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金錢,不是貪玩,而是失去自信

2021-01-15 有書

三國裡,最讓人惋惜的人物莫過於袁紹。

出身於世族大家,擁有一手好牌,卻頻頻出錯,打得稀巴爛。

《習慣的力量》中,有這麼一句話: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袁紹的失敗,很大部分源自於他的性格。

一個人的外在無論多強大,也無法掩飾他內在的欠缺。

在知乎裡,有一個網友這樣評價他:

「袁紹是很孤傲的,他的傲氣,很大程度上源於自卑。」

也正是由於骨子裡的自卑,造就了袁紹最後的悲劇。

豪門庶子的自卑心

世人皆知,袁紹出身於「四世三公」的豪門大家,有著深厚的家庭背景。

陳壽在《三國志》裡記載:

「高祖父安,為漢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勢傾天下。」

單憑勢傾天下這四個字,就能看出袁紹的家庭絕非一般小家族。

這樣的家世,袁紹又怎會自卑呢?

其實,在大家族裡,袁紹有一個令他自卑的身份:

那就是他的母親是袁家的奴婢,他是個家奴所生的庶出子。

他自小被父親過繼給伯父袁成,可見對他的極為不重視。

在古代禮法森嚴的觀念裡,嫡庶有別,在袁氏這樣的門閥家族更是如此。

從親弟弟袁術對他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他在家的地位。

袁術曾嘲諷袁紹:

「群豎不吾從,而從吾家奴乎!」

袁術稱他這個哥哥,為家奴。

可見,庶出子袁紹的童年,是被鄙視的童年,也是被「正牌少爺」袁術看作是「家奴」的童年。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袁紹總有一股近似扭曲的好勝心,他拼命的努力,想去證明自己。

不受關注的孩子,格外的會討好人,年少時的袁紹亦是如此。

在長輩眼裡,他事事妥帖,深得喜愛。

年紀輕輕不到二十歲就當上了縣長,比常與公子哥們田獵遊玩的袁術可謂強了很多倍。

袁紹特別會利用世俗的力量,他樂善好施,為己攢得美譽。

郭嘉曾說過他的心思:

「紹見人饑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

漢朝特別注重禮孝,父母過世,袁紹在家守孝六年,此孝舉亦為他贏得不小的聲譽。

守孝後,袁紹退隱洛陽。

然而,他的野心又怎會真的盡於此。

說是隱退,卻暗中卻結交何顓、張邈等黨人和俠義之士,足見其欲成大事的野心。

這世間總有人會嫉妒你的成就,聲名鵲起的袁紹引起一些人的不滿。

當時的宦官就指責他不聽呼召,養就死士,有預謀之意。

在叔父的逼迫下,他不得不到何進手下去當差。

公孫瓚還因此嘲諷袁紹:

「母親出身那麼低,你怎麼還敢這麼努力,不想著謙虛呢?」

袁紹極盡心思攢得的聲譽,卻因為他庶出子的身份,而被世俗看成一種罪過。

此事在《後漢書》中,也有記載:

「《春秋》之義,子以母貴。紹母親為傅婢,地實微賤,據職高重,享福豐隆。有苟進之志,無虛退之心,紹罪九也。」

袁紹的童年,即無父母疼愛,身份還遭世人詬病。

這無疑給袁紹的性格造成了很大傷害,也成了袁紹內心深處自卑的根源。

命運被性格主宰

諸葛亮說:

「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弘揚志士氣概,就不應當隨便看輕自己。

袁紹雖然名聲在外,但自身卻缺乏十足的底氣。

從袁紹最初的謀政手段,就可以看出他的小格局和不自信。

幼帝劉辯在位,宦官攝政,朝野混亂,袁紹向何進獻策:

「可以調集四方猛將豪傑,領兵開往京城,對太后進行兵諫。」

對付區區外戚和宦官,就要動用四方軍隊的力量,可見袁紹底氣不足,缺乏果敢。

反觀曹操的觀點,則令人佩服:

「宦官之禍古今皆有,只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用一小吏便可將其付之牢獄。但招軍勤王,則是引虎狼之計。」

事實證明,董卓除宦後,改扶劉協,權侵朝野,禍害更甚於宦官之禍十倍。

其實,在董卓入京還沒站穩之際,鮑信就向袁紹建議乘其長途勞頓,突襲擒拿。

但袁紹膽怯不敢做,而錯失良機。

董卓大權在握後,袁紹也只敢對其憤怒一吼,拂袖而去。

之後,他就把朝廷頒的符節掛在上東門上,便逃去了冀州。

事實上,以當時袁紹的名望和家族實力,董卓並不敢把他怎樣。

而且,在袁紹逃走後,董卓怕他糾集勢力反撲,還特意任命袁紹為勃海太守,賜爵位。

袁紹的性格不僅讓他錯失良機,也為他以後的大業埋下了伏筆。

常言道,成大事者,不拘泥於小節。

果敢善斷之人,方能成事。

袁紹的頻頻失誤,跟他的好面子和剛愎自負的性格不無關係。

官渡之戰,田豐向袁紹進言,曹操善用兵,不一定能打下他們,不如作持久之計,而後必能獲勝。

袁紹卻覺得田豐是在說自己用兵不行,比上曹操,人傻錢多只能耗著。

所以,他就把田豐下了牢獄。

結果,官渡之戰大敗,十萬兵馬盡沒於大河之南。

戰敗後,有人覺得田豐日後必會受到重用。

田豐卻說:

