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記者1月4日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2020年北京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
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
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介紹,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
其餘三項汙染物保持達標,2020年,北京市PM2.5、PM10、NO和SO年平均濃度分別為38微克/立方米、56微克/立方米、29微克/立方米和4微克/立方米。其中,PM2.5濃度首次實現「30+」,與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的差距進一步拉近;PM10、NO自2019年開始連續兩年達到國家標準(70微克/立方米、40微克/立方米);SO穩定達到國家標準(60微克/立方米)。
2020年四項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及達標情況。圖源:北京市生態環境局
相較於2019年,全市空氣品質同比明顯改善。其中,PM2.5、PM10、NO下降幅度均較明顯,較2019年分別下降9.5%、17.6%、21.6%;SO持續保持個位數的極低濃度水平。
全年3/4的天數為優良天
據劉保獻介紹,2020年「好天」比2019年多了一個多月。2020年,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較上年增加36天,優良率達到75.4%,增加9.6個百分點,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明顯增加。其中,一級優天數為106天,較上年增加21天,二級良天數為170天,較上年增加15天。2020年全年未出現嚴重汙染日;發生重度汙染日10天,其中7天首要汙染物為PM2.5,3天為臭氧。
2020年空氣品質各級別分布情況。圖源:北京市生態環境局
其中,夏季秋季基本消除PM2.5重汙染。2013年至2020年,北京PM2.5空氣重汙染顯著緩解,2020年連續322天無PM2.5重汙染,而2013年中最多連續87天無PM2.5重汙染,連續無重汙染日增加了235天。
近年來全市空氣品質優良級別天數顯著增加,2020年達標天數276天,較2013年增加100天;一級優天數明顯增加,2020年為106天,較2013年的41天增加65天。重汙染天數顯著下降,2020年重汙染天數為10天,較2013年減少48天,降幅為82.8%。
「藍天」含金量持續提升,2020年,PM2.5為優良的天數達到330天,佔全年總天數的90.2%,較2013年增加126天,相當於2020年平均每周7天中就有6.3天為PM2.5優良天,而在2013年僅不到4天。
2013年-2020年PM2.5為優良級別天數變化。圖源:北京市生態環境局
目前PM2.5仍超過國家二級標準8.6%
從空間分布分析,2020年全市PM2.5、PM10及NO雖仍呈現「南高北低」的空間分布,但濃度梯度減小;其中,PM2.5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區域範圍顯著擴大,PM10及NO在全市達標基礎上整體持續改善,SO全市各區域均保持極低的個位數濃度水平。
據介紹,近年來全市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均顯著下降。與2013年相比,2020年大氣四項主要汙染物PM2.5、PM10、NO、SO分別下降57.5%、48.2%、48.2%、84.9%。
2013-2020年四項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變化。圖源:北京市生態環境局
2013-2020年,北京市各區域PM2.5濃度整體顯著下降,空間分布雖一直呈現 「南高北低」特徵,但各區域之間濃度逐步均勻化,南北差異由2013年的63微克/立方米降低至2020年的20微克/立方米左右。
劉保獻表示,1998年以來,北京市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空氣中主要汙染物濃度均呈現持續下降特徵。從2004年開始SO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2019-2020年PM10和NO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目前PM2.5仍超過國家二級標準8.6%,北京市空氣品質的持續改善仍需不斷努力。
1998年以來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常住人口、機動車保有量、能源消耗總量增速與各項汙染物濃度變化趨勢。圖源:北京市生態環境局
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