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廷燦,小秦氏的女兒,因為容貌和才情頗像大秦氏,所以她更是顧偃開最疼愛的嫡女。
說白了,顧廷燦的出生,就是小秦氏用來固寵的工具。
原著小說對顧廷燦的筆墨不多,但寥寥幾次描寫,已經把這個人物的形象刻畫的十分透徹。
顧廷燦的姻親,可以說是顧家所有後輩裡結的最好的一個,這門婚事是她自己「憑本事賺來」的,可是也是她自己「憑本事失去」的。
的確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01
顧廷燦嫁給了慶昌公主的三兒子韓誠,兩人的婚事,頗有一番意趣。
在一次簪菊詩會上,慶昌公主的三兒子韓誠讀到了這位「傳奇才女」的詩作,驚為天人,誓要娶她為妻,便求自己的母親慶昌公主去顧府提親。
風花雪月,你儂我儂的美好日子,只持續了幾個月,終將被家長裡短,一地雞毛的爭吵所代替。
顧廷燦就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跟大秦氏一樣,不斷要求別人去哄著她,捧著她,巴不得所有人都圍著她轉。
去給公主婆婆請安,她推說自己身子弱,還要頂著日頭去做這做那,韓誠也只是提醒了她幾句,顧廷燦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一樣:
「敢情天底下只你一個是大孝子,你不單有母親,還有妻子呢!我爹比你能耐大了去了,也知道疼我大姨母,為著妻子什麼都肯。百年修得共枕眠,我才是你最該疼最該惜的人。只知道一味愚孝,也一點不顧惜妻子苦痛,你算什麼男人!」
一開始丈夫還覺得她是我見猶憐,不同尋常女子的平凡,可時間久了,韓誠畢竟不是顧偃開那樣的「缺心眼」,由著她不管不顧的胡鬧。
慢慢的兩人就生了嫌隙,漸漸的,韓誠連她的房間都很少去了,顧廷燦也依舊清高的做著自己在顧家的「大小姐夢」。
幾年下來,顧廷燦沒有生下嫡子,婆婆對她這樣目無尊長,沒有當家主母樣子的兒媳婦也十分厭惡。
慶昌公主也不是吃素的,直接給韓誠娶了二房,二人還生下了孩子。
02
沒有嫡子的顧廷燦,日子越加難過。韓誠看著自己滿心歡喜求娶來的妻子,想好好對她說話,緩和關係。
結果顧廷燦馬上搬出自己的父親和大姨母:
「書上說,勿以妾為妻,你算什麼讀書人,屋裡三妻四妾,還討二房,把明媒正娶的媳婦撂在一旁,在那兒跟妾室一個接一個地生孩子,要是我爹還活著,定打死你這個無行的女婿……」
把韓誠氣得,忍無可忍,破壞了兩人最後的情分:
「你爹遇上秦家女,才是倒了八輩子的血黴!險些弄得無嗣不說,末了,差點家破人亡,幾十年的老宅叫你那好三哥一把火燒了!我雖沒出息,卻也不敢學嶽父!」
從那以後,兩人的夫妻情誼蕩然無存,顧廷燦只是空有當家主母的名分。
小秦氏屢次迫害顧廷燁和盛明蘭,最終得到了應有的懲罰。顧廷燦不僅沒有意識到母親的錯誤,反而想要報復顧廷燁。
顧廷燦委託貼身丫鬟玲兒幫自己遞東西出去,想要告顧廷燁一狀。可是,她平日裡一直虧待玲兒,玲兒不僅沒幫她做事,反而將此事報告給了公主。
公主截下了書信,把顧廷燦囚禁了起來。若不是礙於顧府的面子,為顧家下一代的兒女著想,顧廷燦早就被休回家去。
最後,顧廷燦一直被軟禁在公主府,悽涼的過完一生。
03
回顧顧廷燦的一生,她一直活在小秦氏和顧偃開一起給她造的夢裡,且這場夢從沒醒過。
小秦氏為了讓顧偃開能多「愛」自己一點,不惜利用女兒,從小教育顧廷燦:你只有模仿大姨母,你和我的日子才能過得更好些。
的確,小秦氏這一招很有效,顧偃開特別寵愛顧廷燦。
顧偃開為了滿足自己「希望大秦氏還在人世的幻想」,可以說是對顧廷燦千依百順。
他的這種千依百順,會讓顧廷燦誤以為,自己可以不學管家,刺繡,廚藝等當家主母應學的這些東西。
她只要會風花雪月,吟詩作對,甚至「柔弱不能自理」,只要跟大秦氏一樣她就能得到,她想得到的幸福。
可惜,她模仿得四不像,即使模仿得天衣無縫,又如何呢?
要知道,大秦氏到十八歲都沒人敢娶的,也就顧偃開這樣的「缺心眼」,以命相逼,才讓父母接受了「好人家都不敢娶」的大秦氏。
現實殘酷,夢想易碎。
我們這一生要面對很多的起起伏伏:學業的壓力,工作的殘酷,婚姻的瑣碎,有多少人為了現實放棄了理想。
但,你放棄的,是夢想還是理想?
著名作家三毛曾經說過:「夢想,可以天花亂墜,理想,是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的坎坷道路。
就像顧廷燦一樣,她只願意活在,讓自己覺得舒適的夢裡,不管有多少人嘗試叫醒她,可她卻從未想辦法走出舒適圈,也不願意為了生活和現實改變。
不管是女人還是男人,走出去,寧願去面對殘酷現實,也不要在原地做夢。
因為你要明白:人到一定的年齡,得學會自己撐傘,沒人有義務冒著大雨來接你。
我是微談說情感,用文字陪你霧裡看花,挑燈望月。專注書評,影評,劇評。目前《知否》書評已更新52篇,喜歡請點關注。
《知否》原著手段不輸小秦氏的大秦氏:扎手玫瑰,顧偃開被騙一生
《知否》原著:使出「火牛陣」的琉璃夫人,會愛自己的女人多酷
《知否》原著三對「利益婚姻」:是現今婚姻的鏡子,這一對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