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1-10月份水氣環境質量狀況及秋季秸稈禁燒工作情況。省生態環境廳大氣處、水處、土壤處、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相關負責同志參加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省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薛梅主持。以下是新聞發布會全文實錄:
省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 薛梅:
各位記者朋友、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今天的省生態環境廳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處長張金智先生、水生態環境處四級調研員劉時先生、土壤生態環境處副處長蕭大偉先生和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水室主任石敬華先生,為大家介紹1-10月份水氣環境質量狀況,通報秋季秸稈禁燒工作情況,並就相關問題回答大家的提問。
參加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有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衛視、中國環境報山東記者站、《聯合日報》《齊魯晚報》、山東綜合廣播、山東廣播電視臺齊魯頻道、生活頻道、農科頻道、山東交通廣播、大眾網、魯網等11家新聞媒體單位。
首先,請張金智處長介紹1-10月份全省空氣環境質量狀況。
大氣環境處處長張金智:
2020年10月,全省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82.0%,同比增加17.1個百分點,其中青島、濰坊、日照、棗莊、煙臺5市同比增加超過20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44μg/m3,同比下降6.4%;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為93μg/m3,同比上升5.7%;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平均為5.10,同比上升0.4%。7個傳輸通道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76.5%,同比增加12.0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50μg/m3,同比上升2.0%;PM10平均濃度為103μg/m3,同比上升18.4%;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平均為5.54,同比上升5.5%。
2020年1-10月,全省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70.8%,同比增加13.2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42μg/m3,同比下降14.3%;PM10平均濃度為78μg/m3,同比下降15.2%;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平均為4.66,同比下降13.1%。7個傳輸通道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63.8%,同比增加13.9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47μg/m3,同比下降9.6%;PM10平均濃度為85μg/m3,同比下降12.4%;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平均為5.09,同比下降11.2%。
省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 薛梅:
感謝張金智處長的介紹,接下來請劉時四級調研員介紹1-10月份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水生態環境處四級調研員劉時:
(一)全省地表水整體環境狀況
1.地表水環境改善目標完成情況
根據國家反饋的「採測分離」數據,10月份,全省83個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水體比例為80.7%,優於去年同期24.1個百分點;劣Ⅴ類水體比例為1.2%,與去年同期相比持平。入海及省控斷面水質達到省市水汙染防治目標責任書(以下簡稱責任書)要求的比例為91.2%,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
1-10月,全省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Ⅰ-Ⅲ類)水體比例為72.3%,達到並超過年度約束性指標要求(不低於61.5%),優於去年同期10.8個百分點;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完成年度約束性指標要求(基本消除),與去年同期相比持平。國控斷面水質均值達到年度目標的比例為100%,是淮河流域4省中唯一一個國控斷面全部達標的省份。16市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水體比例、劣Ⅴ類水體控制比例均完成省級分解下達的年度目標,其中臨沂、濰坊、德州、菏澤、威海5市優良水體實際比例優於目標要求。入海及省控斷面水質達到責任書要求的比例為100%,同比提升7.0個百分點。
2.各市10月份水環境標準達標指數排名
2020年10月,16市中水環境標準達標指數較好的為臨沂市、濟南市、棗莊市、威海市、泰安市、德州市(6市並列第一位);較差的為聊城市、日照市、淄博市。
(二)全省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環境質量狀況
1-10月份,全省52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中,除棗莊1個水源地受地質原因影響,硫酸鹽和總硬度等無毒害指標超標外,其餘51個水質均達到或優於Ⅲ類標準,達標率為98.1%,達到年度目標要求。
省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 薛梅:
感謝劉時的介紹,請蕭大偉副處長通報全省秋季秸稈禁燒有關情況。
土壤生態環境處副處長蕭大偉:
自9月20日起,全省啟動秋季秸稈禁燒工作。截至目前,秋季秸稈禁燒工作基本結束,在各級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全省秋季秸稈禁燒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全省環境空氣品質的改善提供了強有力支持。
2020年9月20日至11月20日,全省共發現秋季秸稈焚燒較大的火點15個,涉及濟南、青島、棗莊、東營、煙臺、濰坊、泰安、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12個市的14個縣(市、區),總過火面積611畝。今年全省秋季秸稈焚燒火點數量較往年同期明顯減少,火點過火面積也大幅減小,禁燒工作成效顯著。
自9月20日全省開展秋季秸稈禁燒工作以來,省生態環境廳按照全監控、速核查、嚴處理的工作措施,利用衛星遙感監測,每日通報秸稈焚燒火點情況,共發出秸稈焚燒火點遙感監測日報62份;累計組織執法人員60餘人次開展現場核查,確保火點及時發現及時處置。10月10日,省生態環境廳視頻連線各市、縣(市、區)生態環境部門、秸稈禁燒工作主管部門,廳主要負責同志對秸稈禁燒工作再次督導,提出更嚴更實的要求,加大了震懾作用。期間,經省政府同意,省生態環境廳共向有關市發出督辦函7份,各有關市共對70餘名責任人員進行了追責問責,其中涉及縣級政府負責同志2人。同時,各級各部門加大對秸稈禁燒工作的宣傳力度,今年以來,省生態環境廳共召開2次秸稈禁燒工作新聞發布會,各大媒體也紛紛宣傳報導秸稈禁燒工作,形成了良好的禁燒輿論氛圍。
下一步,省生態環境廳將認真總結秸稈禁燒工作經驗,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持續抓好秸稈禁燒工作,為全省環境空氣品質改善和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作出應有的貢獻。
省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 薛梅:
感謝蕭大偉副處長。接下來是提問交流環節,請各位記者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新聞機構。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
Q
據了解,山東也是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地表水環境質量「採測分離」監測模式,能否詳細介紹一下這種監測模式和取得的成效?
