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學在整個初中階段難度是最簡單的,那相對於小學的數學來說,不僅是難度的加深,而且實習的方法都有所改變,那麼這個階段的重要任務就是適應新的學習內容和使用新的學習方法。
其次還要能熟練的運用,更多的學習方法,為接下來的八年級和九年級甚至中考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大家學習的時候一定要細緻,認真。針對每種方法和題型能做到舉一反三。爭取把基礎打牢,那麼在接下來的學習當中才會更加的輕鬆。
1.數軸
(1)數軸的概念: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數軸的三要素:原點,單位長度,正方向。
(2)數軸上的點: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但數軸上的點不都表示有理數.(一般取右方向為正方向,數軸上的點對應任意實數,包括無理數.)
(3)用數軸比較大小:一般來說,當數軸方向朝右時,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
2.相反數
3.絕對值
4.有理數大小比較
1.有理數的大小比較比較有理數的大小可以利用數軸,他們從左到有的順序,即從大到小的順序(在數軸上表示的兩個有理數,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也可以利用數的性質比較異號兩數及0的大小,利用絕對值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
2.有理數大小比較的法則:
①正數都大於0;②負數都小於0;③正數大於一切負數;
④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其值反而小。規律方法·有理數大小比較的三種方法:
(1)法則比較: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正數大於一切負數.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2)數軸比較:在數軸上右邊的點表示的數大於左邊的點表示的數.(3)作差比較:若a﹣b>0,則a>b;若a﹣b<0,則a<b;若a﹣b=0,則a=b.
5.有理數的減法
6.有理數的乘法
(1)有理數乘法法則: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乘。
(2)任何數同零相乘,都得0。
(3)多個有理數相乘的法則:
①幾個不等於0的數相乘,積的符號由負因數的個數決定,當負因數有奇數個時,積為負;當負因數有偶數個時,積為正.
②幾個數相乘,有一個因數為0,積就為0。
(4)方法指引
①運用乘法法則,先確定符號,再把絕對值相乘.
②多個因數相乘,看0因數和積的符號當先,這樣做使運算既準確又簡單.
7.有理數的混合運算
8.科學記數法—表示較大的數
1.科學記數法:把一個大於10的數記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數數位只有一位的數,n是正整數,這種記數法叫做科學記數法。(科學記數法形式:a×10n,其中1≤a<10,n為正整數)
2.規律方法總結
①科學記數法中a的要求和10的指數n的表示規律為關鍵,由於10的指數比原來的整數位數少1;按此規律,先數一下原數的整數位數,即可求出10的指數n。
②記數法要求是大於10的數可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實質上絕對值大於10的負數同樣可用此法表示,只是前面多一個負號.
9.代數式求值
(1)代數式的值:用數值代替代數式裡的字母,計算後所得的結果叫做代數式的值。(2)代數式的求值:求代數式的值可以直接代入、計算.如果給出的代數式可以化簡,要先化簡再求值。
題型簡單總結以下三種:
10.規律型:圖形的變化類
首先應找出圖形哪些部分發生了變化,是按照什麼規律變化的,通過分析找到各部分的變化規律後直接利用規律求解。探尋規律要認真觀察、仔細思考,善用聯想來解決這類問題。
11.等式的性質
1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定義: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等式左右兩邊相等。
13.解一元一次方程
14.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
1.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類型
(1)探索規律型問題;
(2)數字問題;
(3)銷售問題(利潤=售價﹣進價,利潤率=利潤進價×100%);
(4)工程問題(①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數×時間;②如果一件工作分幾個階段完成,那麼各階段的工作量的和=工作總量);
(5)行程問題(路程=速度×時間);
(6)等值變換問題;
(7)和,差,倍,分問題;
(8)分配問題;
(9)比賽積分問題;
(10)水流航行問題(順水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2.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路首先審題找出題中的未知量和所有的已知量,直接設要求的未知量或間接設一關鍵的未知量為x,然後用含x的式子表示相關的量,找出之間的相等關系列方程、求解、作答,即設、列、解、答。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五個步驟
15.正方體相對兩個面上的文字
(1)對於此類問題一般方法是用紙按圖的樣子摺疊後可以解決,或是在對展開圖理解的基礎上直接想像.
(2)從實物出發,結合具體的問題,辨析幾何體的展開圖,通過結合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轉化,建立空間觀念,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3)正方體的展開圖有11種情況,分析平面展開圖的各種情況後再認真確定哪兩個面的對面.
16.直線、射線、線段
17.兩點間的距離
(1)兩點間的距離:連接兩點間的線段的長度叫兩點間的距離。
(2)平面上任意兩點間都有一定距離,它指的是連接這兩點的線段的長度,學習此概念時,注意強調最後的兩個字「長度」,也就是說,它是一個量,有大小,區別於線段,線段是圖形.線段的長度才是兩點的距離.可以說畫線段,但不能說畫距離。
18.角的概念
19.角平分線的定義
20.度分秒的運算
21.由三視圖判斷幾何體
(1)由三視圖想像幾何體的形狀,首先,應分別根據主視圖、俯視圖和左視圖想像幾何體的前面、上面和左側面的形狀,然後綜合起來考慮整體形狀。
(2)由物體的三視圖想像幾何體的形狀是有一定難度的,可以從以下途徑進行分析:
①根據主視圖、俯視圖和左視圖想像幾何體的前面、上面和左側面的形狀,以及幾何體的長、寬、高;
②從實線和虛線想像幾何體看得見部分和看不見部分的輪廓線;
③熟記一些簡單的幾何體的三視圖對複雜幾何體的想像會有幫助;
④利用由三視圖畫幾何體與有幾何體畫三視圖的互逆過程,反覆練習,不斷總結方法。
寫在最後,考前這些知識點都是同學們複習的重中之重,只有很好的理解了這些知識點,在做題中才能形成更多做題的思路,特別是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繫,綜合題型的出現就是考察大家對知識點之間的聯繫的掌握和使用情況,同樣也決定了大家的數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