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精神——中國革命精神之源

2020-11-26 央視網

   井岡山精神,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而培育的一種偉大革命精神,成為長徵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國革命精神的歷史源頭。江澤民同志將井岡山精神高度概括為24個字: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

   堅定信念 百折不撓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先後背叛革命,導致第一次大革命失敗。據不完全統計,從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達31萬多人,其中共產黨員2.6萬多人,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和著名的黨的活動家陳延年、趙世炎、羅亦農、向警予、陳喬年、夏明翰、蕭楚女等相繼犧牲在敵人的屠刀下,全國黨員數量由大革命高潮時期的6萬人急劇減少到1萬多人,白色恐怖籠罩全國,中國革命處於低潮。但是,中國共產黨和革命群眾並沒有被嚇倒,被徵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乾淨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屍首,又繼續戰鬥了。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即著名的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到湖南改組省委並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1927年9月9日,起義軍分路發動進攻,欲包圍並奪取長沙,但由於敵我力量懸殊,遭受嚴重挫折。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當機立斷,改變原定部署,決定到敵人控制比較薄弱的山區尋求立足地,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圖發展。此時,部隊從原來5000多人銳減到不及千人,缺乏彈藥,沒有給養,士氣低落消沉,不少人開了小差。9月29日,前委決定在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進行改編,把原來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將黨的支部建在連上,實行民主管理制度,這成為建設新型人民軍隊的重要開端。毛澤東鼓勵大家說:「賀龍同志兩把菜刀起家,現在當軍長,帶了一軍人。我們現在不只兩把菜刀,我們有兩營人,還怕幹不起來嗎?沒有挫折和失敗,就不會有成功!」毛澤東的講話極大地鼓舞了指戰員的士氣,整編後的軍隊以堅定的步伐開始了向井岡山的偉大進軍。10月7日,毛澤東率部隊到達江西寧岡縣茅坪,10月27日進入井岡山的中心茨坪,開始了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28年初,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餘部和湘南農軍向井岡山轉移,在部隊因受到反動武裝襲擊和寒冷、飢餓、疾病的殘酷折磨而瀕臨瓦解的關鍵時刻,朱德、陳毅及時整頓部隊,激勵鬥志:「要革命的,跟我走!」「只有經過失敗考驗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們要做失敗時的英雄。」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陳毅率部來到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部隊在寧岡礱市會師。一身戎裝的毛澤東緊緊地握住朱德的手,深情而風趣地說:「師長見軍長,我要講軍容啊!我是第一次挎駁殼槍。」會師後的部隊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毛澤東任黨代表和軍委書記,朱德任軍長。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武裝力量從原來的2000人增加到全盛時期的1萬多人。12月,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700多人到達井岡山,與紅四軍勝利會合,進一步壯大了紅軍力量。

