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場獨特演出:沒有舞臺布景 蒙上雙眼被陌生人擁抱

2021-01-15 北晚新視覺網

這個國慶假期,趕到上海,感受了一場來自英國的極為特別的演出。僅僅30分鐘,卻讓人終生難忘。不說「看」,是因為全程都戴著眼罩,從始至終看不到任何一位演員。演出也沒有任何燈光與布景,沒有臺詞與擴音,沒有舞臺與觀眾席。就像它的英文名+中文譯名所言,只有「聲·音」和HUG(擁抱)。

作者 王潤

當人們關掉身上某些器官,另外一些觸覺便會變得極為敏感和活躍。

演出場地,是在上海新天地時尚購物中心的一塊空地上圍起的一個封閉空間。每場演出30分鐘,只能容納40名觀眾。開演前,大家都在「劇場」外排隊等候。這時,會有工作人員來詢問你,是否能夠接受異性演員的身體接觸。如果你同意,便給你貼上寫著「同意身體接觸」的貼紙。

進入演出場地,沒有傳統的舞臺和觀眾席,而是錯落有致地擺放著幾十把椅子。工作人員會請你隨機入座、完全關閉手機,將書包、眼鏡等全部放到椅子下面的塑料框裡,然後戴上座位上的定製眼罩。工作人員還會告知大家:「整個演出過程都會有視頻錄像,如有任何不適,請舉手向工作人員示意。」

戴好厚厚的眼罩,融入一片黑暗。當人們關掉身上某些器官,另外一些觸覺便會變得極為敏感和活躍。此時,充滿感召力的人聲吟唱,從四面八方此起彼伏響起。伴隨著空靈的合聲在身邊環繞,能同時感覺到演員們如同精靈一般在身旁穿梭飛舞。

這無法用語言描述的無歌詞的「聲·音」,有時,是耳畔的低吟,有時,如同草原上的呼喚,有時,似潮汐般從遠方湧來,又似乎要將你吸入未知的境地……整個人沉浸其中,不能自已。

然後,是一片靜謐。

這時,你感覺有人漸漸靠近你,極溫柔地牽起你的手,扶你慢慢起立,扶住你的腰,引導你慢慢貼近。陌生人身上的香水味道,近在耳畔的呼吸和吟唱,溫柔的肢體接觸,讓人緊張,又有興奮;身體有些僵硬,又渴望放鬆……

隨著演員們能喚起人們內心無限複雜感受的專業和聲吟唱,逐漸信任、接受和依賴來自陌生人的溫暖擁抱,感受對方的呼吸、體溫、聲音;同時,也逐漸卸下自己外在和內心的堡壘。你可以感受到對方的聲音是如何從身體裡發出的顫動,甚至發聲時的氣息變化,而這如同召喚一般的聲音,也會喚起人內心的特別情感,讓人發現連自己可能都忽視了的內心的感動與需要。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對方溫柔地送你歸座,慢慢放開你的手,輕輕摸摸你的肩,然後離開、消失……一切發生又結束在一片黑暗之中。此時,聽到有抽泣的聲音,也有嘆息之聲。而我,在深呼吸之後,讓自己歸零。鼻息間卻都是對方留下的氣息,那些聲音餘響也仍然繞梁。心似乎得到一次非同一般的洗禮,煥然一新,宛若重生。

如果說大多數演出還在考慮「第四堵牆」的問題,那這樣一個真正浸沒式的演出,則完全不存在演員和觀眾之間的距離和「牆」。但你卻分明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日積月累的厚重的「牆」,保護自己的同時也阻隔外界。而那魔幻般的聲音和極為真實又充滿幻想的擁抱,則穿透那些「牆」,直抵靈魂深處,讓你感受到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讓你重新開放,學習感受與接納。

演出結束,仍然有很多觀眾不願摘下眼罩,深深沉浸在剛才的世界,回味與感受著,捨不得那動人的聲音,那觸動心靈的感覺。正如有人所言:「像是經歷了一場心靈的推拿,感覺被整個世界溫柔相待。」也有人說:「似乎迎接了一場熱戀,又經歷了一場離別。」而被提到最多的詞,是「治癒」。

