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與紅玫瑰|紀念冰心誕辰120周年

2021-01-09 作家文摘報社

今年是冰心先生誕辰120周年,中國作家協會、中國現代文學館等單位組織了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冰心女兒吳青,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李敬澤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向冰心墓敬獻紅玫瑰,緬懷一代文學巨匠。

冰心玫瑰

玫瑰花是冰心先生一生最愛的花。童年時代,她在《紅樓夢》裡看到小廝興兒形容探春的傳神句子,「三姑娘的諢名兒叫『玫瑰花兒』,又紅又香,無人不愛,只是有刺扎手」,便對這種既濃豔又有風骨的花十分嚮往,但那時還沒有具體領略到它的色香和那尖銳的刺。

晚年冰心。新華社資料片

她和玫瑰花接觸,是從青年時代開始的。1918年秋天,冰心到協和女子大學理預科讀書,校址在北京燈市口佟府夾道(今同福夾道)。在明代嘉靖年間,這裡是宰相嚴嵩之子嚴世蕃的府邸,清朝初期賜給順治皇帝的佟妃——康熙皇帝生母佟佳氏的家人佟國綱、佟國維居住,被稱為「佟府」。協和女大的大禮堂就是佟府的三間大廳堂打通改成的。廳前的臺階很高,走廊也很長,廊前臺階旁種著一行猩紅的玫瑰。冰心與玫瑰一見鍾情,自第一次映入她的眼帘,就一輩子愛上了它。

這一行玫瑰又高又大,枝葉濃密,花朵大得像碟子,同學們喜歡坐在花下草地上,在香氣氤氳中讀書,也愛摘下一朵含苞的花蕊,插在髻上。冰心坐在玫瑰花下,寫下一首新詩《玫瑰的蔭下》。她藉助玫瑰的色彩和花香,寫出了心情的轉變:從濃濃的盼望到淡淡的失望,刻畫得細膩真切。授人玫瑰,手有餘香,冰心筆下的玫瑰不僅象徵著美,更象徵著陪伴與廣博的愛。

這種「冰心玫瑰」的風骨在她的早期作品《繁星·春水》有鮮明的體現。「玫瑰花的刺,/是攀摘的人的嗔恨,/是她自己的慰樂。」(《繁星》三二)短短三句話,仿佛讓人看到,嬌柔的玫瑰花,宛如一個哨兵,時刻用堅硬的刺作為武器,保護著自己的美麗和尊嚴。玫瑰刺使玫瑰柔中帶剛,增添了幾分王者的風範,凸顯出玫瑰高貴不凡、卓爾不群的氣質。

冰心老人與兒童文學作家葛翠琳(右)、女兒吳青一起欣賞孩子們寄給她的生日禮物。新華社資料片

「玫瑰花映出了冰心的影子。冰心的作品裡,閃爍著玫瑰花的美麗、芳香和風骨……」 冰心獎評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兒童文學作家葛翠琳在她的散文裡這樣寫道。

1929年與吳文藻結婚後,冰心有了自己的家。她便在廊前種了兩行德國品種的白玫瑰,花開得很大,花期很長,從陰曆三月三,一直開到九月九,因此她家的花瓶裡繁花不斷,也經常送一些給朋友或學生。

上世紀80年代初,吳文藻、冰心(左一)與學生林耀華(右一)合影。新華社資料片

新中國成立後,冰心的宿舍是單元房,樓上沒辦法種花,樓下的兩家年輕人都是玫瑰花愛好者,花圃裡栽滿了各色的玫瑰。年輕人知道冰心喜歡玫瑰,每天清晨整理花圃時,都會給她送上來帶著朝露的玫瑰,從春天開的第一朵直到秋後開的最後一朵。每天早起,還在洗漱的冰心聽到輕輕地叩門聲,喜悅就像泉水似的立刻湧溢出來。

在冰心先生的書桌上,永遠擺放著一瓶玫瑰。客人拜訪,大多都會帶束紅玫瑰送她。她說:我一生喜歡玫瑰,朋友們每每來看我,送上一束鮮豔的玫瑰,比什麼都珍貴,使心靈得到慰藉。

1991年5月,鐵凝手捧一束玫瑰,和散文家周明一道去拜望冰心。冰心坐在書桌前,短髮齊齊整整,面容很有精神。鐵凝把鮮花送上,周明要拍照,冰心說:「來,讓我拿著花。」冰心請他們喝茶、吃糖,然後說:「搬把椅子坐在我身邊吧,這樣離我近些。」鐵凝坐到了她的身邊,她清澈的目光落在鐵凝的身上。在安靜中,鐵凝獲得了一種可以觸摸的生命激情。

2000年9月28日,在冰心去世整整19個月之後,一種法國玫瑰新品種在首屆中國昆明國際花卉節上被正式命名為「冰心玫瑰」。這是歐洲玫瑰家族第一次用中國人的名字來命名。「冰心玫瑰」是法國園藝家花了15年心血培育出來的玫瑰花,花朵碩大,猩紅濃豔,香味撲鼻。

