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本號】,更多關於薪酬、績效、股權、合伙人等內容免費與你分享!私信「視頻」送您關於員工管理、績效薪酬的乾貨視頻。
Part1
經雙方友好協商,騰訊遊戲相關產品已在華為遊戲中心恢復上架。
1月1日上午,華為全面下架騰訊遊戲。對此,騰訊遊戲社區公告回應:「因華為手機遊戲平臺與我們的《手機遊戲推廣項目協議》未能如期續約,導致今天凌晨騰訊遊戲的相關產品被突然下架。目前我們正積極與華為手機遊戲平臺溝通協商,爭取儘快恢復。」
Part2
企業為了達成戰略發展目標,通常需要將目標層層細分,最終落實到員工身上,就是一系列績效管理。可以說,績效管理承載了企業的戰略目標,同時又像一根指揮棒,影響甚至決定了員工的言行。
騰訊作為一家大型網際網路公司,擁有一支龐大的員工隊伍,在對員工的管理上,顯然離不開一套績效管理制度。騰訊績效管理體系包括關鍵績效指標體系KPI、公司績效管理、員工績效管理、年度綜合評估等。
騰訊績效考核以KPI為基礎,以業績衡量標準和工作結果對員工行為結果進行考核;績效考核以目標為導向,依靠績效目標的牽引和拉動促使員工實現績效目標;績效考核強調管理者和員工的共同參與,強調溝通和績效輔導。
末位淘汰制好嗎
末位淘汰制是一種績效考核制度,主要是指企業根據自身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再結合各個崗位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定的考核指標體系,以此指標體系為標準對員工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對得分靠後的員工進行淘汰。末位淘汰制既有積極的作用,也有消極的作用。
1.末位淘汰制的積極作用
(1)激勵員工,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避免人浮於事。據研究,人在安逸、沒有壓力的環境中容易缺乏鬥志,甚至變成「被溫水煮的青蛙」,從而造成整個團隊缺乏生機。末位淘汰制是一種強勢管理,通過給予員工一定壓力,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從而使整個團隊處於一種積極進取的狀態,解決了人浮於事的問題,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和組織效益。
(2)精簡機構,促進社會資源重新配置。企業通過末位淘汰制,對不同績效級別的員工實施淘汰,在某種程度上兼顧了公平,也有效地縮減了機構,同時,促進被淘汰員工再就業,推動了人力資源的重新配置,有助於資源配置的優化。
(3)推動企業幹部隊伍建設。末位淘汰制不僅適用於基層員工隊伍,也適用於中層幹部隊伍,通過末位淘汰制,將幹部隊伍考核置於群眾監督下,實現「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從而優化幹部隊伍建設。(4)末位淘汰制在相應的階段予以實施是有益的。一般來說,企業對員工的管理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人力成本階段,企業認為員工是成本,員工來企業是「求職」,企業則是處於主動位置的「招聘」,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會缺乏對員工的尊重和信任,甚至認為只要把員工工資壓低,就能多出效益,此時,員工只有兢兢業業地工作,不能偷懶,才能保住「飯碗」;第二階段是人力資源階段,企業逐漸認識到員工主動幹和被動幹的效率與效果有著顯著不同,於是,企業開始注重對員工的培訓,重視提高員工的技能,還引入一系列績效考核制度,旨在「倒逼」員工發揮主觀能動性;第三階段是人力資本階段,企業逐漸認識到,企業的競爭正在越來越多地依賴創新因素,創新的競爭又歸根結底是人的競爭,因此,員工逐漸被視為企業的資產,保障企業增值最根本的辦法是讓員工增值。
目前,我國企業對員工的管理已經基本度過第一階段,處於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渡當中,其中,有些行業已經開始邁入第三階段,一些企業開始將員工視為資產,包括騰訊、阿里巴巴等。在通常情況下,末位淘汰制在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比較有效,考核簡單,直接根據考核結果淘汰,而在第三階段,考核指標會向創新、企業文化的維護等多個方向側重,這要比以往考核更為複雜,因此末位淘汰制的具體實施也在面臨調整。
2.末位淘汰制的消極作用
(1)從法律的角度看,末位淘汰制有違法的可能性,企業和員工共同籤訂的勞動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在合同期限未滿之時,任何一方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都必須有法定的理由,否則就視為違法。而在末位淘汰制中,企業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的理由主要是員工的工作表現不好,這在法律依據上有些不足,使用不當可能會造成違法。
(2)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發展水平也不均衡,有些企業績效考核不佳的員工,可能在其他行業或其他企業裡很好,這樣的話,企業即便淘汰掉了末位員工,實際效果也可能不如以前。再者,如果一個團隊裡的員工都很優秀,可是出於「末位淘汰」硬要淘汰一些人,也是不科學的。
(3)從人格角度來看,被辭退的員工是被「淘汰」的,在一定程度上有損人格尊嚴,如果處理不當,甚至造成被「淘汰」員工的心理扭曲,比如「破罐子破摔」,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末位淘汰制過於殘酷,甚至是對人的尊嚴的傷害,同時,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動搖團隊信念,這甚至直接影響團隊整體目標的實現。
(4)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末位淘汰制不符合現代管理學提倡的「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人本管理以尊重人性、挖掘人的內在潛能為宗旨,努力通過創造一種寬鬆、信任的外在環境而充分發揮人的主動性、團隊精神、責任感、創新性,因此,人本思想注重長遠效應,而非短期效應。末位淘汰製作為一種典型的強勢管理,主張通過內部員工的競爭來嚴加管理,員工外在的環境是緊張的,在這種環境中,員工的心理壓力很大,甚至每日惶惶不安,同事關係也很緊張,團隊精神容易惡化。再者,企業在招聘、培訓、培養員工方面通常需要付出昂貴的代價,末位員工被淘汰,對新招的員工又要培訓和培養,會影響團隊的整體績效,更為重要的是,末位淘汰制一般是注重短期效應的,這與當今企業日益看重長期效益是不相符的。
在我國,最早推行「末位淘汰制」的企業有華為等公司。2000年,正值華為的巔峰時刻,任正非以一封《華為的冬天》內部信,提醒華為人要居安思危,並拉開了「末位淘汰」的序幕。對此,任正非說:「末位淘汰制是永不停止的,只有淘汰不優秀的員工,才能把整個組織激活。」當然,對於華為的這場「末位淘汰」,眾說紛紜,我們在此不做過多議論。
總的來說,末位淘汰制實行這麼些年,人力資源業界通過大量的企業實踐,已經漸漸達成共識:從理論上來看,「末位淘汰」確實有助於向員工施加壓力,讓員工保持憂患意識,避免員工陷入「小資情調」,喪失鬥志;但從長遠來看,會對企業的文化建設造成重大損害,某種程度上也是對企業人本管理的一種背離。所以,在企業運營正常的情況下,「末位淘汰」只能偶爾為之,不宜作為長期戰略。
相對來說,騰訊「視員工為企業的第一財富」,在實施末位淘汰制方面也是非常小心的。另外,騰訊公司在很早就建立了「內部人才市場體系」,員工只需要在原部門工作滿三個月就可以申請調部門。在2011年時,通過「內部人才市場體系」完成調動的員工就有數百人,均屬自願提出申請。
我是績動人薪,獲取詳細員工績效,企業文化建設的語音或視頻講解,可留言或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