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有25個少數民族
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總人口的1/3
是全國世居少數民族最多、
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
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
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這是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
為雲南作出的新定位、賦予的新使命
這是雲南各族群眾
共同繁榮發展的堅實腳步
也是民族團結進步之花
綻放的磅礴力量
11月27日,雲南省政府新聞辦繼續召開雲南省「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專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民族宗教委、省交通運輸廳、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同志,向大家介紹「十三五」以來,雲南省紮實推進民族團結示範區建設所取得的各項成績。雲報君給大家劃出了重點,一起來看看!
「十三五」期間
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
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
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
紮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
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相知相親相惜,
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
從數據看民生
今天
我們用一組數據
來展示雲南絢麗綻放的
民族團結之花
▽
9.5%
GDP年均增長率
2015—2019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5%,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年均增幅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129
交通基礎設施
截至目前,全省129個縣實現100%通高等級公路,民族地區通航運營機場達到10個,4個民族自治州進入高鐵時代,8個民族自治州中有7個州35個縣通高速公路、58個縣全部通高等級公路。
9817
興邊富民工程
持續實施興邊富民工程,截至2019年末,沿邊鄉鎮的878個行政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不斷提檔升級,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9817元,年均增長率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
2349
更好的教育
「十三五」期間,民族地區所有義務教育學校「20條底線」全部達標,2016—2019年共招收我省世居少數民族研究生2349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成效顯著,創建普通話示範村700個,完成2370所學校語言文字規範化建設達標工作。
453.39萬
更好的保障
截至2020年5月底,全省民族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453.39萬人次享受醫保待遇,民族地區貧困群眾已全部參加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加大民族地區農村低保資金和臨時救助資金等保障力度,2016年至2020年3月底,救助困難群眾201.73萬人次。
125.11萬
穩定就業
對民族地區貧困群眾100%給予技能培訓,100%提供崗位推薦等就業服務,調整提高各類培訓補貼標準。2019年全省全年新增轉移就業125.11萬人,其中直過民族地區12.86萬人。
709
民族文化保護與創新
實施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搶救保護項目709個,扶持培養100名民族民間文化傳承創新帶頭人。實施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項目102個,推動全省民族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59
示範創建樹典型
全省6個州(市)和59個單位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州(市)和示範單位,10個單位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2019年,我省39個集體和42名個人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
每一組數字
都承載著雲南各民族
「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願景
每一組數字
都匯聚了
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的力量
「十三五」期間
雲南民族地區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公共衛生服務
普通話推廣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等方面
有哪些成就?
一起來看「答記者問」
▽
「十三五」以來我省加強民族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情況和取得的成績亮點?
01
全面保障民族地區項目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雲南省交通運輸廳努力爭取將全省8個民族自治州、29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在內的105個縣(市、區)納入交通運輸部「十三五」交通扶貧規劃支持範圍,縣區數量居全國第一,累計爭取到國家補助資金382億元,規模居全國前列。
02
全力打通民族地區對外連接大動脈
●高速公路方面,預計到2020年底,全省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將實現通高速公路,民族地區縣(市、區)逐步實現通高速公路。
●高等級公路方面,通過建成怒江美麗公路G219六庫至丙中洛提升改造工程等一批國道項目,實現全省129個縣100%通高等級公路。
●鐵路方面,到「十三五」末,鐵路運營裡程預計達4233公裡,高鐵實現從無到有,高鐵及動車運營裡程1105公裡,全省9州市通鐵路、8州市高鐵動車覆蓋,其中紅河、文山、楚雄、大理4個民族自治州進入高鐵時代。
●民航方面,「十三五」期新增4個民用機場,全省達17個,其中民族地區通航運營機場達到10個。
03
全力暢通民族地區內部聯通微循環
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四好農村路」重要指示要求,「十三五」累計新建和改建農村公路10.5萬公裡,完成199座「溜索改橋」項目,香格裡拉市、鶴慶縣等7個縣被評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交通扶貧「三通」兜底性任務全面完成,民族地區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郵,具備條件建制村通客車。
04
強力助推「直過民族」地區告別「出行難」、走上「致富路」
優先在民族地區實施「直過民族」「人口較少民族」及沿邊地區2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項目,累計投入資金87.5億元,完成2.5萬公裡建設任務,惠及346個鄉鎮、1487個建制村、9049個自然村,曾經「山裡山外兩重天」的局面徹底改變,為全省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千年跨越提供了堅實的交通運輸保障。
「十三五」以來,雲南省民族地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以及民族醫藥發展的成效如何?
