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紅外相機記錄下一隻健康的成年棕色大熊貓個體,共拍攝到3張照片和一段10秒鐘的視頻。此消息和圖像一出,立刻讓這隻「與眾不同」的棕色大熊貓成為「網紅」。
30年來,陝西秦嶺發現棕色大熊貓的次數按照發現地點統計,1次在太白黃柏塬保護區,兩次在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6次在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時間來看,每隔3年-4年發現一次棕色大熊貓,其中3月或4月份目擊次數最多,共發現4次。其中兩次是在爭偶,一次是在喝水,還有一次是傷病。有3次發現棕色大熊貓和黑白色大熊貓共同活動,其中母子活動兩次。
1985年,第一次發現棕色大熊貓
據大熊貓研究專家雍嚴格回憶,第一次發現棕色大熊貓是在佛坪。那是1985年3月26日,距今已過去30多年。
當時雍嚴格和北京大學生物系的潘文石、劉緒卓,還有他們的學生呂植、曾周、郭建崴一行,從三官廟保護站出發,沿著東河,踏著結滿冰霜的人行小道前往下遊10公裡外的大古坪保護站。當走出東河峽谷,大夥在距大古坪約1公裡的懸馬溝口的一戶宋姓人家門後歇腳時,一個小夥子從門前的小路上跑來,邊跑邊叫著:「老雍!老雍!」
雍嚴格趕緊迎上去。小夥子氣喘籲籲地說,剛把家中的牛趕到前邊河壩裡,就發現河邊的竹叢中有一隻紅顏色的大熊貓,不知是病了還是有傷,趴在那裡不動。他特別強調了這隻大熊貓本是黑色皮毛的部分都是紅色的。小夥子名叫呂國友,是首次發現棕色大熊貓的佛坪縣嶽壩鄉大古坪村村長,那時他才20多歲。
雍嚴格立即將這一情況告訴潘文石,師生們激動不已,跟著呂國友快步趕到河邊,只見這隻大熊貓臥在竹叢中,閉著眼睛趴在那裡一動不動。據雍嚴格描述:當人走近時,大熊貓僅微微睜開眼睛看一下後就又閉上了,精神非常萎靡。觀察其毛色,它的眼圈、耳朵、四肢、肩帶等應是黑毛的部分則與其他大熊貓不同,全是棕紅色毛。在陽光下,棕毛和白色毛混為一體,呈現一團粉紅,難怪村長說他看到了紅熊貓。
大熊貓身體非常消瘦,鼻鏡乾燥發白,在它附近遺留的少量糞便不僅形小而且附有帶血的黑色黏液。由此可以斷定:這隻大熊貓病了。
事不宜遲,雍嚴格當即讓村長前往大古坪保護站匯報,並向佛坪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報告,請他們組織醫療人員趕來搶救。不一會兒,保護站的職工帶來了奶粉、白糖和開水。大家試著給大熊貓用盛飯用的鐵勺餵水。「開始它不接受,總是用前肢撥開鐵勺。」後來,大家改用衛生紙蘸些白糖水抺在熊貓的嘴唇上,「它用舌尖舔食,當它嘗到了甜味後,便開始從鐵勺中舔喝了起來」。
經過幾個小時的水分補充,大熊貓的精神稍有好轉,這時佛坪保護區的領導和醫生也趕到了。為了對大熊貓進行更好的治療,大家將它引入鐵籠抬到保護站。當天晚上,省市組織的醫療隊和主管部門領導抵達後經過會診,分析病情,制定出了一套醫療方案。經過夜以繼日的救治和護理,兩周後,大熊貓恢復了健康。
這隻棕色大熊貓的發現,一度成為當時國內外媒體爭相報導的熱點新聞,甚至被稱做是繼秦始皇兵馬俑之後世界第八大奇蹟。潘文石教授給其取名為「單丹」,寓意體色特徵獨一無二和首次發現,後來因為新聞單位寫成了「丹丹」而廣為傳播。因為奇特,陝西省領導最終決定將它寄養於西安動物園。
在西安動物園,「丹丹」與同樣來自佛坪三官廟的雄性大熊貓「彎彎」自然交配成功,生育了第一胎,不幸的是胎兒夭折。1989年8月23日,「丹丹」產下第二胎,這是一隻黑白相間的雄性幼仔,名叫「秦秦」。
就這樣,「丹丹」在西安動物園一直生活到30歲左右,2000年9月7日因年老而離世,其形態標本被收藏於秦嶺人與自然宣教中心。
棕色大熊貓不止一隻
第二次發現棕色大熊貓是1991年6月22日。佛坪自然保護區的職工梁啟慧、汪鐵軍一行在海拔2700米的光頭山主脊考察動物時,忽然從巖石下方的箭竹林中傳來響聲,不一會兒只見一隻黑白色的成年大熊貓帶著一隻體重約20公斤的棕色熊貓小仔,穿過林間空地向另一片竹林走去。從體型上看,它接近1歲。
梁啟慧判定它們是母子關係,趕快端起手中的相機,幸運地抓拍到它們的照片。這是人類第一次記錄下棕色大熊貓野外活動的影像,而且也是「棕色大熊貓是黑白色正常大熊貓所生育」的例證。
第三隻棕色大熊貓是在長青林業局發現的。1992年3月29日,長青林業局職工向定乾和北京大學科研人員在洋縣華陽柏楊坪柴家溝觀察大熊貓發情爭偶時,突然看見不遠處的一棵樹上趴著一隻大熊貓,樹下也有一隻正躍躍欲試,還不時向樹上發出吼叫聲。
