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首次達「30+」

2021-01-21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記者1月4日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2020年北京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

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

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介紹,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

其餘三項汙染物保持達標,2020年,北京市PM2.5、PM10、NO和SO年平均濃度分別為38微克/立方米、56微克/立方米、29微克/立方米和4微克/立方米。其中,PM2.5濃度首次實現「30+」,與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的差距進一步拉近;PM10、NO自2019年開始連續兩年達到國家標準(70微克/立方米、40微克/立方米);SO穩定達到國家標準(60微克/立方米)。

2020年四項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及達標情況。圖源:北京市生態環境局

相較於2019年,全市空氣品質同比明顯改善。其中,PM2.5、PM10、NO下降幅度均較明顯,較2019年分別下降9.5%、17.6%、21.6%;SO持續保持個位數的極低濃度水平。

全年3/4的天數為優良天

據劉保獻介紹,2020年「好天」比2019年多了一個多月。2020年,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較上年增加36天,優良率達到75.4%,增加9.6個百分點,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明顯增加。其中,一級優天數為106天,較上年增加21天,二級良天數為170天,較上年增加15天。2020年全年未出現嚴重汙染日;發生重度汙染日10天,其中7天首要汙染物為PM2.5,3天為臭氧。

2020年空氣品質各級別分布情況。圖源:北京市生態環境局

其中,夏季秋季基本消除PM2.5重汙染。2013年至2020年,北京PM2.5空氣重汙染顯著緩解,2020年連續322天無PM2.5重汙染,而2013年中最多連續87天無PM2.5重汙染,連續無重汙染日增加了235天。

近年來全市空氣品質優良級別天數顯著增加,2020年達標天數276天,較2013年增加100天;一級優天數明顯增加,2020年為106天,較2013年的41天增加65天。重汙染天數顯著下降,2020年重汙染天數為10天,較2013年減少48天,降幅為82.8%。

「藍天」含金量持續提升,2020年,PM2.5為優良的天數達到330天,佔全年總天數的90.2%,較2013年增加126天,相當於2020年平均每周7天中就有6.3天為PM2.5優良天,而在2013年僅不到4天。

2013年-2020年PM2.5為優良級別天數變化。圖源:北京市生態環境局

目前PM2.5仍超過國家二級標準8.6%

從空間分布分析,2020年全市PM2.5、PM10及NO雖仍呈現「南高北低」的空間分布,但濃度梯度減小;其中,PM2.5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區域範圍顯著擴大,PM10及NO在全市達標基礎上整體持續改善,SO全市各區域均保持極低的個位數濃度水平。

據介紹,近年來全市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均顯著下降。與2013年相比,2020年大氣四項主要汙染物PM2.5、PM10、NO、SO分別下降57.5%、48.2%、48.2%、84.9%。

2013-2020年四項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變化。圖源:北京市生態環境局

2013-2020年,北京市各區域PM2.5濃度整體顯著下降,空間分布雖一直呈現 「南高北低」特徵,但各區域之間濃度逐步均勻化,南北差異由2013年的63微克/立方米降低至2020年的20微克/立方米左右。

劉保獻表示,1998年以來,北京市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空氣中主要汙染物濃度均呈現持續下降特徵。從2004年開始SO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2019-2020年PM10和NO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目前PM2.5仍超過國家二級標準8.6%,北京市空氣品質的持續改善仍需不斷努力。

1998年以來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常住人口、機動車保有量、能源消耗總量增速與各項汙染物濃度變化趨勢。圖源:北京市生態環境局

