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故居前16字對聯,褒獎《聊齋志異》,出自現代文學大家之手

2021-01-11 老張侃詩詞

在很小的時候我們看電視,《聊齋》肯定是童年揮之不去的噩夢。雖然中國的神怪小說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但是今天的恐怖電影遠沒有達到古典神怪小說的高度。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的恐怖電影僅僅是依靠音效嚇人而已。

在清朝的時候,山東人蒲松齡寫出了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文言小說集,而且是一部神怪小說集,這就是他最著名的作品《聊齋志異》。在這部小說集當中,蒲松齡寫下了將近500篇小說,塑造了數以千計的人物形象,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蒲松齡少年的時候,科舉很是得意。曾經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但是隨後的三四十年再無進步,一直到了71歲高齡才勉強成為了歲貢生。他自身的這些經歷都體現在了他的這部小說集的創作當中。在這部小說集當中,蒲松齡展示了非常強悍的諷刺能力。對於那些阻礙愛情自由的勢力給予了諷刺,而對於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摧殘,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

他在小說及中創造出了聶小倩的人物形象,也是在後世經常被改編的一則故事。在這則故事當中,蒲松齡謳歌了最美的愛情。哪怕是人鬼之間的情緣,只要是雙方都能以真心相待,充滿正氣,本性善良,都值得肯定。

最難能可貴的是,蒲松齡的小說創作有著濃厚的諷刺意味。他雖然很多的時間都生活在康熙年間,對於歷史上的康雍乾盛世有最為直接的感知。但是在他的筆下,豪強橫行、生靈塗炭的歷史背景比比皆是。在這裡我們能夠看到「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席方平,也能夠看到最終變成猛虎、咬死仇人的向杲。而他們的出現,就是因為社會的黑暗。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今天的蒲松齡故居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句非常著名的對聯。那就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這一副對聯可謂是對蒲松齡這部小說集歷史和文學成就的最高褒獎,而且這副對聯乃是出自我國現代大文豪郭沫若之手。

中國文學發展了幾千年,歷代的文學創作者都在為中國文學尋找一個詩意的世界。魏晉時代有陶淵明創造的桃花源,到了清朝的時候,蒲松齡則直接引入神鬼世界,把對於現實世界的思考延伸到神鬼世界之中,進而體現出自己的價值評判。

