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判錯?」小學生「1.2+6.8=8」被打叉,家長霸氣質問反打臉

2021-01-16 楊任曦育兒

想要第一時間獲取「科學育兒知識和有趣的「萌娃」故事」,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哦~」,每天為大家帶來關於育兒的那些事!歡迎寶爸寶媽轉發分享。

隨著網絡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事情在被各大社交平臺所報導,然後被大家所熟知。經常在社交平臺上看到關於小學生的各種「搞笑」事情,有時候不得不感嘆現在的孩子們太聰明,想像力太豐富,甚至會羨慕現在的孩子太幸福,自己小時候真的是什麼都沒有,嗚嗚。

但也有許多家長在孩子題上鬧出烏龍,乍看孩子做的沒有錯誤,質問老師後,反被打臉。

案例:

楊先生的兒子一直在班裡學習成績名利前茅,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尤其是每次開家長會,看著別的家長羨慕的眼神,老師的誇讚,楊先生都覺得特別自豪。

前幾天期中測試,楊先生看兒子從學校回來後無精打採,就問兒子怎麼了,兒子說:這次考試數學沒考好,楊先生拿過兒子試卷,想看看兒子都是那道題丟分了。

楊先生一看,有一道算術題1.2+6.8=8,被老師判錯。明明答案是對的,為什麼會判錯呢?於是,楊先生便私聊數學老師,並問道:「1.2+6.8=8到底哪錯了?這答案明明是對的,為啥要判我兒子錯呢?」

數學老師無奈了,今天已經有好幾個家長都這樣質問自己了,難道自己在他們眼裡「智商就這麼低」,還是自己就這麼「粗心」,真是心太累。但是數學老師還是耐心的告訴了楊先生,說:「正確答案應該是8.0,孩子少寫了小數點和0,所以這道題被扣分了。」

聽到老師的解釋,楊先生並不覺得8和8.0有什麼區別,都是一樣的。老師又說:8和8.0是一樣的,但是這是一道列豎式計算,就必須把小數點和0加上,數學就是這樣,有時候一個小數點引起的意義就不一樣。

聽完老師的解釋,楊先生覺得本來自己挺有理的,現在反被老師啪啪啪打臉。

家長如何避免遇到這種「啪啪打臉」的尷尬事情?

也許家長們覺得老師要批閱那麼多卷子,難免會因為粗心或者大意,一不小心給孩子判錯了。所以,當自己檢查孩子卷子錯題時,看到邏輯性沒有錯誤的題,自己的第一反應是老師是不是判錯了?所以自己也會立馬去問老師,其實我們去質疑老師是不是判錯的時候,可以先自己查一下,畢竟現在網絡這麼發達,如果確認自己的判斷沒有錯誤,那可以私下去找老師,問一下老師原因?這樣也不會弄得自己很尷尬。

畢竟對於孩子來說,分數很重要,小小的一分也許就決定了孩子班級的名次。所以,有時家長著急去問老師,也是情有可原。

那麼孩子在考試答題過程中,都應該注意什麼?

一:細心,避免「邏輯性」錯誤

記得小時候考試,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做題一定要細心,細心在細心,認真審題,做完記得檢查一遍,別犯「邏輯性」的小錯誤。數學裡面就有許多「坑」,尤其是有小數點計算的,還有方程式、未知數X等。

二:認真審題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考試的題目也是一樣,自己不懂得,一定要多閱讀幾遍,然後才能更好地回答題目,千萬不要因為害怕時間不夠,就草草的讀一遍,然後立馬開始答題。

三:書寫一定要工整

寫字一定要工整,尤其是語文,字體的工整,可以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優勢。工整的字體可以讓批閱的老師眼睛為之一亮,而且批閱也比較方便,不用費經心思猜這個學生這是寫的什麼字啊?

記得念書時,我們老師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語文字一定要寫工整,字好不好看無所謂,但一定好工整,不要像扭扭串,尤其是作文,字寫得工整,作文在不跑題,一般分數都不低。

怎麼輔導孩子提高分數?

