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小的時候我們看電視,《聊齋》肯定是童年揮之不去的噩夢。雖然中國的神怪小說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但是今天的恐怖電影遠沒有達到古典神怪小說的高度。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的恐怖電影僅僅是依靠音效嚇人而已。
在清朝的時候,山東人蒲松齡寫出了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文言小說集,而且是一部神怪小說集,這就是他最著名的作品《聊齋志異》。在這部小說集當中,蒲松齡寫下了將近500篇小說,塑造了數以千計的人物形象,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蒲松齡少年的時候,科舉很是得意。曾經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但是隨後的三四十年再無進步,一直到了71歲高齡才勉強成為了歲貢生。他自身的這些經歷都體現在了他的這部小說集的創作當中。在這部小說集當中,蒲松齡展示了非常強悍的諷刺能力。對於那些阻礙愛情自由的勢力給予了諷刺,而對於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摧殘,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
他在小說及中創造出了聶小倩的人物形象,也是在後世經常被改編的一則故事。在這則故事當中,蒲松齡謳歌了最美的愛情。哪怕是人鬼之間的情緣,只要是雙方都能以真心相待,充滿正氣,本性善良,都值得肯定。
最難能可貴的是,蒲松齡的小說創作有著濃厚的諷刺意味。他雖然很多的時間都生活在康熙年間,對於歷史上的康雍乾盛世有最為直接的感知。但是在他的筆下,豪強橫行、生靈塗炭的歷史背景比比皆是。在這裡我們能夠看到「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席方平,也能夠看到最終變成猛虎、咬死仇人的向杲。而他們的出現,就是因為社會的黑暗。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今天的蒲松齡故居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句非常著名的對聯。那就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這一副對聯可謂是對蒲松齡這部小說集歷史和文學成就的最高褒獎,而且這副對聯乃是出自我國現代大文豪郭沫若之手。
中國文學發展了幾千年,歷代的文學創作者都在為中國文學尋找一個詩意的世界。魏晉時代有陶淵明創造的桃花源,到了清朝的時候,蒲松齡則直接引入神鬼世界,把對於現實世界的思考延伸到神鬼世界之中,進而體現出自己的價值評判。
就單純的故事內容來說,蒲松齡確實是「寫鬼寫妖」的;但是就他故事本身所體現的深刻性來說,也確實做到了「刺貪刺虐」,達到了「入骨三分」的程度。如今,這篇作品距離今天已經有三四百年的歷史,但是其中所蘊含的深刻意義,直到今天依然值得我們深思。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