與巴金的世紀友情

中國文人有「以文會友」的傳統。在巴金七八十年的文學生涯中,他與很多作家結下了深厚友情,與冰心的交往,堪稱是最真、最美、最純的樂章。戲劇家張光年說:「冰心與巴金,這兩位文學大師的深厚友情,是當代文壇的佳話,是文學史上不朽的友誼之歌。」

2019年11月25日,在上海徐匯藝術館展出的巴金與冰心的手札。新華社記者 任瓏 攝

五四運動把年僅19歲的冰心推上文壇,她用獨具風格的小說針砭時弊。1919年5月4日,為阻止北洋政府在出賣青島的巴黎和約上簽字,北京的大學生上街遊行,火燒趙家樓。作為協和女子大學的學生,冰心聽了無比激動,第二天便參加了北京女學界聯合會宣傳股的工作,投入到學生愛國運動之中。9月18日至22日,她第一次使用筆名「冰心」,在《晨報》上連載小說《兩個家庭》,引起強烈反響。冰心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接連發表了《斯人獨憔悴》《去國》《超人》等一系列「問題小說」,奠定了她在文壇上的地位。

1921年,成都17歲的學生李堯棠(巴金原名)和他三哥李堯林讀到了冰心的小說《超人》。因為少年失母,性格比較孤寂的李堯棠,從冰心的作品裡感受到了人間的愛和真情,得到了溫暖和安慰,並從她那親切而美麗的語句裡重溫了永久失去了的母愛。巴金回憶說:「現在我不能說是不是那些著作也曾給我加添過一些生活的勇氣,可是甚至在今夜對著一盞油燈,聽著窗外的淅瀝的雨聲,我還能想起我們弟兄從書上抬起頭相對微笑的情景。」

自1922年元旦起,冰心陸續在《晨報》上發表了泰戈爾《飛鳥集》式的短詩《繁星》和《春水》,開闢了一個小詩流行時代,「繁星體」和「春水體」蔚然成風,風靡一時。受冰心影響,李堯棠開始學習寫新詩,並在鄭振鐸主辦的《文學旬刊》上發表了他最早的文學作品《被虐者底哭聲》(12首)。1923年5月,李堯棠離開他成都的大家庭搭船去重慶,經過瀘縣時,特地上岸買了一本《繁星》,以陪伴漫長的旅程。

巴金與冰心第一次見面是在1933年。當時巴金正在北平小住,與鄭振鐸、章靳以等一起創辦《文學季刊》。冰心與周作人、朱自清等人出任編委。

那是一個初夏的早晨,在燕京大學燕南園寓所,陽光從窗外湧瀉進來,照耀在書桌上一瓶鮮紅的玫瑰之上。巴金在冰心好友章靳以的陪同下來到冰心家,為《文學季刊》組稿。冰心大他們幾歲,便把他們當作小弟弟看待,談起話來隨便、自然。靳以很健談,熱情而活潑。巴金比較沉默,靦腆而帶些憂鬱。

那時冰心已經讀到巴金的一些早期作品,對他比較了解,知道巴金在陳腐的封建大家庭裡生活了十幾年,他「充實」的心裡有著太多的留戀與憤怒。他要甩掉這十幾年可怕的夢魘。他離開了這個封建家庭,同時痛苦地拿起筆來,寫出他對封建制度的強烈控訴。他心裡有一團憤怒的火,不寫不行,他不是為了要做作家才寫作的。

冰心與巴金。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為作者提供

1940年,冰心前往重慶,第二年在重慶郊外的歌樂山購買了一所沒有圍牆的土屋,和孩子們住在那裡。巴金到重慶時,必到山上去看她,談各自的寫作。巴金走後,冰心在深夜的深林裡,聽到杜鵑終宵啼吟,就會聯想起巴金這個「在暗夜裡呼號的人」。

巴金了解冰心當時生活十分拮据,便想辦法幫她解決燃眉之急。抗戰前,冰心每月都能收到北新書局支付的《冰心全集》稿費,抗戰中,稿費斷了,她的生活也陷入困窘。在一次茶會上,巴金同冰心談起她的著作,說:「你的書應該在內地重印。」冰心信任他,就說:「這事就託給你去辦吧。」巴金回答:「好,讓我給你重編一下。」

巴金接受委託,在北新書局《冰心全集》的基礎上重新修編,以《冰心著作集》為總名,編成小說集、散文集、詩歌集三冊。巴金推薦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很快,冰心收到了上海開明書店預支的1500元版稅,終於可以在陰曆年底還清上海的一筆債務。1943年7月至9月《冰心著作集》三冊陸續出版。

冰心和巴金兩個人的友情,自1953年起,漸漸傳遞到兩個家庭。雖然一個在北京,一個在上海,但兩家人來往日密,親如一家。這種美好的交往持續了13年。後來,一場歷史浩劫把這對摯友完全隔絕了,音信杳渺達11年之久。1977年,巴金平反覆出,當冰心從《文匯報》上重新讀到他的文字時,異常激動。從此,這兩姐弟又回到了從前美好的時光裡,他們時常見面,促膝暢談。

