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實錄|山東發布2020年10月和1—10月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2020-11-26 澎湃新聞

2020年11月24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1-10月份水氣環境質量狀況及秋季秸稈禁燒工作情況。省生態環境廳大氣處、水處、土壤處、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相關負責同志參加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省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薛梅主持。以下是新聞發布會全文實錄:

省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 薛梅:

各位記者朋友、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今天的省生態環境廳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處長張金智先生、水生態環境處四級調研員劉時先生、土壤生態環境處副處長蕭大偉先生和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水室主任石敬華先生,為大家介紹1-10月份水氣環境質量狀況,通報秋季秸稈禁燒工作情況,並就相關問題回答大家的提問。

參加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有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衛視、中國環境報山東記者站、《聯合日報》《齊魯晚報》、山東綜合廣播、山東廣播電視臺齊魯頻道、生活頻道、農科頻道、山東交通廣播、大眾網、魯網等11家新聞媒體單位。

首先,請張金智處長介紹1-10月份全省空氣環境質量狀況。

大氣環境處處長張金智:

2020年10月,全省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82.0%,同比增加17.1個百分點,其中青島、濰坊、日照、棗莊、煙臺5市同比增加超過20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44μg/m3,同比下降6.4%;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為93μg/m3,同比上升5.7%;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平均為5.10,同比上升0.4%。7個傳輸通道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76.5%,同比增加12.0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50μg/m3,同比上升2.0%;PM10平均濃度為103μg/m3,同比上升18.4%;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平均為5.54,同比上升5.5%。

2020年1-10月,全省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70.8%,同比增加13.2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42μg/m3,同比下降14.3%;PM10平均濃度為78μg/m3,同比下降15.2%;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平均為4.66,同比下降13.1%。7個傳輸通道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63.8%,同比增加13.9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47μg/m3,同比下降9.6%;PM10平均濃度為85μg/m3,同比下降12.4%;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平均為5.09,同比下降11.2%。

省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 薛梅:

感謝張金智處長的介紹,接下來請劉時四級調研員介紹1-10月份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水生態環境處四級調研員劉時:

(一)全省地表水整體環境狀況

1.地表水環境改善目標完成情況

根據國家反饋的「採測分離」數據,10月份,全省83個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水體比例為80.7%,優於去年同期24.1個百分點;劣Ⅴ類水體比例為1.2%,與去年同期相比持平。入海及省控斷面水質達到省市水汙染防治目標責任書(以下簡稱責任書)要求的比例為91.2%,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

1-10月,全省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Ⅰ-Ⅲ類)水體比例為72.3%,達到並超過年度約束性指標要求(不低於61.5%),優於去年同期10.8個百分點;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完成年度約束性指標要求(基本消除),與去年同期相比持平。國控斷面水質均值達到年度目標的比例為100%,是淮河流域4省中唯一一個國控斷面全部達標的省份。16市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水體比例、劣Ⅴ類水體控制比例均完成省級分解下達的年度目標,其中臨沂、濰坊、德州、菏澤、威海5市優良水體實際比例優於目標要求。入海及省控斷面水質達到責任書要求的比例為100%,同比提升7.0個百分點。

2.各市10月份水環境標準達標指數排名

2020年10月,16市中水環境標準達標指數較好的為臨沂市、濟南市、棗莊市、威海市、泰安市、德州市(6市並列第一位);較差的為聊城市、日照市、淄博市。

(二)全省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環境質量狀況

1-10月份,全省52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中,除棗莊1個水源地受地質原因影響,硫酸鹽和總硬度等無毒害指標超標外,其餘51個水質均達到或優於Ⅲ類標準,達標率為98.1%,達到年度目標要求。

省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 薛梅:

感謝劉時的介紹,請蕭大偉副處長通報全省秋季秸稈禁燒有關情況。

土壤生態環境處副處長蕭大偉:

自9月20日起,全省啟動秋季秸稈禁燒工作。截至目前,秋季秸稈禁燒工作基本結束,在各級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全省秋季秸稈禁燒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全省環境空氣品質的改善提供了強有力支持。

2020年9月20日至11月20日,全省共發現秋季秸稈焚燒較大的火點15個,涉及濟南、青島、棗莊、東營、煙臺、濰坊、泰安、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12個市的14個縣(市、區),總過火面積611畝。今年全省秋季秸稈焚燒火點數量較往年同期明顯減少,火點過火面積也大幅減小,禁燒工作成效顯著。