「如出兵打勝了,我一定能夠安全。如今兵敗,我必死無疑。」

果然,袁紹回到鄴城後,因為怕人說他不聽田豐勸,而嘲笑於他,就下令殺了田豐。

可見,袁紹的內心不容許自己的顏面有一丁點兒的受損。

其實,田豐早就看穿了袁紹,他的性格終會斷送他的大業。

一位名人曾說:

「袁紹這個人多謀寡斷,有謀無斷,沒有決心,不果斷,結果兵敗於官渡。所以有謀還要善斷。」

袁紹的一世野心,就是被他不善斷的性格所主宰,而付之東流。

為幼子,棄天下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童年的傷害,是一個人此生難以癒合的傷口。

袁紹這個曾擁兵天下的人物,也不例外。

一生戎馬,建功立業,其實就是他內心渴望的缺失。

袁紹一生都在追逐被認可的路上,內心深處的渴望就是那份來自於家庭的愛和關懷。

在面對江山和家庭關愛這道選擇題上,袁紹選擇了後者。

他對家庭關愛的渴望,遠勝於他對江山的重視。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劉備殺了徐州刺史車胄,背叛曹操,要策應袁紹。

曹操為消弭後患,領兵攻打劉備。

此時,田豐對袁紹說:

「曹操東擊劉備,一時不容易罷兵,明公如能舉兵襲擊他的後方,一定可以一往而勝。」

然而,袁紹只因為小兒子生病,一句孩子生病了,不能戰,而回絕了田豐。

面對如此無大局觀的袁紹,田豐只得氣衝衝地退去,直呼:

「完了,沒有希望了!千載難逢的時機,因為孩子有病就丟掉,可惜啊!」

袁紹聽說了田豐的言論後,則惱羞成怒,自此疏遠田豐。

可見,袁紹所謂的大志,遠不及自己內心深處對家庭關愛的奢求。

因為,那也正是袁紹童年的渴望。

相對於袁紹極盡心思的童年,曹操的童年則是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的。

這也造就了,曹操的豪爽和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

反觀曹操處理家國之事的態度,就知道他為何能取得成就的原因了。

曹操曾一度鍾愛小兒子曹植,並有意於讓他即位。

而在曹植司馬門事件,他確定曹丕為繼承人後,就不再改變。

甚至,曹操在臨死前幾個月,還將楊修除掉。

他的動機之一,就是繼續剪除曹植的黨羽,為穩固大業而放棄兒女情長。

袁紹則不然,他晚年廢長立幼,卻沒有為幼子做好託孤的長遠策略。

他死後,導致兒子們四分五裂,大業成空。

正是袁紹內心深處的自卑,局限了他的長遠眼光,也為袁氏家族的命運做了抉擇。

袁紹終其一生的追逐,始終沒有戰勝童年卑微身份給自己性格造成的影響。

在他傲氣、自負的強勢外表下,不過是他對童年自卑的掩飾。

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氣自縱橫。

空招俊傑三千客,漫有英雄百萬兵。

羊質虎皮功不就,鳳毛雞膽事難成。

更憐一種傷心處,家難徒延兩弟兄。

這是羅貫中對袁紹的評語,一句鳳毛雞膽事難成,寫破了袁紹厲色面具下的卑微。

盧梭說:

「自信心對事業簡直是一種奇蹟。有了它,你的才幹便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個沒有自信的人,無論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會抓住一個機會。」