愉快的日子就像一場永遠也醒不了的好夢。1980年4月1日,以巴金為團長,冰心、林林為副團長的中國作家代表團一行12人啟程赴日訪問,為期16天。

在一個沒有活動安排的晚上,年輕團員們都去逛街了,招待所裡只剩下他們兩個。在客廳,平時不善言辭的巴金,滔滔不絕地同冰心一直談到午夜12點。冰心擔心他的身體,就催他說:「巴金,我困了,時間不早了,你這幾天也很累,該休息了。」他這才回去睡覺。

1981年12月,巴金(左二)及女兒李小林,夏衍(右三)、沈寧(右四、夏衍之女)與著名作家冰心(右二)及女兒吳青(右一)在北京合影。新華社資料片

1989年1月,冰心把巴金寫進了「關於男人」系列,題目是《一位最可愛可佩的作家》。這是她第一次在「關於男人」系列中寫到一位還活著的、她所敬愛的人。在給巴金的信中,她說:「現在我想我已88歲了,也是『行將就火』,若不趁我還有一口氣,不把幾個我敬愛的男人寫出來,等死了就來不及了。不過寫了你以後,再寫什麼人就費斟酌了。」

1993年,巴金已屆90歲高齡,冰心則已94歲了。在巴金生日前夕,冰心囑咐中國作協的同志到上海後替她置辦一個用紅玫瑰組成「壽」字的花籃送給巴金。她說:「玫瑰不但有顏色還有刺,說明有風骨,它與別的花不同,以刺聞名。一個人沒有刺,也就沒了風骨。巴金是個有風骨的人,他提倡講真話。」

冰心與巴金,均是有著玫瑰一樣有風骨、講真話的文學巨匠。

1996年新春,冰心緊緊握著手中的筆,顫抖著,艱難地寫下幾行短短的文字,「巴金老弟:新春快樂」。巴金工工整整地寫信祝賀冰心大姐「春節愉快 萬事如意」。

1997年2月22日,冰心給巴金寫信,只有兩句話:「我想念你——多保重。」6月22日,巴金回信,也只有短短的一句話:「冰心大姊:我也想念您!」

短短的一聲問候,蘊含著一世紀的牽掛。

1999年2月28日,冰心謝世,所有人向巴金封鎖了這一消息。3月的一天下午,巴金終於從搶救室轉到監護病房。已有20多天沒開口說話的巴金,突然嚅動嘴唇,似乎在說著什麼。女兒李小林趕忙湊上前去細聽,終於聽清楚三個字:「打電話。」李小林問:「打給誰?」巴金很快回答:「給冰心。」在場的人都愣住了。李小林急忙找話搪塞:「醫院的電話不能打長途,晚上回家打。」巴金卻不依,要她現在就回去打。李小林又問了一句:「你要說什麼話。」巴金說:「告訴她,我沒事。」而此時,冰心的骨灰剛由家人迎回家中。

像花一樣的朋友

2020年9月至11月,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辦了以「墨上筆端總關情」為主題的冰心捐贈書畫展,展出了冰心先生捐贈的24幅繪畫、11幅書法作品和部分手稿,有湯定之、陳伏盧、沈尹默等老前輩的字畫,也有時人蕭淑芳、胡絜青、趙樸初等人的字畫,每幅作品都有故事,每一張都深含著文化、藝術與情誼、情趣。

在展廳裡,有幅梁實秋先生的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生(間)好時節。」這是1982年夏天,梁實秋在美國為30多年未曾見面的老友冰心夫婦書寫的一首禪詩《平常是道》。那一年梁實秋79歲,冰心82歲。該詩為宋朝無門慧開禪師所作,收錄到其評釋古代禪門公案的一本書《無門關》中。書法中的「生」原文為「間」。梁實秋委託長女梁文茜回國時代他贈予冰心夫婦。

梁實秋為冰心夫婦書寫的《平常是道》。

冰心和梁實秋的最初相見頗有戲劇性。1923年8月3日,他們作為中國赴美留學的學生一起乘坐輪船前往大洋彼岸。在船上,經許地山介紹,冰心認識了梁實秋。他們有段經典對話。梁實秋禮貌地問冰心去美國修習什麼專業,冰心說「文學」。當冰心禮節性地問梁實秋學什麼專業時,他的回答是「文學批評」,這樣話就談不下去了。冰心給梁實秋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一個不容易親近的人,冷冷的好像要拒人於千裡之外的感覺」。

其實在沒有見面之前,他們心裡已經有了些許芥蒂。原來梁實秋7月份剛發表過一篇批評冰心的文章,認為詩必須是情感充沛的,而冰心的詩讓人感覺冷森森的戰慄。「冰心女士是一個散文作家、小說作家,不適宜於詩;《繁星》和《春水》的體裁不值得仿效而流為時尚。」但這種「批評」讓冰心難以接受。