自9月20日全省開展秋季秸稈禁燒工作以來,省生態環境廳按照全監控、速核查、嚴處理的工作措施,利用衛星遙感監測,每日通報秸稈焚燒火點情況,共發出秸稈焚燒火點遙感監測日報62份;累計組織執法人員60餘人次開展現場核查,確保火點及時發現及時處置。10月10日,省生態環境廳視頻連線各市、縣(市、區)生態環境部門、秸稈禁燒工作主管部門,廳主要負責同志對秸稈禁燒工作再次督導,提出更嚴更實的要求,加大了震懾作用。期間,經省政府同意,省生態環境廳共向有關市發出督辦函7份,各有關市共對70餘名責任人員進行了追責問責,其中涉及縣級政府負責同志2人。同時,各級各部門加大對秸稈禁燒工作的宣傳力度,今年以來,省生態環境廳共召開2次秸稈禁燒工作新聞發布會,各大媒體也紛紛宣傳報導秸稈禁燒工作,形成了良好的禁燒輿論氛圍。

下一步,省生態環境廳將認真總結秸稈禁燒工作經驗,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持續抓好秸稈禁燒工作,為全省環境空氣品質改善和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作出應有的貢獻。

省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 薛梅:

感謝蕭大偉副處長。接下來是提問交流環節,請各位記者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新聞機構。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

Q

據了解,山東也是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地表水環境質量「採測分離」監測模式,能否詳細介紹一下這種監測模式和取得的成效?

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水室主任 石敬華:

為進一步加強全省水環境管理,助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按照「誰考核、誰監測」的原則,自2019年10月始,山東全面實施地表水環境質量「採測分離」監測模式。

地表水環境質量「採測分離」監測模式,是在借鑑國家「採測分離」監測經驗基礎上,結合山東實際和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後的監測體制進行的創新。一是優化監測點位,全面反映環境質量。在原有國控、省控和市縣控點位基礎上,結合原水利部門轉隸過來的水功能區點位,全面進行調整優化,構建了涉及250條河流、10個湖泊、68個水庫,共計731個點位的全省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一張網」,在直接組織實施的全國各省級監測部門中,山東監測數量最多。監測頻次為每月一次,監測項目涵蓋《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基本項目,是對全省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的全面「體檢」。二是統籌全省監測力量,確保獨立客觀公正。打破地域局限,將全省地表水監測點位隨機分成16組,採取「省監測中心組織、駐市監測中心參與」的模式,省和駐市監測中心人員混編成組,每組獨立完成「採測分離」工作。工作過程中做到「兩迴避、兩保密」,即採樣人員派出市與點位所屬市迴避,實驗室分析人員與樣品所屬市迴避,採樣點位事先對採樣人員保密,樣品對實驗室分析人員嚴格保密。三是嚴格質控要求,全過程信息直傳。設計定製了專用樣品箱、樣品瓶、水樣分裝設備,確保樣品採集、儲運等環節符合質控要求;開發了「地表水採測分離管理系統」,實現採樣、參數上傳、封裝運輸、樣品交接、結果填報等全過程信息化,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證了現場採樣、樣品運輸、樣品測試、數據分析的全過程留痕保密。

「採測分離」監測模式運行一年來,取得監測數據15.2萬餘條,確保了全省地表水監測數據的真實可靠,全面真實地反映了全省地表水水質狀況。這既能督導水質較差地區加大措施改善水環境,又能為全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同時,這種監測模式是監測垂改後省和駐市監測中心聯合監測的新模式,也為全國提供了有益借鑑。

中國環境報記者:

Q

今年秋季,秸稈禁燒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請問各地在禁燒工作中有哪些亮點和值得借鑑的經驗做法?

