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PM2.5年均濃度去年比2015年降36%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2月8日電 (記者 杜燕)「十三五」期間,京津冀三地空氣品質實現大幅明顯改善,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2019年與2015年相比下降36%,區域共享空氣品質改善成果。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從2015年的80.6微克/立方米降至2019年的42微克/立方米,2020年1-10月北京市PM2.5累計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在區域「2+26」城市中濃度持續保持最優。

這是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劉賢姝在今天舉行的一場發布會上介紹的。

推進完善區域協作機制

劉賢姝稱,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生態環境保護是三大率先突破的重點領域之一。「十三五」期間,北京市積極推動三地在協作機制、統一立法、統一標準、聯合執法等多方面深入合作、不斷突破,協同治理成效明顯,京津冀三地空氣品質實現大幅明顯改善。

北京市牽頭會同七省區市及有關部委,成立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協作小組。在此基礎上,2018年,國家成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區域大氣汙染治理重點工作。北京市按照京津冀協作機制要求,積極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

三地推動區域統一立法、統一標準,2020年5月1日三地同步實施「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汙染防治條例」,作為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首個協同立法項目,三地聚焦共同領域,在核心條款和關鍵舉措上都保持了一致,為區域依法協同治理「移動源」汙染提供了堅實保障;2017年4月,三地聯合發布首個環保統一標準《建築類塗料與膠粘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限值標準》,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排放。

加強大氣汙染聯防聯控

劉賢姝表示,在生態環境部統一部署下,三地搭建區域空氣重汙染預警會商平臺,定期開展預警會商,聯合應對空氣重汙染。

生態環境部等有關部委、北京市等相關省市自2017-2018年秋冬季起,連續四年聯合印發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持續推動改善重點時段區域大氣環境質量,為減輕區域重汙染過程發揮積極作用。

紮實推進區域協同治理

劉賢姝表示,「十四五」時期,北京將在繼續深入做好本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同時,紮實推進區域協同治理,進一步提升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為建設美麗北京奠定基礎。

一是深化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完善空氣重汙染聯合預報預警機制,加強重汙染天氣應急聯動,共同做好空氣重汙染應對。

二是推進重點流域聯保聯治。完善區域水汙染防治聯動機制,針對重點流域持續開展水質聯合監測,深入推動流域共治。

三是加強環境執法合作。進一步鞏固京津冀三地交界地區生態環境部門執法聯動機制,以大氣和水汙染防治為重點,合力做好交界地區環境治理和生態管控。

四是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持續加強科學研究,充分交流工作經驗,進一步實現區域生態環境治理先進技術、管理經驗等信息共享。(完)