梁實秋與吳文藻是清華的同班同學,冰心在船上開始與吳文藻談戀愛,與梁實秋的交往也就多了起來。梁實秋是個大才子,還是一個很討人喜歡、特別是很討女人喜歡的人。冰心與梁實秋很快就化「敵」為友了。他們與幾個相好的同學在一起海闊天空,談笑風生,還興致勃勃地辦了一份文學壁報,張貼在客艙的入口處,報名為「海嘯」。後來《小說月報》1923年第11期作為專輯發表了「海嘯」中的14篇作品,其中冰心3篇,梁實秋4篇。

中國著名作家冰心和她的丈夫吳文藻教授。新華社記者劉建國攝

冰心說,梁實秋是一個痴情又專一的人。有一次在編輯會後,梁實秋忽然對冰心說:我在上海上船以前,同我的女朋友話別時,曾大哭了一場,立下了三年後結婚的誓言。梁實秋的女朋友就是後來的夫人程季淑。冰心為梁實秋的真摯和坦白感到驚訝。

1924年秋,梁實秋到了哈佛,冰心在威爾斯利女子學院,同屬于波士頓地區。隨著交往的增多,梁實秋逐漸覺得冰心不是恃才傲物的人,不過是對人有幾分矜持,至於她的胸襟之曠達、感覺之敏銳、性情之細膩,均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梁實秋。新華社資料片

抗日戰爭時期,冰心夫婦和梁實秋在重慶相聚。1941年,一群文人在梁實秋的「雅舍」為他擺生日「壽宴」。宴後,梁實秋一定要冰心在他的一本簿冊上題字。冰心略加思索後寫道:「一個人應當像一朵花,不論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個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實秋最像一朵花。」

這時,圍在書桌旁邊的其他男士大為不滿,都叫著說:「實秋最像一朵花,那我們都不夠朋友了?」於是冰心說:「少安毋躁,我還沒有寫完。」接著筆鋒急轉,繼續寫道:「雖然是一朵雞冠花。培植尚未成功,實秋仍需努力!」

1949年,梁實秋到臺灣教書。1951年,冰心夫婦從日本返回中國。因臺海阻隔,彼此音信全無。上世紀60年代,梁實秋在美國西雅圖閒居,有天他讀到一篇文章,寫「冰心和她的丈夫吳文藻雙雙服毒自殺了」,非常悲痛。為紀念好友,他寫下《憶冰心》,用獨有的細膩平實筆觸,回憶了兩人近30年的友情。

時隔多年,冰心看到梁實秋寫的《憶冰心》,感慨無盡,立刻給梁實秋寫了回信,並託人從美國帶到臺灣。「我感激故人對我們的眷戀,我沒有去過臺灣,無從想像臺灣的生活情況,但北京的情況呢,紙上真是說不完,我希望實秋回來看看。」遺憾的是,梁實秋最終也沒能踏上故鄉的土地。就在他決定回來看看的第二天,1987年11月3日,梁實秋在臺北病逝。

梁文茜對冰心說:「父親去世時一點痛苦都沒有,您不要難過。」冰心說:「我怎能不難過呢?我們之間的友誼,不比尋常啊!」梁實秋的續弦韓菁清在處理完喪事後,專程飛往北京,替梁實秋完成未了的還鄉心願。

1987年12月1日,歐美同學會在北京為著名文學家梁實秋先生舉行追思會。梁先生生前好友冰心因年事已高未能前來,特請老舍夫人胡絜青代讀她寫的悼詞。新華社記者馬揮攝

當時已是87歲高齡的冰心,由於失去老朋友,在悲痛中,一個月內連續寫了兩篇悼念文字。一篇是《悼念梁實秋先生》,發表在《人民日報》;一篇是《憶實秋》,刊登在上海《文匯報》。看得出,兩篇文章冰心均是和淚而作。

世事滄桑心事定

在收藏的字畫中,冰心最喜歡梁啓超書寫的對聯:「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嶽夢中飛。」這兩句詩選自清代思想家、文學家龔自珍的《己亥雜詩》。

龔自珍的詩,冰心讀過不少,也很喜歡。《己亥雜詩》是一組自敘詩,共收七絕315首,寫他的平生出處、著述、交遊等,或議時政,或述見聞,或思往事,題材十分廣泛,內容複雜。「世事滄桑心事定」 出自第149首,「胸中海嶽夢中飛」出自第33首。雖然世間之事如滄海桑田般變化,內心卻篤定如常。即使遭受權貴的排擠和打擊,也並非全是壞事。這也正是冰心當時的內心寫照,也是自勉。

冰心和她的寵物小白貓。新華社資料片

1924年,冰心在美國沙穰療養院養病時,思念祖國的心情無法遏止,特意將這副聯語寄給當時的《晨報》編輯、她的表哥劉放園,託他請人書寫裝裱。劉放園接到信後,便請著名學者、社會活動家梁啓超先生書寫。梁啓超沒有馬上寫,卻一直掛記在心。到來年的「浴佛日」,他提筆書就,贈予冰心。當時社會動蕩,時事多變,再加上梁夫人去世,面對「滄桑世事」,梁啓超恐怕與冰心的心境大致相同。

