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
今年是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今天,我們在紅軍長徵曾經戰鬥過的興安縣,召開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座談會,共同回顧萬裡長徵的艱辛歷程,緬懷工農紅軍的豐功偉績,傳承中國革命的紅色基因,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動員和激勵全區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首先,我謹代表自治區黨委、政府、廣西軍區和全區5500多萬各族人民,向全區所有參加過長徵和為長徵勝利作出貢獻的老紅軍、老同志、老幹部及親屬,向當年支援紅軍長徵的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在長徵中壯烈犧牲的成千上萬紅軍烈士表示深切的緬懷!
上世紀30年代初,國家內憂外患,革命風起雲湧,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艱難困苦中奮起、在艱辛探索中前進,百折不撓地為改變中國的面貌和中華民族的命運而鬥爭。在國內外局勢發生重大變化,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進行戰略轉移,從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歷時兩年,縱橫十餘省,長驅二萬五千裡,最終勝利會師陝甘寧,完成了震驚世界的萬裡長徵。長徵的勝利,翻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新篇章,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培育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革命精神,形成了中國革命成熟的堅強領導核心,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打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爭取建設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國家迎來了新的曙光,成為中國革命從挫折走向勝利的重大轉折。這一偉大壯舉將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的史冊上。
廣西是紅軍長徵經過的重要省份,在長徵史詩中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一頁。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徵前,紅六軍團作為長徵先遣隊,從湘贛蘇區突圍西徵,於1934年9月2日至10日,歷時9天,途經今灌陽、全州、資源3縣,勝利通過廣西;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3日,中央紅軍長徵過廣西,歷時19天,途經今灌陽、全州、興安、資源、龍勝5縣,克服重重困難,突破湘江封鎖線,翻越了長徵以來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進入湖南通道縣境。紅軍長徵經過廣西時間雖短,卻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具有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
紅軍在廣西的浴血奮戰為實現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奠定了重要基礎。紅軍長徵過廣西,經歷了長徵以來最悲壯、最關鍵的一仗——湘江戰役,這是關係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歷時5天的湘江戰役在全州、興安和灌陽3縣展開,中央紅軍以飢餓疲憊之師血戰五晝夜,經過新圩阻擊戰、腳山鋪阻擊戰、光華鋪阻擊戰三大阻擊戰,頂著敵人的狂轟濫炸和槍林彈雨,拼死鏖戰,以損失過半的慘重代價,從全州、興安間渡過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隊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圖謀,保存了中央紅軍和中央機關,贏得了戰略上的勝利。經此一役,全軍上下開始對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王明「左」傾軍事路線產生懷疑,從而為之後召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
紅軍在廣西的民族工作和群眾工作是建設新型人民軍隊的生動實踐。廣西北部是紅軍長徵進入的第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1934年11月29日,紅軍政治部在湘江戰役激烈進行時就發布了長徵期間較早的民族工作政策——《關於瑤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則指示》,制定了《對苗瑤民的口號》共13條,對紅軍此後執行黨的少數民族政策、開展群眾工作具有重要的政治指導作用。在桂北地區,紅軍一面與國民黨軍隊激戰,一面積極向各族群眾廣泛宣傳黨的主張和紅軍的宗旨,尊重各族群眾的風俗習慣,執行鐵的紀律,贏得了桂北各族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支持。各族群眾踴躍參軍,捨生忘死救護紅軍傷病員,積極為紅軍帶路,幫助紅軍架橋渡江,為紅軍擺脫敵軍的層層圍堵突破湘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紅軍所開展的民族工作和群眾工作,在桂北大地傳播了革命真理,播撒了革命火種,解放戰爭中桂北最早出現的黨領導的人民政權,就在當年紅軍長徵經過的龍勝江底、泗水、馬堤、瓢裡、平等地區,充分體現了長徵作為「宣言書、宣傳隊、播種機」的偉大意義和重要作用。
廣西革命將士為長徵勝利作出了巨大犧牲和傑出貢獻。1929年9月,鄧小平同志領導發動了威震南疆的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第八軍。1930年11月,鄧小平、張雲逸、李明瑞等同志率領紅七軍7000將士從河池出發,突破桂黔湘粵贛數省敵軍的圍追堵截,抵達中央蘇區。紅七軍在中央蘇區參加了第二至第五次反「圍剿」鬥爭,打出了赫赫軍威,得到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評價。1933年6月,紅七軍和江西軍區紅二十一軍一部合編為紅三軍團第五師,成為中央紅軍的一支勁旅。長徵期間,在紅五師血戰新圩、幹部團特科營架橋突破烏江天險、紅十三團偵察連智取婁山關等著名戰鬥中,都展現了廣西將士浴血奮戰、英勇殺敵的風採。還有一批廣西籍紅軍將士奉命堅持南方遊擊區的鬥爭,不畏艱險、英勇抗敵,絕大部分在遊擊戰爭中光榮犧牲。廣西革命將士用鮮血和生命為長徵這部壯麗史詩增光添彩,書寫榮耀,他們永遠是廣西人民的驕傲,他們的光輝事跡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偉大的長徵鑄就偉大的長徵精神。長徵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是激勵我們頑強奮鬥、勇往直前的強大動力和寶貴財富。9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前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英雄史詩 不朽豐碑——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總書記強調,我們要銘記紅軍豐功偉績,弘揚偉大長徵精神,深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繼續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徵路上萬眾一心、頑強拼搏、奮勇前進。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傳承和弘揚長徵精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當前,廣西正在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要求,深入落實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三大定位」,奮力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國際通道、戰略支點、重要門戶的「兩個建成」目標。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使命,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新長徵。完成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任務,走好新的長徵路,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大力傳承和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充分激發全區廣大幹部群眾的激情和鬥志,凝聚起共襄富民興桂大業的磅礴力量。
