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黃強
《宋代有綠嫁衣嗎?<知否知否>用錯了「綠肥紅瘦」》一文刊發後,引起讀者關注,有網友表示:你的觀點錯了,宋代有綠色服飾,流行紅綠配,結婚可以用綠嫁衣。能提出不同意見,非常好。但是他們提出這種說法的依據是什麼?只有一張宋代皇后穿綠衣的圖片,由此說明綠嫁衣。未免有點牽強附會,因為一張宋代皇后穿綠衣並不能得出宋代流行紅綠配的審美傾向,更不能得出宋代有綠嫁衣的觀點。
這裡再次強調我前一篇文章的觀點,宋代有綠色服飾,綠色在宋代不是高貴色,宋人結婚新娘不穿綠嫁衣。文章的核心觀點是宋代沒有綠嫁衣。
我的文章並不否認宋代有綠色服飾,何以其他人一再強調宋代有綠色服飾?似乎我否定宋代有綠色服飾,說明他們壓根沒讀懂我的文章及其觀點。下面我再來梳理他們的觀點,並一一解答。
一、宋代確有綠衣服,但是並不表示流行,更不代表有綠嫁衣
宋代確實有皇后穿青衣(注意不是綠衣)、藍衣的情況。宋代皇后、嬪妃有多種服飾,多種色澤,也依其款式(種類)、服色而分尊卑。即不同種類的服飾,服色是有尊卑高低之分的。《宋史·輿服志》記載:「后妃之服,一曰褘衣(祭服),二曰朱衣,三月禮衣,四曰鞠衣。妃之緣用翟為章,三等。大帶隨衣色,朱裹,妣其外,上以朱錦,下以綠錦,紐約用青組,各帶以青衣之,白玉雙佩,黑組,雙大綬,小綬三,間施玉環三,青□【革+蔑】、舄,舄加金飾。」命婦服「翟衣,青羅繡為翟,編次於衣與裳。」宋人聶崇義《新定三禮圖》記述的更為詳細。
【圖1,宋仁宗皇后坐像,著深青色服】
褘衣是「三翟」之一,位居諸服之首,相當於帝王冕服。其色用黑,剪帛為翟(野雞)形,上施彩繪,縫綴於衣以為紋飾。漢代以紺色代黑,南朝恢復黑色,隋唐以後用深青(深青其實不是綠色,是藍黑色)。朱衣用於后妃南郊祭祀,紅色衣服。鞠衣是后妃的禮服,祈告桑事,面料用黃,襯裡用白。此外,展衣為后妃、命婦朝見帝王及接見賓客,表裡用白色,無文彩等等。
【圖2,《知否知否》海報】
為什麼祭祀用青色衣?這與陰陽五行有關。東方屬木,木色為青,用於青,以順時氣。《禮·月令》:「孟春之月,(天子)衣青衣,服蒼玉。」漢代鄭玄注云:「皆所以順時氣也。」青色成為宋代皇后褘衣的服色,完全是為了順應時節,與東郊春祭迎氣吻合,帝王、百官春祭也著青色衣。其他祭祀中也有黑色衣,因此,宋朝皇后著深青色祭服,並不說明宋代綠色為尊貴之色。
【圖3,宋代皇后褘衣展示圖】
宋仁宗皇后著深青色交領大袖花錦袍服,是宋代皇后像中最特殊的一幅,旁邊是盛裝宮女。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說:「照制度各衣隨禮節需要穿著不同,顏色繡紋也因之而異。衣上花紋多織繡兩雉,並列成行,稱『搖翟』。」「宋代朝服禮制中定下的式樣,平時穿著可並不這樣繁瑣。」
史書記載說明,后妃服飾有等級差別,一是後與妃本身等級不同,其服飾有差別;二是後、妃本人的服飾中也有參加不同禮儀活動,所穿服飾等級的差別。
【圖4,深青色】
何為青色?綠色+藍色=青色。古人有「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之說,按照色彩學概念,綠色不等於青色。
哪篇對中國服飾沒有研究的文章,僅憑北宋皇后穿深青色衣就說明宋代流行綠色、有綠黃配、有綠嫁衣,邏輯推理極為混亂,由甲到乙,再由乙到丙,三者缺乏必然的聯繫。宋代皇后服飾中還有藍色衣,依照網友的邏輯,同樣可以推理出宋代有藍色衣,流行藍色,有藍紅配,因此有藍嫁衣。
【圖5,宋神宗皇后坐像,著藍色服】
二、綠色不是高貴色
皇后有深青色衣裳,命婦也有綠衣裳?是否宋代,乃至隋唐時期綠色超越了紅、緋、紫色,成為高貴色?成為高品級官員的服色?