冰心一直把這副對聯視若珍寶,經年累月,歷經磨難,始終作為人生良友伴隨左右。在以後的幾十年中,梁啓超的這副對聯和吳作人畫的熊貓,一直掛在冰心簡樸而溫馨的小客廳裡。

杜宣的詩與沈尹默的字

為提高我國少年兒童的讀寫能力和綜合素質, 1963年,在冰心、葉聖陶、茅盾等著名作家的倡導和努力下,共青團中央和中國作家協會決定聯合創辦一家兒童期刊。經過反覆討論,擬定雜誌名稱為《兒童文學》,並請著名書法家沈尹默書寫刊名。

為鄭重起見,主辦方預備派人赴上海,面請沈老題字。恰巧,時任中國作協理事的冰心要陪同日本女作家三宅豔子訪問上海,便領受了這項任務。

圖為80高齡的著名書法家沈尹默在上海市少年宮給孩子們作執毛筆的示範動作,並講解寫字時怎樣運用腕力。新華社記者王子瑾攝

8月19日,下著大雨,冰心在巴金、蕭珊夫婦和劇作家、散文家杜宣的陪同下,驅車來到上海虹口區海倫路沈宅。他們受到主人的熱情歡迎,沈夫人拿出精心準備的點心和冰激凌招呼客人。賓主圍坐在沈家簡樸的客廳裡,邊吃邊聊,歡聲笑語,十分融洽。

沈尹默得知冰心為兒童刊物之事而來,欣然答應書寫刊名。他眼睛高度近視,筆墨紙硯由夫人準備好,一一擺放在書桌前。他拿起一支毛筆,在一張大風堂定製的夾江紙上,「嗖嗖嗖」幾筆,便寫就「兒童文學」四個漂亮的王體大字。又接連重寫數張,供大家挑選。冰心連聲道謝,小心翼翼地把所有作品包好,準備回京復命。

這時,巴金取出隨身攜帶的一把紙扇,請沈老題字。沈尹默爽快地在扇面上題詩一首,筆勢雄健,一氣呵成。見巴金久久把玩扇子,愛不釋手,老書法家興致更高了,提議由杜宣吟詩,他來書寫。

沈尹默「今日重遊不忍池」。

杜宣吟誦了他1963年訪問日本時寫的一首詩:「今日重遊不忍池,櫻花已落我來遲;不堪瘦損山頂雪,卻喜新添劫後枝。碧水有情迎舊燕,東風無際拂紅旗;他年再度東來日,應是萋萋芳草時。」 沈尹默當場展紙揮毫,錄杜宣的詩,並將當時的情景跋於詩後,贈送給客人。巴金、冰心都曾多次訪日,自然也有不少共同的感受。

最受孩子們歡迎的「舒伯伯」

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展出的冰心捐贈書畫中,老舍夫人胡絜青的《錄老舍贈冰心詩》吸引了觀眾駐足欣賞:中年喜到故人家,揮汗頻頻索好茶;且共兒童爭餅餌,暫忌兵火貴桑麻。酒多即醉臨窗臥,詩短偏邀逐句誇;欲去還留傷小別,階前指點月鉤斜。

胡絜青《錄老舍贈冰心詩》。

這首詩是1940年老舍先生在準備拜訪冰心夫婦前作的。1979年夏天,老舍夫人胡絜青在家翻揀整理老舍留下的書籍手稿時,在一部《韻文與散文》的校樣中,發現了一張老舍當年在重慶書贈冰心夫婦的詩箋。睹物思人,胡絜青工整整地把這首詩書寫成橫幅,裝裱後送給老友冰心。

老舍詩前有註:「久許文藻冰心登山奉訪,懶散至今,猶未踐諾,詩以至歉。」說明這首詩在拜訪前就寫好了。人未到,老舍先生就已經身臨其境、倚窗醉臥了。當年老舍先生在給梁實秋的信中也抄錄了這首詩,但把「暫忌」改為「暫忘」,「階前」改為「門前」,兩字之改,更加親切口語化了。只是胡絜青見到的是初稿,梁實秋所藏為改稿。

這是冰心同著名作家老舍之子舒乙交談。新華社記者楊飛攝

冰心與老舍的交往起始於上世紀30年代初。一個冬日的下午,鄭振鐸帶著老舍來到京西燕京大學冰心的家。在介紹寒暄倒茶的工夫,老舍已經和冰心5歲的兒子頭頂頭地跪在地上找玩具狗熊了。直到孩子高興地抱著玩具狗熊玩去了,老舍才撣撣褲子坐下來交談。冰心對老舍的第一印象: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孩子的人。

冰心與老舍過往從密是在抗戰時期的陪都重慶。冰心避居歌樂山中,老舍和朋友們常常上山探望。在上山來的熟客中,孩子們最喜歡的座上賓就是「舒伯伯」。他一來,孩子們就拉著他講故事說笑話。一次,孩子們問老舍:「舒伯伯,您書裡的好人怎麼都姓李?」老舍臉一繃:「我就是喜歡姓李的,你們要是都做好孩子,下次我再寫書書裡的好人就姓吳了。」大人孩子都聽得拍手大笑。

