日同比減少9天。近六年來重汙染日持續減少,2018年全年首次無持續3天及以上的重汙染過程,2018年連續195天沒有發生PM2.5重汙染。

  從空間分布上看,2018年全市SO2、PM2.5和PM10仍呈現南高北低的梯度分布,城區及南部地區的NO2濃度較高。其中位於京西南區域點PM2.5濃度為全市最高值,69微克/立方米;京東北區域點為濃度最低值,41微克/立方米。

  北京市PM2.5濃度空間分布及變化

  從月際變化上看,受氣象條件波動影響,2018年3月和11月是汙染水平明顯偏高的月份;1月、8月和9月,PM2.5月均濃度分別為34、35和30微克/立方米,分別達到空氣品質年評價標準。

  從2013年以來,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其中,北京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顯著增加,2018年達標天數為227天,佔比62.2%,較2013年增加了51天。一級優天數為72天,較2013年增加了31天。

2013-2018年空氣品質各級別天數分布

  2013-2018年PM2.5空氣品質級別日曆圖

  2013年至2018年,北京市空氣重汙染天數逐年減少,從2013年的58天,減少到2018年的15天,六年間減少43天;2018年連續195天沒有發生PM2.5重汙染,遠超2013年的87天。重汙染發生率明顯降低。

  空間特徵變化顯示,2013年至2018年,北京市各區域PM2.5濃度均顯著下降;2018年總體空間分布仍為南高北低特徵,但南北濃度差距持續減小。

  北京空氣品質改善本地貢獻佔五成。清華大學副教授邢佳介紹,經過研究,北京空氣品質改善來自本地和周邊的共同改善,可以看出,本地減排貢獻佔5成,周邊減排貢獻佔2成,氣象因素佔3成。長期來講,區域減排工作最主要,短期波動尤其是重汙染期間,和氣象條件密切相關,特別是重汙染形成和消散過程。