《聲·音HUG》是英國文化協會BCshowcase的20個特別推薦演出項目之一,也是2015年愛丁堡藝術節最特別的演出之一。它開創了音樂欣賞的全新表演形式,以純粹的歌聲觸動心靈最柔軟的地方。英國作曲家、表演家和音樂總監Verity Standen歷時10年創作了這個特別的演出,其中包括了她對發聲技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情感以及心理學等領域的一系列研究。她的作品著眼於人聲的複雜性,致力於揭示人聲表現時受到環境因素的印象,以及聽眾與人聲之間的關聯。希望通過調用感官和人體洞察力,以一種獨特的試驗性方式展現人聲的魅力。她說:「這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歌聲的獨特,在於它能激發人們內心的故事,激發那些你以為不可能出來的東西。而我的工作就是不斷激發人的心靈,不斷嘗試從聽眾心裡挖掘出一些東西。」

上海ARTCLUB的傅寧作為《聲·音HUG》項目的中方負責人,每天也都沉浸在感動當中。他說由於每場只能容納40名觀眾,而每個觀眾都會得到一名演員的擁抱,因此每場演員加工作人員要超過50名,這樣的演出成本實在無法進行商演和巡演,所以這次在上海演出,可能是《聲·音HUG》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在中國演出。而且由於演出的特殊性,所以在運作過程中遇到很多麻煩,要克服很多困難。但他說,看到觀眾們的反應,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留言,他覺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就像《小王子》中所寫到的,「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那麼,就讓我們用屬於心靈的聲音和擁抱,來尋找和發現。

 