袁紹一生的機遇,終是被他的自卑性格所連累,命運也因此而被主宰。

相關焦點

  • 「給孩子最好的不是金錢,而是金錢觀」你怎麼看?
    「給孩子最好的不是金錢,而是金錢觀」,這句話是正確的!金錢觀是價值觀的一部分!我們歷來重視對孩子價值觀的培養、忽視金錢觀的教育,應該加強對孩子金錢觀的教育。
  • 金錢教育不是讓孩子成為守財奴,而是給他們正確的財富觀引導
    雖然我們很多人都覺得孩子這種行為看起來天真可愛,可是如果不及時教導孩子金錢從哪裡來,以及如何正確地使用金錢的話,長久下去對孩子的成長有不利的影響。工作其實是所有的人都因為自己的努力使得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而獲得的回報,工作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獲得錢財,更是為了實現每個人的人生價值,精神上的富有遠比金錢上的富足更有意義。教會孩子「左腦」管理對金錢的欲望,樹立正確的財富觀《窮爸爸富爸爸》中曾提到:「金錢教育不是讓孩子變成守財奴,而是給他健康的價值觀引導,讓他對金錢有認識。」
  •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績,而是這七個「大於號」!
    在家庭教育中,以下這七個「大於號」,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習慣、品德修養、個性心理的形成,甚至可以決定你孩子的一生。感受>道理我們在跟孩子交流時,不在於我們說什麼,而在於孩子聽到什麼;不在於我們做什麼,而在於孩子感受到什麼。
  • 心理學:真正毀掉一個人的,不是不合群,而是他身上有這三個習慣
    這種看法很狹隘,同時也是一個很錯誤的看法,其實真正毀掉一個人的,不是不合群,而是身上有了很多的壞習慣,在拖垮他的人生。作家劉同說過,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獨,合群了才是內心真正的孤獨。一個真正優秀的人,往往不合群,這是因為他們不會因為別人的評價而妥協,就讓自己活得不像自己。他們會用自身的能力,讓自己變得跟優秀。而不是通過所謂的合群,去積攢人脈關係,他會用實際行動去證明自己的能力。
  • 不是我小氣,而是傷感情
    但是,B不是不急,而是不好意思。幾個月後,B終究忍不住發給了朋友一條微信,說自己要交房租了,沒有錢了,怎麼辦。朋友爽快的說,下午就把錢給你。果然,下午B拿到了自己借給她的錢。B跟我炫耀,說,你看,還是好人多吧。
  • 讓孩子獨立不是靠逼的,揠苗助長式的「偽獨立」,養不出獨立娃!
    前幾天,有兩位媽媽對於是不是該讓孩子早日獨立,出現了截然不同的觀點。天天的媽媽覺得就應該從小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什麼都是靠逼出來的,你不在後面推孩子一把,他都不知道自己可以這麼厲害!天天七歲的時候就會自己上學了!一開始雖然哭著不願意,但是後面還不是可以獨立了!別把孩子當個寶!"而另一位媽媽則是強烈的反對孩子揠苗助長的偽獨立,"那還不是你們逼迫的!
  • 心理學家: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失去愛,而是失去這種能力
    心理學家珍妮·西格爾博士在《感受愛:在親密關係中獲得幸福的藝術》這本書中就指出,我們內心的孤獨、悲傷、憤怒和焦慮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我們無法感受到他人的愛,或者我們害怕失去他人的愛所產生的一種空虛感和不安全感。很顯然,一個人想要獲得幸福,能否感受到愛是一個關鍵的因素。
  • 王陽明告誡:男人後半生的命運不是靠金錢和人脈,而是靠七字真言
    男性說想成為大器,為了達成事業,需要廣闊的人脈和金錢,但王陽明認為,男性下半場的運氣不是金錢和人脈,而是記住七字的真相,僅此而已,人脈和金錢將持續下去。因此王陽明在明朝的時候,深深地領悟到了這一點。 他出生於1472年,但流傳的道理,依然非常受歡迎。王陽明出生於浙江餘姚市,從小努力學習,到了明朝弘治12年,參加科舉,獲得進士,從此踏入明朝官場。
  • 男人一生最好的投資不是房,不是車,而是選對一個好女人
    男人一生最好的投資不是房,不是金,不是股票,而是一個對的女人。  什麼樣的女人成就什麼樣的男人,連巴菲特都說一生最好的投資是選對了老婆。  男人的一生,站得高不高、走得遠不遠,取決於能否遇到個好女人,這女人可能是女朋友,可能是老婆,可能是知己,可能是一輩子都不分離的情人!無論哪種,最重要的是你們的心在一起!  費爾巴哈說:「愛就是成就一個人」!對於男人來說,能否修煉並達到一定境界,關鍵是要身邊有一個賢淑溫柔、善解人意的好女人,一定要避免「遇人不淑」。
  • 百年糊塗 一生貪玩 古天樂與你譜寫《貪玩藍月》傳奇故事
    【百年糊塗 一生貪玩】  快意傳奇,怎能沒有美酒相伴?因此,我們推出「百年糊塗-貪玩藍月特供版」藍純白酒禮盒!同時,為了慶祝我們 「喜結良緣」,古天樂大媒人給各位貪玩藍月的兄弟送出一大波福利!  【你有一份貪玩藍月傳奇禮包待領取】  2019年1月3日-1月13日,「百年糊塗 一生貪玩」專題福利活動來襲,進入活動頁面即可領取貪玩藍月傳奇禮包一份,兄弟們快來領取你的專屬禮包吧!
  • 70年調查7萬名孩子,發現影響娃一生的不是智商,而是這三點
