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宋·李清照《如夢令》
知否知否胡夏;鬱可唯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電視劇原聲帶
春節回家,無論去哪家親戚串門,電視機裡都播放著《知否》。走在街上,到處也同時傳來主題曲《知否知否》的歌聲。
有人說《知否》是一部家庭倫理劇,也有人說它是一本人情世故教科書,更有人說它是一堂生動的「中國傳統文化」普及課。
劇名《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取自李清照詞《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主題曲、配樂等也是根據古典詩詞、音律改編而來。
從劇中人物的言談舉止、社交活動、飲食器具等,便可清晰地感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緻與美妙。
現在,很多綜藝節目和影視作品大多取材於中國傳統文化,比如最近剛剛收官的《中國詩詞大會》,可謂精彩非凡。一時間,「國學熱」開始蔚然成風。
人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其中的「詩書」,可不僅僅限於詩詞,從詩詞歌賦到人生哲學,最高級的「氣自華」,藏在國學的方方面面裡。
愛國學、懂國學的人,舉手投足間流露出的是高貴典雅的氣質,談吐中展現的是博大的見識和格局。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若想豐富自身,光靠追劇或者看綜藝是遠遠不夠的。靜下心來,好好讀書,好好參悟,才是最優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