來源:北京晚報 北晚新視覺網

相關焦點

  • 藏戲演出的舞臺與布景
    藏戲演出的廣場與舞臺藏戲舞臺美術在1959年民主改革後才逐漸形成,以前只有在廣場演出藏戲等民族戲曲時所用的面具。戲衣、冠戴飾物、塗面化妝和道具等。藏戲美術主要來自早期民間美術和藏傳佛教的一些傳統造型藝術。如面具,據文獻記載,吐蕃王朝早期,在民間藝術表演中相繼出現動物形面具和人頭人臉面具。
  • 一桌二椅算布景嗎?中國戲曲舞臺到底需要怎樣的布景?
    有人說,這些就是中國戲曲舞臺布景的傳統,現在應該在這種基礎上順著它的規律去發展它。 姚玉芙、梅蘭芳、李斐叔、姜妙香、齊如山與《俊襲人》布景 我認為舞臺上一桌、二椅、布城、山片等大道具,算不算布景傳統,姑且勿論,但它們在舞臺上還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的
  • 戲曲 越劇的布景道具
    新中國誕生後,越劇的文學創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舞臺美術設計也更上一層樓,寫意、寫實和虛實結合的風格得到進一步發展,又創造出了多種多樣的布景形制。1.寫實。以寫實產生意境的手法,時空變化不大,卻能在觀眾中產生一定的幻覺,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如上海越劇院演出的《西廂記》《紅樓夢》,靜安越劇團演出的《光緒皇帝》等劇的布景。2.虛實結合。越劇布景大量採用的方法。
  • 戲曲的虛擬動作在創造虛實結合的舞臺形象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虛擬是完成舞臺時空意象化的一種手法。演出場地指劇場或茶樓的舞臺、寺廟的廟臺、宋元勾欄的戲臺、古希臘露天劇場的圓場等等,它們是供演員進行戲劇表演的場地。劇情規定地點是具體的,不同的戲有不同的劇情規定地點,或在北京,或在上海,或在深宅大院,或在竹籬茅舍。而且一齣戲的劇情規定地點可以不斷變化。
  • 上海國際藝術節|在舞臺說明書裡,看上海交響樂團「走出去」
    「春華秋實——改革開放40年上海舞臺藝術說明書展」是上海國際藝術節今年最重要的展覽之一,166份說明書、66件實物,涵蓋戲曲、曲藝、話劇、音樂、舞蹈、雜技魔術,細數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上海文化舞臺的變遷與發展。
  • SM女團aespa再陷「剽竊」爭議,舞臺布景被指抄襲
    據韓國媒體11 月27 日報導:最近美國出身的一名視覺藝術家在自己的 SNS 上發布了一張照片,並表示「因為SM厚顏無恥地剽竊了我的作品,感到很傷心。」 在公開的照片中,是 aespa 在 SBS《人氣歌謠》出道舞臺的截圖,和該藝術家自己作品的對比照。
  • 上海音樂學院給這位製作小提琴的年輕人開了一場音樂會
    近日,彭辰現身豫·上海劇院的「乘空而行——白露世界音樂樂遊會」, 光著腳和幾位樂手腳席地而坐,除了小提琴,還玩起了手碟、海浪鼓等不太常見的樂器。這場音樂會是上海音樂學院「未來音樂家」系列裡的一場。音樂會上,彭辰和他所在的柒緒樂隊演奏了原創的9首作品,諸如《隨意而為》《迂迴》《荊棘之路》《雲海謠》。樂器獨特,樂聲空靈,現場觀眾既放鬆又陶醉。
  • 舞臺高度的假定性,是中國戲曲藝術最主要也是最獨特的表現方法
    戲曲舞臺必備,一桌二椅化萬物舞臺高度的假定性,是中國戲曲藝術最主要、最獨特的表現方法。戲曲舞臺上常常是空無一物。然而,當角色在音樂聲中出場後,手持一支木槳、表演一段舞蹈,立刻就能把觀眾引上一葉扁舟,在滔滔江水上顛簸。
  • 地球上最偉大的一場演出
    接下來,這些全世界最大牌的明星會參與一場演出。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陣容最豪華,永遠不可複製的一場演出。11974年,非洲,衣索比亞阿法爾三角洲。這首歌的名字非常應景,它當然出現在了「拯救生命」上。第三個就是吉爾道夫和他的「布姆鎮鼠」。這是他第一次在如此規模的舞臺上演出。在參加這次live aid演出的所有明星中,恐怕他的名氣是最小的。然而,從這一刻起,不一樣了。
  • 戲曲春晚——不拿梨園當主題,舞臺布景仿黃金甲
    這場晚會,是十幾年來最短的一場戲曲春晚;這場晚會,千年陝西華音老腔將讓觀眾找到搖滾的感覺;這場晚會,不再以梨園為主題,舞臺創意來自《黃金甲》;這場晚會,排場之大令人震撼……晚會長度十幾年來最短今年的戲曲春晚首次沒有以「梨園」為主題,而是定名為《千秋華宴》,對此白燕升解釋說,「千秋是傳統的意思,而華宴有輝煌、尊貴的意境,戲曲其實是有著一層尊貴的內涵的
  • 「工地」舞臺嚇退演出商 阿杜個唱需過三關(圖)
    這是阿杜自2002年成名以來的第一場大型個唱,也是「非常阿杜」世界巡迴演出的首站。     ■「工地」舞臺嚇退演出商   當記者在新聞發布會現場求證到這場演唱會竟然真是大紅了三年多的阿杜的第一次個唱時,感到非常驚訝。不過,據海碟音樂製作人許環良介紹:此前演出商不是不想做而是不敢做,龐大、超前的舞臺計劃令人望而卻步。
