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介紹,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人民群眾藍天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經驗被納入聯合國環境署「實踐案例」,為全球其他城市,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城市提供借鑑。
-
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4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20年北京地區空氣品質報告,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2020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
-
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人民網北京1月4日電 (尹星雲)記者今天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去年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在氣象條件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達38微克/立方米,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人民群眾藍天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
38微克/立方米!北京PM2.5年均濃度達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4日訊 (記者 楊學聰)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優——38微克/立方米!圖說:2013-2020年北京四項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變化「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在氣象條件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數據實現了「十三五」規劃目標,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 同比降9.5%
「人努力,天幫忙」,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在氣象條件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人民群眾藍天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經驗被納入聯合國環境署「實踐案例」,為全球其他城市,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城市提供借鑑。
-
27微克/立方米!8月份河北省PM2.5平均濃度達二級標準
1-8月,河北省六項主要大氣汙染物平均濃度均同比下降,其中PM2.5平均濃度為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8月份,河北PM2.5平均濃度為27微克/立方米,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為今年以來連續第五個月達標。河北省各項大氣環境質量指標全面改善。1-8月,河北省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4.96,同比下降12.5%,優良天數比例為66.1%,同比上升6.2個百分點。
-
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PM10和NO2首次達到國家...
2019年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在區域空氣品質同步改善、氣象條件較常年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
-
全國190城PM2.5年均濃度排行榜發布,你家排第幾?
全國190城PM2.5年均濃度排行榜發布,你家排第幾?河北邢臺仍舊是PM2.5濃度最高的城市。同時,按照《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 3096-2012),只有年均濃度小於35微克/立方米,才算達到二級標準,2014年,僅三亞等18座城市達到這一標準。剩餘的超過九成的城市,均未達到二級標準。 從2014年1月1日起,中國已有190個城市向社會實時發布PM2.5(細顆粒物)數據。
-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明顯改善 PM2.5年均濃度首次...
在生態環境部等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指導下,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2020年,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人民群眾藍天幸福感顯著增強,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被納入聯合國環境署「實踐案例」,為全球其他城市,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城市提供借鑑。
-
海澱去年PM2.5年均濃度距離國家標準僅差1微克 保持城六區最優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1月14日從海澱區十六屆人大七次會議第二次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海澱區PM2.5年均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連續六年保持城六區最優,距離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僅差1微克。
-
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首次達「30+」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記者1月4日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2020年北京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介紹,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
-
連續三個月,順義PM2.5濃度達國家二級標準!
日前,記者從區生態環境局獲悉,順義區6月、7月、8月PM2.5當月濃度已連續三個月達國家二級標準(35微克/立方米),濃度分別為28、31、23微克/立方米。其中8月份PM2.5當月濃度為23微克/立方米,相比1月份下降29微克,降幅達55.8%,空氣品質改善幅度顯著。
-
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4日電北京市生態環境局4日通報稱,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較上年增加一個多月。
-
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9.9%全年重汙染日39天
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攝中新社北京1月3日電 (記者尹力)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但仍超國家標準1.09倍;全年重汙染日39天,較2015年減少7天。這是記者3日從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的。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介紹,2016年北京空氣品質達標天數為198天,佔全年天數的54%,較2015年增加12天。
-
京津冀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PM2.5年均濃度去年比2015年降36%
中新網北京12月8日電 (記者 杜燕)「十三五」期間,京津冀三地空氣品質實現大幅明顯改善,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2019年與2015年相比下降36%,區域共享空氣品質改善成果。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從2015年的80.6微克/立方米降至2019年的42微克/立方米,2020年1-10月北京市PM2.5累計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在區域「2+26」城市中濃度持續保持最優。這是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劉賢姝在今天舉行的一場發布會上介紹的。
-
全國360城一季度PM2.5濃度排行榜發布 湖北排名第2
第一季度31省、市PM2.5排名 荊楚網消息(記者裴斌、徐芳)4月21日,有環保組織通過收集環保部數據中心所有國控監測點公開的每日、每小時PM2.5數值,製作出全國360個城市一季度PM2.5濃度排名,湖北共有宜昌和襄陽兩地闖入前十。在31個省(市)PM2.5濃度中湖北名列第二,河南、河北分居一、三。
-
河南2019年大氣環境成績單發布:PM2.5和PM10圓滿完成國家目標
2019年我省PM2.5年均濃度為58.82微克/立方米,低於國家和省下達的60微克/立方米目標值1.18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濃度為96微克立方米,低於省定98微克/立方米的目標值2微克立方米,圓滿完成國家和省定目標任務。此外,我省各項汙染指標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
-
環保部:去年PM2.5和PM10實現「雙降」
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PM2.5和PM10濃度均同比下降。第一批實施空氣品質新標準的74個城市排名中,石家莊市空氣品質最差,海口空氣品質最好。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PM10濃度為7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1%。
-
海南生態環境持續保持全國領先 PM2.5濃度創歷史新低
2020年,PM10、PM2.5均值分別為25和13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了28.6%和35%;臭氧第90百分位數為105微克/立方米,下降11.0%;NO2和CO在極低濃度水平下進一步下降,分別下降了22.2%和27.3%;優良天數比例為99.5%,較「十二五」上升1.6個百分點,是新空氣品質標準實施以來最高水平。
-
2018年北京空氣品質報告出爐 連續195天無PM2.5重汙染
2018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同比下降12.1%。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分別為6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7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均較明顯,較2017年下降幅度分別為25.0%、8.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