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徵過廣西的民族工作為民族團結髮展提供了工作典範

2020-11-29 廣西日報

紅軍長徵過廣西的民族工作,通過深入群眾開展宣傳、打擊土豪劣紳、沒收為富不仁者的財物分給貧苦群眾、嚴格遵守紀律、不擾民眾等方式,爭取了少數民族的信任和支持,留下了許多軍愛民、民擁軍的感人事例。譬如,刻有「紅軍絕對保護瑤民」「繼續鬥爭,再尋光明」的紅軍巖、紅軍為龍坪寨鼓樓救火併發放賑災款、瑤民兄弟帶領紅軍躲避巖洞並突圍趕上隊伍、唱有「紅軍來到我瑤區」「愛護百姓守紀律」「送給紅軍菜和米,軍民親於一家人」的歌謠等。眾多紅軍與群眾水乳交融的生動事例,既體現了軍民團結一家親,亦體現了民族團結一家親。如今,興安縣華江鄉瑤民一家三代守護紅軍墓等故事仍在延續,被群眾稱之為紅軍巖、紅軍樓、紅軍洞、紅軍墓等遺址遺存得到一代代人的守護,不但成為傳承紅色基因的優秀典範,而且成為民族團結的優秀典範,更成為全社會搞好民族團結宣傳教育的鮮活教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加強民族團結作為戰略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來做,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由此可見,弘揚紅軍長徵過廣西的民族工作中湧現出的民族融洽優秀典範,對當前發展民族團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相關焦點

