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二○○八年十二月十九日)

2021-01-13 中國·甘肅

陸  浩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

  1978年12月,我們黨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全會是在黨和國家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召開的,實現了建國以來我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我們黨和國家歷史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這場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大解放大發展,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今天,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回首30年的光輝歷程,我們對改革開放的性質、地位和歷史意義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這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目的就是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改革開放是同中華民族的百年奮鬥史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通過現代化建設實現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富裕,是近代以來所有仁人志士前赴後繼、不懈追求的共同目標。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革。第一次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為中國的發展進步拉開了序幕。第二次是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領導下,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勝利,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第三次是在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領導下,實行改革開放,帶領人民進行新的偉大革命,極大地加快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百年的奮鬥歷程,克服重重艱難險阻,終於使古老的中華民族建立了獨具中國特色的現代國家發展模式,走上了實現現代化的康莊大道。

  改革開放是同社會主義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列寧領導的俄國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點,它宣告了一種新的社會制度由理想變成了現實。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在中國大地上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但奪取政權後,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是各國共產黨共同面對的嚴峻挑戰。毛澤東同志和中國共產黨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對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了艱苦探索,並取得了不可磨滅的偉大成就,但也出現了嚴重曲折。鄧小平同志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深刻地指出,「社會主義沒有固定模式,也不可能有」,吹響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時代號角。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以無與倫比的理論勇氣和實踐勇氣,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對外開放結合起來,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不僅給中國大地帶來了蓬勃生機和活力,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社會的大發展,而且在蘇東劇變、國際共運處於低潮的情況下,充分展示了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和發展的光明前景。

  改革開放是同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特徵,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並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保證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更好地肩負起自己的歷史使命。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也是黨的建設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歷史進程。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不斷探索和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下,我們黨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所處的歷史方位和肩負的歷史使命,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黨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執政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執政水平和領導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使黨始終成為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核心力量。

  總之,改革開放的30年,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新的壯麗史詩,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了時代前進潮流,社會主義中國生機盎然,中國共產黨闊步走在了時代前列。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同志們!

  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加速現代化建設進程是改革開放的根本目的。30年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只是彈指一揮,但對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來說則是滄桑巨變。甘肅作為一個內陸欠發達省份,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從貧窮落後的狀態下奮力崛起,正在逐步駛入現代化建設的快車道。

  甘肅的現代化建設,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的。經過建國後的艱苦奮鬥,依託資源開發,建立了具有我省資源稟賦特點的工業基礎。但直到改革開放前,由於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響,農村普遍處於貧困狀態,糧食嚴重短缺,工業設備老化、包袱沉重,國民經濟發展步履維艱。改革開放解除思想禁錮,衝破僵化體制,激發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使甘肅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代化建設的美好前景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甘肅經濟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經濟總量大幅躍升,全省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64.73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2699.20億元,增長了40多倍。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財政收入由20.53億元增長到391.56億元,增長了18倍。農業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突破,糧食由嚴重短缺變為省內自求平衡,穩定地解決了全省人民的吃飯問題,結束了「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歷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現代農業開始起步。工業化進程迅速推進,特色優勢產業迅速壯大,骨幹企業迅速發展,技術裝備水平全面提升,工業增加值由34.66億元增加到1063.84億元,增長了近30倍。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歷史性跨越,建成一大批交通、通信、電力、水利、生態等骨幹工程,甘肅生存發展的基礎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農村貧困發生率由75.13%下降到6.1%,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分別增長了22.07倍和23.57倍,總體達到了小康水平。

  甘肅社會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改革開放徹底打破了封閉僵化的狀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利益實現方式有了更多的選擇,整個社會湧動著空前的創造活力。同時,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迅速發展,成為社會進步的顯著標誌。每萬人口在校大學生由7.3人增加到113人,增長了14.5倍。普通中學招生數大幅度增加,義務教育基本普及,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由3.82年提高到7.05年。各類衛生機構由3536個增加到12135個,增長2.4倍。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城鄉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基本普及,建立了城鎮居民和農村貧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信息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革,電視基本普及,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進入千家萬戶,網際網路從無到有,基本覆蓋全省,社會各方面的聯繫和交流越來越便捷。