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水室主任 石敬華:
為進一步加強全省水環境管理,助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按照「誰考核、誰監測」的原則,自2019年10月始,山東全面實施地表水環境質量「採測分離」監測模式。
地表水環境質量「採測分離」監測模式,是在借鑑國家「採測分離」監測經驗基礎上,結合山東實際和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後的監測體制進行的創新。一是優化監測點位,全面反映環境質量。在原有國控、省控和市縣控點位基礎上,結合原水利部門轉隸過來的水功能區點位,全面進行調整優化,構建了涉及250條河流、10個湖泊、68個水庫,共計731個點位的全省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一張網」,在直接組織實施的全國各省級監測部門中,山東監測數量最多。監測頻次為每月一次,監測項目涵蓋《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基本項目,是對全省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的全面「體檢」。二是統籌全省監測力量,確保獨立客觀公正。打破地域局限,將全省地表水監測點位隨機分成16組,採取「省監測中心組織、駐市監測中心參與」的模式,省和駐市監測中心人員混編成組,每組獨立完成「採測分離」工作。工作過程中做到「兩迴避、兩保密」,即採樣人員派出市與點位所屬市迴避,實驗室分析人員與樣品所屬市迴避,採樣點位事先對採樣人員保密,樣品對實驗室分析人員嚴格保密。三是嚴格質控要求,全過程信息直傳。設計定製了專用樣品箱、樣品瓶、水樣分裝設備,確保樣品採集、儲運等環節符合質控要求;開發了「地表水採測分離管理系統」,實現採樣、參數上傳、封裝運輸、樣品交接、結果填報等全過程信息化,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證了現場採樣、樣品運輸、樣品測試、數據分析的全過程留痕保密。
「採測分離」監測模式運行一年來,取得監測數據15.2萬餘條,確保了全省地表水監測數據的真實可靠,全面真實地反映了全省地表水水質狀況。這既能督導水質較差地區加大措施改善水環境,又能為全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同時,這種監測模式是監測垂改後省和駐市監測中心聯合監測的新模式,也為全國提供了有益借鑑。
中國環境報記者:
Q
今年秋季,秸稈禁燒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請問各地在禁燒工作中有哪些亮點和值得借鑑的經驗做法?
土壤生態環境處副處長蕭大偉:
今年,全省大部分地區高度重視秸稈禁燒工作,按照省政府關於秸稈禁燒工作部署安排,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積累了一些好經驗好做法。威海市生態環境、農業農村、交通、住建等部門組成聯合督查組,採取「四不兩直」方式對各區市秸稈禁燒工作進行巡查和現場督導,生態環境與農業農村部門建立聯動機制,每日對秋收情況和衛星遙感情況進行通報,建立通報約談制度,確保全市實現「不點一處火、不冒一處煙」和「零火點」目標。濱州市霑化區依託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投資530餘萬元,建設了高位視頻監控系統,部署視頻監控點位47處,實現全區12個鄉鎮(街道)及轄區村莊農田全覆蓋。全天候24小時不間斷守望巡航,一旦出現秸稈焚燒,立即自動抓拍報警並定位火點,第一時間通過「秸稈禁燒」手機APP向管理員和網格員進行推送,形成最近導航路徑,直達火點,大大提高了秸稈禁燒工作效率。梁山縣建立秸稈禁燒包保網格化管理體制,實行市直部門包鎮街、鎮街幹部包村居、村居幹部包戶包地塊的逐層包保體制,全縣在田間地頭設立禁燒值守點2000餘個、人員5000餘人,不間斷值守巡邏看管。壽光市堅持「政府牽頭、部門聯動、網格包靠」,建立起市、鎮、村三級禁燒網格體系。在組織人員進行地面網格化監管巡查的同時,積極藉助無人機巡查視野廣、機動性好、時效性強、定位性準的特點,利用無人機進行巡查監控,真正做到了「天上無人機、地上巡查隊」的全天候、立體式巡查,確保早發現早處理,全面築牢秸稈禁燒「防火牆」。
省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 薛梅:
記者提問就到這裡。再次感謝張金智處長、劉時四級調研員、蕭大偉副處長和石敬華主任,也謝謝大家的參與。如有其他需要採訪的內容,請聯繫省生態環境保護宣教中心宣傳科,聯繫電話:66226127。
本次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end
來源:宣教中心
作者:整理:李偉
原標題:《全文實錄|山東發布2020年10月和1—10月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