《朱竹圖》的誤會

在冰心捐贈書畫展的展廳裡,有幅陳伏廬的國畫《朱竹圖》。陳伏廬是清末翰林、著名書畫篆刻家,辛亥革命後曾任國民政府秘書長,《朱竹圖》是他1946年贈送給好友冰心夫婦的。《朱竹圖》的竹子是紅色的,用硃砂畫圖或寫信,意為絕交。他在畫上題道:「莫道山中能絕俗,此君今已著緋衣。」並署:「寫奉文藻冰心賢梁孟一笑。」緋衣是指古代朝官的紅色品服,也借指官吏,諷刺意味濃厚。

陳伏廬的國畫《朱竹圖》。

抗戰勝利後,吳文藻的同學朱世明被國民政府委任為中國駐日本代表團團長,他想邀請吳文藻擔任團中的政治組長,併兼任盟國對日委員會中國代表顧問。陳伏廬知道消息後,就畫了這幅《朱竹圖》,以表示自己對兩位一貫淡泊名利不近權貴的老友的不屑和疏遠。冰心夫婦也沒有過多解釋。

到日本後,冰心很快引起日本文學界的關注。東京大學中國文學研究室的倉石武四郎譯介過冰心的散文,他盛情邀請冰心到大學講演,宣傳和平自由。

1951年秋,冰心夫婦受聘於美國耶魯大學,這才有機會離開日本。雖然美國的待遇非常優厚,但他們一家還是返回了祖國。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接見他們時說:「你們在日本,為我們黨,為我們國家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你們對革命是有貢獻的。」

飽滿的石榴

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展出的繪畫中,有幅冰心夫婦在日本購買的日本著名小說家、劇作家武者小路·實篤的《石榴圖》。一些日本朋友來館參觀時十分驚訝。他們講,武者小路·實篤畫過不少《石榴圖》,但這樣大幅的極為鮮見,若在日本,也應屬國寶級了。

武者小路·實篤的《石榴圖》。

武者小路·實篤1885年5月12日生於東京貴族家庭。除了小說和戲劇,他的畫在日本也極負盛名。戰後日本經濟蕭條,人民生活困苦,武者小路·實篤也處在貧困中,不得不靠手中的畫筆謀生。冰心夫婦很喜歡他的畫,同時也很想在經濟上幫助他,便登門拜訪,向他求購畫作。武者小路·實篤熟悉中國文化,知道石榴是中國的吉祥之物,於是他畫了一張《石榴圖》,並配以精緻的桐木畫盒。酷愛收藏字畫的冰心夫婦欣喜萬分,倍加珍愛。

斑斕的蝴蝶

冰心收藏的名人字畫中,趙樸初的字最多,僅送給文學館的就有7幅,其中有詩有詞有對聯。趙樸初時常向冰心學寫詩歌,留下很多寶貴的信箋。

冰心與趙樸初相識是在1961年年底,他們共同參加了中國作家協會組織的赴廣東參觀團。參觀了湛江農墾區後,他們在海濱小歇。此時天空碧藍,一朵朵白雲飄浮在藍色的天際。南國的和風,帶著北方冬天少有的溫暖,徐徐吹來,送來許多暢快和詩意。冰心打了個盹兒,夢見了一團團虎紋斑斕的蝴蝶在成雙捉對地飛舞。

冰心把自己的夢告訴了趙樸初。趙樸初笑道:「你是莊周夢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莊周?」冰心也笑,說:「當然是我夢蝴蝶。我起來後,到園中看可有蝴蝶,果然見到許多蝴蝶。這種蝴蝶很少見,翅膀都是黃黑色,斑紋像老虎身上的花紋。」趙樸初高興地說:「說不定是這些虎蝶託夢給你,叫你去欣賞它們。這可不是一般的蟲子啊!回頭,我送一首詞給你,如何?」冰心忙說:「趙樸老,你可一定要送啊!」當晚,趙樸初就寫成《蝶戀花》小令一首送於冰心:

南國風光忘歲暮,怒綠歡紅,趕上和春住。夢起莊周猶栩栩,滿園蝴蝶為君舞。底事斑斕渾似虎?應是英雄,魂魄化蟲羽。百戰精忠光舊土,飛飛故繞相思樹。

日後,趙樸初又書寫了一副短聯「夕陽無限好,高處不勝寒」送予冰心,雖然是集古人之句,卻真切反映了冰心內心深處的感嘆。

趙樸初書法短聯「夕陽無限好 高處不勝寒」。

1999年早春二月,人們用玫瑰花和大海的波濤聲依依不捨地送別了世紀老人冰心。2000年文學館新址落成後,冰心的部分骨灰安葬在冰心雕像旁。雕像後方有塊橫向大理石碑,鐫刻著冰心先生的名言:「有了愛就有了一切。」石塊背面鑲嵌著一塊銅牌,上面是趙樸初先生題寫的墓碑。雕像四周,種有冰心先生喜歡的玫瑰和三株日本友人饋贈的櫻花,每到春天,玫瑰、櫻花盛開,格外喜人。

參考資料:

