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葉秀才魂從知己,三年後衣錦還鄉,才知自己已非人

2021-01-15 九卿臣儒

古時,淮陽葉秀才時運不濟,雖滿腹經綸,卻總是未能中舉。後幸得時任縣令丁乘鶴賞識,認定他非池中物,又是錢糧資助,又是上下走動,葉生也是意氣奮發,誰知鄉試發榜,他是文佳命薄,仍舊名落孫山。葉生羞憤難當,又感覺愧對丁公栽培,就此病倒床上。

丁公聽說葉生病重,不但遍訪名醫為其診治,而且經常上門探視,可惜的是葉生心思太重,經脈鬱結,服用了百多副藥依然不見好,逐漸病入膏肓。丁公為了讓他打起精神,跟他說三年縣令任期滿後,必帶他同去京城。

不巧丁公沒幹滿三年,就因為冒犯上司被免官,將要離任回鄉。歸期已定,可是內心牽掛葉生,臨行前又來到葉生家裡,看他是否能一起同行,葉生在病榻上依然未有好轉,說他這病一時半會恐不能好轉,讓丁公先行。丁公知道這一去二人緣分可能就此終結,始終不願獨行,只是安慰他再等幾天。

過了幾天,守門人通報說葉生來了,丁公大喜,出門迎接。葉生一揖到底,跟丁公說道:「幸得恩公賞識,不離不棄,因為小人生病,耽擱了恩公行程,從此以後可以追隨恩公左右了。」丁公忙將葉生扶起,感覺觸手冰涼,丁公以為他大病初癒,也沒有多想,於是二人收拾行裝趕早上路。

葉生隨丁公回到故鄉。丁公讓其十六歲的兒子再昌拜葉生為師,朝夕相處,修習學問。丁公子雖然當時年幼,尚不會作文,但非常聰慧,記憶力超群。葉生悉心教導一年,丁公子已能落筆成文,下筆如有神助。

很快就進了縣學成為秀才,葉生又把他過去考舉人時的卷子作為範文,全部默寫下來教公子誦讀。結果在鄉試時,考官出的七個題目,竟然被葉生全部押中,無一脫漏,丁公子考了個第 二名。

丁公見再昌在葉生的教導下,如此出息,甚是欣慰,可是總認為以葉生之才,只為人師,委實屈才,常常為之惋惜。可葉生不這麼看,他跟丁公說:「幸得公子爭氣,使世人知我半生潦倒非是文筆低劣,我已心滿意足。」

丁公依然希望葉生能回家再參加歲試,可每當提起此事,葉生總悶悶不樂,丁公也不願強求。於是叮囑兒子到京城參加會試時,一定要為葉生納個監生。

丁公子果然不負眾望,高中進士,被授部中主政。赴任時帶葉生同行,並送他進國子監讀書,朝夕相伴,亦師亦友。一年後,葉生參加順天府鄉試,終於考中了舉人,一嘗所願。既然身有功名,自當衣錦還鄉,在丁公子建議下,二人擇吉日上路。到了淮陽縣境內,丁公子又派人用馬車護送葉生回家,他因要務在身,另往他處。

葉生到家下車,離家幾年,看門戶滿是蕭索,比自己離家之時還不如,心中甚是難過。他慢慢走進院子,正巧他的妻子從屋內端著簸箕出來,粗布衣衫,容貌憔悴,看見他站在院中,嚇得扔下簸箕就跑。葉生本伸手欲拉,手伸出去又訕訕然縮了回來。

葉生看著他的妻子,貌甚悽慘的說道:「娘子,我終於中了舉人,能夠光耀門楣了,這才三四年不見,你竟然連我都不認識了嗎?」葉妻遠遠站著,身若篩糠,聲音顫抖地說:「你不要嚇我!你三年前已經病死,怎麼又說什麼中舉?你的棺木停放在偏房沒有下葬,確實是我的錯,可那是因為家裡實在是太窮了,為了那副棺木已經掏空了所有!夫君啊,這三年來,我們孤兒寡母,相依為命,你都沒有出來嚇唬我們,今天何故如此呢?你我已是陰陽兩隔,就不要再出來驚嚇我們了!」

葉生悽悽慘慘的聽完妻子所說的話,不發一言,良久之後,才嘆了一口氣,慢慢踱步進了偏房,看到自己的棺木確實停放在那裡,突然回頭看了看依然驚恐站在院內的妻子,又看到剛從門口跑進院落的兒子,眼中透出一股驚喜,那驚喜又漸漸轉變為傷感和無奈,好像終於做了決定般,朝那棺木撲過去,倏忽不見。