等他們靠近時,樹下的大熊貓被嚇跑了。他們抬頭看樹上的那隻,發現竟是棕色的,還注意到它的肩膀受了外傷,可能是在和其他大熊貓打架時造成的。考慮到棕色大熊貓的安全,經保護區領導同意後,獸醫在其他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對其實施了麻醉。後經檢查,這隻棕色大熊貓為雌性,年齡約為18歲。經過5天的救治,大熊貓佩戴著由北京大學大熊貓研究小組監控的無線電頸圈回到了野外。
說到第四隻棕色大熊貓時,雍嚴格很激動。1993年4月,佛坪自然保護區的科研人員在秦嶺南坡海拔2500米的野豬檔發現3隻大熊貓爭偶打鬥,其中有一隻棕色成體大熊貓。「可惜當時的兩名觀察人員沒帶相機,未能拍照。」
第五隻是2000年4月在佛坪自然保護區三官廟村的左家坪發現的。一隻棕色大熊貓下河喝完水,過路時被在地裡幹活的6名村民發現並圍觀,後進入坡後的竹林離去。
5年後,發現了第六隻。佛坪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鞏會生一行開展大熊貓野外監測調查時,在西河付家灣一處石洞中發現的一隻棕色大熊貓,它正在為小仔哺乳。未帶相機的他們第二天帶上相機再次趕到時,由於前一天的驚擾,大熊貓已經搬離了巢穴。
第七隻就是赫赫有名的棕色大熊貓明星「七仔」。2009年11月1日,佛坪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梁啟慧等在三官廟牌坊溝發現一隻棕色大熊貓幼仔,幼仔尚未睜眼,也不會爬動,不到兩個月大,體重約兩公斤。它身上長著棕色的毛,已經餓得奄奄一息。在被送到陝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後,大熊貓幼崽進食了儲存的大熊貓母乳,很快便恢復了狀態。因為它長得很像電影《長江七號》裡的「七仔」,工作人員就也給其取名「七仔」。如今,它已經8歲了,體型、體重和習性都與其他正常大熊貓一樣,它也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隻能為人類近距離觀看和研究的棕色大熊貓實體。
第八隻是紅外相機拍攝到的。2013年1月22日下午3時05分,在陝西太白黃柏源保護區轄區的小南溝太陽灣安裝的兩臺紅外相機,成功拍攝到了兩隻大熊貓,其中一隻就是非常罕見的棕色大熊貓。從在野生狀態下紅外相機記錄到的連續50多張影像清晰的圖片中可以看到,棕色大熊貓先是從竹林中鑽出,好奇地嗅聞巖石上面的氣味,在打量了一番紅外相機後,便從紅外相機跟前近距離經過,後又轉身攀爬著巖石進入竹林離開,整個過程持續時間約為2分鐘。
秦嶺為何頻現棕色大熊貓
為什麼在秦嶺頻現這種棕色大熊貓?秦嶺棕色大熊貓到底有多少只,是不是獨立的種群?雍嚴格說這些至今仍然是個謎。一種觀點認為這是大熊貓在進化過程中,基因發生了突變而出現的。另一種觀點是北京大學著名遺傳學家李汝棋教授提出的——動物的二型性的表現,即一種豆子有好幾種顏色,一種牛也會出現幾種色型。「我們從秦嶺大熊貓的形態特徵研究中發現,即使是黑白色大熊貓,它們的胸部也呈深棕色,腹部為棕色,下腹部毛尖為棕色,毛幹為白色。這一現象表明棕色是一種原始色型,出現棕色色型的大熊貓,可能是一種返祖現象。」
但是無論什麼原因,都說明陝西在大熊貓野外種群保護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據悉,陝西已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52個,據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陝西秦嶺地區野外大熊貓種群數量穩步增長,已達345隻,其種群數量年均增長率為2.37%,密度、增幅為全國第一。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1995年從原森工採伐企業轉為自然保護區後,建立了有效的生態恢復和巡護監測工作機制,轄區森林覆蓋率達97.4%,從全國大熊貓第三次調查到第四次調查,大熊貓種群數量由52隻(不含亞成體)增長至57隻;在大熊貓及其伴生野生動物紅外相機系列課題研究中,收集野生動物圖片信息10萬多張。長青保護區被評為全國51個示範保護區之一,入選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最佳管理保護地綠色名錄,成為中國首批入選的6個保護地之一。除長青之外,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容易偶遇大熊貓的地方,陝西平和梁、皇冠、太白山、老縣城、黃柏塬等地,均有紅外相機拍攝到大量大熊貓活動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