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生態環境持續保持全國領先 PM2.5濃度創歷史新低

2021-01-21 金臺資訊

人民網海口1月18日電 (樊歡迪)1月18日,海南「十三五」建設發展輝煌成就系列之第八場新聞發布會舉行,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期間,海南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持續保持全國領先。

環境空氣品質方面,「十三五」期間,各項指標顯著改善,均創歷史最好水平。2020年,PM10、PM2.5均值分別為25和13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了28.6%和35%;臭氧第90百分位數為105微克/立方米,下降11.0%;NO2和CO在極低濃度水平下進一步下降,分別下降了22.2%和27.3%;優良天數比例為99.5%,較「十二五」上升1.6個百分點,是新空氣品質標準實施以來最高水平。

2020年,海南省空氣品質PM10、PM2.5、SO2、NO2、CO五項指標達到國家一級標準,臭氧接近一級標準。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海南省PM2.5年均濃度為13微克/立方米,是PM2.5達到有記錄以來最好水平,首次達到國家一級標準。

水環境質量方面,全省地表水總體水質為優,國控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率100%,省控地表水優良率保持在90%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從2016年的96.4%提升至100%,城鎮內河湖水質改善明顯,水質達標率從2016年的42.2%提升至91.3%。

發布會指出,「十四五」期間,海南將著重對標2035年「兩個領先」目標(生態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居於世界領先水平),統籌考慮未來生態環境保護進程,制定好海南省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路線圖。

點擊查看更多資訊lt;lt;lt;