01
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健全,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十三五」以來,我省共爭取民族地區中央預算內衛生領域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8.57億元,獲得國家支持的民族地區衛生健康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35個;爭取中央和省級專項資金249.73億元,用於全省特別是民族地區開展重大公共衛生項目、疾病應急救助、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計劃生育服務、中醫藥衛生服務、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臨床重點專科建設、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等一系列衛生類的項目。
●截至目前,8個民族自治州實現了三甲醫院全覆蓋。全省129個縣級綜合醫院有122個達到《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佔比為94.57%;隨著我們在民族地區相關能力提升項目的實施,29個民族自治縣縣級綜合醫院有28個達到《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佔比為96.55%,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從鄉鎮的層面來看,全省民族地區鄉鎮衛生院共建設369個慢性病管理中心,佔全省的63.08%;建成264個心腦血管救治站,佔全省的65.84%。
●全省民族地區7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國家推薦標準,佔全省的30.43%;225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國家基本標準,佔全省的59.37%;147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我省甲級標準,佔全省的52.69%。從這一系列數據來看,「十三五」期間民族地區的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得到健全、服務能力也得到了確實的提升。
02
促進民族醫藥發展,提高民族醫藥服務能力
●截至目前,雲南省獨立設置的民族醫療機構已達40餘所,民族醫藥研究機構10餘所,西雙版納州傣醫院、迪慶州藏醫院獲評國家區域專科診療中心。
●加大了民族經典名方的挖掘整理力度,18個傣醫的方劑納入傣醫藥的古代經典名方目錄,已經上報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我們還開展「定製藥園」工作,評審認定32個「定製藥園」,助推民族醫藥產業的發展。
雲南省民族地區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取得哪些成效?
一、以推廣普通話為橋梁,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創造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環境。
二、以普通話測試為抓手,推進教師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為雲南推普攻堅培養了一大批中堅力量。
三、以學習普通話為重點,在全國率先實施青壯年農民素質提升方案,全力推進推普助力脫貧攻堅工程。
四、以信息技術為手段,開發推廣「語言扶貧APP」,構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普通話學習氛圍。
五、以學前幼兒為關鍵,著眼未來,積極推進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
「十三五」期間,雲南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中表現出哪些突出亮點?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二是完善創建體系。三是注重提質擴面。四是創建載體多元。
通過以上方式,我省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成為了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的重要窗口。目前,大理州、西雙版納州、昆明市、紅河州、普洱市、楚雄州等6個州市成功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市)」,59家單位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單位)」,10家單位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數量均居全國前列。2019年,我省39個集體和42名個人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2020年,50個集體和100名個人被省人民政府表彰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截至今年底,我們將命名3000個「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示範單位」。
「十三五」時期我省在推動民族地區文化繁榮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一是公共文化設施網絡不斷完善。
二是文化藝術創作進一步繁榮。
三是地方特色文獻保護得到加強。
四是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成效顯著。
五是實施民族博物館群建設計劃。
隨著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的
雲南實踐不斷深入
雲嶺大地這朵民族團結進步之花
也更加芬芳濃鬱!
策劃:謝煒
統籌:張海燕
綜合雲南省網上新聞發布廳
責編:李春妮 陸橙
見習編輯:徐嵩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