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趙琳

相關焦點

  • 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4日電北京市生態環境局4日通報稱,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較上年增加一個多月。
  • 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人民網北京1月4日電 (尹星雲)記者今天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去年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在氣象條件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達38微克/立方米,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人民群眾藍天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 北京PM2.5年均濃度達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4日訊 (記者 楊學聰)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優——38微克/立方米!圖說:2013-2020年北京四項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變化「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在氣象條件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數據實現了「十三五」規劃目標,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 同比降9.5%
    一、2020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
  • 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4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20年北京地區空氣品質報告,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2020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
  • 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PM10和NO2首次達到國家...
    2019年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在區域空氣品質同步改善、氣象條件較常年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
  • 北京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 中國工業報 曹雅麗2021年1月4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召開2020年北京市空氣品質新聞發布會。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介紹,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人民群眾藍天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
  • 海南生態環境持續保持全國領先 PM2.5濃度創歷史新低
    環境空氣品質方面,「十三五」期間,各項指標顯著改善,均創歷史最好水平。2020年,PM10、PM2.5均值分別為25和13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了28.6%和35%;臭氧第90百分位數為105微克/立方米,下降11.0%;NO2和CO在極低濃度水平下進一步下降,分別下降了22.2%和27.3%;優良天數比例為99.5%,較「十二五」上升1.6個百分點,是新空氣品質標準實施以來最高水平。
  • 北京2020年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於建華表示,2020年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實現歷史性突破,本市大氣治理等共治格局基本形成。   大氣治理等共治格局基本形成   於建華表示,「十三五」期間,打贏藍天保衛戰取得了決定性的成就。本市基本形成了大氣治理的共治格局。
  • 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9.9%全年重汙染日39天
    資料圖:1月2日,北京霧霾持續。據悉,預計1月4日夜間前後空氣品質將逐步好轉。 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攝中新社北京1月3日電 (記者尹力)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但仍超國家標準1.09倍;全年重汙染日39天,較2015年減少7天。
  •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明顯改善 PM2.5年均濃度首次...
    在生態環境部等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指導下,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2020年,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人民群眾藍天幸福感顯著增強,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被納入聯合國環境署「實踐案例」,為全球其他城市,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城市提供借鑑。
  • 2020年北京全年「好天兒」達四分之三 夏秋季基本消除PM2.5重汙染
    【解說】從曾經的「霧霾」肆虐,到如今的藍天回歸,北京近年來空氣品質明顯改善。近日,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在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時表示,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
  • 11月北京PM2.5首次進入「30+」,歷史同期最好
    今天,北京的空氣品質還是非常不錯的。市生態環境局介紹,今年1月至11月,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累計濃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連續3個月保持「30+」,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中持續保持最優;累計優良天數245天,同比增加30天。
  • 聚焦濟南兩會|2020年濟南PM2.5年均濃度達到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好水平
    報告對濟南市2020年工作進行了回顧。報告指出,濟南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成效。持續推進工業汙染源提標改造、移動汙染源整治和工地揚塵治理,完成清潔取暖改造37.4萬戶,空氣品質優良率達62%、提高10.5個百分點,PM2.5年均濃度達到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好水平。
  • 2020北京土拍收官:攬金1957億 宅地樓面價創歷史新高
    12月30日,北京石景山區劉娘府地區地塊被遠洋+中交+平安+保險產業園聯合體以55.56億元底價收入囊中,給2020年北京土拍市場正式畫上句號。2020年年初,受新冠疫情影響,包括北京在內的多個城市發布土地出讓時間調整公告,為地方土拍按下「暫停鍵」,推遲時間為數日至一個月不等,但這並未影響2020年北京全年的土地成交。克而瑞數據顯示,2020年北京成交88宗土地,賣地收入1956.8億元,較去年增長15.9%,是近三年來土地成交額最高的一年。平均樓面單價約20029元/平方米,同比增長7.5%。
  • 日本2019年新出生人口僅86萬人 創歷史新低
    原標題:日本2019年新出生人口僅86萬人 創歷史新低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日本厚生勞動省5日公布的人口動態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在日本國內新出生的嬰兒僅86萬5234人,較上年減少5萬3166人,創1899年有統計以來新低,也是日本新出生嬰兒數首次跌破90萬。
  • 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本報北京1月5日電  (記者朱競若、賀勇)記者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0年北京市空氣質量改善取得標志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與2013年相比下降57.5%。
  • 2020年北京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 較2019年增36天
    2020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PM2.5濃度首次實現「30+」,濃度較2019年下降9.5%。  這也是每個人切身感受到的變化。2020年連續322天無PM2.5重汙染,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較2019年增加36天。
  • 北京給大氣做「CT掃描」 建成「天地空」一體化監測體系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國內新聞】;中新社北京1月9日電 (陳杭 杜燕)在2013年以後,北京經過幾年努力,建成了全世界比較領先的天、地、空三位一體的大氣PM2.5監測體系。從2013年僅連續87天無PM2.5重汙染,到2020年連續322天無PM2.5重汙染,北京空氣品質明顯改善。這其中,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為推進大氣汙染治理起到了關鍵作用。 「環境監測在整個大氣汙染治理過程中,提供了非常強大的技術支撐。」劉保獻認為,環境監測一直是汙染治理的基石、耳目、頂梁柱。
  • 北京2020年3/4的天數空氣品質優良,「好天」比去年多36天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今天(4日)發布消息,2020年,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與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的差距進一步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