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民族團結進步這5年:多民族 一家人 好日子!

2020-11-29 閃電新聞

雲南有25個少數民族

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總人口的1/3

是全國世居少數民族最多、

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

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

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這是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

為雲南作出的新定位、賦予的新使命

這是雲南各族群眾

共同繁榮發展的堅實腳步

也是民族團結進步之花

綻放的磅礴力量

11月27日,雲南省政府新聞辦繼續召開雲南省「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專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民族宗教委、省交通運輸廳、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同志,向大家介紹「十三五」以來,雲南省紮實推進民族團結示範區建設所取得的各項成績。雲報君給大家劃出了重點,一起來看看!

「十三五」期間

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

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

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

紮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

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相知相親相惜,

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

從數據看民生

今天

我們用一組數據

來展示雲南絢麗綻放的

民族團結之花

9.5%

GDP年均增長率

2015—2019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5%,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年均增幅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129

交通基礎設施

截至目前,全省129個縣實現100%通高等級公路,民族地區通航運營機場達到10個,4個民族自治州進入高鐵時代,8個民族自治州中有7個州35個縣通高速公路、58個縣全部通高等級公路。

9817

興邊富民工程

持續實施興邊富民工程,截至2019年末,沿邊鄉鎮的878個行政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不斷提檔升級,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9817元,年均增長率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

2349

更好的教育

「十三五」期間,民族地區所有義務教育學校「20條底線」全部達標,2016—2019年共招收我省世居少數民族研究生2349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成效顯著,創建普通話示範村700個,完成2370所學校語言文字規範化建設達標工作。

453.39萬

更好的保障

截至2020年5月底,全省民族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453.39萬人次享受醫保待遇,民族地區貧困群眾已全部參加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加大民族地區農村低保資金和臨時救助資金等保障力度,2016年至2020年3月底,救助困難群眾201.73萬人次。

125.11萬

穩定就業

對民族地區貧困群眾100%給予技能培訓,100%提供崗位推薦等就業服務,調整提高各類培訓補貼標準。2019年全省全年新增轉移就業125.11萬人,其中直過民族地區12.86萬人。

709

民族文化保護與創新

實施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搶救保護項目709個,扶持培養100名民族民間文化傳承創新帶頭人。實施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項目102個,推動全省民族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59

示範創建樹典型

全省6個州(市)和59個單位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州(市)和示範單位,10個單位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2019年,我省39個集體和42名個人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

每一組數字

都承載著雲南各民族

「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願景

每一組數字

都匯聚了

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的力量

「十三五」期間

雲南民族地區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公共衛生服務

普通話推廣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等方面

有哪些成就?

一起來看「答記者問」

「十三五」以來我省加強民族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情況和取得的成績亮點?

01

全面保障民族地區項目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雲南省交通運輸廳努力爭取將全省8個民族自治州、29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在內的105個縣(市、區)納入交通運輸部「十三五」交通扶貧規劃支持範圍,縣區數量居全國第一,累計爭取到國家補助資金382億元,規模居全國前列。

02

全力打通民族地區對外連接大動脈

●高速公路方面,預計到2020年底,全省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將實現通高速公路,民族地區縣(市、區)逐步實現通高速公路。

●高等級公路方面,通過建成怒江美麗公路G219六庫至丙中洛提升改造工程等一批國道項目,實現全省129個縣100%通高等級公路。

●鐵路方面,到「十三五」末,鐵路運營裡程預計達4233公裡,高鐵實現從無到有,高鐵及動車運營裡程1105公裡,全省9州市通鐵路、8州市高鐵動車覆蓋,其中紅河、文山、楚雄、大理4個民族自治州進入高鐵時代。

●民航方面,「十三五」期新增4個民用機場,全省達17個,其中民族地區通航運營機場達到10個。

03

全力暢通民族地區內部聯通微循環

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四好農村路」重要指示要求,「十三五」累計新建和改建農村公路10.5萬公裡,完成199座「溜索改橋」項目,香格裡拉市、鶴慶縣等7個縣被評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交通扶貧「三通」兜底性任務全面完成,民族地區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郵,具備條件建制村通客車。

04

強力助推「直過民族」地區告別「出行難」、走上「致富路」

優先在民族地區實施「直過民族」「人口較少民族」及沿邊地區2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項目,累計投入資金87.5億元,完成2.5萬公裡建設任務,惠及346個鄉鎮、1487個建制村、9049個自然村,曾經「山裡山外兩重天」的局面徹底改變,為全省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千年跨越提供了堅實的交通運輸保障。

「十三五」以來,雲南省民族地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以及民族醫藥發展的成效如何?