相關焦點

  •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明顯改善 PM2.5年均濃度首次...
    在生態環境部等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指導下,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2020年,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人民群眾藍天幸福感顯著增強,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被納入聯合國環境署「實踐案例」,為全球其他城市,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城市提供借鑑。
  • 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首次達「30+」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記者1月4日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2020年北京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介紹,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
  • 河南2019年大氣環境成績單發布:PM2.5和PM10圓滿完成國家目標
    ,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焦飛在發布會上公布了我省2019年大氣質量成績單。2019年我省PM2.5年均濃度為58.82微克/立方米,低於國家和省下達的60微克/立方米目標值1.18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濃度為96微克立方米,低於省定98微克/立方米的目標值2微克立方米,圓滿完成國家和省定目標任務。此外,我省各項汙染指標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
  • 合肥PM2.5和PM10濃度持續下降
    4月9日,記者從合肥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合肥市對外公布的落實第二輪安徽省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情況報告顯示,2019年該市生態環境質量和汙染防治水平穩步提升,PM2.5、PM10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3%、0.6%,2014年以來,合肥市大氣顆粒物PM2.5和PM10濃度已持續6年下降。
  • 聊城PM2.5和PM10濃度上升
    早在2016年,聊城市曾擊敗河北和河南的多個城市,空氣品質位居全國城市排名中倒數第一。空氣品質出現反彈面對惡劣的大氣環境,2018年聊城市出重拳、下猛藥,空氣品質顯著改善。僅2018年上半年,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6.76,同比改善15.1%。源於此,聊城市還獲得了省級生態補償資金2824萬元,居全省第1名。在此基礎上,聊城2018年全年的空氣品質改善明顯。
  • ...去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PM2.5、PM10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
    6 月 3 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全省生態環境新聞發布會,對 2019 年全省生態環境狀況進行通報。記者獲悉,去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多項指標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全省平均優良天數比例 71.8%,全省 16 個設區市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累計 70 天,同比下降 50.0%。
  • 江蘇省設區市7月環境空氣品質排名出爐,徐州PM2.5濃度最高
    中國江蘇網訊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今天發布13個設區市7月PM2.5濃度、臭氧超標天數及空氣優良率排名。7月(統計時段為1日—31日)● PM2.5濃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序為徐州、常州(泰州並列)、無錫、南京(鎮江、宿遷並列)、南通(揚州並列)、蘇州(淮安並列)、連雲港、鹽城;● 臭氧超標天數由高到低依次排序為無錫、蘇州、常州、徐州(連雲港、鎮江、宿遷並列)、南京(揚州並列)、南通(淮安並列)、鹽城(泰州並列)● 空氣優良率由高到低依次排序為鹽城(泰州並列
  • 安徽首次發布市轄區PM2.5濃度排名
    省生態環境廳日前公布1月至4月全省44個市轄區PM2.5濃度排名前10位和後10位名單,系我省首次公布市轄區空氣品質「榜單」。黃山市黃山區、屯溪區、徽州區排名前三位,其中黃山區空氣品質最好,PM2.5濃度為23微克/立方米。
  • 上海空氣品質提升,PM2.5年均濃度較2015年降36%
    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36%;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AQI)為87.2%,較2015年上升11.6個百分點。全市259條主要河流斷面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為95%,較2015年上升71.4個百分點;優III類水質斷面佔比達74.1%,較2015年上升59.4個百分點。森林覆蓋率達到18.4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8.5平方米。
  • 2020年北京全年「好天兒」達四分之三 夏秋季基本消除PM2.5重汙染
    近日,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在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時表示,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  【同期】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 劉保獻  PM2.5首次降到「30+」,和2013年相比下降57.5%;全年「好天兒」已經達到了3/4,2020年全年優良天數總計是276天;PM2.5優良天達到330天,相當於現在每周PM2.5優良天,就是老百姓說的藍天是6.3天;2020年連續322天沒有PM2.5重汙染,基本從2月中下旬以後,一直到年底都沒有。
  • 北京2020年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於建華表示,2020年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實現歷史性突破,本市大氣治理等共治格局基本形成。   大氣治理等共治格局基本形成   於建華表示,「十三五」期間,打贏藍天保衛戰取得了決定性的成就。本市基本形成了大氣治理的共治格局。
  • 全國190城PM2.5年均濃度排行榜發布,你家排第幾?
    全國190城PM2.5年均濃度排行榜發布,你家排第幾?PM2.5濃度的城市,從首批的74座城市增加到了190座,這190座城市的相關監測數據,都可以從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全國城市空氣品質實時發布平臺」(http://113.108.142.147:20035/emcpublish/)實時查詢。
  • 全國360城一季度PM2.5濃度排行榜發布 湖北排名第2
    第一季度31省、市PM2.5排名  荊楚網消息(記者裴斌、徐芳)4月21日,有環保組織通過收集環保部數據中心所有國控監測點公開的每日、每小時PM2.5數值,製作出全國360個城市一季度PM2.5濃度排名,湖北共有宜昌和襄陽兩地闖入前十。在31個省(市)PM2.5濃度中湖北名列第二,河南、河北分居一、三。
  • 廣州PM2.5連續四年穩定達標
    廣州市生態環境部門表示,2020年,經過全市上下的奮力拼搏,廣州PM2.5平均濃度再創新低、連續四年穩定達標,並首次實現空氣品質六項指標全面達標。亮麗答卷:空氣品質首次全面達標藍天白雲、七彩晚霞、朗朗星空、茵茵綠草,空氣品質的改善擦亮了「廣州藍」的招牌,提升了廣州人的幸福感。2019年廣州PM2.5平均濃度30微克/立方米,在9個國家中心城市中最優,連續三年穩定達標。
  • 海南自設控制「紅線」 積極開展整治低空臭氧行動
    「11日15時,O3數值海口為42微克/立方米,三亞59,儋州35,陵水69……」1月11日,海南日報記者在省生態環境廳的「海南省空氣品質發布系統」中,看到空氣中臭氧濃度的實時變化數據。  按照《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臭氧第90百分位數濃度限值一級為100微克/立方米,二級為160微克/立方米。這個數值越高,表示越糟糕。
  • 3月以來港城PM2.5濃度全省最低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去年開始,我市就要求建築工地要架設相關的揚塵監控設施,管控工地揚塵。目前,相關的工作正在積極地推進。架設工地揚塵監控設施僅是我市推進藍天保衛戰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我市緊抓環境質量改善和汙染物總量控制雙管控,積極運用環保倒逼機制,落實排汙許可證、水環境區域補償和汙染物總量掛鈎財政政策,不斷加大治水、治氣、治土工作力度,著力減少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逐步改善環境質量。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實施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我市空氣品質顯著改善,3月份以來,PM2.5濃度全省最低。環境監測天眼「實時掃描」藍天指數。
  • 濟南去年優良天首次超六成 全年PM2.5濃度創自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
    (資料片)濟南市政協委員、山東省濟南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長 張懷成「2020年,濟南全年PM2.5濃度為47微克/立方米,是自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好水平。全年62%的天數為優良天,首次超過60%。」1月10日,政協第十四屆濟南市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報到現場,濟南市政協委員、山東省濟南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長張懷成帶來了一組關於濟南市2020年環境治理的成績單。
  • 廣州PM2.5平均濃度再創新低
    2020年廣州PM2.5平均濃度為23微克/立方米。廣州自2014年以來持續開展PM2.5來源解析工作。記者日前從廣州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2020年廣州PM2.5平均濃度為23微克/立方米,再創新低,實現連續四年穩定達標。
  • 2019年海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遴選大比武活動成績優異的9名選手代表海南參加第二屆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取得了輻射監測專項團體三等獎和2項個人三等獎的好成績。本次大比武活動,是弘揚「工匠精神」、提高監測數據質量、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先鋒隊的一次大練兵,是提高生態環境監測科學化、標準化、規範化的一次大檢閱,對引導社會公眾全面了解生態環境監測、促進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京津冀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PM2.5年均濃度去年比2015年降36%
    中新網北京12月8日電 (記者 杜燕)「十三五」期間,京津冀三地空氣品質實現大幅明顯改善,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2019年與2015年相比下降36%,區域共享空氣品質改善成果。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從2015年的80.6微克/立方米降至2019年的42微克/立方米,2020年1-10月北京市PM2.5累計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在區域「2+26」城市中濃度持續保持最優。這是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劉賢姝在今天舉行的一場發布會上介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