1.冰心《我和玫瑰花》《一位最可愛可佩的作家》《悼念梁實秋先生》《憶秋實》《湛江十日》

2.鐵凝《冰心姥姥您好》

3.巴金《<冰心著作集>後記》

4.梁實秋《憶冰心》

5.冰心著《我自己走過的路》

6.卓如著《冰心傳》

7.李朝全、凌瑋清主編《冰心與巴金》

8.李正西、任合生編《梁實秋文壇沉浮錄》

經公眾號「新華每日電訊」(微信ID:xhmrdxwx)授權轉載。

責編:劉海波

審校:娜拉

相關焦點

  • 冰心與林徽因:為一壇醋交惡54年?冰心晚年的感嘆,讓人大跌眼鏡
    就比如我們熟悉的林徽因和冰心,這兩位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都佔據著顯著地位的才女,最終卻因為一篇文章和一壇醋相互奚落和絕交,變成水火不相容的冤家!時過境遷,曾經的火藥味早就被時光衝散,但埋藏在這段往事中的細枝末節,卻仍舊被後世津津樂道!【林徽因和冰心:在美國相識,因回國關係惡化】林徽因和冰心二人,都是民國文壇中較為出眾的女性。
  • 梁實秋目空四海,曾批評冰心詩作難登大堂,不意在海上與冰心相遇
    船上,他結識了從燕京大學畢業的許地山,並經由許地山介紹,認識了傳說中的冰心!梁實秋是讀過冰心的詩集《繁星》與《春水》的。非但讀過,他還曾在《創造周報》上寫文批評,說冰心「在詩的花園裡恐怕難於長成蕤葳的花叢,難以結出碩大的果實」,又說,「《繁星》、《春水》這種體裁,在詩國裡面,終歸不能登大雅之堂的。
  • 冰心去世後,孫子為何用紅漆在她墓碑上寫「教子無方,枉為人表」
    冰心先生去世之後,和自己的丈夫吳文藻共同葬在了一起。後人為了紀念他們,在這個基礎上創設了冰心紀念園。但是在2012年的時候,冰心先生和她丈夫的墓碑上卻突然出現了八個用紅油漆寫上的大字,內容是「教子無方,枉為人表」,這一度引起了人們的震驚。 畢竟冰心先生一直都是以一個溫柔、細心、善解人意的長輩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這樣鮮紅的控訴顯然和人們認識中的冰心先生完全不同。
  • 一場陰差陽錯的相遇,「直男」吳文藻卻意外贏得了冰心的芳心
    在上大學以前,冰心的志向並不是拿起筆桿子寫作,而是當一名醫生。所以1918年考入協和女子大學的時候,她進的是理科。但緊接著1919年5月爆發了五四運動,受到它的影響,冰心這才轉入文學系。並於是年9月發表了第一篇文章。 還特意取了「冰心」,這個看起來與原名毫不相關的化名去發表,就是擔心被人給認出來,羞怯又不好意思。
  • 名人起名文化之冰心:一種崇高的精神追求
    冰心(1900—1999)現代著名作家,她筆下的眾多女主人公良好的氣質、美德和崇高的藝術形象,也正是人們所說的成功地「維持」了這個世界,也「溫柔」了這個世界。我們來聊一聊,和冰心起名有關的小故事,以及冰心起名背後所代表的涵義是什麼?冰心出生時,祖父為她取乳名「星朗」,其意思就是顆明亮的星星。朗,有明亮的意思。
  • 今天,是夏衍120周年的生日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瑾華10月30日一早,夏衍的孫女在朋友圈發了條消息,這一日,是他爺爺120周年生日。或許令夏衍在天之靈頗感欣慰的是,這幾天,他的經典戲劇《上海屋簷下》正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演。
  • 冰心婚姻幸福,只因為她遵循了幾個結婚原則,值得女人學習
    冰心出生於1900年,福建省長樂市人。冰心是中國著名現代作家,擅長寫兒童文學和散文。1999年,冰心病故,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在冰心生活的那個時代,很多女作家婚姻都不幸福,如張愛玲、蘇青、廬隱,而冰心卻婚姻幸福,一生只結了一次婚,和丈夫白頭到老,夫君眷屬,兒女繞膝。
  • 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博開展
    2021年是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正在首都博物館展出的「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以113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180餘張圖片和影像資料展現出「馬派」藝術精華。走進展廳,咿呀餘韻響在耳畔,一路走過,鬚生泰鬥、溫如劇藝、菊壇流芳三大板塊徐徐講述著馬連良的藝術人生。穿梭在多種身份中,一個豐滿的藝術家形象逐漸在觀眾面前生動起來。
  • 女人的爭鬥不是小事,林薇因和冰心交惡,起因是「醋罈子」翻了?
    不過在那個思想碰撞激烈的年代,也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冰心和林徽因之間的恩怨。 真要說起來冰心和林徽因,還是有一些關係的,她們的丈夫同樣是名牌大學清華同級畢業生。而且林徽因和冰心都是從福州大家族走出來的人。
  • 為何不喜冰心?身雖受洗,心卻寒涼,她「愛的哲學」被親孫子打臉
    若問我為何不喜冰心?還因為,她一生奉行的歌頌母愛、童心和大自然的「愛的哲學」,以及「有了愛,便有了一切」的聖母人設,根本經不起考驗,這位「冰心奶奶」的文學水平,也剛夠及格。冰心是被隔離在溫室裡的花,而溫室裡的花很容易見光死。
  • 作家冰心:張愛玲和林徽因都不喜歡她,但她是孩子們心愛的奶奶!