等葉妻進得屋來,見葉生的衣帽鞋襪全部脫落在地上,她這時才不再害怕,抱起地上的衣服痛哭起來。趕車的僕人將在葉家所見所聞回去告知主人,丁公子聽說後,淚流滿面,感於葉生報答知遇之恩的善舉,趕忙命僕人駕車,一起回去操辦葉生的喪事,以舉人的規格安葬,以慰死者,並將葉生妻子接走妥善安置,聽說在丁公子的推薦下,葉生的兒子很快就入了縣學成了秀才。

此篇故事取材於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真應了那句話「千金易得,知己難求」。葉生為報丁公知遇之恩,竟然不知己死,魂魄跟從知己,認真教導,幫助丁公子考取功名。

故事中葉生文採斐然,奈何命運不濟,也是蒲松齡通過刻畫描寫葉生這個可憐的書生角色,對封建科舉制度的不公和黑暗發出的振聾發聵的吶喊。葉生一生所求,也正是蒲松齡一生所求吧。

故事中很多地方描寫得都十分巧妙,從字裡行間就能夠感受到當時科舉制度考官的昏聵和有眼無珠。

葉生明明才名在外,文章上佳,就是不能中舉。後來用自己考舉人的卷子作為範文教導丁公子,竟然連押七題,助丁公子高中,你說這是多麼有趣的諷刺?後來丁公子考取功名,有了官階之後,順利運作使葉生也能中舉,所以錦繡文章、滿腹才華不一定高中,有時候在位者的一句話,比什麼都管用,這就是所謂的「貴人相助」了。

