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9.9%全年重汙染日39天

2021-01-08 環球網

資料圖:1月2日,北京霧霾持續。據悉,預計1月4日夜間前後空氣品質將逐步好轉。 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攝

中新社北京1月3日電 (記者尹力)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但仍超國家標準1.09倍;全年重汙染日39天,較2015年減少7天。這是記者3日從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的。

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介紹,2016年北京空氣品質達標天數為198天,佔全年天數的54%,較2015年增加12天。全年共發生重汙染39天,佔比11%,比2015年減少7天。全年空氣品質超標日中,六成以上的首要汙染物為PM2.5,三成多為臭氧。

數據顯示,2016年,PM2.5(細顆粒物)等4項主要汙染物濃度呈下降趨勢。其中二氧化硫(SO2)降幅最大,其年均濃度為10微克/立方米,遠優於國家標準的6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年均濃度為48微克/立方米,超過國家標準20%;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為92微克/立方米,超過國家標準31%;PM2.5年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超過國家標準109%。

張大偉表示,與2015年相比,2016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年均濃度分別下降28.6%、4%、9.8%、9.9%。從汙染物長期變化來看,自2013年監測以來,北京的PM2.5濃度在波動中逐漸下降,累計降幅達19%。重汙染在一年中發生的時段縮短、次數減少,但在採暖季仍會出現極重的汙染狀況。同時,PM2.5的空間分布呈現由南向北濃度逐漸降低的梯度特徵。

數據顯示,2016年重汙染天共39天。其中,PM2.5重汙染日共38天,多發生在秋冬季,包括五級重度汙染29天,六級嚴重汙染9天,對全年平均濃度貢獻23微克/立方米,佔比超三成。

張大偉強調,從汙染物多年的變化趨勢來看,在波動中下降是北京空氣品質改善的基本形態,但其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如要徹底消滅空氣重汙染,根本在於大範圍區域內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改變生產和生活方式,降低大氣汙染物排放水平,使其與區域環境容量相匹配。(完)

相關焦點

  • 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首次達「30+」
    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介紹,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
  • 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經驗被納入聯合國環境署「實踐案例」,為全球其他城市,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城市提供借鑑。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 」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
  • 北京PM2.5年均濃度達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4日訊 (記者 楊學聰)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優——38微克/立方米!圖說:2013-2020年北京四項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變化「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在氣象條件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數據實現了「十三五」規劃目標,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 同比降9.5%
    一、2020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
  • 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4日電北京市生態環境局4日通報稱,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較上年增加一個多月。
  • 北京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劉保獻介紹,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 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其餘三項汙染物保持達標。
  • 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2020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
  • 2017年北京市空氣重汙染天數較上年減少16天 淘汰退出企業數量同比...
    2017年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在完成國家「大氣十條」目標任務的同時,也顯示各項環境治理力度不斷加碼。5月16日,北京市環保局發布了《2017年北京市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對2017年全市環境狀況進行了總結和回顧。
  • 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PM10和NO2首次達到國家...
    2019年重汙染日4天,首要汙染物均為PM2.5,全年無嚴重汙染日。重汙染天數逐年減少,從2013年的58天下降到2019年的4天,減少54天。重汙染,遠超2013年的87天。重汙染天數大幅下降。連續兩年無PM2.5嚴重汙染日和持續3天以上的重汙染過程,汙染峰值明顯降低、持續時間明顯縮短、發生頻率明顯減少。  鐵腕執法 震懾大氣類違法行為  移動源執法保持高壓態勢。
  • 2018年北京空氣品質報告出爐 連續195天無PM2.5重汙染
    2018年北京的空氣品質正式出爐!1月4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18年全市空氣品質狀況和打贏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的完成情況。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劉保獻介紹,2018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同比下降12.1%。重汙染天數15天,比2017年減少9天。
  • 北京2020年3/4的天數空氣品質優良,「好天」比去年多36天
    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其餘三項汙染物保持達標2020年,全市空氣品質同比明顯改善。其中,PM2.5、PM10、二氧化氮(NO2)下降幅度均較明顯,較2019年分別下降9.5%、17.6%、21.6%;二氧化硫(SO2)持續保持個位數的極低濃度水平。
  • 6年來最多!鄭州今年優良天數已達205天
    逆溫等不利氣象條件疊加,導致鄭州近期空氣汙染河南商報記者時碩/攝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孫科  截至今年11月15日,鄭州市優良天數同比增加54天。  11月17日,鄭州市生態環境局召開鄭州市生態環境專題新聞發布會,除了曬空氣品質「成績單」,發布會上,相關工作人員還介紹了近期出現重汙染天氣的原因,並表示,未來一周,鄭州市空氣品質將逐步轉至良好水平。  截至今年11月15日,鄭州市優良天數為205天  2016年,我省打響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
  • 北京發布2017年環境公報 空氣品質達標天數226天
    從2013年至2017年,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2017年全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完成國家「大氣十條」目標任務。5月16日,北京市環保局發布《2017年北京市環境狀況公報》,2017年,北京市空氣品質達標天,即優、良天數為226天,比2013年增加50天。
  • 2020年北京全年「好天兒」達四分之三 夏秋季基本消除PM2.5重汙染
    【解說】從曾經的「霧霾」肆虐,到如今的藍天回歸,北京近年來空氣品質明顯改善。近日,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在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時表示,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
  • 10月1日至12月22日邢臺PM2.5平均濃度降34.9%
    四個「最嚴」措施見成效,10月1日至12月22日邢臺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34.9%強力推進大氣汙染綜合治理建立最嚴格的治汙體系;實行最嚴格的常態化管控;實行最嚴格的重汙染天氣應對措施;實行最嚴格的督導執法河北新聞網訊(記者邢雲通訊員馬燕)從邢臺市環保局獲悉
  • 空氣重汙染呈現四大變化 PM2.5的主要組分變了
    這兩天,霧霾又來了,北京處於空氣重汙染橙色預警之下,全市PM2.5平均濃度在200微克/立方米上下。這一次重汙染過程將持續三天,「比起以前動不動就長達一周的重汙染,現在的重汙染『溫柔』了不少。」市民薛女士調侃道。經過5年的大氣治理,雖然目前的北京仍有重汙染發生,但實際上霧霾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
  •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明顯改善 PM2.5年均濃度首次...
    「十三五」時期是迄今為止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力度最大,成效最明顯的五年。在生態環境部等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指導下,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2020年,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人民群眾藍天幸福感顯著增強,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被納入聯合國環境署「實踐案例」,為全球其他城市,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城市提供借鑑。
  • 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本報北京1月5日電  (記者朱競若、賀勇)記者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0年北京市空氣質量改善取得標志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與2013年相比下降57.5%。
  • 2017年山東「藍繁」天數275.4天 同比增26.5天
    齊魯網濟南6月14日訊 今天上午,省環保廳發布了《2017年山東省環境狀況公報》,通報了去年全省環境質量總體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