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全年「好天兒」達四分之三 夏秋季基本消除PM2.5重汙染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解說】從曾經的「霧霾」肆虐,到如今的藍天回歸,北京近年來空氣品質明顯改善。近日,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在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時表示,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

  【同期】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 劉保獻

  PM2.5首次降到「30+」,和2013年相比下降57.5%;全年「好天兒」已經達到了3/4,2020年全年優良天數總計是276天;PM2.5優良天達到330天,相當於現在每周PM2.5優良天,就是老百姓說的藍天是6.3天;2020年連續322天沒有PM2.5重汙染,基本從2月中下旬以後,一直到年底都沒有。目前,北京在夏季和秋季基本上消除了PM2.5重汙染。

  【解說】劉保獻表示,經過北京市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減排,北京空氣品質改善在多個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的進展。其中環境監測為大氣汙染治理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同期】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 劉保獻

  這裡面包括質量濃度監測,能夠實時獲取到PM2.5的結果。我們也有成份監測,比如PM2.5的組成到底是什麼。另外還有衛星遙感,從天上看整個北京在區域裡到底是什麼情況,今天是受沙塵影響,還是受區域整體汙染傳輸影響?我們通過一些監測新技術,為北京各個街道、鄉鎮建立了1000多個小微站,利用傳感器布了一些PM2.5監測網絡。總之,我們藉助各方面手段,組建了一個天、空、地三位一體的網絡,時時刻刻為北京的大氣做監測,就像去醫院做CT掃描,助力大氣汙染治理。

  【解說】劉保獻說,目前北京PM2.5年均濃度與洛杉磯、倫敦等城市相比仍然偏高,大氣汙染治理仍需不斷努力。民眾也要科學看待汙染治理問題,認識到其長期性和複雜性。

  【同期】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 劉保獻

  北京三面環山,就像一個簸箕,汙染從簸箕口進來以後很難消散。乾旱少雨,從汙染空氣擴散角度來講,本身條件受一定限制。另外,整個京津冀區域汙染物的排放總量還是比較大。這個區域集合了鋼鐵、焦炭、玻璃、原料藥等(企業),總產量佔全國40%,而且80%運輸主要靠重型柴油車。所以從這些角度來看,必須認識到整個改善,大氣汙染治理是有艱巨性長期性,是需要一些時間慢慢治理。

  【解說】劉保獻表示,將持續秉承信息公開思路,加強宣傳引導,通過各種渠道讓社會公眾參與環保治理。只有動員起全社會的力量,大氣汙染治理才能更加高效,治理歷程才能進一步縮短。

