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您好,我是重慶『雷鋒的士』的計程車司機,請問需要我幫你提行李嗎?」55歲的孫曉平操著一口不算流利的普通話,穿行在計程車與乘客之間,從乘客身上卸下的是滿臉感激,而自己接過來的則是乘客對自己的信任。
這個春節,重慶主城區1.5萬輛巡遊出租汽車駕駛員堅守崗位、全勤提供晝夜運輸服務,滿足各區域市民出行的需求,其中,主城區1500餘輛「雷鋒的士」的司機也主動放棄和家人團聚的機會,夜間分時段到車站為乘客提供運輸服務。同時,像孫曉平這樣的「雷鋒的士」志願者,更是發揚雷鋒精神,主動到車站協助乘客提拿行李、幫扶乘客上車,溫暖每一位乘客的回家路。更值得一提的是,孫曉平不但自己做雷鋒,還把妻子和兒子也帶上。「平時他們忙,沒時間關注我的工作,春節來了,當一盤志願者,也算一種收穫。」
孫曉平和其他雷鋒的哥一起給乘客提行李
面對乘客「懷疑」
他們從容應對主動服務
2月11日凌晨1點,大年初七。
55歲的孫曉平面相謙和,穿行在火車北站北廣場的計程車乘車點。
「來,讓你媽媽抱著你,我幫你們放行李吧。」孫曉平的一句話,讓正愁不知道怎麼辦的一位年輕女乘客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你們重慶計程車司機還幫我們拎行李呀?」女乘客看著孫師傅,微笑中帶著一絲懷疑。
「你看我這個馬甲,是重慶雷鋒計程車的司機才有的,我們全部都在車站樞紐幫助大家順利回家。」 孫曉平一邊說,一邊麻溜地把行李放進了後備箱。
女乘客剛要打開前門,被孫曉平笑著阻止了,他打開後門:「你抱著孩子,坐後排更安全一些。」說完,女乘客抱著孩子鑽進車廂,孫曉平為她關好車門,計程車駛離現場。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才總算把先前積壓的乘客都送走了。
休息時,孫曉平向身旁一位計程車司機透露做志願服務的心得體會:「別個懷疑很正常,你認認真真給他們解釋,人與人之間還是有起碼的信任的。」說完,一口氣喝掉了杯子裡的水。年輕的司機一邊點頭一邊回答:「要得,我也主動一點。」
他的哥們在車站過年
沒時間團年
帶上一家人當志願者
「孫師傅,今年又是一家上陣嗎?」認識孫曉平的的哥笑著問他,「對頭,年三十都在這裡過的,我們一家三口在一起,也是團年啊。」
孫師傅告訴慢新聞記者,自己老婆曾經是一家銀行的管理人員,後來自己開了公司,如今兒子大了,即將成為航空公司的飛行員,家庭還算幸福美滿,但因為自己工作的特殊性,過年團聚對於他們家來說,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要麼我上班,要麼兒子上學,只有老婆一個人。」從那時開始,孫師傅就萌生了想法,反正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團年,索性自己上班做志願服務的時候,把家人帶起,「別個千裡迢迢才能團聚,我們做志願服務就是團聚,多好。」
三年前,當孫曉平開始在春節期間為乘客服務時,48歲的愛人甘明霞也加入到這個隊伍之中,從最初的不解、不懂如何給乘客服務,到後來嫻熟地為乘客提行李,並積極給雷鋒計程車提出好的建議與意見,「現在已經把她納入我們當中的一份子了。」
孫師傅的兒子孫寧男是一名航校的學生,原本初六這天約了朋友一起吃飯,但他看到父母在外給乘客服務,覺得自己也應該盡一份力,於是拒絕了朋友的飯局,穿著志願者背心和父母一起做志願服務。
「今後我開飛機是服務乘客,現在我給乘客提行李,也是服務乘客。」孫寧男說。
為乘客搬行李
1000多輛雷鋒的士
照亮乘客的歸家路
春節期間,重慶市運管局工作人員也一直堅守在出租汽車乘車點。出租處處長王偉介紹,每年春運,大家都在準備過節,但是運管部門和道路運輸從業人員卻是在「過關」。為了保障旅客回家路「最後一公裡」無憂到達,每年春節期間,市運管局都會組織安排1500輛「雷鋒的士」分時段進入重慶西站、重慶北站北廣場候客,隨時補充站內運力需求,並調度安排30餘名」雷鋒的士」志願隊員到站為旅客提供乘車服務,幫助乘客提拿行李上車。
記者在重慶西站計程車上客點看到,一些「雷鋒的士」司機也在主動幫助乘客提行李。「我這是一輛四星『雷鋒的士』,我的車是出了名的乾淨。」的哥李師傅自豪地說。每次上班前,他都會將計程車裡裡外外打掃乾淨。「我把計程車當成我的半個家,乾乾淨淨的不僅乘客舒服,我開起車來心情也好。」
輪到李師傅上客,李師傅先下車幫助乘客將行李放入後備廂,然後為乘客打開車門。乘客上車後,一名雷鋒車隊隊員將新年小禮品中國結送給乘客:「這是『雷鋒的士』送你的禮物,歡迎回家,一路平安!」乘客直呼感激。
作為一名夜班計程車司機,李師傅常年晝伏夜出,幾天和家人打不上照面。今年春節,李師傅仍要上班不能休息,「我好多年沒和家人過除夕了,一起吃年夜飯對我來說都有點奢侈。」談起家人,李師傅有些愧疚,「他們都要照顧我的時間,等我放假了再一起吃飯,這麼多年家人都習慣了。」
截至2019年春節黃金周,主城區1.5萬輛巡遊出租汽車共運輸乘客52.2萬車次,進入重慶西站、重慶北站的巡遊出租汽車也達到了7.8萬車次,其中在夜間分時段進入兩站的1500餘輛「雷鋒的士」共運輸旅客約1.2萬車次,近3萬名乘客安全到家。
「雷鋒的士」司機為乘客服務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通訊員 彭登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