  • 紅軍長徵在廣西少數民族地區留下的動人故事 - CCTV.com
    新華網桂林10月19日電(記者陳瑞華、劉水玉)廣西北部是紅軍長徵第一個進入的少數民族聚居區。記者日前沿著紅軍當年長徵的足跡,走進這片迷人的土地,不僅充分感受到了這部長徵英雄史詩的磅礴偉大,也聽到了許多紅軍當年與少數民族之間的動人故事。這些動人的故事,不僅是紅軍長徵初期在桂北少數民族地區寫下的一首首民族團結的頌歌,更是我黨民族政策的初期探索和實踐。
  • 紅軍長徵過廣西的深遠影響
    原標題:紅軍長徵過廣西的深遠影響   ■開欄語   長徵,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史詩,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不朽豐碑。   紅軍長徵過廣西,經歷了長徵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湘江戰役,贏得了戰略上的勝利,暴露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錯誤路線的嚴重危害,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發生的第一次偉大轉折提供了契機。
  • 彭清華在廣西紀念紅軍長徵勝利八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紅軍長徵經過廣西時間雖短,卻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具有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 紅軍在廣西的浴血奮戰為實現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奠定了重要基礎。紅軍長徵過廣西,經歷了長徵以來最悲壯、最關鍵的一仗——湘江戰役,這是關係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
  • 廣西全州:紅軍長徵地 唱響感恩曲
    11月26日,紅色沃土·新的徵程——中國文聯、中國視協文藝志願服務團「送歡樂·下基層」走進廣西全州,在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先鋒廣場舉行慰問演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二級巡視員馮懷中、廣西壯族自治區文聯副主席牙韓彰、桂林市副市長謝靈忠以及2000餘名觀眾到場觀看演出。
  • 紅軍長徵都經過了哪些地方
    長徵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範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長徵精神為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這是對長徵的國內評價,那麼國外對長徵的評價是什麼呢?
  • 民族團結一家親丨民族團結金句「習」來!
    習近平「民族團結」金句01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特別是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一定會給鄉親們更多支持和幫助。鄉親們要發揚自強自立精神,找準發展路子、苦幹實幹,早日改變貧困面貌。
  • 扎紮實實做好我省民族工作 努力譜寫廣東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篇章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部署,表彰我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對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促進全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進行部署。
  • 從紅軍長徵過廣西到「兩廣事變」
    不如留著朱毛,我們還可有發展的機會。」,不使紅軍進入廣西。會議討論紅軍的幾種可能去向,白最後斷定,紅軍最大可能為經過廣西北面進入貴州,然後攻入四川,認定防共不如防蔣。李、白接連致電蔣,稱桂系完全有能力拒紅軍於廣西境外,暗示希望中央軍不要進入廣西。蔣復電,不到萬不得已,中央軍不進入廣西。(參見《學術論壇》1986年第6期。
  • 廣西資源縣這個紅軍長徵經過的美麗古村你去過嗎?
    #資源縣#中央紅軍長徵過桂北是一段紅色的歷史,這也利於舊址的保護當年紅軍經過這裡時,村莊是重要的宿營地這裡有一個趙氏宗祠,是一個重要的紅色遺址宗祠曾是紅軍長徵中央紅軍宣傳局駐地舊址。看了圖畫,你知道不少紅軍長徵地資源的歷史許多朋友重走長徵路時會來到塘洞村委西寨屯到這裡參觀的朋友與日俱增。
  • 紅軍長徵的時代背景是什麼?
    原標題:紅軍長徵的時代背景是什麼? 80多年前,四路紅軍相繼撤離苦心創建經營的蘇區,跨越萬水千山,歷盡千辛萬苦,勝利完成了這次決定中國命運的革命力量的戰略大轉移,創造了人間奇蹟。 偉大的創舉必然順應時代的需求。那麼,紅軍長徵是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下發生的?
  • 民族團結知識百題
    : 2015年9月30日,習近平同志在會見基層民族團結優秀代表時提出「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它集中概括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民族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習近平新時代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民族工作領域的生動體現。
  • 雲南民族團結進步這5年:多民族 一家人 好日子!
    04強力助推「直過民族」地區告別「出行難」、走上「致富路」優先在民族地區實施「直過民族」「人口較少民族」及沿邊地區2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項目,累計投入資金87.5億元,完成2.5萬公裡建設任務,惠及346個鄉鎮、1487個建制村、9049個自然村,曾經「山裡山外兩重天」的局面徹底改變
  •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附照片)(圖)
    要堅持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把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落實好,關鍵是幫助自治地方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會議指出,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最管用的是爭取人心。
  • 總書記講過的民族團結進步故事丨《紅太陽照邊疆》:唱響各民族團結...
    1952年9月3日,在黨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今天的延邊,是我國唯一的朝鮮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地區,全州總人口215萬,其中朝鮮族人口佔36.4%。延邊,還是我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發源地。1953年3月4日,延邊州召開第一次民族團結模範代表會議,在全國最早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
  • 基層風採丨廟前街道:唱響民族團結主旋律 譜寫和諧發展新篇章
    按照《迎澤區關於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的工作方案》要求,廟前街道緊緊圍繞創建目標,全面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黨建引領,助推民族工作。廟前街道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創建工作中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和諧發展中的核心引領作用,成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研究部署創建工作,制定實施方案,明確任務、壓實責任;以支部為單位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知識答題」活動,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統戰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應知應會,讓社區黨員幹部提高認識水平,增強貫徹落實能力。運用數據,精準定位服務。
  • 內蒙古日報評論員: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回顧73年發展歷程,內蒙古之所以能夠長期保持團結穩定的局面、能夠在改革開放中實現跨越發展,其根本原因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始終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始終堅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始終堅持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守望相助、團結奮鬥,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生動局面。
  • 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大事記
    本報記者 左超 整理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雲南考察時要求雲南「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2015年3月24日,《中共雲南省委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實施意見》正式印發實施。
  • 80年來外國學者筆下的紅軍長徵
    1937年3月初,王安娜來到延安,見到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中共中央和紅軍主要領導人,了解了他們的個人生活、革命歷程以及他們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深刻理解,還同紅軍將士、普通百姓進行了廣泛接觸,詳細了解有關紅軍長徵歷程、長徵始末以及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和策略問題。1964年,她的回憶錄《中國——我的第二故鄉》正式出版。
  • 廣州開展活動紀念長徵勝利80周年 新時代走好新長徵
    代表團於7月31日從廣州出發,在中國「紅色故都」江西瑞金正式邁上徵程,途經湘江戰役所在地廣西興安、召開「遵義會議」的貴州遵義、紅軍橫渡大渡河的四川石棉、飛奪瀘定橋的四川瀘定縣,再到紅軍翻越的最後一座大山——寧夏六盤山,最後到達甘肅會寧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處,行程兩萬餘裡。
  • 紅軍長徵過境廣西:傷亡最慘重的一次
    桂系jutou白崇禧從統一廣西,到北伐戰爭,再到擊敗並收編唐生智部,白崇禧名聲大噪,軍中威望極高,而且平時自視甚高1934年紅軍長徵路過桂東,蔣介石採用政學系楊永泰「一舉除三害」的建議,讓白崇禧協助堵截消滅紅軍於湘桂邊境,蔣軍則坐山觀虎鬥,然後趁機天降,一舉消滅紅軍和桂系、粵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