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生態環境廳2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通報今年10月和1—10月全省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2020年10月,16市中水環境標準達標指數較好的為濟南市、臨沂市、棗莊市、威海市、泰安市、德州市(6市並列第一位)。
從地表水環境改善目標完成情況來看,根據國家反饋的「採測分離」數據,10月份,全省83個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水體比例為80.7%,優於去年同期24.1個百分點;劣Ⅴ類水體比例為1.2%,與去年同期相比持平。入海及省控斷面水質達到省市水汙染防治目標責任書(以下簡稱責任書)要求的比例為91.2%,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
1—10月,全省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Ⅰ-Ⅲ類)水體比例為72.3%,達到並超過年度約束性指標要求(不低於61.5%),優於去年同期10.8個百分點;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完成年度約束性指標要求(基本消除),與去年同期相比持平。國控斷面水質均值達到年度目標的比例為100%,是淮河流域4省中唯一一個國控斷面全部達標的省份。16市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水體比例、劣Ⅴ類水體控制比例均完成省級分解下達的年度目標,其中臨沂、濰坊、德州、菏澤、威海5市優良水體實際比例優於目標要求。入海及省控斷面水質達到責任書要求的比例為100%,同比提升7.0個百分點。
【相關連結】
什麼是「採測分離」?
為進一步加強全省水環境管理,助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按照「誰考核、誰監測」的原則,自2019年10月始,山東全面實施地表水環境質量「採測分離」監測模式。
地表水環境質量「採測分離」監測模式,是在借鑑國家「採測分離」監測經驗基礎上,結合山東實際和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後的監測體制進行的創新。一是優化監測點位,全面反映環境質量。在原有國控、省控和市縣控點位基礎上,結合原水利部門轉隸過來的水功能區點位,全面進行調整優化,構建了涉及250條河流、10個湖泊、68個水庫,共計731個點位的全省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一張網」,在直接組織實施的全國各省級監測部門中,山東監測數量最多。監測頻次為每月一次,監測項目涵蓋《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基本項目,是對全省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的全面「體檢」。二是統籌全省監測力量,確保獨立客觀公正。打破地域局限,將全省地表水監測點位隨機分成16組,採取「省監測中心組織、駐市監測中心參與」的模式,省和駐市監測中心人員混編成組,每組獨立完成「採測分離」工作。工作過程中做到「兩迴避、兩保密」,即採樣人員派出市與點位所屬市迴避,實驗室分析人員與樣品所屬市迴避,採樣點位事先對採樣人員保密,樣品對實驗室分析人員嚴格保密。三是嚴格質控要求,全過程信息直傳。設計定製了專用樣品箱、樣品瓶、水樣分裝設備,確保樣品採集、儲運等環節符合質控要求;開發了「地表水採測分離管理系統」,實現採樣、參數上傳、封裝運輸、樣品交接、結果填報等全過程信息化,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證了現場採樣、樣品運輸、樣品測試、數據分析的全過程留痕保密。
「採測分離」監測模式運行一年來,取得監測數據15.2萬餘條,確保了全省地表水監測數據的真實可靠,全面真實地反映了全省地表水水質狀況。這既能督導水質較差地區加大措施改善水環境,又能為全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同時,這種監測模式是監測垂改後省和駐市監測中心聯合監測的新模式,也為全國提供了有益借鑑。
來源:山東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