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著國徽去開庭!雲南祿勸法院用司法護航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2021-01-08 雲南網

雲南祿勸法院用司法護航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祿勸縣法院供圖

雲南省昆明市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多年來,祿勸縣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積極打造民族地區特色審判模式,著力用司法護航民族團結進步、維護邊疆繁榮穩定,淬鍊出了「背著國徽去開庭」精神、雙語法官精神和民族團結精神。在近日舉行的昆明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工作表彰大會上,祿勸縣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楊文昆分享了「三種精神」的歷史由來和祿法人薪火相傳的奮進故事。

山高路難,背著國徽去開庭

祿勸轄區面積廣、山高路遠,在交通不便的幾十年前,法院幹警們外出辦案基本靠搭乘畜力車及步行,有時光是送一張傳票就需耗費幾天時間,偏遠地區的群眾到法院應訴開庭往返又需幾天時間。為減輕群眾訴累,老一輩祿法人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庭審方式——將法庭搬到鄉村空地、農家小院、田間地頭等老百姓家門口,攜卷下鄉、就地辦案。

雲南祿勸法院用司法護航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祿勸縣法院供圖

為確保巡迴審判的莊嚴與規範,1980年初,祿勸法院委託縣美術館一名教師,以全手工的方式手繪並製作了4塊鐵皮國徽,成為「背著國徽去開庭」最早的物質載體。同年,幹警們將國徽背到庭審現場。

一枚國徽、一條橫幅,從老鄉家借來的兩張桌子、幾個板凳,就組成了一個露天法庭。

一次,因路途遙遠、條件有限,在下鄉開庭時,一名法官未攜帶國徽便開庭審理了案件,在案件宣判時被告表示:「打官司都是在國徽下開庭才算審理案件,我不認可。」經過法官耐心細緻解釋,被告才最終接受了判決結果。

此後,幹警們每次出門都要背上十幾公斤重的國徽,穿梭於祿勸的綿延大山中。

雲南祿勸法院用司法護航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祿勸縣法院供圖

「如今庭審搭上了網際網路快車,我們啟用了可攜式庭審設備,幹警們背國徽的機會少了,但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巡迴審判、普法宣傳的工作模式卻被傳承下來,『背著國徽去開庭』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那就是一種路途雖遠但公平正義必達的使命追求和法治情節。」楊文昆說,有庭審的地方,就有國徽的「身影」,法院幹警把國徽帶到每一個開庭現場,將黨和國家的公平正義送到彝鄉苗寨,從而在「四個共同」基礎上有效提升「五個認同」。

語言不通,雙語審判解難題

祿勸是昆明市3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有漢族、彝族、苗族、傈僳族等24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到30以上%。

全縣40多萬人口中,彝族、苗族同胞人數居多,有相當一部分少數民族群眾,長期以來都使用本民族語言,既聽不懂、也不會說國家通用語言。如果用國家通用語言與他們溝通,交流起來就很困難,甚至會產生誤會。所以,當他們的矛盾糾紛訴至法院時,祿勸法院的雙語法官們就會用他們的本民族語言進行審判活動,充分保障少數民族同胞們的訴訟權益。

雲南祿勸法院用司法護航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祿勸縣法院供圖

「我寧願多花兩個小時和同胞們聊聊法律法規調解糾紛,也比判決來得更有效果。」這是苗族法官潘志強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在一次原被告雙方均為當地苗族群眾的離婚訴訟中,因雙方對孩子撫養權的問題爭議較大,庭審未能如期開展。潘志強便邀請原告方所在村的村小組長及被告的爺爺一同參與調解,兩位長者闡述了苗族婚俗中的各種禮儀禮節,潘志強則用苗語向當事人及家屬解釋了婚姻法的相關規定。經過三個多小時的努力,該案件成功調解。

旁聽群眾對潘志強豎起大拇指,紛紛說:「真是一個口水講幹,還能接著調解的小夥。」

祿勸法院現有法官22名,少數民族法官佔比達33.33%;有少數民族人民陪審員32名,佔陪審員總數的38.1%。8名雙語法官中有4名彝苗雙語法官是祿勸本土成長起來的,他們知民俗、懂傳統、解民情,能很好地使用民族語言定紛止爭。

「我們的雙語法官們用少數民族語言架起溝通的橋梁,通過雙語審判確保訴訟中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司法實踐中踐行公平正義,在工作中的細微之處維護民族團結,助推實現各民族間的交通交流交融。」楊文昆如是說。

雲南祿勸法院用司法護航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祿勸縣法院供圖

真情相系,移民搬遷別樣緣

烏東德水電站是世界第7大、中國第4大水電站,是「西電東送」的新時代大國重器。

移民搬遷作為電站建設的關鍵一環備受關注,祿勸縣共搬遷1190餘戶4162人,涉及多個民族聚集地。

祿勸法院負責聯繫的淹沒區湯郎鄉魯車村組,大多是以彝族、傈僳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村。搬遷工作正式啟動後,幹警們挨家挨戶紮實認真開展思想動員及搬運家具工作,每戶少則跑上十餘次,多則幾十次。