01

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健全,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十三五」以來,我省共爭取民族地區中央預算內衛生領域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8.57億元,獲得國家支持的民族地區衛生健康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35個;爭取中央和省級專項資金249.73億元,用於全省特別是民族地區開展重大公共衛生項目、疾病應急救助、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計劃生育服務、中醫藥衛生服務、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臨床重點專科建設、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等一系列衛生類的項目。

●截至目前,8個民族自治州實現了三甲醫院全覆蓋。全省129個縣級綜合醫院有122個達到《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佔比為94.57%;隨著我們在民族地區相關能力提升項目的實施,29個民族自治縣縣級綜合醫院有28個達到《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佔比為96.55%,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從鄉鎮的層面來看,全省民族地區鄉鎮衛生院共建設369個慢性病管理中心,佔全省的63.08%;建成264個心腦血管救治站,佔全省的65.84%。

●全省民族地區7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國家推薦標準,佔全省的30.43%;225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國家基本標準,佔全省的59.37%;147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我省甲級標準,佔全省的52.69%。從這一系列數據來看,「十三五」期間民族地區的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得到健全、服務能力也得到了確實的提升。

02

促進民族醫藥發展,提高民族醫藥服務能力

●截至目前,雲南省獨立設置的民族醫療機構已達40餘所,民族醫藥研究機構10餘所,西雙版納州傣醫院、迪慶州藏醫院獲評國家區域專科診療中心。

●加大了民族經典名方的挖掘整理力度,18個傣醫的方劑納入傣醫藥的古代經典名方目錄,已經上報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我們還開展「定製藥園」工作,評審認定32個「定製藥園」,助推民族醫藥產業的發展。

雲南省民族地區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取得哪些成效?

一、以推廣普通話為橋梁,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創造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環境。

二、以普通話測試為抓手,推進教師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為雲南推普攻堅培養了一大批中堅力量。

三、以學習普通話為重點,在全國率先實施青壯年農民素質提升方案,全力推進推普助力脫貧攻堅工程。

四、以信息技術為手段,開發推廣「語言扶貧APP」,構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普通話學習氛圍。

五、以學前幼兒為關鍵,著眼未來,積極推進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

「十三五」期間,雲南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中表現出哪些突出亮點?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二是完善創建體系。三是注重提質擴面。四是創建載體多元。

通過以上方式,我省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成為了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的重要窗口。目前,大理州、西雙版納州、昆明市、紅河州、普洱市、楚雄州等6個州市成功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市)」,59家單位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單位)」,10家單位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數量均居全國前列。2019年,我省39個集體和42名個人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2020年,50個集體和100名個人被省人民政府表彰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截至今年底,我們將命名3000個「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示範單位」。

「十三五」時期我省在推動民族地區文化繁榮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一是公共文化設施網絡不斷完善。

二是文化藝術創作進一步繁榮。

三是地方特色文獻保護得到加強。

四是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成效顯著。

五是實施民族博物館群建設計劃。

隨著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的

雲南實踐不斷深入

雲嶺大地這朵民族團結進步之花

也更加芬芳濃鬱!

