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辰對中國人的意義

2021-01-09 仙人撫我頂

十二時辰是我們祖先的智慧傳承,古人根據太陽出沒的規律,天色的變化及日常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十二時辰相當於24小時,每個時辰等於2小時。

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之前,這些稱謂多有不同,直到漢代太初年間,中國實行了太初曆,「其以一日分十二時,而以幹支為紀。」才基本定型定名,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曆法的一大傑出貢獻,也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瑰寶之一。

夜半(子時)23:00—1:00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李商隱《賈生》

夜半為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夜半,是今明兩天的臨界點,又名子時、子夜、中夜,意為孕育。「古歷分日,起於子半」。古代中國人民發現鼠類出沒頻繁的時刻是子時。於是,子時便與鼠聯繫在一起,成了子鼠,並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屬相的第一位。人們最早把「夜半」作為時間名詞來使用的例子,見於《左傳·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

雞鳴(丑時)1:00—3:00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詩經·風雨》

從字面上來看,「雞鳴」確有「雞叫」之意,但它在十二時中卻是特指夜半之後、平旦以前的那一時,地支為丑時。「雞鳴」一詞,源於《春秋左傳正義》中「雞鳴而食,唯命是聽」之句。馬無夜草不肥,牛當然也是如此。農家以牛耕田,餵好牛是農家的大事。丑時,農家自會起身餵牛。牛與丑時聯繫在一起,便成了醜牛。

平旦(寅時)3:00—5:00

雞鳴洛城裡,禁門平旦開。——鮑照 《代放歌行》

太陽露出地平線之前,天剛蒙蒙亮的一段時間稱「平旦」,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黎明之時,地支為寅時,凌晨三點至五點,晝伏夜行的虎最兇猛,農家常常會在此時聽到不遠處傳來虎嘯聲。於是,虎與寅時相聯繫,有了寅虎。《孟子,告子上》中的「平旦之氣」,是 「平旦」一詞的最早用例。《史記·李將軍傳》:「平旦,李廣乃歸其大軍。」。

日出(卯時)5:00-7:00|

日出有曜,羔裘如膏。——《詩經·檜風·羔裘》

「日出」是指太陽升出地平線之時,地支為卯時,五點至七點,天亮了,兔子跑出窩,去吃帶著露水的青草。於是,兔子與卯時相聯繫,便有了卯兔。先民們告訴我們,要日出而作。在古代,這會兒,官員們要上早朝、清點人數,稱為「點卯」,也就是上班報到了。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

食時(辰時)7:00-9:00

朝晨發兮鄢郢 ,食時至兮增泉。——王逸 《九思·守志》

食時就是古人「朝食」 (吃早飯)之時,地支為辰時。七點至九點,是容易起霧的時刻。據說龍能騰雲駕霧,大霧之中才會神龍見尾不見首。不過龍是傳說中的動物,在現實中看不到,只有大霧蒙蒙之中,人們才會產生龍的幻象。龍和辰時相聯繫,便有了辰龍。秦漢時期,人們一天只吃兩頓飯,早上這一頓是主餐。

隅中(巳時)9:00-11:00

至于衡陽,是謂隅中。——《淮南子·天文訓》

臨近中午的時候為隅中,用地支表示為巳時,九點至十一點,大霧散去,豔陽當空。體溫不恆定的蛇從洞穴中爬出來曬太陽。這是蛇最活躍的時刻,在造字時,巳被畫成了一條蛇的象形。巳蛇是天然地聯繫在一起的。《淮南子·天文訓》最早出現「隅中」一詞:「日出於暘谷,……至於桑野,是謂晏食;至于衡陽,是謂隅中;至於昆吾,是謂正中。」

日中(午時)11:00-13:00

與莊賈約,旦日日中,會於軍門。——《史記·司馬穰苴列傳》

太陽已經運行到中天,光線最強烈,就是正午的時辰。十一點至十三點,烈日當頭。這烈,使人想到了人類得力助手之一的馬。紅鬃烈馬是良駒,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時的太陽一樣火烈。馬與午時相聯繫,就有了午馬。上古時期,人們把太陽行至正中天空時作為到集市去交易的時間標誌,這樣的商品交換的初期活動,就在日中時辰進行。《易·繫辭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日昳(未時)13:00-15:00|

「諸客奔走市買,至日昳皆會。——《漢書·遊俠傳》

日昳,又名日仄、日央、日跌等。昳,《說文》釋為「日昃也。」「昃」,日在西方時,側也。就是太陽開始偏西了,地支為未時,十三點至十五點,驕陽已把草上的露珠曬乾,這正是放羊的好時光。於是,未羊應運而生。