  甘肅人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同社會變革相適應,人們的思想觀念、精神狀態和視野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不斷增強,積極變革、勇於進取、講求實效,開始成為人們精神狀態的主流。特別隨著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和城鄉壁壘的打破,幾百萬城鄉勞動力在全國範圍內轉移就業,空前激發了全民創業的熱情,有力推動著全省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

  在回顧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展望現代化建設的美好前景時,我們深切懷念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毛澤東同志,深切懷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我們對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始終不渝地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表示由衷的欽佩和崇高的敬意!

  改革開放作為一場新的偉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經濟的快速發展會導致諸如環境資源壓力加大,社會的轉型會引發一些諸如道德誠信、社會公平等問題。特別是我省要在人口與資源環境矛盾突出、發展基礎十分薄弱的情況下推進現代化建設事業,其難度和艱辛非比尋常,前進中所面對的困難和風險世所罕見。我們必須及時總結改革的實踐經驗,對的就堅持,不對的趕快改,新問題出來抓緊研究解決。但必須看到,改革開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我們要倍加珍惜改革開放的探索和成就,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改革開放事業。

  同志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每前進一步都是靠改革開放取得的,改革開放每前進一步都不斷加快著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我們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立足欠發達的實際,不斷完善發展思路,創新發展模式,進一步加深了對甘肅現代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認真總結並結合實踐的發展充分運用這些經驗,對於繼續推進甘肅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重大意義。

  我們必須堅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始終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解放思想是改革開放的先導,也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前提。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能夠持續快速發展的一條基本經驗,就是以思想大解放和觀念大轉變推動經濟社會大發展。從擺脫「姓資」「姓社」的困擾到超越「計劃」與「市場」的羈絆,從衝破小生產的樊籬到融入經濟全球化,從單一片面的發展到推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新追求,人們的思想得到了一次又一次升華。時代步伐永不停頓,社會實踐永無止境,認識真理永無盡頭,解放思想必須一以貫之,使我們的思想觀念始終同現代化建設的要求相適應。

  我們必須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牢牢把握髮展的階段性特徵。改革開放使我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在這種情況下,能不能把自身的發展放在全局中去審視,準確把握髮展的階段性特徵,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對於探索符合實際的發展路子至關重要。改革開放30年來,從「三年停止植被破壞、五年解決溫飽」到實施「興河西之利、濟中部之貧」的戰略方針,從「雙帶整推」到按「三大塊」指導扶貧開發,從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到「兩抓兩放」,反映了全省上下對省情認識的不斷深化,記錄了全省人民對甘肅發展道路的艱辛探索。「四抓三支撐」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全省科學發展的總體思路,是科學發展觀在甘肅的具體體現。只要我們毫不動搖地堅持下去,在實踐中不斷拓展發展的新途徑,甘肅就一定能夠實現科學發展的新跨越。

  我們必須堅持全面改革、全方位開放,不斷消除體制機制性障礙。改革開放不僅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根本途徑。從「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到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從單一的公有制到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國有國營體制到現代企業制度,從平均主義分配方式到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從大規模地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和先進管理經驗到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等等。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掃除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發展沒有止境,改革也永無止境。只有繼續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才能不斷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和矛盾,更好地推進現代化建設事業。