就單純的故事內容來說,蒲松齡確實是「寫鬼寫妖」的;但是就他故事本身所體現的深刻性來說,也確實做到了「刺貪刺虐」,達到了「入骨三分」的程度。如今,這篇作品距離今天已經有三四百年的歷史,但是其中所蘊含的深刻意義,直到今天依然值得我們深思。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蒲松齡的《聊齋》到底講了什麼?你以為是神怪,其實可能是愛情
    當新的觀念與傳統的儒家相互碰撞,其思想也在蒲松齡的腦中有了些蛛絲馬跡,而其所創作的《聊齋志異》正是當時的產物。人、鬼、神、妖,諸方妖魔鬼怪來襲,且看蒲松齡如何巧運筆鋒,鬥轉乾坤。明末時期,蒲松齡降世,其主要生活是在清朝。晚明的思想文化被清朝打了個片甲不留,但思想因其傳承與源流相繼的特點,所以是「抽刀斷水水更流」。
  • 聊齋志異:鬼怪、動物和人的互動,反映的卻是真實的人間萬象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幾乎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中國古典文學精品,魯迅先生稱之為 「用傳奇法,而以志怪」。魯迅所說的 「傳奇法」,是指作品借幽冥鬼怪狐妖之說諷喻世情,名為寫冥界事和人,實則筆筆寫現實中習見者,此之為 「影射」。在《聊齋志異》描寫人狐婚戀的故事中,狐女多被作者賦予了世間佳麗的美好品質,她們多以自薦枕席的方式與男子結合。
  • 蒲松齡滿腹才華卻窮困潦倒,若轉世投胎當作家,名利雙收!
    蒲松齡是個牛人,《聊齋志異》名垂青史,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除《聊齋志異》外,他還寫了很多詩文、戲劇、俚曲以及跟農業、醫藥相關的作品,近200萬字。然而,他一輩子過著窮困的日子,才華並未給他帶來財富,令人唏噓不已。蒲松齡19歲時參加童生試,以縣、府、道三試第一補博士弟子員,成了秀才,真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然而後來多次參加鄉試,次次落榜。
  • 一起讀書|《聊齋汊子》:來自大地上的故事
    《聊齋汊子》董均倫 江源 整理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數百年來,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為社會各階層人民所喜愛,在蒲松齡的家鄉——山東更可謂家喻戶曉,特別是在沂蒙山一帶村莊,村民把神話傳說一類的故事都叫作「聊齋汊子」。
  • 《聊齋志異》描繪的官場:「官貪吏虐」令人髮指
    6月4日,李文海先生最終為清史研究校訂完成了《〈聊齋志異〉描繪的官場百態》一文。誰知3天之後傳來噩耗,先生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斯人雖逝,壯文猶在。本刊決定刊發先生的絕筆,作為對先生最好的紀念。  蒲松齡自己稱《聊齋志異》是一部「孤憤之書」。他通過談狐說鬼,講神論怪,宣洩和傾吐著自己對種種社會現實的滿腔悲憤。
  • 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蒲松齡,有怎樣的原生家庭呢?這也是一段傳說
    文 | 素一擁有「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美稱的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憑藉一部《聊齋志異》,在中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爭得了一席之地。提到中國享譽世界的名著,除了《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外,就屬《儒林外史》和《聊齋志異》了,它們一起被並稱為中國的六大名著。
  • 《聊齋志異》中被「高考」氣死的大學霸
    「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這是清初文壇領袖王世禎對《聊齋志異》的評價,極為簡潔形象地寫出了《聊齋》「誌異」的特點和令人喜聞樂見之處。《聊齋》確實是一部天下奇書,其中花妖樹精、狐仙鬼怪,萬物皆有靈,真是引人入勝。
  • 聊齋志異:庫官
    前驅白:「驛中有怪異,宿之必致紛紜。」張弗聽。在山東省鄒平縣,有個叫張華東的人。這個歷史上確有其人,是明崇禎年間的官,做過工部尚書,左右都御史。這個厲害了,前面的國家建設局,後面這個是國家組織部,都是重要職位。有一次,他奉旨去祭祀南嶽。按說這事是禮部的事,也不知道怎麼就讓他去了。皇上每年沒事就全國到處去燒香還願的。
  • 《聊齋志異》:賞美景意外之喜,遇蛇妖險象環生
    這一探不要緊,不但美景盡收眼底,還探出點意外之喜。古島上景色宜人,五色奇花盛放,香飄十裡。張生取出自帶的酒菜,以地為席,以野花為鋪墊,就想盡情一醉。這酒一入喉,心就痒痒,心想這時候若身邊有位佳人陪伴,真也不枉此行。那句話怎麼說來著?就做「心想事成」。
  • 相生相剋:《聊齋志異》裡的驅魔靈物!
    在《聊齋志異》的許多驅魔人身上,都有著揮之不去的巫術印跡。可以分為四種類型:靈物巫術,相剋巫術,符咒巫術,儀式巫術。1、《聊齋志異》中出現的靈物巫術種類繁多,涉及到的靈物有桃木、劍、瓶、葫蘆、官印、香等。先來看桃木。卷八《鬼妻》中記載,泰安人聶雲鵬的妻子死後成鬼,回家為祟,與聶雲鵬新娶的妻了為敵。
  • 蒲松齡:從19歲到63歲,10次國考皆落榜,轉身卻遇見最美狐仙
    在接下來的這一年裡,蒲松齡更加的勤奮了,他一邊在時任山東學政的文學大家施閏章手下做事,一面信心滿滿的準備第二年的科舉考試,但是就在蒲松齡埋頭苦讀挑燈夜戰的時候,他怎麼也想不到,他人生的高光時刻已經結束了,接下來的路異常的艱難。1、考不完的科舉,出不完的狀況命運是個很玄的東西,不是你努力了就一定會有回報,這一點放在蒲松齡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 中國最早的對聯,原來出自於亡國之君!
    傳統說法認為,這副對聯是出自清代楹聯學家梁章鉅的《楹聯叢話》所引《蜀檮杌》,同時對這副對聯的欣賞,只注重於形式,而對其產生的歷史背景和蘊含的深意、尤其是對「長春」二字的理解,幾乎是避而不談,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究其實,這副對聯的最大亮點和難點,就在於對「長春」二字的理解。近日讀史,在快要讀完《宋史》的時候,終於讓我獲知明白了其中的奧秘。
  • 87版《聊齋》:全員古典美人
    說到影視劇中的古典美人,當屬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四大名著中的各色美人,但是跟四大名著同期的一部名著作品很多時候會被人忽略,這部電視劇就是1987版的《聊齋》。87版《聊齋》是邊拍邊播的典型代表,根據蒲松齡的小說《聊齋志異》改編,摘自其中的47個故事拍攝而成,播出72集。
  • 《聊齋》中最荒唐的三個故事,初讀讓人忍俊不禁,再讀卻笑不出來
    ——郭沫若 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這部小說曾經被改編為電視劇,在央視臺播放,可以算得上是一代人的經典,有很多小孩子心裡接受程度不高,在最開始看電視劇的時候,甚至還成為了他們的童年陰影。 在最開始看《聊齋志異》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這只是一部有關於鬼怪的小說而已。
  • 《聊齋志異》鬼作筵
    女子彌留之際被早已過世的公爹救回,《聊齋志異》鬼作筵,一個離奇又溫情的故事。秀才杜久畹,妻子有病,臥床休養多日,他盡心服侍。九月九重陽節,朋友邀請他登山赴茱萸酒會,他想到多日未聚,欣然應允。這天杜秀才一大早就起來,梳洗過後,穿戴整齊,出門前想和妻子交代一下,忽然看到妻子神志不清,嘴裡嘀嘀咕咕的說了不停,像是在和人交談。他感到很奇怪,就靠近過去問,沒想到妻子卻把他當作兒子來叫。當時,杜母的去世後,棺槨停在家中,還未下葬,家裡人都懷疑是杜母的靈魂附在兒媳的身上。秀才問:「你是我母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