晡時(申時)15:00-17:00

日至於悲谷,是謂晡時。——《淮南子·天文訓》

古人進餐習慣,吃第二頓飯是在晡時。因此,「晡時」之意即「第二次進餐之時」。 這一時段以地支命名為申時,這時太陽偏西,或者雨過天晴,天氣顯得清爽起來。這時候,猴子最喜歡在樹林裡玩耍啼叫,人們聽到了,記在心裡,便把這一時刻與猴子聯繫在一起,於是有了申猴。古時「晡」與「餺」相通。《說文段注》:「餺,申時食也。……餺,一作『晡』引申之義。凡食,皆曰餺。又以食食人謂之晡。」《資治通鑑·唐紀》:「晡時,門壞。無濟於城上請罪,進誠梯而下之。」古代中國人民還常常以「晡」這個字來代替「晡時」而寫入作品中,如杜甫的《徐步》:整履步青蕪,荒庭日欲晡。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但惜春將晚,寧愁日漸晡。

日入(酉時)17:00-19:00

日入而說,許偃御右廣。養由基為右,彭名御左廣。——《春秋左傳正義》

顧名思義,「日入」即為太陽落山,這是夕陽西下的時候。 地支稱這一時段為酉時,十七點至十九點,太陽快落山了,家養的雞該回窩了。農婦四處呼喚著,轟雞入窩。這吃飯喝酒的時刻,也與家雞入窩相連,於是就有了酉雞。古時,人們將「日出」和「日入」分別作為白天和黑夜到來的標誌。《元史·日曆志》云:「日出為晝,日入為夜。」當時人們生產勞動、休養生息就是以「日出」、「日入」為基本的簡易時間表的。《莊子·讓王》:「善卷曰:餘立於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烯;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

黃昏(戌時)19:00-21:00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

指太陽落去,天色慾黑而未黑之時,用地支表示為戌時,十九點至二十一點,人們在臨睡之前要巡視一番;跟隨他們的是人類的助手--狗。巡視的時刻與狗聯繫起來成為戌狗,恰到好處。人們為什麼要用「黃昏」來表示這一時辰呢?《說文》曰:「黃,地之色也。」又說:「昏,日冥也。」夕陽沉沒,萬物朦朧,天地昏黃,「黃昏」一詞形象地反映出了這一時段典型的自然特色。最早使用「黃昏」一詞的是屈原。他在《離騷》中寫道:「昔君與我誠言兮,曰黃昏以為期,羌中道而改路。」

人定(亥時)21:00-23:00

晻晻黃昏後,寂寂人定初。——《孔雀東南飛》

這是一晝夜中十二時的最末一個時辰,地支命名是亥時,二十一點至二十三點,深夜可以聽到肥豬拱槽的聲音,主人很高興。不過要想豬長得肥壯,還得起身為它添食。亥時,自然與豬相連,於是有了亥豬。「人定」的意思為:夜已很深,人們停止活動、安歇睡眠的時候。「人定」最早見於《後漢書·來歙傳》:「臣夜人定後,為何人所賊傷,中臣要害。」