  我們必須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持之以恆地改善生存發展環境。甘肅的現代化建設必須解決好兩大任務,一個就是要堅持不懈地改善生存環境,不斷創造發展的基本條件;另一個就是要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改革開放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只有不失時機地把這種積極性和創造性轉化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堅持不懈地改善生存發展環境,才能為我省現代化建設創造更為充分的條件、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在長期的實踐中,甘肅人民戰天鬥地,重新安排山河,從梯田建設到種草種樹,從打水窖到建設跨流域的大型骨幹水利工程,從電力能源建設到信息網絡的全覆蓋,從延伸公路鐵路裡程到構築現代化的立體交通運輸體系,為改善生存發展環境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努力。景電提灌工程、引大入秦工程、疏勒河流域綜合開發工程、黑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引洮供水工程、甘南黃河上遊溼地保護工程等等,都是樹立在甘肅大地上的一座座豐碑。在這個過程中,鍛造和形成的「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肅精神,是我們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

  我們必須堅持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沒有工業化就沒有現代化。改革開放通過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為工業化開闢了廣闊的前景。我們抓住農業發展的歷史性轉機,堅持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不失時機地實施工業強省戰略,促進信息化同工業化相融合,努力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從節水高效農業技術和旱作農業技術的大面積推廣到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從發展縣域經濟提高城鎮化水平到推進城鄉經濟一體化,從對傳統產業的大規模技術改造到新興產業培育,從實施振興裝備製造業行動計劃到建設河西風電走廊、再造西部「陸上三峽」,從發展原材料工業到建設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新材料、新能源、先進裝備製造業、特色農產品加工基地建設,從建設工業園區到發揮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甘肅新型工業化進程在統籌城鄉發展中加速推進。

  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民生為先,協調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現代化建設歸根到底就是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是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得到重視。從恢復高考到實行全民義務教育,從臨時救濟困難群眾到建立城鄉低保制度,從解決群眾上學難看病難住房難等現實問題到構築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從實施科教興省戰略到「反彈琵琶」、開發人力資源,社會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已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改革開放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廣大人民群眾越來越多地共享到了改革發展的成果。

  我們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我們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放膽放手支持各級人大、政府、政協和人民團體依法依章履行職責,積極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促進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健康發展。從發展基層民主到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從村務公開到政務黨務公開,從推進法制建設到實施依法治省方略,從「五講四美三熱愛」到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從《絲路花雨》到《大夢敦煌》,從實施精品工程到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從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到建設和諧文化,從加強輿論引導到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我們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促進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大發展和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形成了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力量。

  我們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改革開放既給黨的建設注入了巨大活力,也使黨在深刻變化的社會環境中面臨著一系列新考驗新挑戰。我們把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作為主線,堅持不懈地推進黨的理論武裝,著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黨的思想、政治、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和進步。從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到牢固樹立「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從幹部隊伍「四化」方針到建設高素質的幹部隊伍,從建立幹部離退休制度到建立健全公務員制度,從擴大幹部工作的民主到建立競爭激勵機制和交流機制,從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到提出人才強省戰略,從調整基層組織設置方式到創新基層組織活動內容,從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到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從防治各種不正之風到反腐倡廉建設,從恢復黨內正常民主生活到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從健全黨的集體領導制度到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等等。黨的建設的繼承、創新和加強,使各級黨組織經受住了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嚴峻考驗,從根本上保證了我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30年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經驗,歸結起來,就是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最新理論成果,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在新的發展階段,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同志們!

  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全面回顧和總結了改革開放30周年的偉大曆程和輝煌成就,高度評價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要意義和歷史功績,系統闡述了改革開放「十個結合」的寶貴經驗,鮮明地強調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和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這一重要講話,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內涵豐富,具有很強的理論性、戰略性、指導性,通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光輝,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綱領性文獻。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切實把思想統一到講話精神上來,並將這一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到全省各項工作中,貫穿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