命婦以其丈夫的官職而穿對等的服飾,其官服有品色之別。南北朝北周服色用五色或紅、紫、綠等色,且鑲滾以雜色的領邊和衣裙,稱之謂品色衣。《周書·宣帝紀》載:「大象二年詔天台侍衛之官,皆著五色及紅紫綠衣,以雜色為緣,名曰『品色衣』,有大事與公服間服之。」至隋,形成了官服品色制度,把顏色施之於官服上,並按色區別等級。《文獻通考》曰:「用紫、青、綠為命服,昉於隋煬帝而制定於唐。」朱熹曰:「至隋煬帝巡遊無度,乃令百官戎服從駕,而以紫、緋、綠三色為九品之別。」《資治通鑑》曰:「大業六年(610)十二月,上以百官別駕,皆服袴褶,於軍旅間不便。是歲始詔從駕涉遠者,文武官皆戎衣。五品以上,通著紫袍;六品以下,兼用緋絲;胥使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皂,士卒以黃。」
【圖6,《知否知否》中綠衣裳】
宋代沿襲唐制以服色來分別官職的大小。《宋史·輿服志》規定:「宋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到了元豐間服色略有更改,「四品以上紫,六品以上緋,九品以上綠。」
【圖7,宋代大足石刻穿綠襦裙的婦女】
宋代服色特別之處在於借紫及借緋。就是依官論,只能著其本等的服色,但如出外當節鎮或奉使的官員可借著紫色公服。又如知防禦、團練、刺史原為衣緋者可借紫,衣綠者可以借緋;太宗時,亦有京朝官衣緋或衣綠者滿二十年,可以賜服色。大抵以秩卑而職官者稱「借」,亦有出於特殊而「借」的,不過在正式名銜上應寫明是「賜」或「借」。
【圖8,唐五代宋初品色服制表,摘自《宋代漢族服飾研究》一書】
史書已經說的很明確,唐宋時期,青綠色通常是低品級官員的服色,期間雖有變化,綠色最高也就六品,從未超越過紫色、紅色、緋色成為尊貴之色。宋代有借色制度,稱為借紫、借緋,從未有借綠、借青之說(青與綠很容易搞錯)。因為青綠色就是低級的顏色,何須借?屈尊就卑,大概很少會有人這麼做。對於古代服飾制度不了解,就信口開河說綠色是尊貴色,流行色,社會推崇,請問有史料依據嗎?有媒體甚至說隋唐就流行綠色,依據何在?說唐代流行綠色,宋代流行紅綠配很容易,但是如果沒有史料支持,舉不出相應的典籍記載,那就是道聽途說,也可以斥之為胡說。
【圖9,《知否知否》劇照】
即便元朝、明朝,綠色仍然是低品級的服色,從未高貴過。《元史·輿服志》《明史·輿服志》中八品九品皆服綠。哪部典籍可以證明宋代的青綠色是高官服色、高貴服色?網友可能會說:宋代皇后穿綠衣就可以證明(請注意,宋代皇后著深青色服飾,不是綠衣)。后妃的服飾有多種,服色有多樣,不是每一種服色都是高貴色,何況顏色、服色有禁忌,皇室的東西也不是民間都可以使用的,擅用就是僭越,僭越可以治罪,嚴重者就是死罪。因此,以為皇室、后妃使用的,電視劇就拿來給民間人士,或者官宦人家使用,那也是錯誤的。甚至把電視劇服飾穿著也視為史料依據,更是荒唐。至於把深青色當成綠色,那更是沒搞清楚概念,有臆斷結論,未免太草率了吧。
【圖10,媒體關於宋代皇后綠色衣裳的截屏】
十多年我在拙著《中國服飾畫史》(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年8月版)中有專章論述古代服飾顏色崇尚、服色禁忌。宋人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六記載:「太平興國中,李文正公昉嘗舉故事,請禁品官綠袍。舉子白薴不得服紫色衣;舉人聽服皂,公官吏、工商、伎術,通服皂白二色。」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其士、農、工、商、諸行百戶衣裝,各有本色,不敢越外。」這兩本史籍說明兩個問題:1)百姓職業、身份不同,穿著衣裳有規定,不能亂穿衣。2)綠色官袍,曾經遭到北宋名相李昉的反對,建議禁穿綠袍,禁舉子穿紫色衣。說明當時存在亂穿衣的情況,違背了社會等級服色規定。紫衣、綠袍都屬於官服服色,社會人士豈能隨意擅用?官服如此,皇室后妃的深青色衣又豈能私用?因此后妃服色不能佐證宋代人家可以隨意效仿,更無法說明宋代有綠嫁衣。
【圖11,媒體流行紅綠配婚服截屏】
某些媒體微信發布的宋代皇后著綠色衣,「紅綠」配信息,對比史籍,就知道錯在那裡了。原本就不是綠色,而是深青色。他們混淆了概念,搞錯了青色與綠色,又進行了一番想當然的邏輯推理,煞有其事,一本正經。
板凳要做十年冷,了解了一些服飾史知識,就以為對中國服飾史掌握了,上網轉摘了一些文字,甚至想當然臆造出一些所謂的觀點,還不惜以舛誤甚多的電視劇服飾來做印證,那只能得出錯誤的結論。我們今天對於古代服飾史的很多問題,並沒有全部了解,未知的事情還很多。因此,宣傳、普及中國服飾文化任重道遠。時常聽到劇組人員和網友評價某部電視劇是良心劇,服飾如何漂亮,復原的如何之好?說這話的其實都是服飾史領域的外行,他們對古代服飾都不了解,如何能評論的復原如何之好?服飾漂亮與美,與復原服飾是兩個概念。
初學者總是以為自己掌握了很多,知道了很多,都快成行家了;等到深入研究之後,越是發現自己的不足;成為某領域的專家後,說話評論更為謹慎,他仍然有很多未知未解的疑問,服飾史知識也是這樣。《知否知否》中的服飾舛誤當然不只是綠嫁衣,還有鳳冠僭越、穿越等諸多問題。
【圖12,本文作者出版的部分服飾史專著書影】
說明:本文系服飾史學家黃強教授的原創作品,未經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轉載。聯繫作者微信njhuangqiang。
黃強,字不息。金學家、服飾史學家、文藝評論家。已出版《金瓶梅風物誌》《中國服飾畫史》《服飾禮儀》《趣民國》《文人置業那些事》《消失的南京舊景》等著作15本。
兩本服飾史新著《古代服飾與時尚》《古代軍戎服飾》,2019年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