相關焦點

  • 《中國十二時辰》:讀懂十二時辰,就讀懂了中國人的一生
    十二時辰,十二種美,歲月流轉間,儘是詩情畫意。近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十二時辰》一書,挖掘藏在時辰中的生活美學。將十二個時辰層層分解,每個時辰都配有相應的文化隨筆,解讀古人對天時、地利、人事的感知。可以說,讀懂十二時辰,就讀懂了中國人的一生。
  • 十二時辰養生背後的科學意義
    十二時辰養生背後的科學意義 2019-12-27 0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十二時辰大概在什麼時候 十二個時辰所對應的時間段
    導讀:古代計時是由時辰來記錄的,一天一共有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十二生肖來對應命名,一個時辰所對應的現代時間是兩個小時,那麼十二時辰大概在什麼時候?十二個時辰所對應的時間段是怎樣的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十二時辰對照表查詢,快點來看看吧。
  • 讀懂十二時辰,你就懂了中國人的一天
    掃描二維碼,尋醫問藥,一對一專家健康諮詢 中國人的十二時辰 順天時而為, 接地氣而活。
  • 中國人的十二時辰,原來時間這麼美
    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 十二時辰,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以此類推一天二十四小時分為十二個時辰。 十二時辰有十二個特定的時間名詞構成,這是漢民族對人類天文曆法的一大傑出貢獻。
  • 不說不知道,十二生肖與十二時辰之間有這麼奇妙的關係!
    生肖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民俗文化符號,十二生肖不僅以普通生靈融入中國人生活,更被人們賦予諸多文化意義。  其實,十二生肖與十二時辰的關係是對應的,更是相互依存的。  每個人在出生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對應的出生年月日,都有一個對應的出生時辰。  所以一個人出生的時辰、和生肖命格往往決定著他的命運。  趕緊來看看你的生肖命運吧!
  • 讀懂了十二時辰,你就懂了中國人的一天
    文 | 美物計
  • 十二生肖的由來——中國人關於時辰和動物天人合一的觀念
    如果知道一個人的屬相,也能推算他的出生年,生肖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很重要的,從一出生開始就與自己相伴終生。朋友見面,常常會詢問:「你是屬什麼的?」這樣,就可以知道對方的年紀,到底是稱兄還是道弟,就知曉了,這比徑直問人家的年齡,顯然要文雅、有禮貌的多。
  • 事業單位常識積累:十二時辰
    點擊查看:北京事業單位招聘筆試通用課程   古時候的中國人,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剛好是今天的兩個小時,關於這「十二時辰」你真的了解嗎,快來看看這篇文章漲知識吧!
  • 中國十二時辰的優雅味道
    十二時辰制,我國西周時就已開始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 古代的十二時辰,究竟有哪十二個時辰
    說起十二時辰,想必對大家來說那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但說起十二時辰中究竟有哪十二個時辰,相信很多人都會一臉懵,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時辰是古代的計時單位,古人把一晝夜,也就是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所以現在的一個小時就等於古代的半個時辰。
  • 公考常識積累:十二時辰
    2 十二時辰對照表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個時辰。十二時辰相當於24小時,每個時辰等於2小時。
  • 南水北調十二時辰
    南水北調十二時辰 2019-07-19 19: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冬供十二時辰
    從雞鳴到日中從黃昏到夜半每天,每時,每刻,生活如浪潮一般滾滾向前這裡是冬供十二時辰是參與到冬供各個環節每一位員工的日常伴隨著源源不斷的天然氣時時不停,生生不息在十二個時辰裡日升月落,時光匆匆十二時辰周而復始,伴隨著石油人
  • 《長安十二時辰》引熱議!小師父十二生肖,帶你了解古代十二時辰
    《長安十二時辰》電視劇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由易烊千璽、雷佳音主演,已經播出就引發許多討論。古時候的中國人,將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相當於24小時,每個時辰等於2小時。子鼠、醜牛、寅虎、卯兔……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習性、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 美國人:我好迷茫,中國人關於時辰的說法這麼多的嗎?
    最近就有不少在中國留學的美國學生迷茫了,原來是他們近期在學習的是中國的傳統常識文化,美國學生們就在中國的時辰裡面搞不清楚方向了。他們一直以為全世界都是一樣的一天24小時,沒想到中國對於時辰的說法有這麼多。身為中國人,我們都知道除了日常使用的24小時制之外,我們對於時間還是有更古老的說法。
  • 《長安十二時辰》元載讓人恨得牙根痒痒,劇中的意義何在?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正在如火如荼的播出,有望成為繼《破冰行動》後又一熱門電視劇,慶幸的是目前《長安十二時辰》還保持了很高的評分,沒有成為爛尾劇和挖坑劇。這部電視劇受到觀眾追捧是有原因的,雖然是一部古裝劇,和反應現實社會的現代緝毒劇《破冰行動》相比不具有貼近生活和代入感的優勢,但是《長安十二時辰》的導演卻是良心製作,完美展現了我國盛唐時期的繁華場景,讓觀眾在欣賞懸疑大劇的同時,也被唐朝的繁榮所折服,為我國古人的智慧感到驕傲;另外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懸疑劇情緊張刺激,讓觀眾看的也是大呼過癮。
  • ◈中醫早知道◈讀懂十二時辰,就懂了中國人的一天(內含天機!建議收藏!)
    ▲保存圖片,分享至朋友圈,添加微信WENHUAZY,獲取「中醫古籍珍稀抄本精選50冊」推 動 中 國 文 化 覺 醒讓 思 想 回 到 東 方讀懂十二時辰,就懂了中國人的一天(內含天機!讀懂十二時辰,就讀懂了中國人的一天。古時候的中國人,將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剛好是今天的兩個小時。從西周起,人們就為每個時辰取了優雅別致的名字,又以地支來表示。每個時辰名,或描繪了天地間一景,或是闡明起居作息的道理。
  • 讀懂「十二時辰」(上篇),或可了解眾多健康養生的方法
    古人將晝夜分為十二個時段,而每一個時段都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其中的任意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是古代的勞動人民根據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日常的生產活動和生活習慣進行的歸納總結。「十二時辰」獨創於世,是僅屬於中國人的優雅!
  • 時辰 - 時辰對照表,十二時辰查詢
    教你如何看日晷圖導讀(目錄)十二時辰對照表十二時辰的讀音十二時辰詳解二十四小時和十二時辰對照表「更」和「鼓」的區分十二時辰養生法(黃帝內經時辰養生)比時辰更小的古代時間單位時辰歷史唐詩宋詞裡的十二時辰十二時辰對應的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