相關焦點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紅船精神與建黨精神的內在邏輯關聯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作者:高福進 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及其內蘊的建黨精神是我國紅船精神的源頭活水以及樹之本根。紅船精神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過程中始終存續並不斷得以弘揚。通過歷史地考證和邏輯地分析,釐清建黨精神與紅船精神之間的關聯,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
  • 人民日報海外版:讓精神高地井岡山走出「經濟窪地」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今天的井岡山,綠的更綠、紅的更紅——讓「精神高地」走出「經濟窪地」(中國脫貧傳奇⑥)井岡紅旗雕塑(資料圖片)2019年2月4日除夕夜,井岡山市神山村村民喜慶合影的畫面上了春節聯歡晚會。井岡山市委宣傳部供圖遊客在井岡山挑糧小道體驗紅軍生活。
  • 老一輩革命家詩詞中的革命精神
    在血與火的革命戰爭年代,老一輩革命家用生命書寫的詩詞,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詩詞中展現出來的堅定的信仰,捨生取義、視死如歸的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勇於擔當的精神,鑄就了革命文化的底蘊,豐富了革命文化的內涵,是激勵黨和人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奮勇前進的精神動力。
  • 「背靠」井岡山,國運昌家興旺
    那井岡山被稱為國家的「靠山」那就再貼切不過!如果沒有井岡山,這象徵希望的星星之火何處安放?這革命勝利的偉大時刻從何談起?這美好祥和的辛福生活豈非空影?這座「靠山」不僅屹立在革命勝利的最高處,還屹立在每一個人的心理。巍峨,雄渾,壯麗,不可侵犯!
  • 美國小哥:紅色和綠色成為井岡山的主色調
    CHANGE IN THE NEW ERA導讀 巍巍井岡山,逶迤五百裡。這裡,曾經「山頭鼓角相聞」;如今,放望眼,蜜柚成林,枝懸金果,還有聞名鄉間的葡萄藤,密密匝匝堆滿如玉珠璣……如上畫面,取自中國日報記者Ian Goodrum(伊谷然)吉安、井岡山兩縣採風拍片實錄。對於熟知中國革命史的伊谷然而言,井岡山並不陌生。
  • 一個家居媒體人的洞察:從楷模井岡山拉練說起…
    在家居企業紛紛跟風,一番折騰卻依然遍體鱗傷之時,我們發現,有這樣一個企業,以其實戰經歷,驗證了創造力與學習力是企業的致勝法寶。   作為媒體人,我們有幸受邀作觀察者跟隨此次楷模井岡山紅色革命之旅,走進這個「另類」的企業,探秘神話企業的故事。
  • 書寫井岡山發展新時代答卷!
    當歷史的時針指向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踏上江西這片紅土地,勉勵我們「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上勇爭先,描繪好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作為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以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為指引,圍繞「鞏固提升不返貧、鄉村振興奔小康」,堅持紅色引領、綠色崛起,奮力書寫了一份激情澎湃的井岡新答卷。
  • 紅船初心——從「紅船精神」看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性特質
    蔣建華攝編者按:2005年6月2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首次提出並闡釋了「紅船精神」,提煉了中國革命的源頭精神、完善了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史的建構、呈現了完整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 讓先烈精神在贛鄱大地永放光芒——寫在首個烈士紀念日之時
    烈士精神 民族之魂   江西是富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根據地,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   長期以來,江西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勝利,為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進行了長期艱苦卓絕的鬥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 韓東太:政協人也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
    原標題:政協人也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15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創造性地提出了在新時代把黨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的深刻論述,為全黨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必須以深入開展主題教育為動力,把自我革命精神貫穿於政協委員履職盡責的全過程,落實到政協組織協商議政的實踐中,始終站在凝心聚力第一線、決策諮詢第一線、協商民主第一線、國家治理第一線。
  • 習近平同志2005年6月21日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弘揚「紅船精神...
    「紅船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伴隨中國革命的光輝歷程,共同構成我們黨在前進道路上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奪取新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寶貴精神財富。80多年來,「紅船精神」一直激勵和鼓舞著我們黨堅持站在歷史的高度,走在時代的前列,勇當舵手,引領航向,不斷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個又一個勝利。
  • 談井岡山鬥爭時期的三次會師及其歷史意義
    據陳毅後來寫給中央的報告,經過三灣改編上井岡山的部隊有600餘人,原井岡山上的袁文才、王佐的部隊各300人。而當時南昌起義餘部是2000多人,湘南農軍8000餘人,共計10000餘人。毛澤東部有槍1200支左右,朱德部約有槍3000支。可見朱毛兩部會師後,使得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兩部會師後組成的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是當時黨領導的一支強大的革命武裝。
  • 拾究之路|紅船精神③:依水行舟,從「星星火」到「殷殷雷」
    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以初心與使命的火炬,點亮了一個個精神坐標,從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到雷鋒精神、大慶精神,再到抗洪精神、抗疫精神……拾究黨的創新理論根源,賡續紅色基因裡不竭的時代力量。今日《拾究之路》專題推出「紅船精神」系列之三。上海「一大」會址,還原當年情景。視覺中國供圖「共產黨萬歲!第三國際萬歲!共產主義萬歲!」
  • 《中國共產黨精神的時代解讀》 獲首都理論界新聞界讚譽
    ■ 深圳特區報駐京記者 莊宇輝 李萍/文 何凡/圖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的重大歷史節點上,由深圳特區報和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聯合主編的《中國共產黨精神的時代解讀》一書在京引起積極反響。
  • 汪建新:從詩詞感悟毛澤東的鬥爭精神
    【主講人】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講座主題】從詩詞感悟毛澤東的鬥爭精神【主要內容】一、怎麼理解毛澤東的鬥爭精神二、毛澤東的鬥爭精神表現在哪些方面三、毛澤東的鬥爭精神有哪些特點【講座全文】各位網友:大家好!很高興再次見面。
  • 【紅色文化】蘇區精神系列之八: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蘇區精神是指土地革命戰爭中由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央革命根據地人民和革命戰士,在黨領導創建、發展和保衛蘇區革命實踐中培育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在建立紅色政權、探索革命道路的實踐中,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為主要內涵的蘇區精神。
  • 偉大中國精神的踐行者 論朱彥夫事跡的時代價值
    面對他殘缺而又衰老的身體,聽完他震撼心靈的故事,你會強烈地感覺到,老人的背後,分明矗立著我們的民族之魂、興國之魂。朱彥夫,這位留下無數壯舉的英雄模範,這位歷盡坎坷卻從未向命運屈服的耄耋老人,用他一生的忠誠與執著,奮鬥與奉獻,生動詮釋了我們這個民族歷經風雨卻始終生生不息、昂揚向前的精神因子,是踐行偉大中國精神的一面光輝旗幟。
  • 辛亥精神永放光芒
    這正如周恩來先生曾對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績做過一個中肯的客觀評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二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統治,使人們在精神上獲得了空前的大解放,為以後革命的發展開闢了道路。」正是經過辛亥革命的砸碎思想禁錮,浴血愛國精神,敢於把神聖不可侵犯的皇帝拉下馬,把中國延續了2100多年的反動封建帝制統統掃進歷史的垃圾堆,由此孕育了現代中國的新文化思想革命運動。
  • 以虎威精神引領中山重振虎威
    「敢闖敢試,敢為人先」虎威精神的內涵十分豐富,結合中山區域文化發展的歷程,我們可以把虎威精神的含義表述為如下四個方面:一、勇於擔當的奉獻精神中國人自古就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勇於擔當的責任意識。近代孫中山先生為團結民眾、挽救民族危亡,曾勉勵中國同胞:「惟願諸君將振興中華之責任置於自身之肩上。」
  • 南梁精神飽含的初心和使命
    其間形成了偉大的南梁精神,飽含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獨特的重要地位。 面向群眾、忠誠為民的奮鬥精神: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面向群眾、忠誠為民的奮鬥精神是南梁精神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