傳承和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走好新的長徵路,必須牢固樹立堅如磐石、百折不撓的理想信念,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軍長徵勝利,充分展現了革命理想的偉大精神力量。在艱苦卓絕的長徵中,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堅定的革命信念,是紅軍坦然面對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戰勝一切困難最根本的精神支柱。無論是血戰湘江、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等著名戰鬥,還是「七根火柴」「金色魚鉤」「半截皮帶」等經典故事,都集中體現了紅軍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撓的革命意志,充分說明了長徵的勝利是共產主義崇高理想的勝利。在新的長徵路上,崇高理想、堅定信念,仍然是凝聚人心、催人奮進的偉大旗幟,是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的力量源泉。我們要始終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富民興桂正確航向,築牢全區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動員激勵壯鄉兒女積極投身建設祖國、發展廣西、造福人民的火熱實踐,不斷譜寫祖國南疆繁榮穩定新篇章。
傳承和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走好新的長徵路,必須大力弘揚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奮力開創廣西改革發展新局面。驚心動魄的萬裡長徵,歷時之長,行程之遠,敵我力量之懸殊,自然環境之惡劣,在人類戰爭史上極為罕見。紅軍戰士吃草根、啃樹皮,翻雪山、過草地,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這既是長徵精神的深刻內涵,也是今天我們加快發展的強大動力。「十三五」時期是我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面對後發展欠發達的基本區情,面對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的艱巨任務,面對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創新的光榮使命,我們要大力弘揚長徵精神,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迎難而上、敢於擔當,以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堅強意志,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嚴實作風,把握重點、聚焦難點,切實做好富民興桂各項工作。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開放帶動、雙核驅動、綠色發展「四大戰略」,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轉型升級、農村全面脫貧「三大攻堅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釋放改革紅利、開放活力、創新動力,推動我區人民生活由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邁進,努力走出一條新常態下具有廣西特色的科學發展之路。
傳承和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走好新的長徵路,必須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努力為全區各族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是我們黨奪取長徵勝利的可靠保證。紅軍長徵每到一處,都視群眾為親人,打土豪、分糧食、廢苛捐,與群眾風雨同舟、生死與共,血肉相連、魚水相依。今天我們在桂北各地,還可以看到許多「紅軍巖」「紅軍樓」「紅軍堂」「紅軍亭」「紅軍橋」「紅軍洞」等革命遺蹟,聽到許多傳頌紅軍英勇鬥爭精神和優良傳統作風的動人故事。這昭示我們,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新的歷史時期,全區各族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要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加強就業、收入、社會保障等重點民生工作,持續推進「美麗廣西」鄉村建設等民心工程、民生工程,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真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增強全區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始終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囑託,舉全區之力堅決打贏農村全面脫貧攻堅戰,確保全區450多萬貧困群眾與全國人民一道邁進全面小康社會,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不斷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積極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促進軍民融合發展。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力維護民族團結和睦、邊疆鞏固安寧、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好局面。
傳承和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走好新的長徵路,必須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不斷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向前進。長徵在中國革命的重大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其中的決定性因素是我們黨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形成了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在長徵最困難的時候,紅軍將士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只要跟黨走,一定能勝利」。我們黨強大的凝聚力、戰鬥力、感召力,既來源於科學的理論武裝,也離不開鐵一般的紀律保障。在今天的和平年代,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我們黨正面臨著「四種危險」和「四大考驗」,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是傳承偉大的長徵精神,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的必然要求。我們要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馳而不息抓好作風建設,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切實做到思想教育從嚴、幹部管理從嚴、作風要求從嚴、組織建設從嚴、制度執行從嚴,著力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和發展環境。要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桂北長徵遺址等紅色資源,牢記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提升思想境界,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鞏固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著力打造一支堪當重任的黨員幹部隊伍,把各級黨組織建設成為攻堅克難的戰鬥堡壘,為全區改革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同志們,走好新的長徵路,既是對革命先烈的最好紀念,也是對長徵精神的最好弘揚。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同心同德,艱苦奮鬥,全面推進富民興桂各項事業,奮力實現「兩個建成」目標,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