  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在繼續堅持改革開放中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甘肅的社會主義現代化。30年的成就,既是歷史的豐碑,也是新的歷史起點。立足當前,改革正處在關鍵時期,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推進;面向未來,甘肅的現代化建設依然任重道遠,必須在改革開放中進一步加快現代化建設進程。我們一定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牢把握科學發展這個主題,按照「四抓三支撐」的總體思路,全力以赴抓好現階段改革發展的各項工作,努力開創我省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我們要繼續推進思想大解放。科學發展觀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思想解放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武器,圍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要緊密結合實際,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創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創新領導方法,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開創新局面。解放思想,關鍵在領導,重點在實踐。各級領導幹部要在深化對世情、國情、黨情的認識中解放思想,在認清目標、明確任務中解放思想,在對比先進、查找差距中解放思想,真正把解放思想體現在具體工作中、落實到解決問題上。

  我們要著力轉變發展方式。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才能從根本上把握人民的願望,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適應發展階段性變化的要求,圍繞推進具有甘肅特點的新型工業化進程,要從推進自主創新和調整經濟結構入手,大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促進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在當前國際形勢深刻變化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不斷擴散和蔓延的情況下,我們要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繼續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我們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改革的力度、開放的程度,決定著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和質量。要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現代化建設的方方面面,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各方面體制改革創新,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全面提高開放水平,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我們要大力促進社會和諧。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也是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社會結構的深刻變革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在給發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的同時,也必然帶來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發展是硬道理,穩定是硬任務;沒有穩定,什麼事情也辦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去。我們要正確把握和處理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矛盾,既要通過發展增加社會物質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過發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社會和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為發展提供良好社會環境。要堅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結合點和落腳點,使改革始終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

  我們要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關鍵在黨。要圍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通過全面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設,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體現到領導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來,落實到更好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使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不斷增強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一定要戒驕戒躁、艱苦奮鬥,一定要刻苦學習、埋頭苦幹,一定要加強團結、顧全大局,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努力,不斷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業績,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新的更大勝利。

  同志們,回顧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我們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展望現代化建設的光輝前景,我們充滿必勝的信心和力量。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奪取甘肅現代化建設的新勝利而奮勇前進。(甘肅日報)


 
 