策劃:謝煒

統籌:張海燕

綜合雲南省網上新聞發布廳

責編:李春妮 陸橙

見習編輯:徐嵩欽

相關焦點

  • 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大事記
    本報記者 左超 整理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雲南考察時要求雲南「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2015年3月24日,《中共雲南省委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實施意見》正式印發實施。
  • 雲南祿勸法院用司法護航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雲南祿勸法院用司法護航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祿勸縣法院供圖雲南省昆明市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多年來,祿勸縣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積極打造民族地區特色審判模式,著力用司法護航民族團結進步、維護邊疆繁榮穩定,淬鍊出了「背著國徽去開庭」精神、雙語法官精神和民族團結精神。
  • 總書記講過的民族團結進步故事丨《紅太陽照邊疆》:唱響各民族團結...
    歌曲反映了延邊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荒建設、築壩引水,努力建設家園,家鄉一改從前的荒蕪,呈現出果樹成行、生機盎然的蓬勃景象。這首歌氣勢昂揚,旋律優美,朗朗上口,展現了東北邊疆地區壯麗的景色和延邊人民飽滿的精神狀態。2006年,和龍市將《紅太陽照邊疆》確定為市歌。這首歌曾經唱紅了祖國大江南北,至今仍然廣為傳唱。
  • 2018年雲南民族地區貧困人口 減少至86.5萬人
    昨日下午,「『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雲南篇章成就展」系列訪談活動迎來了省民族宗教委黨組書記、主任李四明。他說,實施示範區建設以來,民族地區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年均增幅均高於全省的平均水平,民族地區貧困人口由2014年的293.8萬人減少至2018年的86.5萬人,27個貧困自治縣已有14個順利摘帽,獨龍族、基諾族、德昂族3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率先實現整族脫貧。
  • ...奮鬥新時代——重溫囑託看變化】雲南:守好民族團結「生命線」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雲南是我國擁有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
  • 民族團結一家親丨民族團結金句「習」來!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考察時強調。04加快民族地區發展,核心是加快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 ——2013年11月3日至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
  • 扎紮實實做好我省民族工作 努力譜寫廣東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篇章
    全省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廣州舉行扎紮實實做好我省民族工作 努力譜寫廣東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篇章李希馬興瑞李玉妹王榮王偉中出席大洋網訊 11月25日,全省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廣州舉行,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部署,表彰我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對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促進全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進行部署。
  • 民族團結知識百題
    15.國家提出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七進」活動是指哪七進?答: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連隊進寺廟。16.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是每年的幾月?答: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是每年的9月,2020年9月是自治區第37個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
  • 婁底市人大常委會在土坪村舉行民族團結進步行系列活動
    8月5日至6日,婁底市人大常委會在新化縣天門鄉土坪村舉行民族團結進步行系列活動。此次系列活動還舉行了贈書儀式,市人大常委會向土坪村捐贈價值5000元的書籍。紅網時刻婁底8月7日訊(通訊員 彭愛萍 朱亞男 譚勇)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推動少數民族聚居村經濟社會發展,8月5日至6日,婁底市人大常委會在新化縣天門鄉土坪村舉行民族團結進步行系列活動。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一級巡視員石豔萍,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朱鴻賓出席。土坪村是市人大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示範點,有苗族、瑤族等少數民族。
  • 第二批紅河州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市、示範單位、示範家庭、教育...
    為樹立典型、激勵先進,深化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根據《關於推薦上報第二批州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和示範家庭的通知》(紅創建辦發〔2020〕1號)、《關於開展第二批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評選推薦工作的通知》(紅創建辦發〔2020〕2號),各縣市和各有關單位高度重視,按照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通過自下而上、層層推選、廣泛徵求意見及各級紀檢部門審查,對示範縣市、示範單位、示範家庭和教育基地進行了嚴格推薦
  • 雲頭條丨雲南:攜手同心邁步新徵程_時政_雲南頻道_雲南網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為雲南發展確立了「三大戰略定位」,要求雲南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懷著對雲南各族人民的深情厚意,2020年1月19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到雲南考察,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
  •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附照片)(圖)
    全黨要牢記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一基本國情,堅持把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作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來,同心同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要正確認識我國民族關係的主流,多看民族團結的光明面;善於團結群眾、爭取人心,全社會一起做交流、培養、融洽感情的工作;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民族團結知識百題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15.國家提出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七進」活動是指哪七進?答: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連隊進寺廟。16.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是每年的幾月?答: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是每年的9月,2020年9月是自治區第37個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
  • 民族團結知識百題_權威發布_澎湃新聞-The Paper
    15.國家提出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七進」活動是指哪七進?答: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連隊進寺廟。16.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是每年的幾月?答: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是每年的9月,2020年9月是自治區第37個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
  • 紅河州元陽縣加大哈尼傳統文化保護促進民族團結進步
    近年來,紅河州元陽縣著力保護傳統文化,夯實民族團結進步文化基石。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實施文化建設「1046」春天工程,促進文旅融合,推動元陽社會、經濟和文化協調健康發展。一是挖掘保護,打造非遺品牌。
  • 內蒙古日報評論員: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原標題:內蒙古日報數字報-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同心合力是最偉大的力量,民族團結是最牢固的基石。   回顧73年發展歷程,內蒙古之所以能夠長期保持團結穩定的局面、能夠在改革開放中實現跨越發展,其根本原因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始終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始終堅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始終堅持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守望相助、團結奮鬥,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生動局面。
  • 【民族團結一家親】技術上結對子 生活中是親人
    2020年12月11日,在新疆油田油氣儲運公司總站,祁明業(右)領著買託呼提·依明檢修設備、排查隱患。  買託呼提所說的新疆油田油氣儲運公司國家級儲運技能大師工作室,是由包括輸油、輸氣、綜合計量3個專業的16名各民族技能骨幹組建成的一支高技能人才團隊。工作室成立後通過舉辦各類培訓班、結技術對子等方式,培養出了一支高技能「生力軍」,操作人員中技師佔比從2010年的5.6%提升至目前的15%,為行業提質增效提供了人才保障。
  • 【民族團結創建】我周邊的每個人都是我的「親戚」
    還有2007年種植紅棗時,因為技術欠缺,紅棗管理方面有困難時,我的兩位漢族鄰居到我田間地頭手把手的教我紅棗管理技術。他們不分民族的幫助,讓我不光增收增產,也深刻明白了「團結穩定是福、分裂動亂是禍」和「三個離不開」的理念。
  • 基層風採丨廟前街道:唱響民族團結主旋律 譜寫和諧發展新篇章
    按照《迎澤區關於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的工作方案》要求,廟前街道緊緊圍繞創建目標,全面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黨建引領,助推民族工作。廟前街道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創建工作中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和諧發展中的核心引領作用,成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研究部署創建工作,制定實施方案,明確任務、壓實責任;以支部為單位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知識答題」活動,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統戰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應知應會,讓社區黨員幹部提高認識水平,增強貫徹落實能力。運用數據,精準定位服務。
  • 民族文化宮館藏文物精品展民族瑰寶開展
    月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2019年9月召開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指出,「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