正所謂「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已史明智,以古鑑今,古人誠不欺我也,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本文由 九卿臣儒 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鬼怪、動物和人的互動,反映的卻是真實的人間萬象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幾乎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中國古典文學精品,魯迅先生稱之為 「用傳奇法,而以志怪」。魯迅所說的 「傳奇法」,是指作品借幽冥鬼怪狐妖之說諷喻世情,名為寫冥界事和人,實則筆筆寫現實中習見者,此之為 「影射」。在《聊齋志異》描寫人狐婚戀的故事中,狐女多被作者賦予了世間佳麗的美好品質,她們多以自薦枕席的方式與男子結合。
  • 《聊齋志異》描繪的官場:「官貪吏虐」令人髮指
    6月4日,李文海先生最終為清史研究校訂完成了《〈聊齋志異〉描繪的官場百態》一文。誰知3天之後傳來噩耗,先生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斯人雖逝,壯文猶在。本刊決定刊發先生的絕筆,作為對先生最好的紀念。  蒲松齡自己稱《聊齋志異》是一部「孤憤之書」。他通過談狐說鬼,講神論怪,宣洩和傾吐著自己對種種社會現實的滿腔悲憤。
  • 《聊齋志異》中被「高考」氣死的大學霸
    這是清初文壇領袖王世禎對《聊齋志異》的評價,極為簡潔形象地寫出了《聊齋》「誌異」的特點和令人喜聞樂見之處。《聊齋》確實是一部天下奇書,其中花妖樹精、狐仙鬼怪,萬物皆有靈,真是引人入勝。可是你知道嗎?在《聊齋》中還有一個被考試氣死的大學霸呢。講這個故事之前,先要了解一下影響了中國上千年的科舉制度。
  • 《聊齋志異》鬼作筵
    女子彌留之際被早已過世的公爹救回,《聊齋志異》鬼作筵,一個離奇又溫情的故事。秀才杜久畹,妻子有病,臥床休養多日,他盡心服侍。九月九重陽節,朋友邀請他登山赴茱萸酒會,他想到多日未聚,欣然應允。妻子責罵道:「逆子,怎麼連自己的父親都不認識了?」秀才說:「既然是父親,為何還要來家裡作祟兒媳呢?」妻子喊著他的乳名說:「我就是專門為兒媳的事來的,本來兒媳就要死了,有四個人要來勾她的魂魄,為首的是張懷玉,我說了許多好話,哀求他們放人,這才答應了,我還許願給他們送禮,你要快點給,不要耽擱。」杜秀才趕緊到門外燒了些紙錢,禱告了一番。
  • 相生相剋:《聊齋志異》裡的驅魔靈物!
    在《聊齋志異》的許多驅魔人身上,都有著揮之不去的巫術印跡。可以分為四種類型:靈物巫術,相剋巫術,符咒巫術,儀式巫術。1、《聊齋志異》中出現的靈物巫術種類繁多,涉及到的靈物有桃木、劍、瓶、葫蘆、官印、香等。先來看桃木。卷八《鬼妻》中記載,泰安人聶雲鵬的妻子死後成鬼,回家為祟,與聶雲鵬新娶的妻了為敵。
  • 聊齋志異:庫官
    他也一樣,要住宿了,可前面打前站的人回來報告他說:前面這個驛站經常鬧鬼,不乾淨,住裡面也許不安全。張華東不聽,非要住。他認為他是官,鬼也得怕我。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宵分,冠劍而坐。俄聞聲入,則一頒白叟,皂紗黑帶。怪而問之,叟稽首曰:「我庫官也。
  • 《聊齋志異》:醉酒是穿越時空的必要條件之一!
    《聊齋志異》發生時空轉換的情況時,主體往往處於一個特殊的生理狀態,大致有三種情況。這篇講一種:醉與夢!比之清醒狀態,醉後似乎才更可能見到己死的親友抑或進入異類的領域。《湘裙》中的晏仲與《龍飛相公》中的戴生皆是「燻醉而歸」,遇到故親、故友,「醉後昏眺,忘其已死」。
  • 《聊齋志異》:賞美景意外之喜,遇蛇妖險象環生
    他這心頭剛起興,就見半人高的花叢倏忽分開,露出一張嬌豔奪目的俏臉來,隨後一位身穿彩衣的女子分花而出,仿若仙子。朝張生婀娜而行,邊走邊說:「我說哪來一股酒香呢?原來公子已經捷足先登,獨享美酒美景了呀!」張生起初大驚,問女子何方人士?
  • 《聊齋志異》:農夫陰差陽錯到地府轉了一圈,回來後救哥哥一命
    有句俗語是這樣的「舉頭三尺有神靈,不畏人知畏己知」。這句話告誡人們,不要肆意妄為,我們做的每一件事,冥冥之中都會受到因果報應。《聊齋志異》中的孽僧就是講的這樣一個故事。光緒年間,淄川區有位叫張力的村民,正值壯年,家裡有五畝田地,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是勤快。
  • 蒲松齡的《聊齋》到底講了什麼?你以為是神怪,其實可能是愛情
    當新的觀念與傳統的儒家相互碰撞,其思想也在蒲松齡的腦中有了些蛛絲馬跡,而其所創作的《聊齋志異》正是當時的產物。人、鬼、神、妖,諸方妖魔鬼怪來襲,且看蒲松齡如何巧運筆鋒,鬥轉乾坤。明末時期,蒲松齡降世,其主要生活是在清朝。晚明的思想文化被清朝打了個片甲不留,但思想因其傳承與源流相繼的特點,所以是「抽刀斷水水更流」。
  • 梁小冰版《聊齋2》演繹小狐妖戀上凡人馮生
    《聊齋(貳)》是香港無線電視翡翠臺古裝劇集,分八個單元,共40集,劉仕裕監製。《花醉紅塵》花仙辛十四娘(梁小冰)因緣際會,被花痴馮少遊(譚耀文)所救,二人漸生情愫。蜂妖(李家聲)欲佔有辛,反令辛與遊結為夫婦。
  • 一起讀書|《聊齋汊子》:來自大地上的故事