相關焦點

  • 改革開放三十年大事記-2007年(1月至9月)
    改革開放三十年大事記·2007年(1月至9月)  1月8日―10日 中央紀委第七次全體會議舉行。  6月6日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實施十周年座談會舉行。吳邦國在會上講話,指出:準確把握基本法的精神實質,最重要的是維護國家主權、實行高度自治、保障繁榮穩定。  6月6日―10日 胡錦濤出席在德國海利根達姆舉行的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議,並對瑞典進行國事訪問。
  • 任仲平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評論員文章(上、下)
    創造歷史的偉大變革——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上)(一)12月,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內,人潮湧動。一場以「偉大的變革」為主題的大型展覽,在這裡進行。一張張生動的歷史圖片、一件件真實的文獻實物、一個個精緻的沙盤模型,鋪展開一幅改革開放的歷史畫卷。那些承載著時代記憶的展品,引人駐足,令人深思。
  • 改革開放三十年大事記·1994年
    28日,江澤民在會上講話指出,開展反腐敗鬥爭,說到底是要在新形勢下鞏固和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繫,鞏固我們黨的執政地位,使我們黨更好地擔負起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重任。黨同人民群眾的關係如何,是關係到黨的事業興衰成敗和黨的生死存亡的一個根本政治問題。這個道理要反覆講,警鐘長鳴,務必引起全黨同志的高度重視。  2月28日-3月3日全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習近平在一萬多字講話中高頻提及了...
    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令人倍感振奮。在一萬餘字的報告中,有哪些詞彙被高頻提及呢? 「社會主義」一共出現76次。講話回顧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創立、捍衛、發展與創新,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進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勇於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改革開放」共出現了51次。
  • 習近平40句經典話語,為新時代改革開放指引方向
    ——2018年4月,習近平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  ◆ 4.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將於2019年3月20日閉幕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 「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自11月13日開幕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新聞媒體持續報導,幹部群眾踴躍參觀,營造了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濃厚的社會氛圍,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大背頭」英文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大背頭」英文怎麼說?
  •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
    6月9日  江澤民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上作《深刻領會和全面落實鄧小平同志的重要談話精神,把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搞得更快更好》的講話,主張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使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提法。 6月16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於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
  • 彭清華在廣西紀念紅軍長徵勝利八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今年是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今天,我們在紅軍長徵曾經戰鬥過的興安縣,召開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座談會,共同回顧萬裡長徵的艱辛歷程,緬懷工農紅軍的豐功偉績,傳承中國革命的紅色基因,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動員和激勵全區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 改革開放三十年大事記-1988年
    改革開放三十年大事記·1988年  1月15日 國務院召開第一次全國住房制度改革工作會議。國務院秘書長陳俊生在會上宣布:從1988年開始,住房制度改革要在全國分期分批展開。  1月27日-31日 全國高等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 慶祝浙茶集團成立70周年紀念大會在杭召開
    2020年12月28日,浙茶集團70周年紀念大會在杭州舉行。省供銷社黨委書記、理事會主任、省興合集團董事長邵峰,省供銷社黨委委員、理事會副主任沈省文,省供銷社黨委委員、興合集團總裁施建強等領導出席大會。
  • 中國改革開放大事記(1981年)
    這次全會及其通過的《歷史決議》,完成了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的任務。    7月1日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六十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胡耀邦在大會上發表講話。     7月7日 國務院發布《關於城鎮非農業個體經濟若干政策性規定》,明確指出,個體經濟是國營經濟和集體經濟的必要補充。    7月17日 鄧小平同中央宣傳部門負責同志談思想戰線方面的問題。
  • 改革開放三十年大事記?1985年
    這一決策使我國的對外開放形成了從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再到沿海經濟開放區的多層次、逐步推進的新格局。  2月5日-14日 全國經濟工作會議在天津舉行。會議提出,1985年要緊緊圍繞增強企業活力,特別是增強國營大中型企業活力這個中心環節,搞好城市改革和其他各項工作,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
  •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改革開放到現在發生了哪些大事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  編者按: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招。
  • 筆墨書崢嶸 光影繪壯美: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新華社展項掃描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黃小希 施雨岑 丁小溪)讀一讀不同時期的新聞報導,聽一聽「洋記者」說她眼裡的中國,定製一張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明信片」……在國家博物館舉行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上,新華社精心設計的相關展項帶給人們豐富的觀展體驗。
  •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新華社北京7月1日電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6年7月1日)
  • 西安市工商聯舉辦成立70周年紀念大會暨十四屆四次執委會議
    (記者劉可通訊員王建威)12月18日,西安市工商聯成立70周年紀念大會暨十四屆四次執委會議在西安舉行。本次大會回顧總結了西安市工商聯70年輝煌發展歷程,表彰一大批新時代優秀民營企業家,部署了今後西安市工商聯的工作任務。西安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楊廣亭出席會議並講話。西安市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王歡暢做市工商聯成立70周年工作報告。
  • 印跡|改革開放40年,中國旅遊業發生了哪些大事?
    二  1992-2002:作為改革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業形成體系  1992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中,將旅遊業確定為第三產業中的重點產業。  2014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擴大服務消費,落實帶薪休假制度。  2014年5月,國家旅遊局與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共同組織編撰《中國紅色旅遊指南》。  2014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建立國務院旅遊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在國務院領導下,統籌協調和宏觀指導全國旅遊工作。
  • 改革開放40周年之1983:全國行政區劃大調整( / )
    【編者按】1978年-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走過40年光輝歷程。4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解放思想,篳路藍縷,櫛風沐雨,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大力發展經濟。值此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本網將用珍貴的圖片帶您重溫改革開放40年點滴,感受中國40年變遷。
  • 外媒關注紀念辛亥革命百年
    新華社記者劉建生攝  肯定辛亥革命歷史意義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0月9日報導】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今天在中國北京的人民大會堂舉行。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說,100年前,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發動了震驚世界的辛亥革命,開啟了中國前所未有的社會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