一:數學

1. 複習重點。整理試卷、作業中反覆出現的知識點和題型,重點記憶。

2. 查缺補漏。讓孩子把平時作業和試卷中的錯題再做一遍,如果還沒掌握就把它記在錯題本裡,重點分析和記憶;找2-3張試捲來檢測孩子的整個知識體系,根據測試結果重點加強沒掌握的知識點。

3. 夯實基礎。對知識來個大復盤,翻開課本目錄,讓孩子根據單元主題來回憶單元內容,把能想到的公式、原理等都寫下來,實在想不出了,再翻開課本,一一對照,記錯的、沒想起的內容就重點圈起來記憶。

4. 訓練思維。數學最重要的是思維方法,生活中要訓練孩子的思維,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用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這不僅是為了做對題目,也是讓數學變得生動有趣,還能讓孩子今後在學習數學這一門科目的時候更得心應手,成績噌噌噌地上漲。

二:語文

1. 夯實基礎。語文是和文字打交道的學科,生字生詞必須記住,拼音、字形至少過一遍!督促孩子反覆記憶要求背誦的重點課文。如果孩子總是記不住,就可能是內容理解上出了問題,就需要先讓孩子理解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背誦課文。

2. 掌握閱讀方法。做閱讀題時先看問題再讀文本,帶著問題去看文章,就能更準確地抓取對應內容,速度和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平時多給孩子看課外讀物,增強閱讀能力,加快閱讀速度,孩子便能逐漸掌握高效的閱讀方法。

3. 練作文。積累好詞好句和作文素材,看優秀作文,靈活運用素材和修辭手法。平時多引導孩子用記錄生活,文筆自然就慢慢升級。還有一個小竅門——練字。字寫得好,作文版面整潔,得分也會高一些。