土壤生態環境處副處長蕭大偉:

今年,全省大部分地區高度重視秸稈禁燒工作,按照省政府關於秸稈禁燒工作部署安排,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積累了一些好經驗好做法。威海市生態環境、農業農村、交通、住建等部門組成聯合督查組,採取「四不兩直」方式對各區市秸稈禁燒工作進行巡查和現場督導,生態環境與農業農村部門建立聯動機制,每日對秋收情況和衛星遙感情況進行通報,建立通報約談制度,確保全市實現「不點一處火、不冒一處煙」和「零火點」目標。濱州市霑化區依託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投資530餘萬元,建設了高位視頻監控系統,部署視頻監控點位47處,實現全區12個鄉鎮(街道)及轄區村莊農田全覆蓋。全天候24小時不間斷守望巡航,一旦出現秸稈焚燒,立即自動抓拍報警並定位火點,第一時間通過「秸稈禁燒」手機APP向管理員和網格員進行推送,形成最近導航路徑,直達火點,大大提高了秸稈禁燒工作效率。梁山縣建立秸稈禁燒包保網格化管理體制,實行市直部門包鎮街、鎮街幹部包村居、村居幹部包戶包地塊的逐層包保體制,全縣在田間地頭設立禁燒值守點2000餘個、人員5000餘人,不間斷值守巡邏看管。壽光市堅持「政府牽頭、部門聯動、網格包靠」,建立起市、鎮、村三級禁燒網格體系。在組織人員進行地面網格化監管巡查的同時,積極藉助無人機巡查視野廣、機動性好、時效性強、定位性準的特點,利用無人機進行巡查監控,真正做到了「天上無人機、地上巡查隊」的全天候、立體式巡查,確保早發現早處理,全面築牢秸稈禁燒「防火牆」。

省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 薛梅:

記者提問就到這裡。再次感謝張金智處長、劉時四級調研員、蕭大偉副處長和石敬華主任,也謝謝大家的參與。如有其他需要採訪的內容,請聯繫省生態環境保護宣教中心宣傳科,聯繫電話:66226127。