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魯車村組70戶231人於2019年10月15日全部搬遷安置完畢,保障了烏東德水電站按時下閘蓄水。

在搬遷過程中,幹警們如同自己搬家一樣,每一個物件都細緻梳理,每一件家具都小心搬抬。「搬完我們這最後一戶,你們就要回縣城了吧,這段時間真是麻煩你們了。」聽到有群眾說出這一句話,幹警們哽咽了。其中一名幹警一向性格爽朗,這次卻沒有出聲,而是低頭用心擦拭著一臺老舊的收音機,其他人則如往常一樣收拾著行李,沒有多餘的話。

「進火的時候一起來看看咱們的新家。」這樣一句普通尋常的話,讓法院幹警們很感動。

移民搬遷後,群眾是否適應新居房、新生活、新環境,這些問題仍然牽動著幹警的心。幹警們一直同搬遷戶保持聯繫,從他們口中得知,他們的「新」家既留得住鄉愁又看得見發展,這才放下了心。

但幹警與移民群眾的緣分並未就此終結。今年9月份,祿勸法院在所掛鈎的移民搬遷點烏東德鎮金瑞社區掛牌成立了法官工作站,將優質的法律服務送到老百姓家門口,真正做到法院幹警與民族同胞攜手齊奮鬥、同發展、共進步。

雲南祿勸法院用司法護航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祿勸縣法院供圖

薪火相傳,民族團結花更豔

「通過一代代祿法人的不懈努力,我們找準了法院工作與民族團結工作的契合點,始終把民族團結工作融入審判、執行、普法、移民、扶貧等各項工作中,用法治護航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楊文昆說,結合新時期民族團結工作發展新要求,祿勸法院進一步創新工作理念、手段和方法,全面鞏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成果。

依託祿勸縣矛盾糾紛大調解體系,祿勸法院在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立了非訴訟服務中心,在縣法院了設立訴前委派調解服務中心,在17個鄉(鎮、街道)建立了非訴訟服務分中心,在195個村(社區)依託法律服務工作室設立了非訴訟服務窗口,構建了縣、鄉、村三級工作網絡,以非訴調解服務為切入點,拓寬多元調解的範圍。

祿勸法院在全縣成立了7個法官工作站,定期每月開展一次法官工作日活動,把法庭開到少數民族群眾家門口,就地、及時地為少數民族群眾解決糾紛,以判後答疑、以案釋法等方式深入彝山苗嶺宣傳法律法規。打造了訴源治理示範村,將訴前調解工作前移至基層一線,讓矛盾糾紛化解在群眾家門口,讓更多高質量的法律服務「走」進家門。

同時,推出了法官聯繫鄉(鎮、街道)工作機制,選派調解及審判經驗豐富的20名法官掛鈎聯繫17個鄉(鎮、街道),就地開展普法宣傳、法律諮詢、矛盾排查、訴訟服務等事宜,與街道社區聯動形成工作合力,推進源頭解紛。

雲南祿勸法院用司法護航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祿勸縣法院供圖

時光奔湧不歇,奮鬥馳而不息。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祿勸法院將更加注重傳承和發揚「三種精神」,為持續鞏固脫貧成效、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司法保障,讓民族團結之花在彝山苗嶺開得更加絢麗多姿。

