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日報評論員: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內蒙古日報數字報-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同心合力是最偉大的力量,民族團結是最牢固的基石。

  回顧73年發展歷程,內蒙古之所以能夠長期保持團結穩定的局面、能夠在改革開放中實現跨越發展,其根本原因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始終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始終堅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始終堅持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守望相助、團結奮鬥,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生動局面。今天的內蒙古,「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自覺維護民族團結的意識已經融入各族人民的血脈之中,民族團結已經成為內蒙古的一張亮麗名片,成為我們的優勢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事成於和睦,力生於團結。在內蒙古走過的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守望相助、團結奮鬥是我們不斷取得勝利的法寶。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中,守望相助、團結奮鬥是我們守護共同家園的精神紐帶。進入新時代,我們要紮實做好民族團結工作,繼續深入踐行守望相助理念,凝聚起全區各族幹部群眾團結奮鬥的智慧和力量,為建設現代化內蒙古提供堅實基礎和不竭動力。

  發展是做好民族工作的立足點,是解決民族地區所有問題的總鑰匙。做好新時代民族團結工作,必須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夯實民族團結的物質基礎。只有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才能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正確性。只有讓各民族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推動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才能不斷鞏固和發展民族團結的良好局面。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做好新時代民族團結工作,根本在于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要高舉各民族大團結旗幟,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一理論根源越扎越深、實踐根基越打越牢。要堅持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把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好、完善好、落實好,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繁榮發展。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最管用的是爭取人心,最基礎的是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不斷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更強大,讓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傳統代代相傳。

  內蒙古73年的發展歷程,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各民族守望相助、團結奮鬥的歷史。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我們就能帶領全區各族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讓「模範自治區」的崇高榮譽永放光彩。