當然,高效的複習方法只是錦上添花,要想孩子考試得高分,只能靠日常的學習積累,臨陣磨槍哪比得上厚積薄發呢?不過,咱們作為家長,也能給孩子的穩步學習助一把力。

相關焦點

  • 「1.2+6.8=8」被打叉,家長不服質問老師,聽完解釋寶爸懂了
    很多父母都很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希望孩子成績優異,如果退步了,父母就會很擔心,很認真的看一下試卷,孩子哪道題錯了,最後再仔細的講解給孩子聽。「哪裡錯了」,小學生列豎式「1.2+6.8=8」被打叉,寶爸不服質問老師在期中考試中,數學試卷有一道題是要求列豎式計算1.2+6.8,一位小學生乖乖的列了豎式,答案為「8」,老師卻打了叉號,這位孩子沮喪地回到家,寶爸發現孩子不對勁,問他:「怎麼了」,孩子回答道:「數學成績下降了」,寶爸直接拿出孩子的數學試卷,看看哪道題錯了。
  • 寫「1.2+6.8=8」被打叉,寶爸質問孩子哪錯了,老師的解釋亮了
    01孩子寫「1.2+6.8=8」被打叉,寶爸質問哪錯了,老師的回應亮了寶爸李先生就遇到過了這樣的事情,有一次孩子考完試之後,雖然成績還算是理想,但李先生覺得還有提高的可能性,於是就和兒子一起分析錯題。問題是「1.2+6.8等於多少」,孩子寫「1.2+6.8=8」卻被打叉。李先生心想「自己的孩子沒有錯啊,為什麼老師打叉了。」越想越不明白的李先生,趕緊直接去找老師私聊。他直接質問老師:「老師,請問這道題目,孩子哪裡錯了?答案就是8啊。」
  • 小學生「1.2+6.8=8」被打叉,家長提出質疑,卻被老師的解釋打臉
    01小學生「1.2+6.8=8」被打叉,家長提出質疑網上就有網友曬出了這麼一張照片,自家還在讀小學的孩子,在一次考試中,孩子在算「1.2+6.8」的時候寫了8,但是卻被打叉。孩子回來問家長,家長也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就和老師提出了質疑。
  • 小學列豎式計算1.2+6.8=8被打了叉 家長:哪錯了
    這題丟0.5分,那題丟1分的,有十道題這樣,你還能得多少分?考試成績學生和家長都非常在意,生怕被「無辜」的扣分。有時候可能學生和家長覺得老師判斷有誤的話,還會據理力爭向老師「討回」該得到的分數,這種情況也並不少見。通常情況下老師比較少出現改錯的情況。只不過有的老師評判比較嚴,有些比較松。下圖試卷中的列豎式計算,第3小題,就屬於放得太松,竟然沒有扣分。
  • 「11-4=7」被老師打紅叉,家長惱怒質問老師,反被打臉
    前幾天心血來潮看了幾套現在小學生的作業,瞬間感覺自己特別的頭大,沒想到自己堂堂一個大學生竟然連小學生的題目都不會做了,到底是小學生的題難了,還是當代大學生確實沒有用了呢?其實只是因為現在我們不太適應小學生的題目了,畢竟教育也在革新換代,也在不斷的創新。
  • 「4+1+6=?」小學生回答11,卻被老師直接打叉,家長們怒了
    「4+1+6=?」小學生回答11,卻被老師直接打叉,家長們怒了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也在不斷的與時俱進,近幾年中國的中小學教育,已經開始漸漸擺脫應試教育,而是在教育中融入更多的新元素,鍛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和應變能力,比入高考題越來越靈活,就是很好的體現。
  • 超懶小學生寫作業走紅,老師看完左右為難,想打叉又覺得沒有錯
    對於小學生來說,寫作業是非常常見的一件事情,同時也是很多小學生都不願意去做的事情,於是在寫作業這件事情上,他們可以說是絞盡腦汁。大部分小學生都希望自己能夠快速寫完作業,這樣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於是就會有一些小學生在寫作業的時候出現投機取巧的情況。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超懶小學生寫作業走紅,老師看完左右為難,想打叉又覺得沒有錯。
  • 小學生「4+6+1=11」被打叉,老師給出的解釋,家長無法認同
    孩子念小學時,孩子的作業家長還算招架得住。小學生"4+6+1=11"被打叉王女士的小孩正在上一年級,數學成績一向都是不錯的,考試差不多都是滿分,從來沒有考低於98分。但是,那一次的考試,她的小孩卻只考了95分。王女士便問孩子錯哪了,孩子拿出考卷給黃女士一看,原來是錯了一道應用題,所以被扣了五分。
  • 女兒3+4+1=8被打叉,寶爸生氣質問老師,聽完老師解釋後連連道歉