  • 中國戲劇舞美第一人周本義:把美麗帶給舞臺
    周本義(資料圖)  廣州日報訊 1950年8月份的一天,一位在上海街頭餓著肚子、四處尋找工作的貧窮青年,無意間在報紙上看到一則上海戲劇專科學校的招生簡章,「舞臺美術技術專科,那是學什麼的?」  流浪兒意外獲得學習機會  舞臺美術設計,是戲劇和其他舞臺演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是根據劇本的內容和演出要求,通過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塑造角色形象、渲染舞臺氣氛。1950年,帶著對「舞臺美術技術專科」的好奇,19歲的周本義前去報名並被錄取,但一想到自己連飯都吃不飽,周本義卻高興不起來。「入學需要收費嗎?若要繳學費我就來不了了。」
  • 新民晚報數字報-讓社交網絡成為決鬥舞臺
    今晚,立陶宛導演奧斯卡·科索諾瓦斯帶著立陶宛國家話劇院亮相上海大寧劇院,呈現2018年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主單元邀約劇目《偽君子》,探討「虛偽與真實」的命題。  從17世紀至今,莫裡哀的作品無數次被搬上舞臺、重新演繹,經久不衰。《偽君子》講述的是騙子達爾杜弗以偽裝的虔誠騙得富商奧爾貢的信任,企圖勾引其妻女,奪取其家財,最後真相敗露,奧爾貢翻然悔悟,一家人皆大歡喜的故事。
  • 胡裡奧年屆七十重登上海舞臺 我現在唱得更好
    一曲《鴿子》,讓胡裡奧·伊格萊西亞斯走入了中國尋常百姓家,在闊別中國舞臺整整二十年之後,4月14日,這位「拉丁歌王」將在上海大舞臺揭開「情歌之巔中國巡迴演唱會」的序幕。「音樂靈感好似永不枯竭」很難想像,今年70歲高齡的「拉丁歌王」依然在為全球巡演忙碌著,在一般人看來,這個年齡階段的歌唱家,體能、嗓音很少能再適應如此高強度的演出,然而,胡裡奧是個例外。「我非常感謝在我步入樂壇那麼多年後仍然有機會繼續演出。音樂讓我與觀眾緊緊聯繫在一起,讓我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 「話劇就是為了在舞臺上,人和人的相遇」
    這個冬天下午,導演呂睿和編劇陳思安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排練廳,為了新年即將上演的話劇《冒牌人生》繼續做劇本臺詞調整與拉鋸。呂睿,男,1988年生人。職業,話劇導演。自小學六年級從北京搬到上海後生活至今,鄉音無改,但自認沒有北京人一開口就帶著「我不是跟你吹啊」勁頭的習慣。高一進了學校戲劇社,接著在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學習四年,畢業後進入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工作至今。
  • 關於戲曲舞臺上的「龍套」,你知多少?細說戲曲龍套的藝術魅力!
    就單一來看,他們不僅不能獨立表演,沒有個性特徵,而且只不過是一種沒有思想的表演工具。出現在舞臺上的四衙役、四大兵、四家丁、四轎夫、四太監、四丫鬟,都不過是劇中所需生活內容的一種代表。因此,《空城計》裡司馬懿兵臨城下時帶領的大軍是四龍套;馬謖將人馬撥與王平一半到山下扎一小營時,王平的人馬也是四龍套;趙雲從列柳城回防的軍隊還是四龍套。所以說龍套在戲裡是生活的一種抽象化的表現,它不反映具體的生活內容。
  • 家國70年|三對夫妻都是上戲同班同學,呂涼一家三代人獻身舞臺
    這是一張攝於2014年11月28日晚的全家福——背景是話劇中心的舞臺上,舞臺布景是英國戲劇《一個老太五個賊》。六人合影中的三位參與了該劇,前排蹲著的姑娘名叫呂凡妮,是該劇翻譯,她左邊的男生是她丈夫高坤,是該劇導演。
  • 李宇春3月9日獻唱上海舞臺 與「玉米」同慶生日
    雖然李宇春去年的巡演錯過了上海,但今年她將用更為特殊的方式彌補上海歌迷———3月9日,李宇春生日前一天,她將在上海大舞臺舉行演唱會,與「玉米」一起慶祝生日。此次演唱會於今日正式出票,但昨日記者獲悉,本次演出批文下達當天,最好的門票已經被歌迷預定光了,截至目前雖然沒有具體數字,但天娛傳媒負責人耿小姐表示:「相信一定會非常火爆。
  • D七少年團3月30日出道演出 今日開票七芒星綻放舞臺
    作為D七少年團的首次公開演出,率先出道的TEAM D將表現出超強的唱跳實力,為現場及觀看直播的粉絲帶來十餘首演出曲目,並一一揭曉首張EP《Red Alert》收錄的五首原創歌曲,為中國偶像團體注入新鮮血液。3月30日19:30,紅色警報,即將拉響!
  • 2018上海超級草莓音樂節 | 全陣容詳解
    迄今為止,illion僅在2013年至2016年間,於英國、德國、日本演出過寥寥無幾的場次,上一次登臺是2016年FUJI ROCK,演出「絕對禁止拍攝」的規定也為illion增添了「從未流出過現場影像」的神秘感。此次上海超級草莓音樂節,illion將會與日本視覺大師Daito Manabe(真鍋大度)一起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