手機訪問 北京本地寶首頁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空氣重汙染呈現四大變化 PM2.5的主要組分變了
    這兩天,霧霾又來了,北京處於空氣重汙染橙色預警之下,全市PM2.5平均濃度在200微克/立方米上下。這一次重汙染過程將持續三天,「比起以前動不動就長達一周的重汙染,現在的重汙染『溫柔』了不少。」市民薛女士調侃道。經過5年的大氣治理,雖然目前的北京仍有重汙染發生,但實際上霧霾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
  • 2020年北京全年「好天兒」達四分之三 夏秋季基本消除PM2.5重汙染
    【解說】從曾經的「霧霾」肆虐,到如今的藍天回歸,北京近年來空氣品質明顯改善。近日,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在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時表示,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
  • 京津冀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PM2.5年均濃度去年比2015年降36%
    中新網北京12月8日電 (記者 杜燕)「十三五」期間,京津冀三地空氣品質實現大幅明顯改善,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2019年與2015年相比下降36%,區域共享空氣品質改善成果。「十三五」期間,北京市積極推動三地在協作機制、統一立法、統一標準、聯合執法等多方面深入合作、不斷突破,協同治理成效明顯,京津冀三地空氣品質實現大幅明顯改善。北京市牽頭會同七省區市及有關部委,成立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協作小組。在此基礎上,2018年,國家成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區域大氣汙染治理重點工作。
  •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明顯改善 PM2.5年均濃度首次...
    「十三五」時期是迄今為止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力度最大,成效最明顯的五年。在生態環境部等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指導下,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2020年,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人民群眾藍天幸福感顯著增強,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被納入聯合國環境署「實踐案例」,為全球其他城市,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城市提供借鑑。
  • 北京2020年3/4的天數空氣品質優良,「好天」比去年多36天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今天(4日)發布消息,2020年,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與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的差距進一步拉近。
  • 9月空氣品質排名出爐:京津冀PM2.5不降反升,北京上升28.6%,唐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董瑞強 10月23日,生態環境部公布2019年9月和1-9月全國空氣品質狀況。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PM2.5濃度仍不降反升,9月和1-9月,「2+26」城PM2.5濃度分別為37微克/立方米、54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上升12.1%、1.9%。
  • 北京發布2017年環境公報 空氣品質達標天數226天
    從2013年至2017年,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2017年全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完成國家「大氣十條」目標任務。5月16日,北京市環保局發布《2017年北京市環境狀況公報》,2017年,北京市空氣品質達標天,即優、良天數為226天,比2013年增加50天。
  • 2020年北京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 較2019年增36天
    2020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PM2.5濃度首次實現「30+」,濃度較2019年下降9.5%。  這也是每個人切身感受到的變化。2020年連續322天無PM2.5重汙染,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較2019年增加36天。
  • 北京市民今可上網查詢空氣品質 今年將建PM2.5監測站
    此前北京的空氣備受詬病(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廣網北京1月12日消息(記者李文蕊)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昨天,北京市環保局發布消息稱,今天起北京市民只要登錄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網站,就可以隨時了解自己生活工作區域的空氣品質現狀。
  • 《空氣中PM2.5》20問
    應當特別注意的是,空氣中PM2.5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效應是一個過程,一些效應甚至是一個長期過程,有的危害不是一兩天或幾個月就可以表現出來的,一些吸入者甚至可能在連續吸入十幾、二十年後才會發病。有研究表明,肺癌死亡率與8-9年前空氣中的顆粒物濃度的相關性最大,這意味著空氣中顆粒物致肺癌的潛伏期為8年左右。7. PM2.5是怎樣影響氣候變化的?
  • 除了PM2.5,還有別的傢伙在空氣中作妖?
    一說到空氣汙染,有人會習慣性地把它等同於PM2.5(細顆粒汙染物)。但事實上,評定空氣汙染的指標裡,可不單單只是這個傢伙。目前的空氣品質評價使用 AQI(Air Quality Index:空氣品質指數),它衡量了6種主要汙染物,分別是SO2、NO2、PM10、PM2.5、O3和CO。
  • 我市空氣品質連續六年領跑全省 PM2.5濃度連續三年達到歐盟標準
    汕尾日報訊 (記者 林一秀)昨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0年,我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2.37,排名全省第一,已連續六年雄踞全省榜首。PM2.5濃度為18微克/立方米,連續三年達到歐盟標準。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97.8%,較2019年提高了3.3個百分點,空氣品質六項基本指標數據均為開展藍天保衛戰以來最佳水平。「汕尾藍」成為我市靚麗的城市名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我市大氣環境保護工作。2020年2月7日,剛履新汕尾的市委書記張曉強專門就擦亮「汕尾藍」金字招牌作出指示,要求強化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加強監測網點建設,找準汙染源頭,更加有效地推進大氣汙染防治。
  • 空氣汙染檢測專屬設備—PM2.5傳感器
    例如車載淨化器、PM2.5檢測儀、氣體檢測儀、帶淨化功能的空調、抽油煙機、新風系統、煙霧警報器、掃地機、吸塵器、智能垃圾桶、掃地機器人......等等領域都有PM2.5傳感器的身影,可見PM2.5傳感器似乎無處不在。下面工採網小編和大家聊聊空氣汙染檢測專屬設備—PM2.5傳感器!
  • 廣州PM2.5連續四年穩定達標
    空氣品質六項指標首次全面達標「廣州空氣品質全面達標」!12月30日夜間,廣州塔「小蠻腰」上打出耀眼字幕,向市民朋友宣告近年來廣州市空氣治理成效,為三年藍天保衛戰寫下完美註腳。廣州市生態環境部門表示,2020年,經過全市上下的奮力拼搏,廣州PM2.5平均濃度再創新低、連續四年穩定達標,並首次實現空氣品質六項指標全面達標。
  • 全市PM2.5、PM10連續六年雙下降
    4 月 8 日,合肥市對外公布了落實第二輪安徽省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情況的報告。自 2017 年中央及省開展環保督察以來,全市就生態環保問題已問責 379 人次。自去年 9 月以來,南淝河國考斷面連續七個月穩定達標。巢湖全湖水質同比提升一個類別達Ⅳ類。
  • 北京沙塵霧霾天氣:PM2.5、PM10實時查詢(空氣品質指數)
    北京空氣品質指數查詢:PM2.5、PM10實時查詢  點擊  中國天氣網訊 據北京市預警中心消息,北京市氣象臺今天(28日)05時35分發布沙塵藍色預警信號,受上遊沙塵天氣影響,預計28日本市將出現浮塵天氣,能見度較低,請注意防範。同時這也是今年的首個沙塵預警。
  • PM2.5傳感器用於室內空氣清新機的空氣品質監測
    原標題:PM2.5傳感器用於室內空氣清新機的空氣品質監測   現在,許多室內空氣品質檢測報告顯示,家庭生活中會產生一些PM2.5粉塵顆粒物等空氣汙染物,會對人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響
  • 2017年北京市空氣重汙染天數較上年減少16天 淘汰退出企業數量同比...
    《公報》顯示,2017年北京市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地表水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狀況良好,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各項主要任務超額完成。其中,淘汰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一般製造業和汙染企業651家,分類清理整治「散亂汙」企業6557家,重點行業減排揮發性有機物4408噸。
  • 空氣變好!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4日電北京市生態環境局4日通報稱,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較上年增加一個多月。
  • 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9.9%全年重汙染日39天
    資料圖:1月2日,北京霧霾持續。據悉,預計1月4日夜間前後空氣品質將逐步好轉。 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攝中新社北京1月3日電 (記者尹力)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但仍超國家標準1.09倍;全年重汙染日39天,較2015年減少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