相關焦點

  • 民族團結一家親丨民族團結金句「習」來!
    06要始終高舉民族團結旗幟,堅持和發揚各民族心連心、手拉手的好傳統,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精心做好民族工作,把內蒙古建成祖國北疆安全穩定的屏障。——2014年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內蒙古調研時強調。
  • 民族團結知識百題
    15.國家提出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七進」活動是指哪七進?答: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連隊進寺廟。16.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是每年的幾月?答: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是每年的9月,2020年9月是自治區第37個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
  • 民族團結知識百題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15.國家提出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七進」活動是指哪七進?答: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連隊進寺廟。16.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是每年的幾月?答: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是每年的9月,2020年9月是自治區第37個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
  • 民族團結知識百題_權威發布_澎湃新聞-The Paper
    15.國家提出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七進」活動是指哪七進?答: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連隊進寺廟。16.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是每年的幾月?答: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是每年的9月,2020年9月是自治區第37個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
  • 內蒙古日報評論員:在提高能力水平上下一番苦功夫
    原標題:在提高能力水平上下一番苦功夫——三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內蒙古日報數字報_正北方網 「不日新者必日退。」
  • 雲南民族團結進步這5年:多民族 一家人 好日子!
    >——這是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為雲南作出的新定位、賦予的新使命這是雲南各族群眾共同繁榮發展的堅實腳步也是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綻放的磅礴力量>我們用一組數據來展示雲南絢麗綻放的民族團結之花▽9.5%GDP年均增長率2015—2019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5%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稻香香、民樂樂、團結一家親,內蒙古...
    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烏蘭河畔 楊乙麗攝  敖包屯裡出文旅新招,團結相親奏幸福新曲  位於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額木庭高勒蘇木的巴彥敖包嘎查,北有寶貝山、三龍山環抱,南有霍林河圍繞,不僅旅遊業發展得響噹噹,更是遠近聞名的民族團結示範村。
  •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附照片)(圖)
    全黨要牢記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一基本國情,堅持把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作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來,同心同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要正確認識我國民族關係的主流,多看民族團結的光明面;善於團結群眾、爭取人心,全社會一起做交流、培養、融洽感情的工作;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雲南祿勸法院用司法護航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雲南祿勸法院用司法護航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祿勸縣法院供圖雲南省昆明市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多年來,祿勸縣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積極打造民族地區特色審判模式,著力用司法護航民族團結進步、維護邊疆繁榮穩定,淬鍊出了「背著國徽去開庭」精神、雙語法官精神和民族團結精神。
  • 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大事記
    2015年8月10日,《中共雲南省委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的實施意見》(雲發〔2015〕20號)正式印發實施。    2016年9月13日,國家民委命名大理白族自治州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州」。    2016年12月27日,國家民委命名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州」。
  • 總書記講過的民族團結進步故事丨《紅太陽照邊疆》:唱響各民族團結...
    1952年9月3日,在黨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今天的延邊,是我國唯一的朝鮮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地區,全州總人口215萬,其中朝鮮族人口佔36.4%。延邊,還是我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發源地。1953年3月4日,延邊州召開第一次民族團結模範代表會議,在全國最早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
  • 【民族團結創建】我周邊的每個人都是我的「親戚」
    我叫圖爾地·巴拉提,是且末縣阿熱勒鄉阿熱勒村的一位普通農民黨員,我父親是一名四老人員,我父親經常對我說:「56個民族多姿多彩,具有不同的習俗,不同的語言,多種多樣的文化。咱們中華民族從歷史以來團結在一起的,有一句歌詞這樣唱:家是一個家,國是大中國」。
  • 【民族團結小故事】一言一行促團結 一字一句話真情
    一言一行促團結 一字一句話真情我出生在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小時候看著爸爸媽媽早出晚歸,很少在家裡陪我。除了爺爺奶奶看護我,陪伴我的只有家裡那臺電視機。那是一臺黑白電視,高高的電線桿筆直地豎立在房頂。我們家當時只有50平米,狹小的空間裡卻住著我們五口人。
  • 紅河州元陽縣加大哈尼傳統文化保護促進民族團結進步
    近年來,紅河州元陽縣著力保護傳統文化,夯實民族團結進步文化基石。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實施文化建設「1046」春天工程,促進文旅融合,推動元陽社會、經濟和文化協調健康發展。一是挖掘保護,打造非遺品牌。
  • 【民族團結一家親】技術上結對子 生活中是親人
    記者 謝龍攝  新疆日報訊(記者米日古力·吾報導)65年前,由8個民族36名工人組成的「青年鑽井隊」在準噶爾盆地戈壁荒漠打出第一口油井,由此拉開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勘探開發的序幕。如今,由各民族的上萬名員工組成的建設大軍,分布在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的生產、管理、技術、操作等各個崗位,推動著企業高質量發展。
  • 紅軍長徵過廣西的民族工作為民族團結髮展提供了工作典範
    紅軍長徵過廣西的民族工作,通過深入群眾開展宣傳、打擊土豪劣紳、沒收為富不仁者的財物分給貧苦群眾、嚴格遵守紀律、不擾民眾等方式,爭取了少數民族的信任和支持,留下了許多軍愛民、民擁軍的感人事例。眾多紅軍與群眾水乳交融的生動事例,既體現了軍民團結一家親,亦體現了民族團結一家親。如今,興安縣華江鄉瑤民一家三代守護紅軍墓等故事仍在延續,被群眾稱之為紅軍巖、紅軍樓、紅軍洞、紅軍墓等遺址遺存得到一代代人的守護,不但成為傳承紅色基因的優秀典範,而且成為民族團結的優秀典範,更成為全社會搞好民族團結宣傳教育的鮮活教材。
  • 扎紮實實做好我省民族工作 努力譜寫廣東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篇章
    全省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廣州舉行扎紮實實做好我省民族工作 努力譜寫廣東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篇章李希馬興瑞李玉妹王榮王偉中出席大洋網訊 11月25日,全省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廣州舉行,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部署,表彰我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對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促進全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進行部署。
  • 內蒙古走出的名人多!
    作品《肥皂劇》《刀見笑》《畫皮II》《鬼吹燈之尋龍訣》。代表作《闖關東》《山楂樹之戀》《小姨多鶴》等,兩次獲中國電視劇飛天獎。 黃健翔,1968年1月20日出生於重慶市永川區,祖籍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海南區,主持人、體育評論員。
  • 舞民族韻律,育團結情懷!
    比賽中,同學們衣著整齊,隨著舞曲地響起,一個個方隊邁著整齊的步伐走向指定場地,他們的動作準確優美,節奏歡快,步調一致,舉手投足整齊劃一,體委口令響亮,男生舞姿剛勁有力,女生舞姿優美流暢,學生們都熱情洋溢地演繹出筷子舞所代表的民族氣質和團結精神
  • 內蒙古首部人口較少民族語言工具書問世
    新華社呼和浩特7月23日電(記者勿日汗)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政府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內蒙古首部人口較少民族語言工具書《鄂倫春語常用語發音詞典》正式出版,鄂倫春語在線學習App也已研發成功。  鄂倫春族,中國境內人口不足萬人,是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