    寶寶可是全家的希望,爸爸媽媽們都希望自家孩子聰明智商高,長大後取得成功,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但智商真的會決定孩子的一生嗎?70年追蹤7萬名孩子,調查發現影響娃一生的不是智商二戰結束後不久,英國就做了一個非常偉大且瘋狂的調查研究,他們從婦女剛懷孕時就開始記錄,並會詢問一些調查問題,比如:「孕期,你是否每天額外得到了一份牛奶?
  • 某一天,當我轉身離開,不是不愛,而是怕失去自我
    對他說,刪除他,也許自己會傷心難過,但不刪除他,卻怕失去自我。對他說,也許有一天,實在受不了這相思之苦,我會轉身離開,不是不愛,而是愛得太深。聽了我的話,他只沉默了一秒,然後說尊重我的選擇。我來,他接受,我走,他不挽留。聽了這話,心中很是難受。來就來,走就走,他這是愛還是不愛?
  •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IQ和EQ,而是這一點
    這句話就指出這情商對孩子的重要性,是能夠幫助孩子的成功的,在孩子的一生中,不單單只是依靠智商就可以的,因為這人生中是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夠用智商來解決的,只能用情商來解決。這樣孩子能夠很好地運用情商,對自己人生的事情有個正確的處理,這樣孩子的人生就會錯過很多機會,也不會選錯方向,孩子的人生也是比較成功的。2.
  • 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 IQ 和 EQ,而是這一點
    良好的專注力讓孩子受益一生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孩子的專注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後天的培養。專注力影響孩子的方方面面,說是關係到孩子今後一生的能力也不過分。當然,這倒不是鼓勵撕書的行為,孩子撕書的時候,你可以用廢棄的紙張來替代,告訴他「如果你想玩的話,爸爸媽媽可以陪你一起撕紙」。
  • 不能上升到金錢的愛情,不是真愛
    陪伴代表著精神層面,金錢代表著物質層面,當真心喜歡一個人時,你會想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自己的喜歡。你用心準備的禮物,耗費了你的時間,你精心準備的情書,表達著自己的心意,你用金錢構築的浪漫約會,其實往往錦上添花。不能上升到金錢的愛情,不能算是真愛,這不是俗不俗的問題,而是愛不愛的證明,愛一個人從來不是嘴上說說而已,因為說不能擋飽。
  • 未來,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不是財富,而是成長型思維
    可以想見,未來,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不是財富,而是我們的想法,我們的思維。03如何來辨別你是否具備成長型思維?德韋克教授還有一個很有價值的實驗,是針對父母對孩子的稱讚方法所做的追蹤調查,這個研究發現:根據孩子1-3歲時父母對他的稱讚方式,可以預言孩子5年之後的思維模式和對挑戰的意願程度;根據孩子10歲時父母對他的稱讚方式,可以預言孩子一生的思維模式和對挑戰的意願程度。
  • 人一輩子,要向四種人「服軟」,不是認輸,而是真正的聰明人
    剛剛升級做母親的女人,也要為了孩子堅強的忍受各種不適。如果是男人,你才會堅強的頂住各種壓力。這就是每個人在生活當中,要學會的那種精神。可是有的時候,人也要學會軟弱,因為站在某些人的面前時,太過於強硬,只能毀掉自己的一切。所以說人這一輩子,要學會向這4種人「服軟」,這只是一種態度,並不是認輸。
  • 謝楠給眾多女人的啟發:旺夫並不是你有多賢惠,而是能做到這幾點
    而謝楠旺夫的經歷也告訴我們,其實女人旺夫永遠不只是賢惠,而是要做到這三點,這是女人旺夫的根本途徑,也是夫妻相得益彰的關鍵。1、知道如何欣賞和愛你的丈夫對一個旺夫女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感激她的丈夫。對每個男人來說,女人的感激會激發他們的勇氣和鬥志,給他們更多的動力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欣賞也充滿了愛。
  • 都說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選擇名校,而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所以現在的父母努力工作,賺錢、就是為了能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上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都要進入最優質的學校,所以父母們不惜花費重額資金把孩子送入這些名貴學校。那麼那些沒有上名貴學校的孩子就不會擁有優秀的人生了嗎?現實生活教給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並非是選擇名校,而是父母的言傳身教。沒有學歷的母親,卻教出最優秀的孩子。
  • 愛的反義詞不是恨,也不是孤獨,而是這兩個字
    小時候覺得這種題目很簡單,比如愛的反義詞就是恨,可長大之後才明白,愛的反義詞,其實並不是恨,也不是孤獨,而是冷漠。為什麼愛的對立面不是恨呢?因為你只要還在恨,說明你還在乎,你還在為那個人牽動自己的情緒。有一句話叫做:「愛得越深,恨也就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