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晶矽組件廠家為了降低成本,晶矽組件越做越薄,從而降低了電池片防止機械破壞的能力,從而導致了在運輸和安裝過程中組件隱裂的產生,下面讓我們詳細的了解下組件的隱裂。
什麼是光伏組件隱裂?
隱裂是指電池片(組件)受到較大的機械或熱應力時,可能在電池單元產生肉眼不易察覺的隱性裂紋。
根據電池片隱裂的形狀,可分為5類:樹狀裂紋、綜合型裂紋、斜裂紋、平行於主柵線、垂直於柵線和貫穿整個電池片的裂紋。
隱裂對光伏組件的影響
電池片產生的電流要依靠「表面的主柵線及垂直於主柵線的細柵線」搜集和導出。當隱裂導致細柵線斷裂時,細柵線無法將收集的電流輸送到主柵線,將會導致電池片部分甚至全部失效。
基於上述原因,我們可以看出對電池片功能影響最大的,是平行於主柵線的隱裂。根據研究結果,50%的失效片來自於平行於主柵線的隱裂。
45°傾斜裂紋的效率損失是平行於主柵線損失的1/4。
垂直於主柵線的裂紋幾乎不影響細柵線,因此造成電池片失效的面積幾乎為零。
相比於晶矽電池表面的柵線,薄膜電池表面整體覆蓋了一層透明導電膜,所以這也是薄膜組件無隱裂的一個原因。
有研究顯示,組件隱裂嚴重時,會導致組件功率的損失,但是損失的大小並不一定。裂紋對組件電性能的影響小,而裂片對組件功率損失非常大;老化試驗,即組件在工作或非工作的情況下,溫、溼度變化可能會引起電池片隱裂的加劇;組件中沒有隱裂的電池片比隱裂的電池片抗老化能力強。
光伏組件隱裂如何檢測
EL(Electroluminescence,電致發光)是簡單有效的檢測隱裂的方法。其檢測原理如下。
電池片的核心部分是半導體PN結,在沒有其它激勵(例如光照、電壓、溫度)的條件下,其內部處於一個動態平衡狀態,電子和空穴的數量相對保持穩定。
如果施加電壓,半導體中的內部電場將被削弱,N區的電子將會被推向P區,與P區的空穴複合(也可理解為P區的空穴被推向N區,與N區的電子複合),複合之後以光的形式輔射出去,即電致發光。
當被施加正向偏壓之後,晶體矽電池就會發光,波長1100nm左右,屬於紅外波段,肉眼觀測不到。因此,在進行EL測試時,需利用CCD相機輔助捕捉這些光子,然後通過計算機處理後以圖像的形式顯示出來。
給晶矽組件施加電壓後,所激發出的電子和空穴複合的數量越多,其發射出的光子也就越多,所測得的EL圖像也就越亮;如果有的區域EL圖像比較暗,說明該處產生的電子和空穴數量較少,代表該處存在缺陷;如果有的區域完全是暗的,代表該處沒有發生電子和空穴的複合,也或者是所發光被其它障礙所遮擋,無法檢測到信號。
隱裂種類雖然眾多,但不是所有的隱裂都會對電池片有影響。在組件生產、運輸、安裝和維護過程中,考慮到晶矽組件的易裂特徵,需要在安裝電站的各個過程注意並改進作業流程,儘量減少組件隱裂的產生。對於檢測隱裂,目前EL是最有效的方法。而導致組件隱裂的原因眾多,要弄清楚原因後再追究責任,不能盲目聽信他人之言。
光伏行業最新動態,請關注索比光伏網微信公眾號:solarbe2005
投稿與新聞線索聯繫:010-68027865 劉小姐:news@solarbe.com
掃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