    張愛玲,中國現代女作家,因為和冰心的生活經歷各不相同,冰心的童年是幸福的,所以兩者的寫作風格等等都是各不相同的。張愛玲的作品反映當時的社會的苦難和黑暗,而冰心的作品則是反映社會生活等問題,她的作品,主要是讚美母愛,讚美童真,讚美大自然。
  • 冰心和吳文藻的愛情,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但卻把僅有的刻薄給了她
    而他們的認識,又是那樣的「天賜良緣」,許地山找錯了人,倒成就了冰心和吳文藻的相遇,此後這艘郵輪上便多了兩個倚在船欄上望著茫茫大海談天說地的年輕男女。此時的冰心已經是出版了《繁星》詩集的作家了,也算是小有名氣,可吳文藻卻並沒有刻意地去奉承,甚至是讚揚他給冰心列舉的幾本書,她甚至都沒有看過。
  • 冰心:兒時是媽媽的寶貝,長大備受愛人呵護,有愛都是春天
    讓冰心像春天裡潤物細無聲的細雨一樣,毫無保留地愛著她的讀者,愛著她生命裡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她都覺得寶貴與值得。冰心很小的時候就很懂事。冰心的父親是謝葆璋,也是北洋海軍之一,在她幼時經常出差,不能給予她和弟弟們父親應有的疼愛與陪伴。
  • 民國才女冰心和吳文藻:婚禮只花了34元,五十六年執手偕老亦同穴
    1926年,冰心完成了在美的學業,並接受司徒雷登的邀請,回國到燕京大學任教,吳文藻則又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社會學博士。在冰心回國前,吳文藻交給冰心一封求婚長信——而這並不是給冰心,而是給冰心的父母,請求他們將女兒嫁與他,1929年6月,學成歸國的吳文藻在燕京大學娶冰心為妻,主婚人是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傳教士司徒雷登,只請了來賓寥寥幾人,花費34元。
  • 吳文藻·冰心: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他們讓這句話不再是空口白話
    年輕時的冰心與晚年時的冰心冰心一生都被愛圍繞,她對這個世界也時時刻刻充滿著愛。冰心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她從小就受到周圍人的各種寵愛。冰心在郵輪上冰心乘坐美國遊船傑克遜總統號去美國威爾斯利學院留學。一天,冰心想起已經自費赴美的同學吳摟梅的信,信上說正好她弟弟吳卓可能和冰心同乘了一艘船。讓冰心在船上找到吳卓,兩人可以結個伴。
  • 陳子濤烈士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在雨花臺舉行
    11月25日上午,「陳子濤烈士誕辰 100 周年紀念活動」在雨花臺烈士陵園舉行。來自廣西玉林的陳子濤烈士家屬,以及陳子濤烈士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籌委會代表,在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前舉行憑弔儀式、祭掃知名烈士墓,並與雨花臺烈士陵園互贈文物藏品。
  • 235幅國畫精品展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
    12月20日上午,由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中共肇慶市委宣傳部、肇慶學院主辦,肇慶美術館承辦,嶺南畫派紀念館、黎雄才藝術館協辦,肇慶美術館館長羅秋帆策展的「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廣東省中國畫作品展」在肇慶美術館隆重開幕。
  • 同樣是民國才女,為何林徽因活了51歲,而冰心卻活了100歲
    歡迎來到百家號歷史在讀,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林徽因和冰心的年齡為什麼差距這麼大。在民國人才輩出的時期裡,有許多女子不甘落後的故事我們也知道很多,她們用自己的心血以及文採學識在中國歷史上揮灑出一片屬於她們的天地。一提到民國時期的女文豪們,被大家耳熟能詳的有好幾位。
  • 觀展|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廣東省中國畫作品展在肇慶...
    今年是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為進一步紀念與弘揚黎雄才的藝術精神,廣東省美術家協會與中共肇慶市委宣傳部、肇慶學院共同主辦「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廣東省中國畫作品展」。希望通過展覽的形式,傳承嶺南畫派精神,推動中國畫創作。此次展覽經過初評、複評兩輪評選,展出兩百餘件入選作品,眾多作品從多個維度展現了當下廣東中國畫壇的發展面貌。
  • 紀念|方介堪誕辰120周年:留澤鄉梓的一代篆刻大家
    今年是近現代篆刻大家方介堪先生(1901-1987)誕辰120周年。「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特刊發原溫州市市長錢興中、書法篆刻家林劍丹等對方介堪先生的回憶片斷,同時刊發70多歲的方介堪之子方墨頤近日為紀念其父一百二十周年誕辰及溫州方介堪藝術館而撰寫的回憶文章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