相關焦點

  •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明顯改善 PM2.5年均濃度首次...
    「十三五」時期是迄今為止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力度最大,成效最明顯的五年。在生態環境部等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指導下,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2020年,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人民群眾藍天幸福感顯著增強,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被納入聯合國環境署「實踐案例」,為全球其他城市,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城市提供借鑑。
  • 上海空氣品質提升,PM2.5年均濃度較2015年降36%
    經過全社會共同努力,上海「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各項目標全面完成,環境質量改善等約束性指標提前完成,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一、「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一是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在全市人口、經濟、能源消費總量保持增長的同時,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 9月空氣品質排名出爐:京津冀PM2.5不降反升,北京上升28.6%,唐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董瑞強 10月23日,生態環境部公布2019年9月和1-9月全國空氣品質狀況。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PM2.5濃度仍不降反升,9月和1-9月,「2+26」城PM2.5濃度分別為37微克/立方米、54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上升12.1%、1.9%。
  • 數據顯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空氣品質全國墊底
    一場緝拿PM2.5的戰役必須在2015年讓公眾看到結果。   根據國務院新近批准的《重點區域大氣汙染防治「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到2015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大氣汙染嚴重的地區,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要比2010年下降6%,全國其他重點區域的PM2.5年均濃度要下降5%。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 同比降9.5%
    一、2020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
  • 全國190城PM2.5年均濃度排行榜發布,你家排第幾?
    全國190城PM2.5年均濃度排行榜發布,你家排第幾?       2014年,全國公布空氣PM2.5濃度的城市,從首批的74座城市增加到了190座,這190座城市的相關監測數據,都可以從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全國城市空氣品質實時發布平臺」(http://113.108.142.147:20035/emcpublish/)實時查詢。
  • 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人民網北京1月4日電 (尹星雲)記者今天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去年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在氣象條件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達38微克/立方米,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人民群眾藍天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 2018年北京空氣品質報告出爐 連續195天無PM2.5重汙染
    去年9月公布的《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本市空氣品質要在「十三五」規劃目標即56微克/立方米左右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重汙染天數明顯減少。行動計劃第一年剛剛結束,北京已經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2018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同比下降12.1%。
  • 環保部:去年PM2.5和PM10實現「雙降」
    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記者高敬)環境保護部18日公布了2017年全國空氣品質狀況。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PM2.5和PM10濃度均同比下降。第一批實施空氣品質新標準的74個城市排名中,石家莊市空氣品質最差,海口空氣品質最好。
  • 聊城PM2.5和PM10濃度上升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京津冀地區,進入秋季之後霧霾頻發,但毗鄰京津冀的山東省聊城市也一度出現重汙染天氣,汙染程度甚至超過了京津冀中的重汙染城市。早在2016年,聊城市曾擊敗河北和河南的多個城市,空氣品質位居全國城市排名中倒數第一。空氣品質出現反彈面對惡劣的大氣環境,2018年聊城市出重拳、下猛藥,空氣品質顯著改善。
  • 《空氣中PM2.5》20問
    2012年3月2日我國發布了新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與現行標準相比,新的標準主要有三個方面變化:調整環境空氣品質功能區分類方案,將現行標準中的三類區併入二類區,完善汙染物項目和監測規範,包括在基本監控項目中增設PM2.5年均、日均濃度限值和臭氧8小時濃度限值,收緊PM10和氮氧化物濃度限值等,同時提高數據統計有效性要求。
  • 空氣變好!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4日電北京市生態環境局4日通報稱,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較上年增加一個多月。
  • 房山這項空氣品質指標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2020年房山區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PM10年均濃度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改善明顯。其中,PM2.5、PM10濃度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NO2自2017年開始連續四年達到國家標準(40微克/立方米);SO2穩定達到國家標準(20微克/立方米)。 2020年,房山區空氣品質同比明顯改善。其中,PM2.5、PM10、NO2下降幅度均較明顯,較2019年分別下降16.7%、12.3%、12.5%;SO2持續保持個位數的極低濃度水平。
  • 河南2019年大氣環境成績單發布:PM2.5和PM10圓滿完成國家目標
    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焦飛在發布會上公布了我省2019年大氣質量成績單。2019年我省PM2.5年均濃度為58.82微克/立方米,低於國家和省下達的60微克/立方米目標值1.18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濃度為96微克立方米,低於省定98微克/立方米的目標值2微克立方米,圓滿完成國家和省定目標任務。此外,我省各項汙染指標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
  • 北京2020年3/4的天數空氣品質優良,「好天」比去年多36天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今天(4日)發布消息,2020年,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與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的差距進一步拉近。
  • 成都各區市縣PM2.5濃度將排名 連續3月不降反升要問責
    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19日訊(記者 江瑤)記者今日從成都市環保局獲悉,成都市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成都市環境空氣品質考核激勵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將通過對成都21個區市縣的目標考核實施財政獎懲措施,倒逼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落實,促進全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 北京2020年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於建華表示,2020年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實現歷史性突破,本市大氣治理等共治格局基本形成。   大氣治理等共治格局基本形成   於建華表示,「十三五」期間,打贏藍天保衛戰取得了決定性的成就。本市基本形成了大氣治理的共治格局。
  • 北京PM2.5年均濃度達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圖說:2013-2020年北京四項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變化「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在氣象條件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數據實現了「十三五」規劃目標,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
  • 天津2016年226天空氣品質達標 PM2.5等主要汙染物依然超標
    新華社天津1月12日電(記者 張華迎、王垚)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天津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天數226天,同比增加6天;重汙染天數29天,同比增加3天。6項主要汙染物中,PM2.5、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濃度同比有所下降,但二氧化氮、臭氧濃度均同比上升,其中PM2.5、PM10、二氧化硫平均濃度仍超過國家標準值。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主任鄧小文介紹,去年天津PM2.5平均濃度為69微克/立方米,超標0.97倍;PM10平均濃度為103微克/立方米,超標0.47倍;二氧化氮平均濃度為48微克/立方米,超標0.20倍。
  • ...去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PM2.5、PM10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
    6 月 3 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全省生態環境新聞發布會,對 2019 年全省生態環境狀況進行通報。記者獲悉,去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多項指標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全省平均優良天數比例 71.8%,全省 16 個設區市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累計 70 天,同比下降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