  程宇 陳杭 杜燕 李碩行 北京報導

責任編輯:【唐偉傑】

相關焦點

  • 2018年北京空氣品質報告出爐 連續195天無PM2.5重汙染
    2018年北京的空氣品質正式出爐!1月4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18年全市空氣品質狀況和打贏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的完成情況。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劉保獻介紹,2018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同比下降12.1%。重汙染天數15天,比2017年減少9天。
  • 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9.9%全年重汙染日39天
    資料圖:1月2日,北京霧霾持續。據悉,預計1月4日夜間前後空氣品質將逐步好轉。 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攝中新社北京1月3日電 (記者尹力)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但仍超國家標準1.09倍;全年重汙染日39天,較2015年減少7天。
  • 空氣重汙染呈現四大變化 PM2.5的主要組分變了
    這兩天,霧霾又來了,北京處於空氣重汙染橙色預警之下,全市PM2.5平均濃度在200微克/立方米上下。這一次重汙染過程將持續三天,「比起以前動不動就長達一周的重汙染,現在的重汙染『溫柔』了不少。」市民薛女士調侃道。經過5年的大氣治理,雖然目前的北京仍有重汙染發生,但實際上霧霾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
  • 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首次達「30+」
    2020年四項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及達標情況。圖源: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相較於2019年,全市空氣品質同比明顯改善。其中,PM2.5、PM10、NO下降幅度均較明顯,較2019年分別下降9.5%、17.6%、21.6%;SO持續保持個位數的極低濃度水平。全年3/4的天數為優良天據劉保獻介紹,2020年「好天」比2019年多了一個多月。
  • 北京2020年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於建華表示,2020年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實現歷史性突破,本市大氣治理等共治格局基本形成。   大氣治理等共治格局基本形成   於建華表示,「十三五」期間,打贏藍天保衛戰取得了決定性的成就。本市基本形成了大氣治理的共治格局。
  • 北京PM2.5年均濃度達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圖說:2013-2020年北京四項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變化「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在氣象條件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數據實現了「十三五」規劃目標,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
  •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明顯改善 PM2.5年均濃度首次...
    北京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特別是「十三五」以來,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聚焦細顆粒物(PM2.5)汙染,深化「一微克」行動,以超常規的措施和力度治理大氣汙染。
  • 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其中,PM2.5、PM10、NO2下降幅度均較明顯,較2019年分別下降9.5%、17.6%、21.6%;SO2持續保持個位數的極低濃度水平。全年3/4的天數為優良天,「好天」比去年多了一個多月。2020年,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較上年增加36天,優良率達到75.4%,增加9.6個百分點,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明顯增加。
  • 中國焦點面對面:北京的藍天是如何多起來的?
    2020年,北京連續322天無PM2.5重汙染。同時,北京藍天「含金量」持續提升,全年「好天兒」比2019年又多了36天。  那麼,北京的藍天為什麼越來越多?「霧霾」是怎麼逐漸遠離人們的生活圈?未來北京在環境保護方面有什麼新計劃?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進行權威解讀。
  • 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本報北京1月5日電  (記者朱競若、賀勇)記者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0年北京市空氣質量改善取得標志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與2013年相比下降57.5%。
  • pm2.5確認為致癌物 pm2.5是什麼意思?
    PM2.5確認為致癌物  2014年1月14日,中國氣象局在京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13年《中國氣候公報》。據《公報》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中,我國氣候年景總體正常,降水總體偏多、氣溫偏高,氣象災害種類多,局地災情重。全年霾天創52年來最多。  而近期網絡流傳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核霧染」這個新詞引發公眾高度關注與熱議。「核霧染」這個提法到底靠不靠譜?霧霾到底會對公眾健康造成什麼影響?
  • 北京首發重汙染紅色預警
    北京將於12月10日12時解除空氣重汙染紅色預警,解除機動車單雙號行駛、施工工地停止室外施工作業等應急措施。10月以來,北京共經歷5輪重汙染過程。其中,11月27日—12月1日的過程汙染最為嚴重。這次過程中,65個小時空氣品質指數達嚴重汙染,16個小時空氣品質一度爆表。12月6日起,北京再度被霧霾籠罩,空氣品質較差。截至12月9日14時,北京重汙染已經持續72小時,AQI最大值319,預計此次汙染過程將持續至10日上午。
  • 上海空氣品質提升,PM2.5年均濃度較2015年降36%
    2020年,經初步核定,全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4項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分別較2015年削減68.1%、38.1%、46.6%和28.2%,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減排目標。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36%;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AQI)為87.2%,較2015年上升11.6個百分點。
  • 廣州PM2.5的主要來源是什麼?
    記者獲悉,大部分情況下,PM2.5二次成分比例高於一次成分,年均佔比均超過50%,表明在全年大部分時段內,尤其是在汙染較重的季節,廣州PM2.5中的二次成分均較一次成分多;大部分情況下,二次無機成分佔比最高,年均佔比達27%~34%。  這些一般人看不太懂的描述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空氣變好!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經驗被納入聯合國環境署「實踐案例」,為全球其他城市,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城市提供借鑑。全年3/4天數空氣優良 較2019年增加一個多月從優良天數來看,2020年,北京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較上年增加36天,優良率達到75.4%,增加9.6個百分點,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明顯增加。
  • 空氣汙染檢測專屬設備—PM2.5傳感器
    例如車載淨化器、PM2.5檢測儀、氣體檢測儀、帶淨化功能的空調、抽油煙機、新風系統、煙霧警報器、掃地機、吸塵器、智能垃圾桶、掃地機器人......等等領域都有PM2.5傳感器的身影,可見PM2.5傳感器似乎無處不在。下面工採網小編和大家聊聊空氣汙染檢測專屬設備—PM2.5傳感器!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 同比降9.5%
    其中,PM2.5、PM10、NO2下降幅度均較明顯,較2019年分別下降9.5%、17.6%、21.6%;SO2持續保持個位數的極低濃度水平。全年3/4的天數為優良天,「好天」比去年多了一個多月。2020年,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較上年增加36天,優良率達到75.4%,增加9.6個百分點,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明顯增加。
  • PM2.5,準確預報到底難在哪?
    原標題:PM2.5,準確預報到底難在哪?   「不到10小時,PM2.5的實時濃度就從50微克/立方米上升到了七八百微克/立方米,並最終攀升到1500微克/立方米,成霾速度之快,數值之高,我們的空氣汙染預報模式真是沒『見過』啊。」對於北京那場快速成霾的空氣汙染,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自發仍然記憶猶新。
  • 北京2020年3/4的天數空氣品質優良,「好天」比去年多36天
    2020年四項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及達標情況 圖源:京環之聲全年3/4的天數為優良天,「好天」比去年多了一個多月2020年,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較上年增加36天,優良率達到75.4%,增加9.6個百分點,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明顯增加。其中,一級優天數為106天,較上年增加21天,二級良天數為170天,較上年增加15天。
  • 聊城PM2.5和PM10濃度上升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京津冀地區,進入秋季之後霧霾頻發,但毗鄰京津冀的山東省聊城市也一度出現重汙染天氣,汙染程度甚至超過了京津冀中的重汙染城市。早在2016年,聊城市曾擊敗河北和河南的多個城市,空氣品質位居全國城市排名中倒數第一。空氣品質出現反彈面對惡劣的大氣環境,2018年聊城市出重拳、下猛藥,空氣品質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