雲南網記者 茶志福

相關焦點

  • 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大事記
    本報記者 左超 整理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雲南考察時要求雲南「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2015年3月24日,《中共雲南省委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實施意見》正式印發實施。
  • 雲南民族團結進步這5年:多民族 一家人 好日子!
    >——這是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為雲南作出的新定位、賦予的新使命這是雲南各族群眾共同繁榮發展的堅實腳步也是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綻放的磅礴力量>我們用一組數據來展示雲南絢麗綻放的民族團結之花▽9.5%GDP年均增長率2015—2019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5%
  • 扎紮實實做好我省民族工作 努力譜寫廣東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篇章
    全省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廣州舉行扎紮實實做好我省民族工作 努力譜寫廣東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篇章李希馬興瑞李玉妹王榮王偉中出席大洋網訊 11月25日,全省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廣州舉行,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部署,表彰我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對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促進全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進行部署。
  • 總書記講過的民族團結進步故事丨《紅太陽照邊疆》:唱響各民族團結...
    延邊,還是我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發源地。1953年3月4日,延邊州召開第一次民族團結模範代表會議,在全國最早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1953年8月,延邊州把每年9月確定為「民族團結宣傳月」,在全國30個自治州中首開先河。在延邊,民族團結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在延邊早期開發過程中,朝鮮族和漢族人民就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 ...奮鬥新時代——重溫囑託看變化】雲南:守好民族團結「生命線」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雲南是我國擁有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
  • 這兩名雲南法院人入選2020年度「雲南好人」
    雲南法院何洪剛、李金蓮兩名幹警入選。今天和小編一起回顧這兩名雲南法院人的事跡吧李金蓮在法庭上準備開庭工作做法治傳播者迪慶州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多文化交融。在司法系統工作,李金蓮對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性和群眾知法、懂法、守法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每次回到家鄉,她就會用傈僳語和大夥聊天,將那些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帶到村民身邊。
  • 婁底市人大常委會在土坪村舉行民族團結進步行系列活動
    8月5日至6日,婁底市人大常委會在新化縣天門鄉土坪村舉行民族團結進步行系列活動。此次系列活動還舉行了贈書儀式,市人大常委會向土坪村捐贈價值5000元的書籍。紅網時刻婁底8月7日訊(通訊員 彭愛萍 朱亞男 譚勇)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推動少數民族聚居村經濟社會發展,8月5日至6日,婁底市人大常委會在新化縣天門鄉土坪村舉行民族團結進步行系列活動。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一級巡視員石豔萍,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朱鴻賓出席。土坪村是市人大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示範點,有苗族、瑤族等少數民族。
  • 第二批紅河州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市、示範單位、示範家庭、教育...
    為樹立典型、激勵先進,深化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根據《關於推薦上報第二批州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和示範家庭的通知》(紅創建辦發〔2020〕1號)、《關於開展第二批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評選推薦工作的通知》(紅創建辦發〔2020〕2號),各縣市和各有關單位高度重視,按照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通過自下而上、層層推選、廣泛徵求意見及各級紀檢部門審查,對示範縣市、示範單位、示範家庭和教育基地進行了嚴格推薦
  • 雲頭條丨雲南:攜手同心邁步新徵程_時政_雲南頻道_雲南網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為雲南發展確立了「三大戰略定位」,要求雲南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懷著對雲南各族人民的深情厚意,2020年1月19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到雲南考察,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
  • 在盡頭處超越 於平凡中非凡——記雲南玉溪峨山法院立案庭速裁團隊...
    (人民法治網訊)王豔,是峨山法院立案庭速裁團隊負責人。自2000年到法院工作以來,她先後在辦公室、刑庭、民一庭、行政庭、民二庭、立案庭速裁團隊工作。20年間,她始終以善良之心、責任之心、公正之心去傳遞法律與司法的溫度。在基層默默耕耘多年,她從書記員、審判員一步步成長為副庭長、庭長。
  • 民族團結一家親丨民族團結金句「習」來!
    02我國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學校繼承光榮傳統,傳承各民族優秀文化,承擔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著力培養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2013年10月6日,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迎來百年華誕,習近平總書記給全校學生回信。
  • 民族團結知識百題
    15.國家提出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七進」活動是指哪七進?答: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連隊進寺廟。16.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是每年的幾月?答: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是每年的9月,2020年9月是自治區第37個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
  • 2018年雲南民族地區貧困人口 減少至86.5萬人
    昨日下午,「『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雲南篇章成就展」系列訪談活動迎來了省民族宗教委黨組書記、主任李四明。他說,實施示範區建設以來,民族地區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年均增幅均高於全省的平均水平,民族地區貧困人口由2014年的293.8萬人減少至2018年的86.5萬人,27個貧困自治縣已有14個順利摘帽,獨龍族、基諾族、德昂族3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率先實現整族脫貧。
  • 民族團結一家親——危難時,民警幫我修牆煥新
    今年以來,牙滿蘇邊境派出所積極響應駐地黨委政府的號召,積極投身於「愛國衛生運動」和「民族團結一家親」工作。民警在走訪中得知,肉仙古麗·阿不都熱依木獨自照顧著3個未成年的孩子和年事已高的婆婆,數年的奔波與操勞,使這位年僅40歲的中年婦女顯得格外蒼老。據了解,肉仙古麗·阿不都熱依木家是精準識別、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家裡缺少勞動力、條件十分困難,著實讓其犯難。
  • 民族團結知識百題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15.國家提出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七進」活動是指哪七進?答: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連隊進寺廟。16.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是每年的幾月?答: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是每年的9月,2020年9月是自治區第37個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
  • 【開庭公告】8月17日-8月21日
    (15:00-18:00)承辦法官:柴金燕書記員:周陽當事人:原告:玉溪市民族中學;被告:雲南地匯農業有限公司案由:土地租賃合同糾紛溫 馨 提 示由於案件審理過程中可能遇到調解、撤訴、延期審理等特殊情況,若屆時與開庭時間
  • 民族團結知識百題_權威發布_澎湃新聞-The Paper
    15.國家提出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七進」活動是指哪七進?答: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連隊進寺廟。16.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是每年的幾月?答: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是每年的9月,2020年9月是自治區第37個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
  •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附照片)(圖)
    .確保改革改有所進改有所成今天迎來中國首個烈士紀念日上海地區天氣預報  2014年09月30日 星期二  01   2014/09/30  要聞  習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
  • 釋放司法善意 護航民企發展
    南通檢察創新理念,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釋放司法善意 護航民企發展 來源:南通日報 發布時間:2021-01-09 字體:[ 大 中 小 ]
  • 內蒙古日報評論員: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原標題:內蒙古日報數字報-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同心合力是最偉大的力量,民族團結是最牢固的基石。   回顧73年發展歷程,內蒙古之所以能夠長期保持團結穩定的局面、能夠在改革開放中實現跨越發展,其根本原因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始終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始終堅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始終堅持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守望相助、團結奮鬥,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生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