本次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end

來源:宣教中心

作者:整理:李偉

原標題:《全文實錄|山東發布2020年10月和1—10月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山東通報1—10月「水成績」!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2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通報今年10月和1—10月全省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2020年10月,16市中水環境標準達標指數較好的為濟南市、臨沂市、棗莊市、威海市、泰安市、德州市(6市並列第一位)。  從地表水環境改善目標完成情況來看,根據國家反饋的「採測分離」數據,10月份,全省83個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水體比例為80.7%,優於去年同期24.1個百分點;劣Ⅴ類水體比例為1.2%,與去年同期相比持平。
  • 生態環境部發布2018年5月和1-5月重點區域和74個城市空氣品質狀況
    生態環境部今日發布2018年5月和1-5月全國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空氣品質狀況。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介紹,5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3.1%,同比上升8.5個百分點。
  • 2019年海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年海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十四條「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定期發布環境狀況公報」的規定,現發布2019年《海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 【4月10日環保要聞】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出任山東省委副書記;多...
    【4月10日環保要聞】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出任山東省委副書記;多家企業發布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告 時間:2020-04-10 14:50
  • 全省16個地級市空氣品質排名(2020年1-10月...
    全省16個地級市空氣品質排名(2020年1-10月)公布!➢ 空氣品質綜合指數是指評價時段內,參與評價的各項汙染物的單項質量指數之和(單項指標評價時段內平均濃度與該指標二級標準限值的比值,SO2、NO2、PM10及PM2.5採用年均濃度二級標準限值、O3和CO採用日均濃度二級標準限值),指數越大表明城市空氣汙染程度越重。
  • 生態環境部:2018年1至2月全國空氣品質好轉
    生態環境部昨天(23日)發布了今年前兩月全國重點區域和城市空氣品質狀況。  據統計,今年1至2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2.4%,同比上升6.3%。PM2.5濃度為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PM10濃度為9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7%。
  • ...去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PM2.5、PM10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
    6 月 3 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全省生態環境新聞發布會,對 2019 年全省生態環境狀況進行通報。記者獲悉,去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多項指標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全省平均優良天數比例 71.8%,全省 16 個設區市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累計 70 天,同比下降 50.0%。
  • 山東省環境空氣品質形勢預報(2020年12月29日—2021年1月6日)
    山東省環境空氣品質形勢預報(2020年12月29日—2021年1月6日) 2020-12-29 1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蕪湖市2020年10月環境質量月報_蕪湖市政務公開網
    十月份環境空氣品質指數AQI變化情況見圖1。去年同期,環境空氣品質達到二級以上的天數為25天,其中優5天,良20天,環境空氣優良率為80.1%。:2020年10月10日,蕪湖市站在四個監測斷面(桂花橋、弋磯山、四褐山和東西梁山)對長江蕪湖段的水質進行了監測,獲得有效數據338個。
  • 山東建成1997個環境監測站 實現四級環境空氣品質自動監測全覆蓋與...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1月11日,記者從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獲悉,山東全省共建成環境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1997個,監測數據全省互聯共享,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市、縣、鄉四級環境空氣品質全指標自動監測全覆蓋。按照「科學布點、精準監控、全面覆蓋」的原則,山東全省共建成環境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1997個,其中國控站107個、省控站57個、縣(區)站182個、鄉鎮(街道)站1651個。每個空氣站均配置了標準監測設備,監測全部六項指標(SO2、NO2、PM10、PM2.5、CO、O3),監測數據全省互聯共享。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市、縣、鄉四級環境空氣品質全指標自動監測全覆蓋。
  • 山東:環境資源專門化審判體系覆蓋全省
    2019年底,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研究制定了《關於建立覆蓋全省環境資源審判機制的意見》,要求所有中級法院均需確定審理環境資源案件的機構,基層法院結合轄區內環境資源案件類型、數量、特點,確定1至2個人民法庭或審判業務庭集中審理環境資源案件,推動環境資源專業案件由專門機構進行審理。
  • 山東省環境空氣品質形勢預報(2020年12月25日—2021年1月2日)
    總體形勢2020年12月25-28日,受南北氣流交替影響,本地累積疊加汙染物區域輸送,內陸地區將逐步出現中至重度汙染。29-31日,受較強冷空氣和降水雙重影響,全省恢復至優良水平。2021年1月1-2日,受偏南風控制,擴散條件轉差,西部地區可能出現輕至中度汙染。
  • 2016年海南省環境狀況公報:地表水水質優良率超90%
    2016年海南省環境狀況公報  環境保護綜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十四條「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定期發布環境狀況公報」的規定,現發布2016年《海南省環境狀況公報》。
  • 11月,我市空氣環境質量蟬聯全國第一!
    根據生態環境部通報,今年11月舟山市區PM2.5日均濃度為14μg/m3,同比 下降12.5%,空氣品質 優良率為100%。我市空氣品質在10月和11月 蟬聯全國第一。2020年1-11月,舟山市區空氣品質 優良率97.6%,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PM2.5均值16μg/m3,同比下降了20%;空氣品質在 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名列第三,全省第一。
  • 2020年我市水和空氣環境質量成績出爐 大氣改善幅度肇慶全國第一!
    1月15日,國家生態環境部公布2020年全國地表水、環境空氣品質狀況。2020年1—12月的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狀況,肇慶水環境質量在全國排名第12位,空氣環境質量在全國排名同15位,其中空氣品質改善幅度居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第一位。
  • 山東省環境空氣品質形勢預報(2020年12月28日—2021年1月5日)
    總體形勢2020年12月28日,擴散條件較差,本地累積疊加汙染物區域輸送,內陸地區將出現中至重度汙染,個別城市可能出現嚴重汙染。12月29-31日,受較強冷空氣和降雪雙重影響,空氣品質將逐步恢復至優良水平。2021年1月1-2日,氣象條件逐步轉差,內陸地區可能出現輕至中度汙染。
  • 【方志四川•要聞】四川要聞第121期(2021年1月4日—2021年1月10...
    四 川 要 聞2021年第2期(總第121期)2021年1月4日—2021年1月10日1月4日 《四川日報》全文轉載中央政策研究室《學習與研究》雜誌1月4日 省委改革辦發布2020年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十件大事名單。
  • 【空氣品質預報】1月19日至1月23日全省及各地市空氣品質預報
    【空氣品質預報】1月19日至1月23日全省及各地市空氣品質預報 2021-01-18 1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蘇縣市區10月PM2.5排名出爐 阜寧、建湖進入前十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剛剛發布,1-10月,全省空氣品質進一步改善,PM2.5濃度由1月份的88.3微克/立方米,降至46.7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率為67.9%,全省縣(市、區)PM2.5濃度較同期小幅上升,升幅為2.5%。伴隨進入秋冬季,江蘇省空氣品質改善工作面臨十分嚴峻的形勢。
  • ​時事政治:2020年10月時事政治
    2020年10月1日出版的第19期《求是》雜誌將重新發表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時的3篇重要講話:2019年10月1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9年9月30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招待會上的講話》、2019年9月29日《在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