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鍊金丹的過程中,修煉的方法和步驟稱為口訣。每個方法一般由幾個步驟組成,比如「引仙十二法」就有十二個步驟、或稱十二個模塊,每一法又分幾個步驟,每一個步驟裡都有調身、調息、調心,都是調身、調息、調心的某一種組合。調身、調息、調心的練習方法和步驟就叫「口訣」,它告訴你怎麼練。太極拳的一招一式也叫口訣。老師教完口訣之後,還要告訴你心訣。心 訣對口訣的解釋和感悟形成了心訣。一是對方法和步驟的道理進行解釋。二是對修煉過程中,神與意關聯的感悟。心訣又叫心法。
心訣當中有「四覺」。自覺:對練功時出現的現象或狀態的主觀判斷,也就是自以為是。大部分自覺是錯誤的。感覺:對練功時出現的現象或狀態的真實體驗,並客觀描述。知覺:對練功時出現的現象或狀態的微妙體驗,並準確解釋。無覺:對練功時無意中出現的靈異現象或狀態的微妙體驗,並準確感悟。自覺、感覺、知覺、無覺分別對應著我們的識神、元神、性、靈,對應著識光、神光、性光、靈光。你練功當中出現什麼狀況、什麼感覺、什麼知覺,分別對應不同的境界和狀態。
法 訣修煉過程中,從安靜到安定,從有為到無為,從有意識到無意識的妙法和過程,就是法訣。法訣源於兩個世界,一個是人之有成,一個是人之未生。簡單講,人之有成就是媽媽已經把孩子生出來,孩子是獨立的個人了。人之未生就是媽媽孕育的孩子,還沒生出來。延伸講,「人之有成」是後天,「人之未生」是先天。法訣要告訴我們的是:生出來的人能不能知道沒生出來的東西?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我們有內臟,這個是「有」;但我們不知道它是什麼樣子,不知道它是什麼顏色,也不知道它是怎麼工作的,也就是說我們不知道它的精、氣、神的狀態是什麼樣的,這個是「無」。但這個「無」並不等於是「沒有」,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也就是說,未生之前並不等於「沒有」。那我們如何能從生出來的東西認識那些未生的東西?如何能從「有」當中認識到「無」的存在?如何從後天體驗先天,從有為進入到無為?這就是法訣要解決的問題。例如,練引仙法的時候,我們怎麼能隔著身體認識到我們的內臟?這個認識的方法就是法訣。練習當中會經常有這樣的話:「返觀內視,看我們的內腔;收視返聽,聽我們內腔裡面的聲音。」還有:「返觀內視是神到;收視返聽,聽我們內腔的聲音,是意到,神意相合於內腔;然後調整內腔的呼吸,叫炁到。神到、意到、炁到,神、炁、意相合於內腔。」我們去練習這種呼吸,由細均長,到細微長,到細微微長,掌握好它的火候,掌握好它的心法,掌握好它的妙用,我們就能夠逐步認識到「無」的存在,認識到我們內腔裡動的地方,認識到內腔裡的呼吸。
這就是我們從「有」認識到了「無」的狀態,而這個過程就是我們要說的法訣。又比如,我們練習引仙法中的默運五行,剛開始用手去運化,運化運化著突然內裡好像有反應;後來我們不再用手,默運就能認識到內臟,能感覺到內臟的形狀。我們講內觀,內觀不一定是看見,它就是感覺。感覺會越來越細膩、越來越到神明,能感覺更加精細一些的東西。當我們能內照的時候,就能看見它了。這就是一個由「有」認識到「無」的過程。當內臟運化透了,你會感覺內臟空了,說明內臟炁化透了、有空洞的感覺了。當整個身體裡都炁化透了,這就叫「空」了。練引仙法運化內臟,最希望達到的狀態就是空,這一段我們從「有」認識到「無」,把這個「無」的狀態做豐滿了、做得沒感覺了,這一段就完成了。這也叫法訣。如同中醫四診裡的切診,就是要求通過表象認識患者內裡的東西。這是中國人特有的一種思維方式,而且根深蒂固,延續了幾千年。
訣 訣訣訣又叫訣中之訣,是在無為中發現「有為」。例如,我們的內臟炁化透了之後,我們就靜下來,由安靜轉入安定,進入到無為,我們開始沐浴了;突然身體裡有動了,導引詞當中就問:「是跳?是熱?還是光?你能不能看到亮?」我們用心訣做的時候也是看:「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