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慶假期,趕到上海,感受了一場來自英國的極為特別的演出。僅僅30分鐘,卻讓人終生難忘。不說「看」,是因為全程都戴著眼罩,從始至終看不到任何一位演員。演出也沒有任何燈光與布景,沒有臺詞與擴音,沒有舞臺與觀眾席。就像它的英文名+中文譯名所言,只有「聲·音」和HUG(擁抱)。
作者 王潤
當人們關掉身上某些器官,另外一些觸覺便會變得極為敏感和活躍。
演出場地,是在上海新天地時尚購物中心的一塊空地上圍起的一個封閉空間。每場演出30分鐘,只能容納40名觀眾。開演前,大家都在「劇場」外排隊等候。這時,會有工作人員來詢問你,是否能夠接受異性演員的身體接觸。如果你同意,便給你貼上寫著「同意身體接觸」的貼紙。
進入演出場地,沒有傳統的舞臺和觀眾席,而是錯落有致地擺放著幾十把椅子。工作人員會請你隨機入座、完全關閉手機,將書包、眼鏡等全部放到椅子下面的塑料框裡,然後戴上座位上的定製眼罩。工作人員還會告知大家:「整個演出過程都會有視頻錄像,如有任何不適,請舉手向工作人員示意。」
戴好厚厚的眼罩,融入一片黑暗。當人們關掉身上某些器官,另外一些觸覺便會變得極為敏感和活躍。此時,充滿感召力的人聲吟唱,從四面八方此起彼伏響起。伴隨著空靈的合聲在身邊環繞,能同時感覺到演員們如同精靈一般在身旁穿梭飛舞。
這無法用語言描述的無歌詞的「聲·音」,有時,是耳畔的低吟,有時,如同草原上的呼喚,有時,似潮汐般從遠方湧來,又似乎要將你吸入未知的境地……整個人沉浸其中,不能自已。
然後,是一片靜謐。
這時,你感覺有人漸漸靠近你,極溫柔地牽起你的手,扶你慢慢起立,扶住你的腰,引導你慢慢貼近。陌生人身上的香水味道,近在耳畔的呼吸和吟唱,溫柔的肢體接觸,讓人緊張,又有興奮;身體有些僵硬,又渴望放鬆……
隨著演員們能喚起人們內心無限複雜感受的專業和聲吟唱,逐漸信任、接受和依賴來自陌生人的溫暖擁抱,感受對方的呼吸、體溫、聲音;同時,也逐漸卸下自己外在和內心的堡壘。你可以感受到對方的聲音是如何從身體裡發出的顫動,甚至發聲時的氣息變化,而這如同召喚一般的聲音,也會喚起人內心的特別情感,讓人發現連自己可能都忽視了的內心的感動與需要。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對方溫柔地送你歸座,慢慢放開你的手,輕輕摸摸你的肩,然後離開、消失……一切發生又結束在一片黑暗之中。此時,聽到有抽泣的聲音,也有嘆息之聲。而我,在深呼吸之後,讓自己歸零。鼻息間卻都是對方留下的氣息,那些聲音餘響也仍然繞梁。心似乎得到一次非同一般的洗禮,煥然一新,宛若重生。
如果說大多數演出還在考慮「第四堵牆」的問題,那這樣一個真正浸沒式的演出,則完全不存在演員和觀眾之間的距離和「牆」。但你卻分明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日積月累的厚重的「牆」,保護自己的同時也阻隔外界。而那魔幻般的聲音和極為真實又充滿幻想的擁抱,則穿透那些「牆」,直抵靈魂深處,讓你感受到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讓你重新開放,學習感受與接納。
演出結束,仍然有很多觀眾不願摘下眼罩,深深沉浸在剛才的世界,回味與感受著,捨不得那動人的聲音,那觸動心靈的感覺。正如有人所言:「像是經歷了一場心靈的推拿,感覺被整個世界溫柔相待。」也有人說:「似乎迎接了一場熱戀,又經歷了一場離別。」而被提到最多的詞,是「治癒」。
《聲·音HUG》是英國文化協會BCshowcase的20個特別推薦演出項目之一,也是2015年愛丁堡藝術節最特別的演出之一。它開創了音樂欣賞的全新表演形式,以純粹的歌聲觸動心靈最柔軟的地方。英國作曲家、表演家和音樂總監Verity Standen歷時10年創作了這個特別的演出,其中包括了她對發聲技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情感以及心理學等領域的一系列研究。她的作品著眼於人聲的複雜性,致力於揭示人聲表現時受到環境因素的印象,以及聽眾與人聲之間的關聯。希望通過調用感官和人體洞察力,以一種獨特的試驗性方式展現人聲的魅力。她說:「這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歌聲的獨特,在於它能激發人們內心的故事,激發那些你以為不可能出來的東西。而我的工作就是不斷激發人的心靈,不斷嘗試從聽眾心裡挖掘出一些東西。」
上海ARTCLUB的傅寧作為《聲·音HUG》項目的中方負責人,每天也都沉浸在感動當中。他說由於每場只能容納40名觀眾,而每個觀眾都會得到一名演員的擁抱,因此每場演員加工作人員要超過50名,這樣的演出成本實在無法進行商演和巡演,所以這次在上海演出,可能是《聲·音HUG》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在中國演出。而且由於演出的特殊性,所以在運作過程中遇到很多麻煩,要克服很多困難。但他說,看到觀眾們的反應,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留言,他覺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就像《小王子》中所寫到的,「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那麼,就讓我們用屬於心靈的聲音和擁抱,來尋找和發現。
來源:北京晚報 北晚新視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