    女兒3+4+1=8被打叉,寶爸生氣質問老師,聽完老師解釋後連連道歉婷婷今年上一年級了,她的爸爸每天都會監督她寫作業,這也是婷婷爸爸最頭疼的一件事。婷婷今年上一年級,學到加法運算,一天,婷婷做的試捲髮下來,爸爸照常給她檢查,發現了一題被老師改錯了,3+4+1=8明明是對的。於是他便去找老師理論,質問老師為什麼給孩子判錯讓孩子白白丟掉五分。
  • 我女兒哪錯了?3600÷9=400被打叉,家長質問老師卻反遭打臉
    最近一位家長和老師因為一道題產生誤會的事情引起了我的興趣,張女士在檢查自家孩子作業的時候,發現有一道題乎被老師判錯了:鋼琴店進了9把鋼琴共計3600元,請問每一把售價多少元?3600÷9=400,似乎是一道非常簡單的四則運算習題。
  • 【法案故事】小學生課間玩鬧磕傷門牙,家長索賠2萬,法院怎麼判?
    【法案故事】小學生課間玩鬧磕傷門牙,家長索賠2萬,法院怎麼判?-12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兩名小學生課間嬉戲
  • 「我孩子錯了嗎?」3600÷9=400被打叉,家長質問老師反被「打臉」
    老師批改作業打了大大的紅叉,兒子生氣地回家責怪媽媽,說這個問題錯了。楊女士認為老師改錯了,很不理解,跑到學校找老師理論,但被老師說教了一番。原來她計算的400是小提琴的進價,但問題是售價是多少,所以正確答案不是400。
  • 小學生「狂草」字體走紅,字體豪放灑脫,判卷老師看後心亂如麻
    從學生時期開始,家長對於學生的字體就是非常的重視,從小就開始練習各種字帖,學生寫字的時候家長在一旁也跟著著急,恨不得直接替學生寫的好看點。不得不說,小學生是一個很「雙標」的生物,對待玩的事情上面,那叫一個動力十足,活力滿滿,但是對待學習上面,那分分鐘讓人見識到什麼叫做「崩潰」。
  • 「我前面4人後面6人,隊伍共幾人?」孩子寫11人,卻被老師打叉
    其實,很多小學生的題目,並不是說真的有多麼多麼難,要父母懂得很多公式定理才可以解答。而是這些題目真的很"繞",寫起來就像是在做腦筋急轉彎一樣。"我前面4人後面6人,隊伍共幾人?"孩子寫11人沒對上一年級的兒子康康,一放學回來就跟爸爸哭訴,說自己的作業寫錯了。
  • 孩子答3600÷9=400被打叉,家長質疑老師判錯,聽完老師解釋後服氣
    因此,很多家長都會特別看重孩子試卷上的錯題,通過錯題能了解孩子在學習上存在哪些問題,這樣才能查漏補缺,幫助孩子提升成績。 孩子一道數學題被打叉,家長提出質疑,結果反被老師「打臉」
  • 數字8不是封口的?班主任數次強調不要亂教,家長:大學白念了
    其他的家長的小人之心,小石榴班主任並不知情,當拿出教材後,教材上的數字確確實實是沒有封口的8時,這些家長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不過為啥好幾十年的數字8突然就不封口了呢。,家長弄清了,為什麼數字8不封口了。
  • 大選「打錯叉」怎麼辦?馬委員會:畫錯選票可更換
    其中就包括「選民在選票劃下『打叉』後,才發現自己『選錯了』,這時是否可要求更換選票?」新加坡《聯合早報》31日報導稱,馬來西亞選舉委員會30日表示,只要選票還沒投進投票箱,選民都還有權利要求更換選票。但選委會強調,雖然沒有條例規定選民可以更換選票多少次,但這並不表示選民可以「亂來」。
  • 「你為啥學習不好?」寶爸質問女兒,孩子的回答讓他啞口無言
    相信很多孩子都經過爸媽的靈魂拷問:你為啥學習不好?一般這種情況下,孩子都會用沉默代替回答,靜靜接受家長的教育。而有個孩子,卻是一股"清流",面對爸爸的質問,她把爸爸懟得啞口無言。01"你為啥學習不好?"
  • 「11-7=4」被老師打叉?媽媽怒找老師理論,老師的解釋令寶媽無語
    如果你的孩子,數學卷子因為11-7=4被老師打叉,你會到學校找到老師討要說法嗎?我肯定會,我第一反應是這個老師八成不是一個負責人的老師,這樣簡單的題目都能給判錯,說啥不得理論一下。之前我在網絡上就看到這樣一件事兒,孩子把卷子拿回家,寶媽看到了11-4=7被打叉,於是怒找老師理論,質問「我家孩子錯哪了」?
  • 前面四個人後面六個人,孩子答一共11人被打叉,老師的解釋很牽強
    最近網上一道小學生數學題惹起了爭議,這道數學題是這樣的:佩奇前面有4個人,後面有6個人,隊伍一共幾人?學生答11人,老師卻給打叉。家長在群裡議論這件事,老師出來解釋,因為題目說的是小豬佩奇前面4個人,後面6個人,隊伍一共有幾人?小豬佩奇是一頭豬,不能算作是人,所以答案應該是10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