    《聊齋汊子》董均倫 江源 整理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數百年來,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為社會各階層人民所喜愛,在蒲松齡的家鄉——山東更可謂家喻戶曉,特別是在沂蒙山一帶村莊,村民把神話傳說一類的故事都叫作「聊齋汊子」。
  • 行走在聊齋中,那些穿越聊齋志異的小說推薦
    少不看聊齋,老不讀三國,重生或是穿越在聊齋的小說推薦。一說起聊齋,就讓人想起來 倩女幽魂,所以配圖是 哥哥的圖片。《神筆聊齋》 作者:哆啦i夢簡介:一次穿越,一支神筆。鬼怪,仙神,打開聊齋大門。《帶著無敵分身闖聊齋》 作者:法鳥簡介:此世正是太平盛世,百姓安居樂業,國泰民安。杜白意外穿越到這個世界,本想安靜做個小白臉,卻發現自己隨身帶著一個強大的分身,開始了助人為樂,打打小妖怪,順便種種田的日常歡樂生活……「成仙成佛?不不不,咱最大的志向就是抱著老婆孩子熱炕頭。
  • 1983年的恐怖片,取材自《聊齋》,狐妖美到驚豔,只可惜生不逢時
    蒲松齡花了30餘年,才寫成490餘篇的故事,這就是流芳百世的《聊齋志異》。進入八十年代,電影圈掀起了一陣聊齋熱,很多故事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其中不乏一些經典。比如說孫元勳導演的《鬼妹》和《狐緣》、何晴主演的《碧水雙魂》、傅藝偉主演的《古墓荒齋》,以及78集電視連續劇的86版《聊齋》。其中,「唐僧」徐少華和魏慧麗主演的《精變》最為經典。
  • 《聊齋志異》一支金釵,兩條人命,縣令明察秋毫,真相大白
    早年間,淄川縣西崖莊,有位姓賈的村民被人殺死在路上。隔了一天後,賈某的妻子在家上吊死了,附近的人都惶恐不安。賈某的弟弟悲痛欲絕,到官府告狀,當時的淄川縣令是浙江的費煒芷,他擅長抽絲剝繭,洞悉人心,是斷案的高手。他親自去驗屍,看到死者包袱中還有五錢銀子,斷定不是謀財害命。
  • 蒲松齡故居前16字對聯,褒獎《聊齋志異》,出自現代文學大家之手
    在很小的時候我們看電視,《聊齋》肯定是童年揮之不去的噩夢。雖然中國的神怪小說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但是今天的恐怖電影遠沒有達到古典神怪小說的高度。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的恐怖電影僅僅是依靠音效嚇人而已。在清朝的時候,山東人蒲松齡寫出了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文言小說集,而且是一部神怪小說集,這就是他最著名的作品《聊齋志異》。在這部小說集當中,蒲松齡寫下了將近500篇小說,塑造了數以千計的人物形象,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蒲松齡少年的時候,科舉很是得意。曾經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但是隨後的三四十年再無進步,一直到了71歲高齡才勉強成為了歲貢生。
  • 《聊齋》中最荒唐的三個故事,初讀讓人忍俊不禁,再讀卻笑不出來
    ——郭沫若 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這部小說曾經被改編為電視劇,在央視臺播放,可以算得上是一代人的經典,有很多小孩子心裡接受程度不高,在最開始看電視劇的時候,甚至還成為了他們的童年陰影。 在最開始看《聊齋志異》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這只是一部有關於鬼怪的小說而已。
  • 《聊齋志異》嬰兒出生就會說話,母親夢到他長大娶公主為妻
    奇異神童下生就會說話,長大後娶公主為妻。《聊齋志異》雲蘿公主,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河北盧龍縣人,安大業。剛一出生就會說話,家裡人都毛骨悚然,害怕是妖異,母親給他灌了些狗血,這才不再說話。長大後風度翩翩,俊美異常且聰明無比,讀書過目不忘,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各世家貴族,都爭相提親。他的母親做了個夢,夢到兒子應娶公主為妻。
  • 《聊齋志異》書生為人剛正不阿,到陰間暫代閻王審案,救了親家
    李伯言坐到案後,案上一摞厚厚的卷宗,他立即翻閱審案。第一起案子:周某江南人,好色成性,一共有良家女子八十二人受到他的侮辱,提來審問,周某不敢隱瞞,一五一十交代清楚,證據確鑿,按照陰間法律應該受炮烙。大堂下豎著一根銅柱子,有八九尺高,一人多粗,柱子中間是空的,裡面燒著炭火,柱子外面也被烤得通紅,站在幾尺外都覺得熱辣辣的,鬼差用鐵蒺藜抽打周某,逼他往銅柱上爬。
  • 聊齋志異:中國古代佔卜之術,隨口一句話就能預言!
    聊齋志異——《鏡聽》古代,民間的佔卜方式五花八門。「鏡聽」就是其中一種。趁此機會,把這個神奇的佔卜方法安利給大家。故事發生在山東益都縣,有一對兄弟,鄭大鄭二。停下後,按勺柄所指方向抱著鏡子出門。第三步,偷聽人言。聽到的第一句就是祈禱之事的答案。旁白結束。繼續說故事。鄭二媳婦在除夕夜裡偷偷「鏡聽」,想知道丈夫此次考試吉兇如何。抱著鏡子出了門,正聽見有兩人互相嬉笑打鬧,其中一人說了這麼句話:「你也涼快涼快去!」啥意思?鄭二媳婦百思不得其解。稀裡糊塗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