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3 12: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1月1日,侯豔琪大使在尼泊爾主流媒體《共和報》(英文) 和《安娜普爾納郵報》(尼文) 發表署名文章《跨越珠峰的友誼,共同繁榮的紐帶——中尼邊界合作回顧》。文章中文全文如下:
中國和尼泊爾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兩國人民毗鄰而居,自古在沿邊地區就有互通、互惠、互鑑之情。巍峨純潔的珠穆朗瑪峰見證了兩國悠久的交往歷史,綿延不絕的喜馬拉雅山脈成為連接中尼友誼的紐帶。1955年中尼正式建交,開啟雙邊關係新篇章,為兩國邊界合作注入新動力。
中尼邊界是和平友好的見證。在兩國老一輩領導人的親自關心下,中尼根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本著公平合理和互諒互讓的精神,通過友好協商解決了中尼邊界問題。雙方於1961年10月籤署了《邊界條約》,1963年中尼邊界聯合委員會勘定了長達1000多公裡的邊界線走向並樹立了界樁。中尼邊界劃定後的近60年來,始終保持了和平穩定。兩國邊界問題的解決,不僅是中尼友好關係發展的裡程碑,更是毗鄰國家通過友好協商解決邊界問題的範例,對亞洲和世界和平作出重要貢獻。雙方還成立專門機制,就邊界事務保持密切溝通和協調。兩國專業部門根據邊界條約和議定書規定判定實地邊界線位置,使中尼邊界得到科學專業的認定與管理,不會出現任何所謂侵佔對方領土的問題。2019年,習近平主席對尼進行國事訪問期間,雙方籤署了《邊界管理制度協定》,更有效提升了兩國邊界管理與合作的水平。
中尼邊界是合作共贏的紐帶。兩國已陸續開通吉隆-熱索瓦、樟木-科達裡等六對邊境口岸,跨境合作成為兩國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雙方還達成了有關貿易支付、邊民過牧、通商等系列協議,以進一步促進邊境貿易,便利邊民生活。2019年,中國西藏自治區對尼泊爾進出口總值達31.65億元,同比增長26.7%。尼泊爾連續6年成為西藏第一大對外貿易夥伴。值得一提的是,為保障尼北部地區民眾生活,中方自2006年5月起向尼方提供借道運輸便利,至今共完成67批次,累計運輸糧食、柴油、機械設備、建材等貨物15876.9噸,成為邊民真誠互助、合作共贏的佳話。2019年班達裡總統訪華期間,中尼籤署了《過境運輸協定的議定書》,中方同意尼方使用4個海港、3個陸港進行第三國貿易,助力尼泊爾從「陸鎖國」變為「陸聯國」的設想,為中尼跨境合作帶來了新機遇。
中尼邊界是守望相助的橋梁。2015年4月,尼泊爾大地震,使得相關口岸和道路受損嚴重。中國克服震後沿途次生災害頻發的風險,向尼運輸了最急需的油氣,並積極開展口岸和道路搶修保通工作。2019年5月,樟木口岸恢復開通貨運功能。值此契機,我有幸率工作組重走阿尼哥公路,考察震後重建口岸,深感在如此複雜地理條件下修建、保通公路與建設口岸的不易,更體會到中尼間牢不可破、患難與共的友誼。今年以來,中方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自然地質災害帶來的影響,同尼方一道建立了聯防聯控機制,積極探討完善在疫情常態化下過貨方式,盡最大可能維持口岸貨運功能,優先安排運輸了多批中國援尼醫療物資和尼方採購的生活物資。儘管疫情影響了雙方貨物運輸合作的效率,但中方向尼方輸送防疫和生活所需物資的步伐從未停止,這一友誼的橋梁從未中斷。
新時代中尼邊界合作大有可為。2019年是中尼關係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習近平主席與班達裡總統成功實現互訪,將中尼關係提升至面向發展與繁榮的世代友好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2020年是中尼建交65周年,也是落實高層互訪成果的開局之年。雙方正以兩國領導人繪製的藍圖為指引,著力打造跨喜馬拉雅立體互聯互通網絡,繼續完善邊境口岸功能和基礎設施建設,全力維護中尼公路暢通,積極推進吉隆至加德滿都跨境鐵路項目可行性研究,將共同宣布珠峰高程並開展科研合作等。
讓我們共同期待跨越珠峰的中尼友誼與合作在新時代繼續熠熠生輝;讓我們為之共同努力,使中尼邊界成為構建中尼命運共同體的紐帶。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