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批克隆豬寶寶出生(00:19)
中間白、兩頭烏黑,眼前的七頭金華豬寶寶活潑好動。11月19日,在浙江東陽市金華豬保種場內,1頭代孕母豬順利產下7頭冷凍體細胞克隆純種金華豬。7頭小公豬體重平均1.12kg,健康況狀良好。這是浙江出生的首批克隆豬,意味著浙江省地方豬資源保護有了新技術。
「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後,對我國生豬產業產生了較大影響。地方豬保種均採用活體保護方式,一旦保種場發生疫情,受影響的遺傳資源就會面臨丟失風險。」浙江省畜牧技術推廣與種畜禽監測總站站長陸建定說,因此,對地方豬品種遺傳資源保護必須引入新方式和新技術。
2018年起,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和省農科院組建了保種技術團隊。2019年2月到8月,在全國組織採集原產我省的9個地方豬品種耳組織,分離製作了1200份體細胞,並凍存於零下196度液氮保存,採集實現了品種、家系全覆蓋。今年7月,團隊利用1頭2019年4月液氮保存的金華豬公豬體細胞,製作了838個克隆胚胎並成功將胚胎移植到4頭代孕母豬體內。據了解,此次首批克隆豬寶寶出生後,將陸續還有豬寶寶出生。
「這次移植克隆胚胎的母豬成功分娩,以及之前冷凍精液配種成功受孕分娩,說明浙江省已全面掌握通過遺傳物質長期凍存方式實現地方豬品種遺傳資源保護的方法,構建起了完整的遺傳資源保護技術體系。」浙江省畜牧農機發展中心副主任黃立誠介紹,一旦動物活體消亡,可以通過體細胞克隆等方式恢復活體。從長遠來看,不僅可實現大量保存群體遺傳資源,還可以根據市場需要培育新品種,提高品種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