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年僅23歲的江竹筠,接到了一個讓她難為情的任務,與時任重慶市委委員的彭詠梧假扮夫婦,經行地下活動。
彭詠梧,四川雲陽縣人,16歲進入雲陽縣中學讀書,在身為地下黨員的老師的影響下,參加愛國運動,1937年,22歲的彭詠梧考入萬縣師範,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23歲的彭詠梧,成為一名優秀黨員,領導學生參加運動。
1940年,國民黨當局掀起反攻高潮,出於安全考慮,彭詠梧離開萬縣,擔任雲陽中心縣委書記兼雲陽縣委副書記,在雲陽、奉節、巫溪、開江等地展開工作。為了完成組織交付的人物,彭詠梧以小商販、教書先生、流浪漢等身份,來往於大巴山間,在群眾中間宣揚革命思想,領導工人罷工,取得不菲成績。
1941年,彭詠梧調任重慶市委委員,以偽中央信託局產物保險處職員身份為掩護展開工作,處於彭詠梧安全的考慮,這才讓年僅23歲,在《挺進報》工作的江竹筠假扮夫妻。
當時的彭詠梧,已經33歲,雖然難為情,但江竹筠還是接受了這個任務,此後,彭詠梧、江竹筠「夫妻」,經常西裝革履,出入各種場合,團結了一大批工商界進步人士,共同抗日。
在長期朝夕相處的過程中,彭詠梧與江竹筠產生感情,並於1945年結為夫婦,1946年4月,彭詠梧與江竹筠有了愛情結晶,兒子彭雲降世。
為了不影響工作,在剖腹產生下彭雲之後,江竹筠便毅然決然做了絕育手術。
1947年10月,彭詠梧、江竹筠夫婦接到組織命令,前往川東組織農民暴動,當時的彭雲,僅僅1歲6個月,根本不能帶著他,迫於無奈,江竹筠只能給彭詠梧的前妻寫信,讓彭詠梧前妻,來照顧這個孩子。
彭詠梧這位前妻,名叫譚正倫,夫妻二人之間,還生育一個兒子彭炳忠,本來,當初是要讓譚正倫來重慶,給彭詠梧做掩護的,只是因為兒子彭炳忠當時正在出麻疹,這才人江竹筠與彭詠梧假扮夫婦,在後來,因為彭詠梧是做地下工作,行蹤隱秘,譚正倫便失去了丈夫的消息。
苦等多年,沒有等來丈夫,卻等來丈夫現任妻子的託孤信,譚正倫當時的心情,有多痛苦,可想而知,但譚正倫卻是個深明大義的人,知道丈夫彭詠梧與江竹筠,都是在幹為國為民的大事兒,這時候不該鬧彆扭。
平定情緒的譚正倫,帶著自己的兒子彭炳忠,前往重慶,去接彭詠梧和江竹筠的兒子彭雲。
1948年2月,歷經千辛萬苦的譚正倫,終於來到重慶,在江竹筠戰友的手中,接到了2歲的彭雲,只是當時的譚正倫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彭詠梧,已於1948年1月16日的一場戰鬥中壯烈犧牲,年僅33歲。
在譚正倫帶走彭雲僅僅4個月,江姐江竹筠,便因叛徒出賣,被關押在重慶渣滓洞。
因為江姐的特殊身份,特務對江姐是用盡酷刑,鋼鞭、撬槓、電刑,竹籤釘十指,可謂慘無人道,但無論遭受多大折磨,這位減輕的女性,都始終不鬆口,始終堅貞不屈,對敵人道:「你們可以打斷我的手,殺我的頭,要組織是沒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籤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
江姐在獄中受苦,在外面帶著彭雲和彭炳忠的譚正倫,同樣過得不輕鬆,解放前的重慶,充滿各種黑暗,譚正倫帶著兩個孩子,四處躲藏,一次次躲過軍統追殺。
對於彭雲,譚正倫比對自己親兒子還好,即便再苦再難,彭雲都沒有斷過奶,最艱難的時候,譚正倫甚至打算,把親兒子彭炳忠送人……
終於,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撥雲見日,譚正倫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來到重慶,尋找江姐,但可惜的是,江姐早在半個月前,被特務殘忍殺害。
看著江姐的屍首,譚正倫是痛哭流涕:「妹子,我把你的兒子帶來了,你睜開眼看看吧……」。
知道丈夫和江姐雙雙犧牲的消息後,譚正倫收拾心情,決定撫養兩個孩子長大。
對於兩個孩子,譚正倫是寄予厚望,兩個孩子,也沒讓她失望,彭炳忠四川大學畢業後,在川大擔任講師、副教授、教授、碩士生導師等職,並於1995年,擔任川大黨校校長。
而彭雲,19歲考入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29歲調到北京四機部一個研究所工作,恢復高考後考取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的研究生並出國留學,任馬裡蘭大學計算機系終身教授。
然而,就在苦盡甘來的時候,1976年,譚正倫卻因突發高血壓,離開人世,年僅5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