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蒲南溪
「餵你好。南充110,請問有什麼可以幫您?」
「請您保持電話暢通,稍後民警將與您聯繫。」
……
在南充市110接警中心,這樣的對話每天要發生千餘次。6名接警員都是年輕女性,她們以專業而溫和的態度接聽每一次來電,處理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的報警和緊急求助,並及時指揮調度警力、開展組織工作。
1月8日,南充市公安局為慶祝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舉行「向人民報告」系列新聞通氣會。
再過兩天,110將不只是一個求助電話,1月10日將成為全國200萬民警的首個「警察節」。110報警服務始於上世紀80年代,南充於1996年建成110報警服務臺並開展工作。到現在,「110」短號已經深入人心,「有困難,找警察」成為「定心丸」。
當天,四川在線記者參觀了設立於南充市公安局大數據中心的110接警大廳。
「我們每天都會接到近兩百個報警電話。」已經在110接警崗位工作12年的周妍說,自己的性格其實有點急躁,但是經過多年工作和自我調節,她已經養成了愈發專業的態度。從一開始的一人一臺普通座機,到現在雙屏雙機工作,「周妍」們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做這份工作,最高興的還是能夠幫助群眾,甚至挽救他們的生命。」2020年12月,周妍共處理五起自殺報警,有一次她連續打了八九個電話才勸阻成功。
2020年,南充公安110共接有效警情27.3萬餘起,同比下降26.6%。其中刑事警情9738起、環比下降12.5%,治安警情13691起、環比下降13.4%,交通105714起、環比下降38.81%。
「但是非警務警情在2020年仍然達到76.6萬餘起,佔總警情的73.7%。」南充市公安局情報支隊副支隊長劉成龍介紹,非警務警情包括群眾生活中大量的開門開鎖、工商投訴、債務糾紛等非公安職能管轄的事務。非警務警情大量的流入,不僅增加了110的工作量,同時造成公共資源的浪費,關鍵時刻群眾的應急電話打不進來。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南充市公安局加強了與非警務公共服務平臺的對接,並推動市政府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警務類報警服務平臺與其他非警務類公共服務平臺對接工作方案》,與12345平臺建立了「非警務」警情分流聯動工作機制,實現了110平臺、12345平臺和求助群眾一鍵轉接、三方通話、聯動處置,全力為群眾排憂解難。2020年,南充市公安局共推動政府公共服務平臺處理群眾訴求15.3萬餘件,實現了非警務警情比重逐年下降的目標。同時,全市公安機關依法對惡意報警、騷擾報警的15名違法嫌疑人進行了打擊處理。
據了解,首個警察節期間,南充市公安局還將舉行第五屆「南充最美人民警察」表彰大會並頒發從警紀念章、舉辦「110警營開放日」等十項慶祝活動。